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审美情感是审美创造过程中的中心枢纽和审美心理结构的网结点。它的生发及其同外物的互动关系是审美心理学、文艺创作心理学研究的重要课题。审美心理学已经证明了审美情感是主体对特定对象的体验、评估和态度,而体验、评估和态度又随着特定对象的变化而发生变易,同时也证明了审美情感的变易又导致了外物审美特性的变迁,正如王夫之所说“景生情,情生景”,“景者情之景,情者景之情也”。本文拟就中国古代山水田园诗中所表现的四时推移如何激活诗人主体审美情感以及主体情感的反施作用,探索情与景的互动关系。一自然界是人的审美客体和表现对…  相似文献   

2.
由于世界观、人生观的不同,“月”在杜甫、李白和王维的诗中所体现的艺术境界就表现出很大的差异。以王夫之的“情景论”为依据,杜甫、李白和王维月趣诗的意境当分别属于“景中情”、“情中景”和“情景妙合无垠”的审美范畴。  相似文献   

3.
意境是人生理想与审美境界的艺术表现,是情与景在一定审美空间的交融契合,是人们在审美活动中情往兴来新形成的空间境象。它在未被艺术形式物态化之前,作为“胸中之境”存在于创作主体的意识中,当“胸中之境”放物态化为艺术意境时,因艺术形式的差异而具有不同的特征。诗歌以语言为媒介,描绘对时空境象的审美感受,诗境的创造要善于选取能寄情寓意并具有审美价值的物象。中国绘画的构图与造境分不开,诗画互渗,“即诗即画,即面即诗”的观念是中国美学的优秀传统。国画所采用的“散点透视”在意境创造上具有极为重要的价值。园林艺术以三维空间的形式把诗、画意境综合体现出来,在对审美空间的营造中把精神品格提到首位。造园以艺术匠心入于天然,以天籁之美为最高标准。借景、隔景、对景、框景、点景是营造园林意境的主要方法。意境创作的核心就是要展现一个与理想人生相契合的审美空间,使这个空间境象成为意境的物质载体。  相似文献   

4.
何谓意境,意境乃是客观景物在审美主体(人)心中唤起的某种意绪或情感,而审美主体的这种意绪或情感又与客观景物交融而构成一种境界,从而对审美主体产生一种深深的感染力。意境是客观景物(境)与主体意绪(意)的交融,是情与景的交融,二者缺一不可。古人说:“景无情不发,情无景不生。”①又说:“情景者,境界也。古云:境能夺人。”②清人王夫之说:“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离。巧者则有情中景,景中情。”③  相似文献   

5.
《大招》的作者及创作背景一直是个谜。本文认为《大招》的作者就是景差,此篇当为景差因顷襄王射兕受惊失魂卧病而作的招魂之词。其创作时间当在顷襄王卧病不久的春天,比宋玉作《招魂》要早、“大招”之被命名为“大”,是因为此篇曾被误认为屈原所作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正> “意境”是中国古代美学思想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亦是最高的审美范畴。它的内涵非常宽泛,可以说是一个包括审美意象、审美意蕴、审美意趣、审美意味、审美意韵与审美风格在内的集合体。它是中国古代美学思想中风与骨、兴与象、形与神、物与心、景与情、知与行、学与悟等基本范畴的高度抽象结晶,亦是中国古代艺术家以心灵感悟审美对象过程中所经历的一般之境、审美之境与宇宙之境等三个心理层面的完美统一整合。它体现着中国古代美学思想以“气”为主,认为气是人与自然万物的生命本原,因而也是美的精髓,审美主体通过审美体验能够把握到字宙、人生的生命意蕴,达到物我一体、情景交融、天人合一的  相似文献   

7.
陈春敏 《兰州学刊》2011,(2):149-151,168
王国维的“物我观”,始终坚持“物”“我”对举,“物”只有在与“我”发生联系才具有存在的依据与意义,而“我”在“物”的经验感召下唤醒“我”关于“物”的普遍意识从而抵达“物我”合一,并将此思想运用于文学,提出景引发情情寓于景的“情景说”,在“有我之境”以“我”之自由意志观“物”和“无我之境”以“我”之物化心理观“物”中突出了在“我”的把握下达到的物我相契。  相似文献   

8.
"乡景"叙事作为中国现代乡土文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以诉诸于读者视觉神经的直观意象,直接表达了中国现代作家对于乡土中国的不同看法。比如启蒙视域中的凋敝"乡景"、革命视域中的苦难"乡景"以及审美视域中的田园"乡景",都是中国现代作家以不同的切入视角,去力求真实再现乡土中国的一种努力。因此,不同类型的"乡景"叙事,便以不同色彩的艺术画面,既反映了中国现代作家思想观念的多元性,又反映了中国现代文学审美追求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9.
“艳骨”,中国词学史上一个极具理论价值的词学范畴,重视词作情与景的真实,追求一种“即性灵,即寄托”的创作观.温庭筠词既非单纯的艳词,也非为寄托而寄托的身世之词,而是遵循词体绮艳的特质,抒写真景、真情的“艳而有骨”的词作.  相似文献   

10.
刘勰的审美情感论张晶重情,是魏晋南北朝审美思潮中的一个主要趋向。相对于“诗言志”的命题而言,西晋陆机《文赋》中提出的“诗缘情而绮靡”的命题,无疑是昭示着审美意识发展史上一个新的时代。诚然,汉魏以降,“情”与“志”这两个概念经常混杂使用,“缘情”未必一...  相似文献   

11.
舆情研究是在吸收借鉴舆论与民意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舆情概念的提出和舆情研究的发展反映了我们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的现实要求,突出舆情的政治指向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随着转型期社会利益矛盾的复杂化、公民社会力量的增长和网络表达的快速发展,网络舆情在整个社会舆情中的地位和影响日益凸显,舆情的内在诸要素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因而舆情概念的内涵与外延也应不断做出相应的调整、丰富与拓展。  相似文献   

12.
13.
本文分析了党内协商民主与党内和谐的概念内涵,并在此基础上论述了党内协商民主与党内和谐的互动模式:党内协商民主是党内和谐的生成基因,党内和谐是党内协商民主发展的理想环境。  相似文献   

14.
“婚内强奸”的伦理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丈夫违背妻子意志使用暴力手段强行与妻子进行性行为是否构成强奸罪?!本文通过对"婚内无奸"、"丈夫豁免"的语义和历史考察,揭示了"婚内无奸"的社会基础业已丧失,"婚内有奸"观念已悄然确立,进而论证了婚内性暴力的反理性、反文明性、反道德性和违法性.  相似文献   

15.
推进协商民主制度化发展,需要建立健全能够推动协商民主有效嵌入各个决策制定和实施过程的实现机制和保障机制。加强舆情表达与回应机制建设,体现了协商民主的内在要求,有助于完善社情民意反映制度,构建官民良性沟通互动机制,推动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是协商民主制度化发展的重要环节和有效保障,也是推进协商民主制度化的一条重要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16.
谢灵运是中国古代诗歌史上的重要人物。他的抒写性灵的诗歌主张、诗中表现的"出水芙蓉"一般自然清新的审美情趣、虚实结合的写作风格对后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作者认为,把般若观照与山水审美活动相结合,是他取得这些成就的一个关键原因。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随着微博的异军突起,在突发事件的传播中,微博成为推动突发事件的重要力量。然而,也应该看到,一些地方政府缺乏对新兴媒体传播规律的了解,导致在应对突发事件和敏感问题上出现缺位。同时,微博也成了谣言滋生、扩散的重灾区",网络水军""网络推手"恶意炒作和左右网络舆论、操纵网络民意,形成"网络暴力",将公共事件进一步变成社会行动,直接危及社会稳定。为此,应从刚性维稳向韧性维稳转变,重视政府微博在突发事件中的作用;建立更加科学的干部复出机制;推进传统媒体与微博的互动;加快培养微博意见领袖。  相似文献   

18.
党内和谐的科学内涵、构成要素及其基本要求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内和谐是指构成党的各主体要素在相互配合、相互协调、相互促进、良性互动的基础上,按照以党章为核心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的要求,在行使权利、履行义务、执行使命的相互交往的活动关系中形成的思想统一、民主团结、文化和谐、制度健全、心情舒畅、富有活力、友好相处和融洽共事的党内生活状态。它主要包括了思想和谐、组织和谐、作风和谐、制度和谐、利益和谐、行动和谐等六个要素。增进党内和谐必须坚持党的思想路线,保持思想统一;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不断扩大党内民主;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严肃党的纪律;坚持维护团结统一,做到自强与开放的统一;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以人为本,始终与人民群众保持血肉联系等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19.
马铁浩 《兰州学刊》2008,(1):190-192,136
刘知几处于文士以诗赋谄附帝室的武后、唐中宗时期,虽具史才,却不能不受时代文风影响。他认识到文史之间从合到分的演变过程,其追摹孔子、左丘明的复古心态,使他在《史通》中以文衡史,表现出文学的历史观;又以史律文,表现出历史的文学观。  相似文献   

20.
Li Jingzhi 《学术界》2013,(1):5-12,249,253
完善党内选举制度,需要进一步规范候选人提名和正式候选人确定的具体办法,实现候选人差额提名,积极试行通过预选和差额选举产生正式候选人名单。要改进候选人的介绍方式,积极构建多样化的候选人介绍与竞争平台,增强竞争意识和机制,培育良好的竞争风气。既要坚持党的统一领导、严格遵循党的章程,又要充分考虑各种实际情况,积极探索完善党内选举制度的具体形式和做法。要尽量减少和简化基层民主选举的层级,逐步扩大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直接选举范围,试行由乡镇党员大会直接选举产生乡镇党委全委会,由党代会直接差额选举产生乡镇党委常委包括书记、副书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