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亮工参与刊刻金圣叹批评《水浒》、古文考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亮工是清初江南文学界和出版界的重要人物 ,在今人的金圣叹“腰斩”《水浒》研究中 ,都要涉及周亮工的论说 ,然而对于两人之间的关系却均语焉不详。其实周亮工对金圣叹的文学批评在总体上评价颇高 ,对圣叹的不幸遭遇有明显同情 ;更有甚者 ,在金氏的生前死后 ,周亮工分别不同程度地参与了《第五才子书水浒传》和《天下才子必读书》的刊刻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金圣叹评点的《第六才子书西厢记》为例,通过和西方结构主义叙事理论进行比较,概括了金圣叹的戏剧叙事理论的民族特色:金圣叹的戏剧叙事理论受到儒佛之学、史传文学和八股文的影响。金圣叹从作家创作时谋篇布局的技巧和作品内部结构的“势能”两方面剖析了戏剧发展的动力。金圣叹将作品的形式和内容相结合,独具个性的分析了戏剧的各种结构关系。  相似文献   

3.
金圣叹评点《水浒》,在序言中首标“三境”之说.联系金氏的《西厢》评、唐诗评、古文评,可以看出,“三境”说的观点贯穿于金氏一生的文学批评之中,成为富有美学意义的基本指导思想.剖析“三境”说,有助于我们认识金圣叹美学思想“杂糅三教,一以贯之”的特点.一 金圣叹在《第五才子书施耐庵水浒传·序一》中,以庄周、屈平、司马迁、杜甫、施耐庵、董解元(后又改为王实甫)为文学史上的“六才子”,并概括其创作特色道:此其人,……心之所至,手亦至焉;心之所不至,手办至焉;心之所不至,手亦不至焉。心之所至,手亦至焉者,文章之境也.心之所不至,手亦至焉者,文章之神境也.心之所不至,手亦不至焉者,文章  相似文献   

4.
金圣叹腰斩《水浒传》无可怀疑──与周岭同志商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世纪《水林传》研究的重要成绩之一就是基本弄清楚了《水讲传》的版本源流,而金圣叹在袁无涯刊一百二十回本《忠义水游全书》的基础上截去招安以后部分并对前面部分进行调整、删改、增补而成《第五才子书施耐庵水讲传》,已成为学术界的共识。《文学评论》1998年第1期发表了周岭同志题为《金圣叹腰斩<水浒传>说质疑》(以下简称《质疑》)的文章,对这一“几成定论”的问题提出不同意见,认为金圣叹不曾腰斩《水浒传》,金圣叹所用的底本“是嘉靖时人据郭勋百回繁本腰斩而成的本子”。由于这个问题牵涉到《水浒传》研究的方方面面,因…  相似文献   

5.
因评点《水浒传》和《西厢记》而得大名的金圣叹,他的艺术见解,有些是当时颇为独到的,当然也有他的阶级偏见和时代局限。而且删改原书,自称获得古本,那手段也实在使人摇头。至于《第五才子书水浒传》卷四那篇所谓施耐庵“自序”,则更是伪品,也早有人指出了。但是何以证明它是伪品,而又是金圣叹所伪造的?’辨伪者还未举出有力的理由。严敦易先生曾经怀疑这篇施《序》本来不是拿来序《水浒》的。“因为他一句话也没有涉及《水浒传》的任何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金圣叹评点的<第六才子书西厢记>为例,通过和西方结构主义叙事理论进行比较,概括了金圣叹的戏剧叙事理论的民族特色:金圣叹的戏剧叙事理论受到儒佛之学、史传文学和八股文的影响.金圣叹从作家创作时谋篇布局的技巧和作品内部结构的"势能"两方面剖析了戏剧发展的动力.金圣叹将作品的形式和内容相结合.独具个性的分析了戏剧的各种结构关系.  相似文献   

7.
清初文论中的佛学影响陈洪说起佛学对中国古代文论的影响,自然首先想到皎然、严羽。不过,若论在一个时期中,若干大家、多个方面同时表现出这种影响,并形成某种特色,似以清初为最著。清初二三十年间,文论相当繁荣。小说戏曲理论方面,金圣叹的《第六才子书》、李笠翁...  相似文献   

8.
书信往来     
编辑同志:你刊第四期谭正璧文(《关汉卿作或续作<西厢>说溯源》)中说:“到了清初,金人瑞批本《第六才子书》出版,力主‘王作关续’。由于《第六才子书》的盛见流行,于是‘王作关续’几乎成为一时定论。”我读《第六才子书》,见金人瑞无“王作关续”说。金人瑞的主张是:《西厢记》一书,出于两人手笔;《惊梦》之前,为王实甫作,其后不知何人续作。金在《读第六才子书西厢记法》第七十三条说:“《西厢记》不是姓王字实甫此一人所造。但自平心敛气读之,便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日本《华夷变态》书中唐通事向江户幕府所提供的清初台湾郑氏集团的情报为中心,考察了日本对于郑氏集团政局发展、清郑军事对峙与和谈以及清朝统一台湾等具体情况的深入了解状况,并从政治、军事和经济角度分析了日本江户幕府极其重视清朝统一台湾问题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我国著名评点家、清朝名学者金圣叹在《第五才子书施耐庵水浒传》这篇脸灸人口的佳作中,对施耐庵在《水浒传》中塑造不同的人物形象所用的不同思维方式作了十分精彩的论述。即便是现在,读来也给人以难得的启发。金圣叹论述这一问题的开头就很值得我们玩味。他说:“盖耐庵当世之才,吾直无以知其际也。”①连金圣叹自己对施耐庵创作才能的了解都还只是处在不知深浅的皮毛阶段,这岂不给热情和期望值都正高的读者当头泼了一瓢凉水?其实,这只是手执妙论“牛耳”的金圣叹为掀起文章的“波澜”,在那里“卖关子”!正当读者的阅读兴趣和热情…  相似文献   

11.
王实甫《西厢记》的第三本《张君瑞害相思杂剧》,是五本中最富戏剧性的一本,其中第三折又是该本杂剧的高潮所在。它以曲折描写崔莺莺和张生的爱情纠葛、生动刻画两个主人公性格特点而备受剧评家的青睐。清人金圣叹在其《第六才子书西厢记》中曾对此折盛赞不已,并将它命名为《赖简》。 本来,名称只是记录事物的符号,取名张三或李四均无不可。然而,作为作品的题目,它又是一个概念。既然是概念,就要具有确切的内涵,具备界定事物的作用。因而,恰当的名称  相似文献   

12.
人物评点是金圣叹对《贯华堂第五才子书水浒传》评点中最精彩的内容 ,而在对诸多人物的评点中 ,武松、鲁智深、李逵 ,是金圣叹心头笔下最钟爱的三位豪杰。“水浒三杰”是民间文学长期酝酿积累 ,又经过《水浒传》作者加工而成的典型人物形象 ,在受前人对《水浒传》评点影响的金圣叹看来 ,典型的人物形象是小说魅力之所在 ;再加上金圣叹狂放不羁的个性和对所处黑暗现实的不满 ,以及“独恶宋江”等 ,都导致了他对“水浒三杰”的钟爱。  相似文献   

13.
王实甫的《西厢记》,是我国古典戏曲中的不朽之作。它在刻画人物、构撰情节、描抒情境以及驱遣语言诸多方面,均取得了十分卓越的成就。金圣叹评点的《贯华堂第六才子书西厢记》(甘肃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下同),论及西厢记的思想意义、艺术  相似文献   

14.
曹磊 《社会科学战线》2020,306(12):255-260
日本江户时代折衷学派学者原善所著的《先哲丛谈》,因其收录广泛、持论中正及严谨的史传体例,成为日本儒者传记的发凡起例之作。该书记录了江户中前期儒者的出生地、出身、出仕、学行轶事等信息,呈现出当时儒者的现实生存状况、江户中前期日本儒学中心的转移以及儒学学派清晰的传承脉络,反映了当时儒学与佛教、神道竞争与融和的现实,表达了对江户中后期日本儒者积极入世的鼓舞,也记录了日本儒者以"华夷观念"为代表的本土意识。  相似文献   

15.
人生转瞬即逝,我将何以消遣?又谁知消遣的我,也曾是宏抱齐天! 阴暗的书房里,岂能没有灯盏?我愿化作光明,偎倚在你的身边。——译自金圣叹《第六才子书》金圣叹,人们描绘了几百年,至今仍在朦胧的雾里。而最模糊不清的,要算是他的人格了。一一个不成文的规条:立身行世的态度,是考察人格的首要之点。金圣叹写道:“为儿子时,蚩蚩然。只谓前亦不往,后亦不来,独有此身,常住世间。予读《兰亭序》,亦了不知佳定在何处!殆于三十四五岁许,始乃无端感触,忽地心惊。前此犹是童稚蓬心,后此便已衰白相逼。中间壮  相似文献   

16.
《古文观止》是古代散文选本中流传最广的一种,它载誉人口,影响深远。其编选者吴楚材和吴调俟也因之出尽了风头。然而这部脍炙人口的选集是抄袭之书,二吴是作伪的庸人却很少有人知道。最近出版的张国光先生点校的《金圣叹批才子古文》一书的前言(张国光先生撰)  相似文献   

17.
“金批西厢”(即金圣叹批点《贯华堂第六才子书西厢记》,下同)虽然由于作者思想和历史的局限性,不可避免地存在着若干缺陷,但他反对封建卫道士斥西厢记为“淫书”,肯定崔莺莺与张生的爱情为男女“必至之情”;从美学的角度,认真总结了西厢记的创作规律和艺术技  相似文献   

18.
金批《水浒》中有三个问题一直是《水浒》研究和金圣叹研究的焦点:金圣叹对《水浒》创作动机认定的矛盾说法,对《水浒》人物令人费解的点评,对《水浒》文本的随意改动。金圣叹点评《水浒》具有鲜明的主体意识,把鉴赏作为个人心灵的一种寄托形式,使评书成为自己的艺术再创造,表现了显著的“创造性的背离”倾向,在阅读和点评《水浒》时表现出“不思而得,不勉而中”、“自容与其间”、率性而为、潇洒随意的才子品性。金批《水浒》中三个问题的出现并非金圣叹有意为之,而是其率性任情、狂放自然的个性使然。  相似文献   

19.
《庄子》是一部博大精深的哲学著作,又是祖国文学宝库中的璀灿瑰宝,它在文学艺术上的许多具有开创性的建树,赢得了文学史上的崇高地位。清代文评家金圣叹曾将它与《离骚》、《史记》、杜诗、《水浒》、《西厢记》并列为“六大才子书”(金圣叹评点本《贯华堂第六才子书西厢记》)。令人深思的是,《庄子》作为一部哲学著作,为何在艺术上能取得那样杰出的成就?他是怎样从古朴的哲学土屋跨入华美的艺术之宫的?许多人把这归之于庄子的艺术天赋或是楚文化对庄子艺术的特殊影响,而很少有人肯定庄子哲学思想对它艺术表现形式的决定性作用。相反,倒有不少人持这样的观点:《庄子》的艺术是好的,但思想是消极反动的。把内容与形式割裂开来、对立起来。笔者认为,这不仅不符合马克思主义的文艺观,而且也有违于《庄子》的实际情况。只要深入研究一下,就会发现:决定《庄子》艺术表现形式的,正是它的哲学内容。换一句话说,《庄子》在艺术上的“奇功”,与哲学思想上的积极因素是分不开的。本文试就这一问题进行点滴探讨,以求教于专家。  相似文献   

20.
作为一位杰出的文学理论家,金圣叹在其以评《西厢记》、《水浒传》为代表的戏曲小说评点中阐发了许多重要的文学接受理论。首先,金圣叹对文学接受活动中接受者的接受主体地位、接受能力和接受条件相当重视。其次,金圣叹对文学接受的导向性特征有自觉追求,对文学接受在文学的审美教育作用实现过程中的重要性有深入阐发。第三,金圣叹的戏曲小说评点将批评和鉴赏结合在一起,是一种独特的批评形式和鉴赏形式,也是一种独特的文学接受理论形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