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吴卫国 《金陵瞭望》2010,(11):10-11
今年以来。我们按照市委、市政府推进“三个发展”的决策部署.从高淳实际出发制定了《关于坚持科学发展.转变发展方式.加快转型发展、创新发展、跨越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了“三年翻一番、六年大跨越”的奋斗目标.确立了以主攻新型工业化、城市现代化、产业特色化“三大重点”来落实“三个发展”的目标任务.努力推动经济全面提速、创新转型、加快赶超。  相似文献   

2.
葛磊 《金陵瞭望》2010,(17):74-74
2010年.市委、市政府提出以“转型发展.创新发展,跨越发展”为目标的“三个发展”理念.吹响了新一轮大发展的号角。近年来.江宁区禄口街道上穆社区党支部以全新的思路推动农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发展.社区经济得到有效增长.农村面貌和居民生活条件得到了充分改善.社区处处显示出勃勃生机和巨大活力。  相似文献   

3.
今年是粮食流通产业“十一五”发展的决战年,也是落实市委、市政府“转型发展、创新发展、跨越发展”的关键年。市粮食局机关作风建设将紧紧围绕全市改革发展稳定大局.扎实开展“五服务深化年”活动.坚持引导粮食生产、服务粮食消费、提升粮食产业、确保粮食安全“四个不动摇”.  相似文献   

4.
汪扬 《金陵瞭望》2011,(8):36-37
按照市委、市政府“十二五”规划要求和加快推动南京“转型发展、创新发展、跨越发展”的决策部署,我们必须把握2014年第二届“世界青奥会”这一历史机遇.科学谋划与全面提速河西新城“十二五”新一轮开发建设。  相似文献   

5.
梳理了“规模路径”和“传统路径”两种不同研究路径对农业发展转型和农业污染关系的研究,并从生产者视角对农业发展转型和农业污染关系进行了解释。“规模路径”认为通过扩大农业规模最终会改善工业化农业的高污染问题,因此要减少农业污染,应该继续扩大农业规模,减少农户和农场数量,淘汰非专业化的农业生产者;“传统路径”则认为,规模并不是决定性影响因素,集约生产的小农资源和养分的利用效率高,要改善农业污染问题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应该采取“小农农业生产方式”。生产者视角的引入解释了上述两种路径研究结论的不同,提出以农业生产者为基础进行农业转型对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选择切合我国农业发展现实的转型路径对加快增产导向的农业支持政策转型意义重大。选取近年来沿着不同路径持续推进农业支持政策转型,资源禀赋、转型背景同我国相似、转型绩效良好、借鉴价值较大的日本和欧盟进行比较分析,深入探讨了二者选择不同转型路径的原因、相应的转型路径和主要政策措施。研究发现:日本立足小农生产格局下农业竞争力弱化的现实,选择提高小农竞争力为首要目标的转型路径,并构建了竞争力导向的政策新体系;欧盟则从农业环境保护现状远低于社会预期的现实出发,选择以促进农业绿色发展能力提升为重点的转型路径,沿着该路径推进了近年来的两轮改革。当前,我国农业发展面临竞争力弱化和绿色发展能力不足的双重压力,政策转型应以促进小农竞争力和绿色发展能力提高为目标,立足小农现实,多措并举,提高农业竞争力的同时,全面践行“两山”理论,推动农业实现绿色发展。  相似文献   

7.
邓雷 《金陵瞭望》2010,(7):17-18
市委、市政府在总结2009年开展“五服务”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全市改革发展的新局面和人民群众的新要求.决定2010年以继续深化“五服务”工作为突破口。开展“五服务深化年”活动,通过强化制度建设.狠抓措施落实.以良好的作风保障全市转型发展、创新发展和跨越发展.保障青奥会筹办工作顺利推进。  相似文献   

8.
吴宁动 《金陵瞭望》2009,(28):22-23
南京轻纺产业集团党委认真学习传达和贯彻落实市委十二届十六次全体(扩大)会议精神,紧密结合南京轻纺工作实际.于11月中旬在全系统党员干部中同绕“10个重点课题”.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加快推进南京轻纺转型发展、创新发展、跨越发展”学习大讨论.进一步理清下一步工作的目标、思路和措施,  相似文献   

9.
栖机纪 《金陵瞭望》2010,(23):91-91
今年是转型发展、创新发展、跨越发展的关键之年。栖霞区区级机关纪工委紧紧围绕栖霞建设、“南京副城、液晶光谷、智慧新区、和谐家同”的目标任务.进一步加强机关作风监督,改进工作作风:深化五服务活动.优化发展环境: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增强廉洁从政意识.为加快推动全区“三个发展”提供坚强的服务保障。  相似文献   

10.
“十二五”时期.是浦口转型发展的攻坚期、功能提升的突破期、民生改善的加速期以及社会管理的完善期.科学全面谋划实施好这一时期的发展事关长远、影响全局。为此,区委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将中央及省市委精神与浦口实际紧密结合.科学制定《浦口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加快推进转型创新跨越发展.奋力推动浦口在“十二五”发展新征程中跨越提升。  相似文献   

11.
“十二五”期间.下关区将大力实施产业转型工程.将产业转型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有效路径,坚持“绿色、低碳、智慧”的产业发展导向.按照全面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提高集聚集约发展水平的要求,重点发展商贸流通、航运服务、旅游文化.优化发展房地产和先进制造,培育发展商务服务、科技研发、创意设计.逐步形成“3+2+3”的现代产业体系。  相似文献   

12.
2010年.我们将以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推动转型发展、创新发展、跨越发展为主线.继续坚持工业立县、三产兴县、科教强县、环境优先“四大战略”和加快发展、新型工业化、富民优先、统筹发展、团结奋进“五个不动摇”,着力提升经济发展标杆,着力提升产业发展层次.着力提升协调发展水平.确保全面超额完成“十一五”各项目标任务。  相似文献   

13.
《金陵瞭望》2009,(29):6-7
执行力是指通过有效的方法把决策转化为结果的能力。当前.在落实市委十二届十六次全会精神.加快推进转型发展、创新发展、跨越发展的战略目标中,如果说领导力是把思路变为目标,那么执行力就是把目标变成现实,就是“落实落实再落实”。  相似文献   

14.
朱慧  胡晓东 《金陵瞭望》2009,(28):21-21
“党建带工建.工建促党建.团结带领百万职工在科学发展中的主力军作用。”11月10日上午,市总工会召开处以上干部大会.传达学习贯彻市委十二届十六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结合工会实际.迅速掀起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和省委全委会精神的热潮.不断开创新时期全市工会工作的新局面.凝心聚力加快推进南京“转型发展、  相似文献   

15.
单晓峰 《金陵瞭望》2011,(25):24-25
近年来.全市各级共青团组织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聚焦“四个第一”、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为核心.以推进国家科技体制综合改革试点和建设创新型试点城市为契机,把“人才引领、科技创业”和“制度先试、园区先行”作为关键举措,为推动南京产业转型升级.加快“三个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发挥了共青团组织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6.
冯健 《金陵瞭望》2010,(23):73-73
2010年.是南京全面实施“转型发展、创新发展、跨越发展”的开局之年.雨花台烈士陵园管理局将转型发展作为雨花台风景区发展的基本路径.创新发展作为根本动力.跨越发展作为目标指向.通过创新思路、转型发展.来实现景区在现有起点上的新跨越。  相似文献   

17.
建设长江经济带是我国立足国际国内环境,遵循世界经济发展规律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对长江流域地区是一个历史性的发展机遇,也给皖江地区开发区的转型发展带来重要契机。皖江地区开发区在转型发展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同时也遇到一些突出问题。为加快皖江地区开发区转型发展,要打造国际化营商环境,引导产业错位发展,提升生产要素保障能力,强化科技创新,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探索构建“政企分开”的管理架构。  相似文献   

18.
刘维新 《金陵瞭望》2010,(13):28-29
近日,南京市副市长、江宁区委书记李琦在东山街道调研时强调指出:抢抓机遇、加快转型,努力在全市“三个发展”中实现新跨越.力争今年跻身全省前十强。这为东山新一轮科学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围绕这一最新要求。街道将立足新起点、抢抓新机遇、谋求新作为.大力转变发展方式。着力在更高层次上推动经济社会加快转型、创新、跨越发展,努力开创东山“三个发展”崭新局面。  相似文献   

19.
马文媛 《金陵瞭望》2010,(19):26-26
在新一轮解放思想中.浦口区盘城街道在创新、跨越发展的进程中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理念.寻求新一轮发展转型。  相似文献   

20.
围绕全球后金融危机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转型”应是深圳经济特区科学发展的主题词.为此,特别要注重确立用“转型”来实现转“危”为“机”的新思路;注重在顾及世情、国情和市情变化条件下的开拓创新给“转型”注入新的动力.在目标和方向上,必须在坚持改革开放和科学发展前提下,遵循市场规律,充分发挥市场作用.至于如何“转型”,必须着重从产业结构调整、金融主力发挥、城市功能主导、民生工程到位、政府职能转变等五个方面提出相应的具体对策,以实现从“速度”转向“质量”,从“总量追求”转向“结构合理”,从“国富”转向“民富”,从“粗放式管理”转向“精细化管理”,力求真正实现经济社会的公平、和谐、持续和高效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