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的颁布,同《共产党宣言》(以下简称《宣言》)中关于“废除继承权”①的提法是否矛盾呢?这是需要探讨的一个重大理论问题。马克思、恩格斯在《宣言》中明确写着“废除缝承权”这一著名概念。过去我国法学界有的同志往往把这一概念推论为共产党人废除私有制的当然结论;有的同志又引用马克思在另一处讲的,不是要通过废除继承权来实现社会主义,而是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进程将逐渐消灭继承权。力图在我国现实条件下对“废除继承权”做些限制性的解释。我认为,《宣言》之所以提出“废除继承权”,是因为马克思、恩格斯论证了1848年的欧洲革命属于资产阶级的民主、民族革命。“废除继承权”是指无产阶级在争得民主,上升为统治阶级之后,在还保存着资本主义私有制的条件下,作为对资本主义的所有权和生产关系采取强制性干涉的过渡措施之一。也就是说,由于生产力还没有发展到可以一举消灭私有制的的程度,“废除继承权”才成为执政的无产阶级逐步改造资本主义私有制的一项过渡措施,而决  相似文献   

2.
继承权丧失制度是民法中"当事人不能因违法行为而获得利益"原则的具体体现。继承权的丧失分为绝对丧失与相对丧失。我国《继承法》中对于继承权绝对丧失的规定范围过宽,过于原则化;而相对丧失的范围又太窄,不尽合理,这在立法上有失平衡。作为私法的继承法应以当事人的意思表示确定其行为性质,同时又不应失社会公义。为了维护正常、和谐的继承秩序,弘扬社会主义道德情操,捍卫守法者的合法权益,在修改《继承法》时对继承权的恢复要件可改为由被继承人提出申请,由司法程序确认,以被继承人的宽恕为要件。  相似文献   

3.
西北农村回族已婚妇女继承权问题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继承法和回族穆斯林信守的宗教教规都对回族妇女的继承权做了明确规定,但西北农村回族已婚妇女的继承权在实现中存在着很多问题.文章探讨了其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提出主要应从完善继承法律制度、妇女自身和宣传健全的继承法律思想三个方面着手,保障西北农村回族已婚妇女继承权的实现.  相似文献   

4.
政策之窗     
城镇职工养老保险个人帐户能否继承与转让,曾经是影响养老保险制度统一的因素之一,有关部门曾对此有过不同处理意见。一种意见是,应借统一之机,尽快取消个人帐户的继承权,将个人帐户结余部分并入统筹之中。理由是:取消个人帐户继承权可减  相似文献   

5.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江泽民同志对马克思主义的精神文明理论的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认为 ,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长河中 ,先进生产力的发展在形成物质文明的同时 ,又从根本上决定和影响着先进文化即精神文明的形式 ,反之 ,先进文化又渗透在先进生产力之中 ,促进并带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邓小平同志在1985年4月15日一次讲话中就提出了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就是要发展生产力” ,在1988年9月12日一次谈话中又提出了 :“马克思讲过科学技术是生产力 ,这是非常正确的 ,现在看来这样说可能不够 ,恐怕是第一生产力”。邓小平…  相似文献   

6.
在母系氏族社会时期,世系依母系计算,氏族男性成员死亡以后,财产归母氏族所有,并由他同氏族的母方亲属所继承。因为当时实行的是氏族外的对偶婚,男子的子女必须留在女方氏族,依传统是不能继承他的财产的。但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私有财产的增加,男子在氏族中的地位愈益重要,便产生了改变传统继承制度以利于自己子女的意图。废除依母系计算世系及其继承制度的一场“人类所经历过的最激进的革命之一”终于发生了。从此,世系依男性计算,男性成员的子女留在父亲氏族并继承他父亲的财产,而女  相似文献   

7.
问:友人之子不幸车祸死亡,其媳已怀孕。在分割遗产时,已预留给胎儿一份,岂料其媳届分娩时胎死腹中。请问,胎儿继承的这份遗产该如何处理? 答:法律认为母亲怀孕尚未出生的称为胎儿。我国法律认为,公民的权利,始于出生,终于死亡。既然胎儿出生是活体就享有公民的权利,当然就享有继承权。我国继承法第二十八条规定:“遗产分割时,应当保留胎儿的继承权;胎儿出生时是死体的,保留的份额按照法定继承办理。”据此,胎儿应享有继承权,当  相似文献   

8.
自80年代“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潮被介绍到我国之后,对“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争论就一直没有停止过。而近几年,“后马克思主义”思潮又成为国内学界探讨的另一热门话题。“西方马克思主义”与“后马克思主义”的问题同时并存使理论研究本身变得更为复杂。  相似文献   

9.
配偶又称为"夫妻",法律规定合法婚姻中男女双方互为对方的配偶,它指男女双方因结婚而产生的亲属关系。合法的夫妻之间互相对对方遗产享有继承权是我国继承法明确规定的。赋予配偶继承权,是我国顺应文明发展趋势体现男女平等思想的表现。我国现行法律中对配偶继承权相关规定存在不足,可以从法定继承人顺序进行规定和在遗嘱继承方面设立特留份制度等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归根结底是“人的解放”,它既是理论更是实践。因此,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就是“人的解放”进程的逻辑。它们直面中国社会历史与现实,在理论上创造性地确立了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践中,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新中国分别建立了人人平等的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了人民富裕和国家富强,确立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平正义原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既前后继承又各有区别的“三次飞跃”,形成“人的解放”进程的逻辑;其理论呼应和表达了中国社会的时代变迁,其实践又激发和确证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因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逻辑与实践逻辑相互统一、相互融合,生动地绘制了人类文明新形态。  相似文献   

11.
江泽民总书记关于“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的继承、发展和创新。“三个代表”思想与对社会制度、体制、阶级的分析有密切关系。在我国工人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历史条件下,中国共产党更应该也更能够充分发挥“三个代表”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我国的政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它具有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的普遍性,又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它是马克思主义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相结合的产物。邓小平的多党合作理论是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多党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是在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形势下对政党制度理论的新贡献。  相似文献   

13.
一九八五年十月一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是调整公民遗产关系的基本准则,目的是保护公民私有合法财产继承权。它对于妥善处理现实家庭抚育子女、赡养老人的社会职能,促进社会安定团结以及社会经济的发展有极其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就有相互继承关系的几个人在同一事件中死亡的财产继承权问题略析如下。 一 我国继承法第二条规定说明继承关系的成立,一是有被继承人死亡,二是被继承人遗留有个人合法财产,三是有遗产继承人。继承从被继承人死亡之时开始。被继承人的  相似文献   

14.
中国封建社会的刑罚 ,由于其相同性质的社会制度 ,不同朝代可以传抄、沿用。而社会主义必须彻底废除旧刑罚 ,创立新刑罚。但是 ,不管旧刑罚还是新刑罚 ,作为法律文化 ,它们之间必然有着历史的联系。社会主义的刑罚适用在法律文化方面对封建社会刑罚适用有批判地继承和创新 ;社会主义“法德并举”的治国方略对封建社会“刑礼并用”治国方略有批判地继承和创新 ;封建社会严惩贪官污吏为我们反对腐败提供了历史经验 ;封建社会对死刑的慎用对我国改革死型制度也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15.
党中央提出“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是在新的历史时期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三农”问题是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重中之重”。要坚决改革“城乡二元体制,”统筹城乡发展,注重“城乡一元化”发展的制度建设。把“理论创新”“、制度创新”与“科技文化创新”紧密地结合起来,把“科教兴农”与“发展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有机地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6.
从所有制结构看社会主义发展的阶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产资料所有制问题,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问题,也是划分不同社会经济形态和不同发展阶段的主要标志。马克思、恩格斯早在一八四八年就向全世界宣告:“共产党人可以用一句话把自己的理论概括起来:消灭私有制。”(《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第二百六十五页)恩格斯又指出:“能不能一下子就把私有制废除呢?”“不,不能,正象  相似文献   

17.
先秦史关于商代王位继承制度商代王位继承因扑朔迷离,历来成为商史中争论最多的问题之一。综观讨论,大致有以下六说:弟及为主说、子继为主说、予继弟及并行说、分期继承说、选择继承说和立壮继承说。近年来主要观点有:一种意见认为,“子继为主,弟继为辅”或“子继为常,弟及为变”。第一,据史载,自汤立国至纣亡共三十一王三十传,其中传弟十四次,传子侄十六次,说明传弟实少于传予辈。第二,商族自契以后便进入父系社会,而父系氏族社会的主要特点是确立按男子计算世系的办法和确立父系继承权,故商代王位“父子继承制”是有充分的历史依据的。第三,从  相似文献   

18.
简论死刑的存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死刑的性质及其历史发展死刑就其本质而言 ,其所体现的乃是人类原始社会“以血复仇”的延续。马克思曾经明确地揭示了死刑与原始社会以血复仇制度间的血缘关系 :“死刑是往古的以血还血 ,同态复仇的表现”。回顾死刑发展的历史 ,我们不得不承认 ,死刑作为人类从未开化时期继承下来的遗迹 ,是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而逐步走向没落的。根据大赦国际统计 ,至 1 995年 9月底 ,世界上已有一半以上的国家和地区在法律上废除死刑或在实践中不执行死刑。其中全面废除死刑的有 54个 ,对普通犯罪 (不包括战争罪、军事罪等 )废除死刑的有 1 6个 ,法律…  相似文献   

19.
对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社会的哲学思考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的社会主义需要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导。人类对待自然界的态度,在经历了古代的“崇拜”“敬畏”、近代的“征服”“统治”之后,作为否定之否定的“和谐”形态,是对前两个阶段的积极扬弃。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原则,要用“人类相对中心论”取代“人类绝对中心论”。解决当代全球生态危机的根本出路是废除资本主义制度。人与自然和谐是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在我国如果不解决严重的生态问题,社会主义现代化将难以实现。为此要确立新的“社会—自然”观,树立和实践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消费方式。  相似文献   

20.
明代因袭元制,对手工业工匠实行匠籍制度。清初明令废除匠籍制度,实是一大改革,这对清代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有着深远的影响。兹据史料对清代匠籍制度废除经过作一考述,以供研究清史者参考。有人认为:“清初继承了明代的匠籍制度”。征之史籍记载,并不尽然。这个问题得先从明制谈起,明代匠籍制度是封建国家束缚手工业者人身自由的枷锁,它表现为手工业者对封建国家政治上的人身依附和经济上的被奴役状态。当时匠籍制度下的工匠,在政治上社会地位低下,明代民户为三等,“曰民、曰军、曰匠”,匠户最为卑贱。他们世代不能转业脱籍,不得做官,洪武二年,明政府下令:“凡军、民、医、匠、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