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会规范之间以基础规范为核心形成一个有机的规范体系或规范联盟。基于国家强制力的基础规范是"硬规范"和"明规范",而其他社会规范则是"软规范"或"隐规范",二者生成的"规范合力"建构了社会秩序。党规是中国特色的社会规范,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中扮演着基础规范的角色,尤其是规范"关键少数人"的纪律性党规与公法一起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范体系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李娟  王卓君 《学术界》2012,(12):75-86,274,276
网络文化作为现实社会在网络空间中的影射,终究无法超越现实的制约。网络文化乱象折射出现实社会传统诉求渠道狭窄不畅等问题,其根源在于现实中社会生存危机和社会冲突加剧,即社会秩序运行尚未处在一个温和而良性互动的发展轨道之上。因此,研究和分析社会秩序的实现状态和应然结构将成为该研究的基础,欲实现社会秩序的良性发展就必须达到实际秩序与规范性秩序互助前行的社会治理状态。就我国目前的网络文化现状而言,将管理秩序与公民自由置于同等重要的地位是网络监管应该坚持的基本理念;其次,规范政府、网络中间商和网民在网络中的政治参与行为,使之建立在彼此理性互谅的基础之上;还有,网络媒体应竭其所能为网民提供客观而全面的舆论信息,正确引领网络舆论导向。  相似文献   

3.
在高度组织化的社会中,个人往往缺乏主动性,整个社会的进步,需要为与社会秩序相容的个人主动性提供最大的空间.在一个开放的、多元的社会中,通过知识的增长,心灵才能从它的精神束缚——偏见、偶像和可以避免的错误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在言论自由的条件下,人们会乐于思考,思维会更敏捷,在追求真理的道路上也更具有活力,社会本身也得以良性的发展.在中国,随着从熟人社会向陌生人社会的过渡,公民的角色、政府与社会之间关系都发生了变化.我们的发展需要一个稳定的社会秩序,而一个良好的社会秩序并不是一个“一言堂”的气氛,观点的对立和意见的多样是社会的常态,是必要和有益的.言论自由作为获致真理的一种手段,维持社会稳定和变化之间的平衡,它给予社会活力,推进社会的新陈代谢过程.可以说,在改革开放的国家转型期,一个良性的社会秩序尤其需要言论自由.  相似文献   

4.
常静 《南方论刊》2013,(4):69-71
政务微博又称"官博",是我国政府部门推出的官方微博账户,力行"织博为民"。目前党政机构和官员开微博已成为一种趋势,视微博为一个政务公开及同市民交流的重要平台。文章主要从政务微博在政府职能中的作用,发展中存在问题及相应对策三方面进行分析,以期为政务微博的良性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5.
在马克思的社会发展理论中,包含着一个关于社会进步与社会秩序及其相互关系的深刻的理论说明:(1)社会进步的路径有其规律可循,同时社会进步的具体展开过程又是开放性的。(2)人的尺度、物的尺度和人与物相统一的尺度是衡量社会进步的三个基本尺度;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衡量社会进步由其主导性尺度,同时尺度又是多样性的;不同种类、层级的进步尺度之间既可能是和谐兼顾的,又可能是矛盾冲突的,而且和谐兼顾与矛盾冲突往往相互交织。(3)社会进步的人的尺度与物的尺度之间的复杂关系,折射出社会进步与社会秩序之间的复杂关系;社会进步对社会秩序的作用具有内在的不确定性,既有积极的重塑作用,又有消极的破坏作用,而且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往往相互交织。(4)不但社会进步的物的尺度与人的尺度存在复杂的关系,对这两个评价尺度的评价也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对于尺度本身的评价,既要处理好现实评价与理想评价的关系,又要处理好道德评价与历史评价的关系。这个理论说明对于我们认识中国模式的内在生成逻辑具有重要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6.
微博对政治文明的发展与进步有着重要的意义.微博具有限政的功能,制约了权力的腐败与滥用,使权力回归公共政治权力.微博传播了多样性的政治观念和政治文化,使不同的政治观念和政治文化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良性互动,平等竞争.徽博改变了传统的政治生态,使政治生态向良性发展.微博政治使中国政治进入了“微”政治时代,“微”政治改变大政治.  相似文献   

7.
在信息化时代,高校学生微博协会在国内产生并快速发展有其必然性。以微博协会为代表的高校网络青年自组织具有组织强制力的削弱与个人影响力的凸显两大特点。网络时代科学管理网络青年自组织的方法和途径是:利用学生社团,引导其规范发展;通过高校与互联网服务提供商(ISP)合作,促进其良性发展;通过发展技术、健全制度,建立网络管理监控系统等,保障其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社会转型期与社区社会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社会转型期,由于社会藕合度降低,社会运行机制不稳定,社会关系失调状况空前加剧,社会易出现“失范”和“失控”状态。而社会的发展是以社会稳定为前提的,社会秩序是保证社会良性运行的必要条件。社会控制是维持社会秩序的重要手段,社区作为社会大系统中的小系统,作为区域性社会,在社会控制中发展为不可替代的作用。一、加强社区社会控制的必要性社会控制从广义上讲是对全体社会成员思想和行为的引导、规范,从狭义上看是对越轨者的惩罚和教育。就我国当前社会乃至社区情况而言均显现出在社区加强社区控制的必要性。1.当前我国社…  相似文献   

9.
论强制力的社会秩序功能的有限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强制力是政府维护社会秩序的过程中最为经常使用的力量。不过 ,强制力并不是社会秩序供给途径中唯一可以选择的方式 ,而且强制力的行使是需要很高的社会成本。特别是强制力的行使是在社会力量对比的不平衡中才能发挥作用 ,所以 ,有着根本无限增长的动力。近代社会开始 ,政治文明的标志是把强制力法律制度化 ,使强制力的行使按照一定的规则、规范和合法程序进行 ,这一方面使强制力具有了合理性的形式 ,另一方面也对强制力的行使起到了制约作用。但是 ,法律制度化的强制力也会出现变异 ,而且法律制度化的强制力本身就有着过于注重形式化的特征 ,如果法律制度化的强制力不能够得到道德力量的支持 ,那么也是一种恶的强制力。所以 ,理想的社会秩序获得途径是社会普遍的道德水平的提升 ,即实现社会秩序供给的道德化  相似文献   

10.
荀子与亚里士多德分别是中西传统政治理论基本框架的建构者,却又都是学术史上显眼的争议人物.二者共同站在了中西传统进程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上.在温和的道德不足以维系人心、应付社会情势变化的现实面前,二者都放弃了单纯的理想之治,转而开创性地强调规范、制度的强制性对社会秩序的作用,较前人更加肯定和突出了法治的重要性.但不容忽视的是,这种对法治的强调丝毫没有动摇其思想体系中德治的根本性地位.二人均坚守着古典政治的根本精神,他们的坚守和妥协,带给我们关于人类思想进程的双重启发.  相似文献   

11.
王力平 《新疆社会科学》2013,(2):118-123,152
个体化社会已然到来,风险社会的不确定性与个体化崛起的共生互构,不断生产并再生产社会不安全,个体的不安全感不断衍生.每一个个体、团体、政府、组织都应该在自己的自我规范和社会责任中重新建立平衡.作为管理者的顶层设计应考虑并出台有利于优化个体整合的包容性社会政策,重塑社会容纳力,作为社会终极存在的个体应坚守普遍性的责任伦理,重获本体性安全,重构社会秩序.  相似文献   

12.
民法引致公法所带来的司法权与行政权的冲突与协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法引致公法有其社会历史原因。民法在引致过程中,在公法规范对私法效力无明确规定的情况下,不可避免地会授予司法以自由裁量权。司法权本身的理性和能动性质决定,其在此时行使着事实上的"违宪审查权力"。由于我国宪法没有赋予其违宪审查权力,故行政机关对此类判决或者不予配合,或者司法判决使行政权力的行使无助益。在这个问题解决以前,应通过司法解释备案审查制度、审理法院和当事人请求全国人大常委会启动审查制度去解决二者冲突,同时形成司法权与立法权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3.
市场经济中银企关系的基本内涵是资金商品化和借贷制。随着加入WTO后市场化进程的加快及外资银行的逐步进入 ,银企双方的选择性日趋强化。新型银企关系良性发展的基础性工作在于重塑金融交易制度或规则 ,规范信用环境 ,确立资金商品化和借贷制的资金交易机制。  相似文献   

14.
相对于国家法而言,民间法在组织社会生活、维护社会秩序中起基础作用。但在社会转型期,民间法自成体系的封闭系统被打破,实施机制遭到破坏,其约束力呈现出减弱的趋势。在法律现代化过程中,应充分利用传统的民间规范性资源,重视民间法的作用,谋求民间法与国家法的合作和协同治理,实现两者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5.
刘博 《天府新论》2015,(2):83-88
社会治理从一定意义上来说,是建立在社会结构稳定化与社会秩序规范化基础之上的,其首要目的是推动社会建设,核心内涵是加强社会保障,最终效果是改善社会民生。从社会学分层理论视角来说,社会治理的创新嵌入在"社会重建"的问题域中,社会重建不仅是社会秩序的重新组织化,更包括文化价值观念的重塑。社会治理体制创新要有三个基本的出发点:第一,"机制转型",即当社会发展背景转换的时候,党如何调整执政策略的方向,如何探寻继续深化社会改革的路径;第二,"组织再生",在现有的制度框架内,如何通过既有组织团体的改革来发挥新的作用;第三,"道德重塑",即重新建构社会公平和正义的价值判断,丰富各个阶层的文化资本,提升群体的社会信心。  相似文献   

16.
刑法机能探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刑法机能讨论中 ,本文主张刑法三机能说 ,即规律机能、保障机能、保护机能。刑法的规律机能 ,是指刑法规范本身在其结构与运作中所表现出的积极作用。包括犯罪评价机能、刑罚基准机能和行为引导机能。刑法的保障机能 ,是指刑法所具有的防止国家滥施刑罚权 ,以及维护公民自由权利不受剥夺的积极作用。刑法的这一机能奠基于以民主政治为核心的法治国家的罪刑法定原则 ;其基本内容是 ,刑法禁止国家滥施刑罚权 ,禁止国家任意剥夺公民自由。刑法的保护机能 ,又称法益保护机能 ,是指刑法所具有的惩罚犯罪 ,维护社会秩序 ,使各种有价值的利益得以体现的积极作用。刑法的这一机能奠基于刑法的工具属性 ,具体表现为社会秩序的维护、各种法益的保护。  相似文献   

17.
我国企业技术引进与管理移植的互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树明 《东岳论丛》2001,22(4):32-35
技术与管理是推动企业发展的两大关键因素 ,二者缺一不可 ,单一的改进技术或改善管理都是欠缺的。技术引进与管理移植是实现技术进步和管理创新的最便捷的途径。技术引进与管理移植是相互促进、互为条件和互相制约的 ,由此实现的互动会对企业的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二者的良性互动不仅会促进各自的进步 ,而且会推动一国技术的进步和管理水平的提高 ,进而推动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在我国目前情况下 ,实现二者的良性互动 ,必须制定相应的对策 ,努力创造一个有利于技术引进与管理移植互相促进、相互发展的环境  相似文献   

18.
基于宗教在新疆地区的特殊地位和影响力,以宗教与法律的良性互动促进科学技术服务于地方经济的发展,运用法律手段调整科学与宗教的关系,发挥两者功用从而促进和谐新疆的发展;运用法律与宗教的良性互动保证新疆的可持续发展,发挥宗教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不仅对边疆建设具有重大意义,而且对整个中国社会文化的重塑与建设、乃至于中国对世界和平的贡献都有着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9.
清代中央王朝对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纠纷解决中规范的制定和适用做了相应的调整,西南少数民族在努力保持固有规范的同时,也积极朝着中央王朝规范靠拢.纠纷解决规范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说明,社会秩序的确立是国家规范和少数民族固有规范共同作用的结果.国家规范在调节少数民族固有规范的机制时有所创新,少数民族固有规范在国家规范的指引下不断完善,对维护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行政法治与市民社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行政法治有两个基本内涵 ,一是意味着政府治理模式从传统的以政府为核心的人治模式向现代的参与式政府管理模式和法治模式的转变 ,二是意味着一种社会秩序的构建。在这一模式的转变和社会秩序的构建中 ,市民社会的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引导和规范市民社会的发展是行政法治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