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惠州市七个城区幼儿园的学前儿童为研究对象,以《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测评量表》为主量表,使用差异分析与回归分析,调查惠州市学前儿童的留守情况以及相关的人口学变量,旨在了解疫情防控常态化的时代给留守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状况带来的影响。结果表明:留守学前儿童在性格缺陷、情绪障碍和行为障碍方面存在较大问题;地区经济水平会影响留守学前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留守女童总体心理健康水平显著高于留守男童;公办幼儿园留守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水平显著好于民办幼儿园留守学前儿童;大班留守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水平显著好于中班留守学前儿童;独生子女或二孩的留守学前儿童在心理健康水平上要显著好于属于大孩的留守学前儿童;人口学变量是影响留守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水平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我国流动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备受社会各界关注。文章对近10年来有关流动儿童心理健康研究的文献进行了梳理,重点对流动儿童心理健康状况、流动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影响因素、流动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对策研究以及流动儿童心理健康的研究方法作了深入分析。结果表明:今后的研究需要重视流动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拓宽流动儿童心理健康的研究对象,综合运用多种研究方法展开研究。  相似文献   

3.
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是广为关注的问题,通过对近期影响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家庭因素的研究,对已有的观点进行了探讨,并展望今后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影响因素研究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儿童心理学研究是以儿童心理发展与心理健康为主要内容的研究,主要包括儿童认知发展、儿童社会性发展和儿童心理健康等方面内容。目前,我国已拥有一批从事儿童心理学研究的学者,他们紧跟国际儿童心理学研究的步伐,结合我国儿童心理发展的实际,开展卓有成效的工作,取得了许多研究成果。以下就2007年我国儿童心理学研究做一个简单的述评。  相似文献   

5.
通过分析"人口迁移与儿童发展的跟踪研究"(PSDMC)的调查数据,讨论迁移行为、社会变迁与家庭教育对流动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结果表明,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发展轨迹在儿童性质、年级和性别上存在着显著差异。研究结论认为:人口迁移行为对流动儿童心理健康具有异质性作用,且与儿童在迁入地所处的社会情境有关;社会变迁对流动儿童心理健康并未起到应有作用;家庭教育目前仍然是改善流动儿童心理健康的重要手段。在强调家庭教育并向流动儿童提供社会关怀与支持的同时,为流动人口制订并健全保障性社会政策、消除社会不公与歧视,才能真正改变流动儿童心理健康的不良处境。  相似文献   

6.
智力落后和精神病之间不能划上等号.轻度智力落后儿童心理健康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情绪、行为、人格三个方面.智力落后儿童的精神病发病率是正常人的四倍,但与智力正常儿童相比较,两者所患精神病的病症并无多大差别.影响智力落后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变量(原因)很多,主要是年龄、智力水平、遗传、家庭、社会因素等,本文进行了分析,并就促进智力落后儿童的健康提出了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7.
儿童心理健康关系到儿童的身心健康和全民族的素质。应当掌握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 ,有的放矢地采取举措 ,加强教育 ,正确引导 ,细心呵护 ,促进儿童心理健全发展 ,把他们培养成身心健康、素质全面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  相似文献   

8.
文章旨在为流动儿童群体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新的技术支持,梳理了流动儿童心理健康、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以及音乐治疗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应用的现状,并着重讨论了音乐治疗在流动儿童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优势及作用,通过实践案例论证了音乐治疗在该领域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
儿童心理健康关系到儿童的身心健康和全民族的素质。应当掌握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有的放矢地采取举措,加强教育,正确引导,细心呵护,促进儿童心理健全发展,把他们培养成身心健康、素质全面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  相似文献   

10.
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和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对298名农村小学留守儿童进行调查,以考察社会支持与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水平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总体水平在正常范围内,但个别维度得分和检出率偏高;社会支持状况是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预测变量,而且不同来源社会支持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水平预测效应不同。  相似文献   

11.
从社会工作的视角出发,针对残疾学生的心理特点,运用小组工作的手法开展残疾学生心理健康服务。通过发展性小组工作的实践,探讨如何用小组工作的方式,开展残疾学生心理健康服务。并探讨小组工作在开展残疾学生心理健康服务中的适且性、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父母服刑往往会给孩子造成巨大的心理冲击,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的心理健康和教育问题受到了社会各界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的常见心理问题包括自我评价偏低、情绪情感消极、人际交往不良、问题行为倾向等。社会、家庭和个体自身三方面的因素相互作用,共同影响着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的心理健康发展。通过积极有效地开展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将在很大程度上促进服刊人员未成年子女的健康成长和积极发展。  相似文献   

13.
幼儿审美心理发展的特点与教育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幼儿审美心理发展的特点出发,提出教育策略要注意把握幼儿审美心理发展的特点和水平,注重审美教育的针对性;充分利用游戏这一幼儿的主导性实践活动,培养和发展审美能力;对幼儿进行专门的美育训练,实现"以美育美"和"以美育人",以促进幼儿心理素质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使用自编残疾人心理健康服务需求问卷,对864个残疾人进行施测,旨在调查和了解我国残疾人心理健康服务需求的现状,为残疾人心理健康服务体系的建设提供依据。结果表明:超过1/3的残疾人对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评价较低,68.4%的残疾人认为心理健康很重要,90.2%的残疾人认为接受心理健康服务很重要,说明残疾人对心理健康服务的认识和接纳程度较高,需求意愿强烈。在具体的服务目标方面,24.5%的残疾人期望通过心理健康服务能够使家庭生活幸福,21.2%的人希望获得良好的社会适应,19.7%的人希望达到人际和谐。服务内容方面,44.7%的人选择了对家庭婚姻问题的心理咨询,39.7%的人选择了提供心理保健知识。在心理服务形式方面,39.9%的人选择求助兼职或专业的心理咨询人员,28.8%的受访者选择了从朋友家人那里寻求支持,而剩余31.4%的受访者选择了什么也不做或自己解决。在具体的形式方面,41.4%的人选择了求助心理热线,38.2%的人选择了专业心理咨询。在选择机构方面,以社区服务站和社区的主页心理服务机构为主,分别占25.5%和25.3%。调查还表明现实生活中残疾人心理健康服务的开展力度较弱。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当前,人们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严重的关注,大学生作为中国社会文化层次较高的一个特殊人群,其心理显示出越来越多的问题,因此,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势在必行。在描述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上,分析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构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转变观念;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和教材建设;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建设;健全心理健康教育机制。  相似文献   

16.
心理和谐是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思想。在心理和谐思想的指导下,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必须考虑人与自我、人与他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硬件与软件、中国与外国这六大关系;要求心理健康教育要坚持正面教育、健全心理健康教育网络、处理好教育模式与医疗模式、关注职业倦怠等;要求心理健康教育从人文关怀的角度重视学生的心理行为问题、重视抑郁症和抑郁倾向等严重的心理障碍症、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进步、关怀儿童青少年中的弱势群体、关注灾后受灾群体的心理疏导等中国社会面临的现实问题;心理健康教育也要求在重构和谐的经济社会的人文指标体系中,特别要重视人类发展指数、幸福指数、信任(信仰)指数、儿童青少年发展指数、教育发展指数等,旨在推进我国人民的心理和谐,促进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7.
采用心理测试法对1309名高校新生学生进行测试,对原生家庭背景因素与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水平的关系进行考量。结果显示,大一新生在性别、年龄、家庭子女排序、经济状态、留守经历五个维度上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显著差异,总体而言,男生心理健康水平优于女生,成年组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优于未成年组;独生子女家庭大学生心理发展水平优于多子女家庭,无经济压力家庭的大学生心理发展水平优于有经济压力家庭的大学生,无留守经历的大学生心理优于留守经历的大学生。鉴于此,高校应增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坚持积极心理取向和侧重预防的综合教育原则。  相似文献   

18.
高职生是一个不同于本科生的特殊群体,具有独特的心理特征。针对其心理特点,按照心理教育的规律分析其这些心理特点容易导致的心理健康问题,遵照因势利导的规则找出解决这些问题的独特办法,以促使他们的心理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9.
开展残疾儿童学前教育对促进残疾儿童康复、提高特殊教育质量、实现教育公平具有重要意义。针对目前我国农村残疾儿童学前教育入学率低、质量不高,家长重视不足等状况,建议政府采取完善投入机制,开展专项发展计划,提高师资专业化水平,建构社会服务网络,开展家长培训等途径促进农村学前特殊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大学新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本文基于心理契约视角论述了建立心理契约型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分别探讨了心理契约视角中的大学新生特点以及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理念。从认知加工、情感培养、意志管理及个性发展四个维度上构建了心理契约视角下的大学新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最后给出了心理契约视角下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及实现途径。从而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终极目标——身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