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师范生人文精神的培育关系到国家未来公民的素质,应引起教育界的高度重视。古今中外优秀的文学作品中蕴藏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内涵,是培育人文精神的沃土,应当充分挖掘运用,以引导学生通过审美鉴赏达到接受人文思想素质教育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塞缪尔·约翰逊对于伦理道德与文学创作关系的阐述是对18世纪英国文学创作活动的总结,彰显了其弥足珍贵的人文情怀和道德情怀。约翰逊认为文学的本质源于模仿,源于公正地模仿自然,并且强调作家应把描写事物的普遍性放在首位,只有这样文学作品才能发挥其蕴藏的道德教诲功能,而文学作品所具有的审美愉悦是发挥文学伦理道德价值的前提。  相似文献   

3.
关注人性,是文学永远的主题,好的文学作品理应给人"美"的情感体验。路遥的作品字里行间始终闪烁着一种"人性美",本文从路遥的作品《平凡的世界》入手,通过对作品审美主题的分析,以期使读者能从更深层次理解作品的审美取向和作者在作品中所透露出的伟大的人文情怀。  相似文献   

4.
文学是一门提高人文修养和锤炼人文素质的科目.文学作品与审美教育和人格美之间有密不可分的关系,文学作品和人格美这一命题丰富和完善了审美教育的内容,扩大了审美教育的内涵.同时审美教育也提升了对文学作品欣赏的价值,拓宽了文学作品欣赏的领域.  相似文献   

5.
英美文学课程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传授文学作品和文学知识,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的文学审美情趣,使学生的人文素质和修养得到提高。分析了传统英美文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6.
文学的接受与审美乌托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文学活动中,接受者的主体性是文学主体性研究的重要方面.随着探讨的深入、国外接受美学和读者理论的传播,人们对文学接受者的主体性问题越来越重视了. 文学是一种艺术,它是由语言来缔造的一个真实的虚构世界.文学又是一种多层次的结构,它一般存在着审美的多层次性.文学作品的审美潜能,从根本上来说,是由作品本身包含着"多种价值"(multivalence)造成的.而"多种价值"又来源于生活所赋于作品的多种语义层. 但是,文学作品的审美潜能又受接受主体的制约.依照接受美学的观点,文学作品的本  相似文献   

7.
新时期陕西文学民间文化特色鲜明.农裔的陕西作家独特的人生经历与城籍的文化身份,使他们身处民间,培育养成平民意识和平民情怀,通过文学形象表达的对社会弱势群体的卑微人群寄予的格外关注与深切同情,张扬已被社会淡漠的人的良心、良知和人文关怀.陕西作家大都以民间生活为题材,大量选择借鉴民间传说、民间故事、民间叙述方式,经过作家审美熔炼,创作出属于陕西作家独有的民间文化视角与审美方式的文学作品.在感怀式描绘民众苦难的时候,陕西作家将审美笔触转向民族民间信仰,从中汲取救助苦难的力量(精魂),营构创造救世的偶像.作品中浸润着神性的灵光,表现出陕西作家浓重的泛神性意识和文学审美的超凡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8.
通过分析宋词对《史记》中"范蠡"这一人物典故的运用,探讨宋人对范蠡理想信念、人格精神等方面的接受情况,从而说明宋代词人是以当时的价值尺度、背景环境审视过去的历史人物,并从该典故中寻找一种宋代士大夫所追寻的功成身退、独善其身的情怀,由此进一步从接受学的角度阐释范蠡这一人物形象丰富的文学审美价值,更加深刻地理解这部"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内涵。  相似文献   

9.
接受美学作为一种新兴的文学理论,主要从欣赏主体对欣赏对象的接受过程来矾究文学作品,通过读者的审美参与来判断作品的艺术价值.从接受美学的角度看,<边城>以丰富的审美内涵契合了读者的补偿心理、猎奇心理和怀旧心理,同时,又不断地打破和超越读者的审美期待,实现了文学的陌生化原则,从而给读者以巨大的审美享受.  相似文献   

10.
本文试从接受美学之作品接受史的角度来探讨老舍文学作品在语文教学中"效果"实现的过程。老舍作品在语文教学中的效果实现,由于受到客观历史条件的制约,所以曾出现以政治、道德等非审美效果为中心的状况。这在新时期以来的文学接受中得到了较大的改观。从改变读者的审美经验的视界开始,逐步改变读者的整个文化视野与实际生活的视野。在老舍文学作品的语文教学中,对老舍作品的接受大体从语言层面、文化层面、哲学层面三个方面进行,这也是通过潜移默化的审美教育活动以达到"打动读者的感情,震撼他们的心灵,铸造他们的精神"的目的,是文学教育的根本途径之一,也是实现语文教育之人文教育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1.
侨批档案是“世界记忆遗产”,蕴含丰富的育人价值。通过剖析侨批档案蕴含的爱国、爱乡、爱家人等家国思想及其道德教化、人生指引和榜样示范等育人价值,提出厚植家国情怀、滋养民族文化内涵、传承华侨精神、凝聚侨心侨力等实践理路,发挥侨批档案在培育和滋养大学生爱国爱家的人文情怀和民族情感的精神感召力。  相似文献   

12.
课堂的文学性对于达到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大有裨益,因为文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综合应用能力,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满足学生的情感需求。教师可通过挖掘文学性课文的主题意义与美学价值、补充文学性的教学材料、设计文学性的语言活动、开设英美文学选修课等途径来实现文学在大学英语课堂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休闲文学在我国“悄然勃兴”已是不争的事实 ,但对其特征的概括以及对其意义的认识却不尽一致。休闲文学是神圣文学家族中的一员 ,它不是伪文学 ,能使读者得到心灵的净化、情感的陶冶以及对人生价值的领悟 ;它不以带给人感官刺激为目的 ,而以怡情养性为旨归 ,是一种具有高度能动性、自觉性的文学 ,具有建设性 ,和低级趣味没有必然联系 ,是一种培养人文精神、净化人类心灵 ,告诉人们用审美的态度看世界的文学  相似文献   

14.
钱穆文学美学思想论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钱穆的文学研究不仅挖掘文学作品中的审美特色和文化内涵,而且深入经、史、子、集各部探究中国文学及中国文化的精髓,并通过对中西文学的比较阐发出中国文学“情当境而发,意内涵成体”的审美精神。  相似文献   

15.
该文重温20世纪50年代边疆文学的代表作《军队的女儿》,以此探讨50至60年代边疆文学对青年支边那段历史的时代书写与个性追求而呈现的审美特征。以此探讨文学与意识形态、文学与历史、个人与集体、宏大叙事与个性写作之间种种复杂关系,尤其是挖掘边疆文学因独特的政治背景、地域特色所蕴涵的人文精神与审美追求。  相似文献   

16.
英美文学"品评"教学是摆脱文学课枯燥无味的状态,真正提高学生人文素质的有效途径。"品"之对象包括英语原著和文学课堂。英语专业学生通过阅读英语原著,深刻感悟英语语言的生命力,体会英语语言的魅力;教师运用合适的教学方法以及现代化教学手段使课堂活动丰富多彩,构建以作品阅读、赏析为主的课堂,引发学生共鸣,激发其学习欲望。"评"是对"品"后的滋味感受的阐述和判断,阅读后的赏析和讨论使理解更为深刻。"品""评"结合,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批判能力。  相似文献   

17.
辛弃疾深受蕴藏着丰富的生态意识和生态智慧的宋代理学"物与"思想的熏染,其闲适词描写和咏叹自然山水、动植物情态,表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体现出诗人朴素的以物为友的生态美学意识,对于现代生态美学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8.
培养大学生健全的人格是高等教育的首要的和基本的目标,大学语文作为人文素质教育课程的重要内容,在培育大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提高审美能力、激发创造性思维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作用,可以促进大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  相似文献   

19.
文学地理学批评的十个关键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一种新提倡的文学批评方法与中国比较文学发展的新方向,文学地理学批评建设需要关注这样十个关键词:文学的地理基础、文学的地理批评、文学的地理性、文学作品中的自然意象与人文意象、文学的地理空间、文学的宇宙空间、文学的环境批评、文学的时间性与空间性、文学地理空间的限定域与扩展域、文学地理批评的人类中心与自然中心。如果思考并准确地界定了以上十个关键词,文学地理学批评的理论建构与研究实践就会取得更大的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