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0—19世纪的中国知识界将琐罗亚斯德教及其变种祆教、基督教东方教会(旧称涅斯托利教派)和摩尼教混为一谈,与此同时,欧洲基督教对不同的异教也混淆不清。摩尼承认一系列先知,把婆罗门教先知、琐罗亚斯德、佛陀和耶稣视为自己的先驱。因此摩尼教徒对婆罗门教、琐罗亚斯德教、佛教、基督教和本教的区别很清楚。吐鲁番出土摩尼教回鹘文文书声称摩尼在四佛之后降生。吐鲁番出土的摩尼教绘画中有五个先知的画像,以释迦牟尼居于右上方,以耶稣居于右下方。宋人传说白居易曾有"五佛继光明"之句,但将明教五佛与《金刚经》五佛相混淆。通过对霞浦文书的研究,现在我们知道,明教徒崇拜的五佛是:一佛那罗延,出自婆罗门教;二佛苏路支,即琐罗亚斯德;三佛释迦文,即佛陀;四佛夷数,即耶稣;五佛摩尼,即最后光明使。中世纪知识界中的混淆,却在不经意间于中国民间宗教文书中得以澄清。  相似文献   

2.
本文就近年学界所关心的福州浦西福寿宫明教文佛祖殿的宗教属性问题,在已披露的文献和田野调查资料的基础上,进行综合考察.文章不同意学者把明教文佛祖殿定性为摩尼教遗址,而认为明教文佛崇拜是一种地方民间信仰,其创立者并非摩尼教的传人.不过,在创立这种信仰时,不排除受到当地历史上曾盛行过的摩尼教之影响.  相似文献   

3.
明教护法考     
明教东来,其神谱也随之传入,就护法神而言,福建新发现的霞浦、屏南文书提供了不见于敦煌三经的新材料。通过排比考证而知,护法神的汉名为中古伊朗语名的音写;同时,构造出来的神名也原原本本地保留在文书里;再者,神祇的组合与排序也与其蓝本保持一致。在此基础上并结合科普特语、帕提亚语文献及汉文史料,可以推定"天王""明使"与作为护法诸神统称的"土地灵相"共同构成了明教神谱体系中的三重结构。"土地灵相"的主要功能为护法,在于庇佑当地教团组织及明教寺院。据此线索,福建多处崇奉灵相及吉思真人的民间信仰可以确信为与明教有涉,犹太教、景教中的神祇经摩尼教的传播而本土化的进程也有迹可寻。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无“宗教”,“宗教”一词源于西方的现代宗教概念。“宗”,原本是尊祖庙,《说文》云:“宗,尊祖庙也。”“教”,原本是上行下效,乃教化之意,《说文》云:“教,上所施,下所效也。”与“教”连言者,自古只有礼教、政教。儒家学派形成之后,又有儒教,即以儒家学说为教。《史记·朱家传》云:“鲁人皆以儒教,而朱家以侠闻。”《晋书·宣帝纪》云:“博学洽闻,伏膺儒教。”“宗教”一词,是随佛教传入才有的。佛教以佛所说为教,佛弟子所说为宗,宗为教之分派,合称“宗  相似文献   

5.
契丹人的宗教信仰,早期主要以原始的自然崇拜为主,兼有摩尼教、景教信仰。辽朝建立前后,佛教、道教等宗教形式先后传入契丹本土,并得到上层社会的支持,发展比较迅速,最终形成多种宗教形式并行传播、相互交融的局面,并对社会风俗产生深远影响,形成了独特的契丹宗教文化现象。相对其他宗教的影响,对契丹影响最深的莫过于佛教,但契丹本土佛教的传播是多源的,或从回鹘传入,或从中亚传入,或从中原传入。来源不同也使佛教崇拜的风格呈现多样性。加之契丹人原始宗教、摩尼教与聂斯托里教的交互影响,也使得契丹佛教不同于其他地区,形成其独具一格的特色。  相似文献   

6.
[摘要]自763年始,漠北回鹘牟羽可汗皈依摩尼教,并定之为国教。840年,回鹘汗国崩溃,部众西迁,其中一部分迁至今新疆地区,以高昌、北庭为中心建立政权,史称高昌回鹘或西州回鹘,摩尼教继续得到回鹘王室的尊奉,但是由于受到当地流行的佛教的影响,绝大多数民众都皈依了佛教,摩尼教渐趋消亡。其消亡世纪一般定在11世纪晚期至12世纪间。近期有人以波斯文《大霍加传》为证,认为摩尼教至晚到18世纪末或19世纪初仍在喀什噶尔和叶儿羌一带流行。其实,这是完全不可能的,有关内容应是《大霍加传》作者对前代波斯文文献的转抄,而非对当时摩尼教状况的反映。新疆察合台文献中虽也提到摩尼教,但都不能作为12世纪以后摩尼教在新疆流行的证据。  相似文献   

7.
古代亚欧大陆北部游牧民的宗教信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代亚欧大陆北部游牧民普遍存在原始宗教信仰 ,后来祆教、摩尼教、佛教、景教、伊斯兰教等经游牧民传入和传出该地区 ,各种宗教在这里并存或交融相汇 ,此起彼伏 ,盛衰交替。  相似文献   

8.
唐宋时代摩尼教在滨海地域的变异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唐武宗会昌年间(841~846)对摩尼教的打击,迫使这个著名"夷教"从通都大邑遁入滨海地域.经过偶像化和神道化的泉州明教,百变不离其宗,可以说是华化摩尼教的历史标本.  相似文献   

9.
回鹘是一个以善于兼容外来文明而著称的民族,不论其宗教信仰还是文学创作,都深受外来文明的影响。他们先后信奉过萨满教、佛教、摩尼教、景教、祆教、道教和伊斯兰教等,差不多涵盖了古代亚欧大陆曾经流行过的所有国际性宗教。这些宗教的流行,对古代回鹘文学影响甚巨,敦煌、吐鲁番等地出土的为数众多而丰富的古代回鹘文宗教经典与文学作品为这一研究提供了极为丰富的资料。  相似文献   

10.
1969年发现的希腊文《科隆摩尼古卷》讲述了3世纪摩尼的印度之行,这份文献显示摩尼的印度之行应该在240年至242年之间,他可能让印度西北一个国王皈依了摩尼教,并在印度各地建立了摩尼教的社区群体。摩尼的印度之行,对摩尼教的形成与早期发展产生了影响,主要表现在摩尼吸收了印度宗教思想以丰富摩尼教的理论,在寺院建设、宗教仪式等方面,印度宗教对摩尼教也产生了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1.
维吾尔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古代维吾尔人在宗教上曾信仰过萨满教、佛教、摩尼教、袄教、景教(聂斯脱里派基督教)等。自公元10世纪起,西部的维吾尔人皈依了伊斯兰教,并使之逐渐向新疆东部传播。到明朝末年,完成了维吾尔族伊斯兰化的过程,伊斯兰教对维吾尔族的历史发展、风俗习惯、文化生活都产生过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2.
“悟”(包括顿悟)在佛教的本意,是一种心理体验、一种心领神会。日本佐佐木夫人在《禅;一种宗教的法门》中说;“中文的‘悟’字系由‘心’和‘吾’字构造而成。当‘吾’与‘心’完全合一或统一之时,便有‘悟’的境界出现。”禅宗是以“顿悟”为旗帜、为核心的宗教,它与传统佛教相反,不靠经籍文字来获得佛法真如,认为这样的佛法真如是第二性的、派生的、不全面的、不真实的。它鼓吹“教外别传,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就是说,佛法真如不能靠经籍文字、概念思维、理性方式明白说出;只能靠禅门师徒“以心传心”、“心心相印”,靠参禅者的“佛性”、“利根”(智慧)去心领神会,去体验。只有这样获得的佛法真如才是第一性的、本体的、全面的、真实的。所以,“悟”这种心理活动究其实质  相似文献   

13.
佛教和印度教是孕育于印度本土的两大宗教。在政治、经济、文化均高度繁荣发展的笈多时代,佛教和印度教有着微妙的关系。该文以笈多时代佛教、印度教两大主神的立像——《马图拉佛陀立像》和《毗湿奴立像》为研究范例,从神同人形、细部造像和整体风格等三个方面,尝试剖析和解读两尊立像的异中之同。破译二教立像的异中之"同",有助于对笈多时代佛教与印度教之间"艺术互鉴、宗教互渗"的关系有更为明晰和深刻的理解。  相似文献   

14.
在佛教的场所———佛寺中 ,普遍塑有佛、菩萨、金刚、天王等佛像 ,故佛教有“像教”之称。作为外来宗教 ,佛教的佛像塑造自然融入了汉民族许多本土的审美观念。这些观念包括 :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完美统一 ;“对称美”的普遍存在 ;“动态美”与“静态美”相得益彰的衬托 ;此外汉民族传统的服饰美、色彩美标准也融入到佛像的雕塑中。这形成了汉民族辉煌的宗教造像艺术。  相似文献   

15.
曹雪芹在《红楼梦》中虚构了一个“太虚幻境”。两百多年来的许多红学家们,大都认为它表现了佛教的宗教思想,宣扬了佛教的“色”“空”观念。这种见解与曹雪芹的世界观及作品的具体实际是不相符合的,对正确理解与评论《红楼梦》是有害的,应该通过讨论,加以廓清。  相似文献   

16.
陈垣对外来宗教史研究的主要贡献在于:一、厘清了外来宗教(包括基督教、佛教、伊斯兰教)在中国流传的若干史实。二、提出研究外来宗教史的几个基本观点:宗教信仰自由,宗教各派平等;倡导比较宗教研究;外来宗教与政治的关系;外来宗教与中国文化的关系;注重搜集教外典籍研究外来宗教史。三、编著《二十史朔闰表》、《中西回史日历》,为研究外来宗教史提供了中西回历法换算的可靠工具。四、对外来宗教史籍的整理与校订。  相似文献   

17.
王岱舆在阐释伊斯兰教时,对佛教中与伊斯兰教相冲突的地方进行了批判。他对佛教本体论、佛教人性论、佛教伦理观、佛教中的偶像崇拜行为进行了批判。王岱舆还批判了佛教中的生死轮回观念,并依据伊斯兰教原则,提出了自己的“三世”思想。王岱舆批判佛教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宗教之间的比较来阐释和宣传伊斯兰教,并以此来表明伊斯兰教的优越性。王岱舆对佛教的批判,打破了伊斯兰教与儒、释、道等思想长期隔阂的历史,在回族思想史上出现了短暂的“四教”之争。  相似文献   

18.
作为2008年度吉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阶段性成果的《民族信仰文化综论》(以下简称《综论》),已由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出版,此书是白城师范学院中国东北草原文化研究中心《中国东北草原文化研究丛书》第一辑中的一部。作者为白城师范学院副院长、中国东北草原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张树青教授。全书43万字,分别由上、下两篇构成:上篇四章,下篇四章。如果说上篇的民族信仰文化综论是本书一个序曲的话,那么下篇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信仰则是作者多年在教学与科研第一线的实践研究成果。上篇作者用了两章的篇幅论述了东北民族、草原民族等民族的宗教信仰与人生的信仰。后两章则着重介绍了中国佛教、道教问题及宗教文化与外来宗教。《综论》主要以民族信仰为经,以传统文化为纬。详尽地阐述了文化绚丽多姿、辉煌灿烂的中华民族与宗教信仰之间的关系。在宗教研究方面,作者从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高度,揭示了我国现存宗教:道教、佛教、基督教(天主教)、伊斯兰教等宗教信仰的本质、作用及影响。对传统宗教思想理论研究中存在的教条主义、本本主义,以学者的胆识和理论勇气,作出了的大胆的突破。具体表现在:1·对长期困惑宗教研究的“宗教是鸦片”、是“劣质酒”的经典结论提出质疑,明...  相似文献   

19.
福建晋江草庵是著名的摩尼教(明教)遗址,清代这里的明教徒借用民间信仰占卜形式,制作一套签诗,其内容包含着摩尼教反对黑暗、崇尚光明的理念,保存着一些摩尼教经文特有的术语。对照近年福建霞浦发现的明教坛堂科仪文书,可以看出晋江草庵签诗中嵌入整段的摩尼教经文。由此可以探寻到晋江草庵签诗、霞浦科仪文书与敦煌发现的唐代摩尼教经文一本同源,可以作为摩尼教在华传播路径的佐证。  相似文献   

20.
《结经》探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经》一直被清代及近代罗教支派教团沿用,国内研究者和日本学者浅井纪认为它是明末“无极正派”教祖殷继南所作,并据以阐述殷氏的宗教思想。本文考证出《结经》本是元末民间佛教宝卷中使用的“结经发愿文”,明代一些民间教团的宝卷中早已沿用,显然与殷氏无涉。后人按明清民间宗教教义对它的解释,均系附会,不足信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