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传统对"色难"的理解,难以解释与其相关的现实问题。通过文本分析可以发现,"色"可以体现人的情感好恶与欲求,它处在"情"与"礼"之间。作为仪轨的"礼"无法内在地触及情感本身,故而,不但"色"的真实性无法被保证,更有可能催生"伪色"。在"色难"中,当"亲亲之爱"情感动力不足时,"礼"作为强制力介入,"伪色"便会产生。为使"礼"与"情"之间的融合与转化成为可能,可将"色"不仅理解为可视的,同时也理解为可感、可触的,意即通过"色"便可以感知情感的温度。据此,这种"色"可以被理解为"温色",它的实现仰赖于孝心之切身反转活动。此活动旨在使"情"由直接的自然情感转化为人文情感,同时也使"礼"中包含了"情"的成分。在此,"情"与"礼"之间的隔阂被化解,二者得以融合。"亲亲之爱"情感动力因之得以具有延续性,"色"亦能为真,为善。  相似文献   

2.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 ,中文“法”字的字义并非一成不变 ,尤其近代以来中文“法”字的内涵不断丰富 ,以致将古代社会中许多“礼”的内容纳入其中。如果用现代已经变化并且仍在不断变化的“法”的概念、含义僵化地去对照、解释中国传统法 ,必然会产生诸多的误解。实际上 ,礼与法是中国传统法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对礼缺乏必要的探讨 ,我们就无从知晓中国传统法的精神 ,无法解释中国传统法的所以然。传统法中的“法” ,多指制度层面 ,这一点在秦汉后更为突出。而礼 ,尤其是礼义则是传统法的价值追求与精神之所在  相似文献   

3.
4.
《琼州学院学报》2017,(4):60-65
司马迁《史记》关于季平子的记载具有"尊君抑臣"的倾向。《左传》记载季平子的事迹,既体现了左氏对季平子的维护,又表现了他对平子失德、失礼行为的批判,呈现出一种客观的态度。左氏理性的评价与礼坏乐崩的时代背景及他对"礼"的推崇不可分割。  相似文献   

5.
王彦威在唐元和十三年(818年)编撰<元和曲台新礼>,并得到朝廷认可,标志着国家礼书编撰者的职业化、国家礼书的案牍化正式拉开帷幕.这种国家礼书编撰的新动向,深刻影响了宋代的国家礼典编撰, <中兴礼书>为我们了解这一历史过程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相似文献   

6.
杨树森 《东岳论丛》2001,22(2):78-82
义利关系与社会财富分配直接相关 ,在社会生产关系转型时期总是受到人们的特别关注。我国学术界多认为“孔孟主张义利对立 ,尚义排利” ,这是对孔孟极大的误解。从孔孟的言论和行动看 ,他们“重义而不轻利” ,“尚义而不排利”。儒家义利观在历史发展进程中经过了两次蜕变 ,这是孔孟义利观被误解的主要原因。为了建立适应市场经济的新的义利观 ,必须区分儒家义利观的精华和糟粕 ,批判地继承孔孟义利观中的合理因素  相似文献   

7.
从周代的政治体制及礼治原则考察,周代为旧君服礼制体现了对旧君故臣关系的贬抑。然而,由于受到以恩义相维系的旧君故臣关系发展的现实和孔子独断论诠经方法的影响,先秦原始儒家对为旧君服礼制的递相重释,使得该制度负载起了儒家理想的君臣之道的内涵。此后,汉晋礼家以此为基础,在经典与社会互动的诠释取向下对此古礼进行了层累诠释,最终推动经典制度在晋代的新变。这显示,中国古代以求道为取向的层累诠释对于经典礼制的开新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9.
本文运用制度主义的分析视角,将近代以来香港老年社会福利模式转型作为个案,揭示了在特定历史背景下,经济、政治与文化等方面的变迁是如何影响社会福利发展的.并指出,香港老年社会福利正在经历从自由主义向合作主义的模式转型,表现为福利主体的多元化、福利对象由"补救型"转向"普救型"、高福利支出与低福利系数并存及福利资源的日趋整合;社会福利模式的形成与发展是在特定历史变迁过程中受经济、政治与文化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香港经验对于内地社会福利改革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政府绩效评估工具之所以能有效增进美国联邦政府公共责任、提升公共部门绩效水平、推进民主行政治理,关键是依赖于美国联邦政府顾客至上理念、结果导向制度、分权制管理体制以及完备的绩效评估制度本身。这些理念和制度为政府绩效评估体系的有效运行起着基础、激励与保障作用,是联邦政府绩效评估实施的基础、运行的保障、成功的关键。借鉴美国联邦政府绩效评估经验,不能单纯停留在制度移植与照搬层面,必须着眼于我国政府绩效评估制度基础的短缺,运用系统、反思与超越的眼界,来推进我国政府绩效评估制度基础的夯实与营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