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菊云 《新劳动》2002,(19):19-19
一次,我去美容,美容小姐提醒我,你的眼霜快用完了,她向我介绍了几种她们店里的眼霜。我一边做面膜,一边看了那几个眼霜的广告,一时也拿不定主意,就推辞说,先不买,等以后再说吧。  相似文献   

2.
《中国劳动》2001,(8):54
[事例] 赵远从技校毕业后考进一家外企,录用时厂方在劳动合同上注明,合同期限为五年,其中第一年按企业规定为学徒期,试用期与学徒期相同.赵远想,大学毕业生还有一年见习期呢,一年学徒期没什么,于是便爽快地在劳动合同上签了字.他被分到质检室,跟着师傅学质检.  相似文献   

3.
<正>见习期、学徒期和试用期制度(以下简称"三期"制度)是我国劳动法领域中极易被混淆的三项法律制度实践中,部分用人单位由于不能正确理解和把握这三项法律制度的内容经常将见习期、学徒期和试用期混合规定于劳动合同中,以为这样做就可以实现最大限度地降低用工成本的目的。其实",三期"制度作为用人单位考核初入职场的劳动者是否合格的制度,有着自己独特的适用规则,若适用不当,非但不能给用人单位带来其  相似文献   

4.
我是公司的技术人员,今天有个同事很着急地跟我说他电脑坏了,启动不了。他说,电源重新连过,机箱也拆开查过,内存拔插过,显卡什么的也重新弄过,就是启动不起来。  相似文献   

5.
爱上女上司     
杨超英 《新劳动》2002,(19):44-44
琳是我的顶头上司。在没有成为她的下属之前,对她雷厉风行办事的方式我早有所闻。我还在另外一家公司谋职的时候,有个相好的同学在这间公司做文员,每次老乡聚会,他都会一本正经地提出他们公司的人事经理的厉害,办公时间,不准偷偷上网;为了确保工作效率,同事间不准聊天。这对刚刚从国企出来的一张报纸一壶茶混日子的同学来说,无非是要了他的命,  相似文献   

6.
关月 《劳动者》2005,(2):18-19
很久以来,一直以文化人自居。尤其是在陕西这个文化气息浓郁的地方,感觉时时刻刻都在享受,享受着历史。享受着文化,享受着前人留下的宝贵的历史沉淀。兴起的时候,也偶尔写些东西发泄一下对中国博大精深文明的感慨。不时地找一找做文化的兴奋点。直到有一天遇到了兵马俑象棋和他的主人李向宇我才发现。其实我不是一个合格的文化人。或许我真的不懂文化。不懂历史,也不懂真的艺术。文化给予我了很多,包括心灵的震撼和人格的完善。但是我?为文化,为艺术又做了多少?此时此刻.对文化,我只有愧疚。所以,对于这篇访谈一直难以起笔.也不知道如何去写。惟恐蹩足言语亵渎了前人留下的宝贵的文化遗产。同样,也怕对不起在文化领里做着不懈努力的文化人。  相似文献   

7.
《劳动者》2006,(2):53-54
我有个朋友因为销脏电脑被抓。会怎么判?公安说他销了20万脏货。是他朋友弄的。让他卖。让他赚点。前天他朋友被抓。可他朋友把他也说出来了。不知道会怎么判他?  相似文献   

8.
咨询台: 我是企业的社保经办人员,也是责刊的忠实读者,长期订阅《四川劳动保障》杂志。我在办理一名单位退休职工死亡手续时,遇到了死亡时间确认上的特殊问题,想请贵刊帮我做一下解释.  相似文献   

9.
汪洋 《新劳动》2002,(17):47-48
女友馨和我争吵几句之后,摔门而去,留下我孤独一人在狭小的屋子里。馨也是从内地来的,但是持有电子科技大学文凭的她,如今已是一家电脑公司销售部经理,而高中文化的我仅仅凭借着对文字的那点喜爱,做了一家小报的记者。想想这也难怪馨在我面前总是想来就来,想走就走……  相似文献   

10.
1.我是一名在校的大三学生。由于家境不好,为了减轻父母的经济负担,我从大学一年级起,便坚持勤工助学,利用课余时间及休息日,在学校附近的一家大型酒店做服务员。两个月前的一个周日,因为地滑,我在端菜时不慎滑倒后,被滚汤和热油烫伤,并花去5000余元医疗费用。可面对我的赔偿请求,酒店却以我是大学生,尚不具备劳动者资格,我与其之间不存在劳动关系,因而其没有为我办理工伤保险义务,我自然无权要求其承担包括工伤赔偿在内的任何责任。请问:酒店的说法对吗?  相似文献   

11.
郭连元 《新劳动》2002,(17):32-33
刚刚从旅游学校毕业那年我19岁,应聘到一家酒店餐厅做侍应生,做了一段时间,觉得很没劲,又去帮一个老板推销化妆品。后来干脆背起行囊南下闯世界。  相似文献   

12.
门磊 《劳动世界》2020,(4):18-18
转发上级通知,发布招聘信息,询问求职意向,召开视频会议……这就是全国人社服务标兵于砚华春节假期面对突发疫情时在家忙碌的日常。全天对着电脑、手机屏幕,询问求职者就业意向,了解用人单位用工需求……手机一打就是一天。于砚华已经记不起来哪顿饭没吃了,也想不起来给家人做顿可口的饭菜了。儿子忍不住走进书房,心疼地对妈妈说:“我不想打扰您工作,只是麻烦您心疼一下您的眼睛和手指头。”  相似文献   

13.
编坊零距离     
《劳动者》2006,(4):4-4
编辑您好: 我是一名普通读者,几年来一直订阅着劳动者杂志,从2006年的第一期开始,咱们的杂志有了很大的变化,感觉内容更充实了。尤其是在保障栏目中,介绍了很多国外先进的社会保障经验。我是做保障工作的,觉得这样的东西很好,建议以后这方面的内容能再多一点。  相似文献   

14.
张婧  李想  吴泽权  田菲 《劳动世界》2013,(11):168-168
改革开放以后,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职务犯罪率有着明显的增长。为了打击职务犯罪,我国想出了不少办法,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预防职务犯罪的形势依然严峻。放眼国外,很多国家很早就开展了预防职务犯罪的工作,并取得了很好的成效,这里我特别选取了亚、欧、北美三个预防职务犯罪最好的国家来做介绍,希望能获取他们的经验。  相似文献   

15.
霍然 《劳动者》2004,(9):34-34
在这家公司,我一直默默无闻毫不张扬地做着自己分内的工作。  相似文献   

16.
应一所高校邀请,我代表公司去担任他们学校的毕业生洽谈会及大三学生模拟面试的面试官。我发现一个奇怪现象:不止一个同学很熟练地向我抛出这样的问题--“老师好,我不知道自己能为贵公司做什么,请老师来给我安排一个岗位吧。”起初,我会耐心地通过一连串问题,循循善诱地帮助他找到自己想做什么这个需求。但是当我发现不止一个同学这样问,且问得那么自然而熟练时,我发现我必须要意识到这绝不是一个简单的偶然性问题了。为什么这些受过了这么多年教育即将毕业的大学生,面临职业选择时还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相似文献   

17.
凯利 《劳动世界》2016,(16):61-61
卖猪肉这个职业,估计与北大毕业生陆步轩对自己想象的形象相距甚远。以至于2013年4月,陆步轩受邀回到北大做创业讲座时,曾经几度哽咽,说道:“我给母校丢了脸、抹了黑,我是反面教材。”  相似文献   

18.
隋芒 《劳动世界》2017,(19):38-39
王石,1985年出生于吉林省九台区一个普通农民家庭.2002年初中毕业,他便怀揣着对未来生活的向往,只身一人来到长春的一家饭店当起学徒.所谓学徒其实就是勤杂工,每天早起擦地、洗碗、择菜、改刀,下午擦餐具、打扫卫生、清理厕所等,每天都要工作十几个小时.王石对店家提供的饭菜以及住宿条件从不计较,每月拿到50元的补贴也不觉得亏欠,反而暗暗勉励自己,要早起晚睡,多干多学,早晚会有出头之日.一年后,王石不仅初步掌握了普通饭菜的烹饪手法,而且懂得了从购买原料到卖出成品的增值过程.同时,还树立起依靠诚实劳动去创造美好生活的坚定信心.  相似文献   

19.
谢梦非是个科技迷,小学三年级开始玩电脑,从游戏和网聊开始,迷上了计算机技术。毫无疑问,他是玩家中的有心人,不仅学会了从网上查找各类软件及图片,还熟悉了诸多应用程序编辑技巧。有时,就算电脑出现故障,他也能有板有眼地鼓捣到位。从小学开始,他就试着做网站;刚进入初中,他就对黑客攻击计算机网络的伎俩了如指掌。在同学们眼里,他成了“不可思议”的网络超人。  相似文献   

20.
万晓雨  赵光 《新劳动》2002,(19):48-49
剑涛从小就很宠护我。我们住在宁夏吴忠市同一条街道胡同里,那时由于我父亲离世,全家人的生活仅靠多病的母亲做小生意维系,显得窘迫异常,我和姐弟们时常会有吃不饱的感觉。剑涛家比我家富裕点儿,在我饥饿的日子,他总会在衣兜里掏出两块脏兮兮的红薯条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