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解放思想是一个长期的不断发展的过程,这一过程依赖于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人们只有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活动的实践中,才能逐步树立起与之相适应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从而不断解放思想。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告诉我们,实践是认识发展的直接、现实的动力,人们在变革现实的实践中认识客观世界,也在这种实践中认识了自己。实践促进了认识的产业,推动认  相似文献   

2.
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要顺利地进行改造世界的斗争,首先必须通过实践,并且在实践的基础上认识世界。毛泽东同志说:“人们要想得到工作的胜利即得到预想的结果,一定要使自己的思想合于客观外界的规律性,如果不合,就会在实践中失败。”那么,怎样才能使思想合于客观外界的规律性?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辩证唯物主义认为,意识或精神现象是充满矛盾的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特殊组织起来的物质——人脑的产物。意识或精  相似文献   

3.
改革认识有正确与错误之分,也有深浅之别,只有通过实践,才能检验改革认识是否正确,也只有通过实践,才能深化对改革的认识。 一、坚持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中改造主观世界,是深化改革认识的基础 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是社会主义改革的思想基础。思想路线端正,改革认识就正确,反之,认识就易出偏差,实践中就会犯错误。世界观的转变是个根本的转变。因此,要坚持在改革实践中不断改造自己,克服各种非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和行为,树立无产阶级世界观。这样,才能使自己的思想跟上改  相似文献   

4.
所谓理想人格,是人们追求的完美的、理想化的人所具备的个性心理及行为特征的总和。理想人格是人的最高行为标准的体现。人类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实践中,也不断地认识自己,改变自己,发展自己。马克思说:“整个历史无非是人类本性的不断改变而已。”①人类本身正是在创造历史改造世界的实践中不断发展,趋于完善的。达到完美的人格,使人成为理想的人是人们长期以来探索和追求的目标,人们对理想人格的探索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程,直到马克思,通过对人的本质的科学揭示,在科学世界观的指导下,提出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才真正描绘了…  相似文献   

5.
社会生产是一个人与自然之间不断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变换,获取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资料和精神资料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人类“只能象自然本身那样发挥作用”按自然的规律决定自己活动的目的、手段、方式、方法,改变自然客体的物质形态。这样,人们为了利用和改造自然,就必须认识自然,人对自然的关系就必然要表现为实践和认识的两种关系。表明人对自然的实践力量的客观标志,是物质生产力的发展水平;表明人对自然的认识力量的主要标志,是科学的发展水平。在这里,科学和物质生产力都是人类利用和改造自然的力量,互相之间存在着一种内在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6.
人的全面发展在当代中国的新境界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江泽民同志指出 :“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各项事业 ,我们进行的一切工作 ,……要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我们要在发展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基础上 ,不断推进人的全面发展”①。这一思想的提出有着深刻的背景和丰富的内涵 ,使人的全面发展思想达到一个新的境界。提出人的全面发展思想 ,首先是因为它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的一个紧迫而重要的课题。人既是现代化建设的主体 ,又是现代化建设的目标。作为主体 ,只有依靠全面发展的人 ,才能建成一个全面发展的现代化社会 ;作为目标 ,当今我国现代化建设把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7.
超越于一切旧哲学的马克思主义哲学 ,其真理性体现为一开始就把自己的理论植根于现实的社会实践基础之上 ,使之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科学地揭示了社会发展的普遍本质和内在规律 ,回答了人类先进思想已经提出的种种问题。马克思从从事物质生活的现实的人出发 ,把意识仅仅看作是他们的意识 ;从批判形形色色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思潮中 ,从诉诸于历史主体改变世界 ,使现存世界革命化的实践活动中建构了其哲学真理性。  相似文献   

8.
中华文明中自古就有源远流长的变革思想,也正是这种思想支持了中华文明数千年连续不断的发展。《周易》中包含了丰富的变革思维,它主张世界本质上是不断变化的,人必须通晓世界的变化,才能认识世界;人不仅要认识这个变化的世界,还要推动变化的过程,成就这个世界的变化。人必须与世界的变化相配合,形成自觉的变化观,才能更深地理解世界,实现自己的目的。人的历史实践,既有损益的渐变,也有剧变式的革命,而人类大部分的活动,是通过改革实现制度和自我的不断更新,以促进人类生活的繁盛发展。天地是永恒变化的,而圣人的使命就是仿效天地的变化,掌握变化的法则,做出合理的决策。所以“变通”是人的社会历史实践中永远要把握的枢纽。用我们今天的语言来说,改革永远在路上。《周易》的变易哲学不仅在历史上曾经是社会改革的理论依据,也是中华民族实践智慧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9.
徐伟刚 《理论界》2003,(4):72-72
思想政治工作研究的对象是人们思想、观念、立场。研究的领域是对现实社会的人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段及规律。它是在社会实践中,协调人们相互关系,把人们的思想行为引向正确轨道,做好人的思想工作的一门科学。一、思想政治工作要在人性中寻找人的行为动力我们在思想政治工作中,要了解一个人思想动向,必须要研究人的需要和动机、行为之间的内在联系。要和自己的工作对象打成一片,就必须尊重人、信任人、关心人,把自己的工作对象视为同志、朋友。只有尊重对方的人格、尊严,信任对方的进取精神,关怀对方物质和精神上的疾苦,使之在感情上得到温…  相似文献   

10.
什么是理想?一般说来,人们把未来的、有可能实现的、美好的愿望称作理想。理想是人类社会前进的一种动力,一种精神力量。一个人没有理想,思想就会空虚,精神就要瓦解;一个民族没有理想,力量就会散乱,生机就会衰退。人类自从诞生以来,总是不断地根据自己的境遇,提...  相似文献   

11.
胡锦涛在主持学习时发表了讲话.他指出,马克思主义理论是指导马克思主义政党完成自己历史使命的强大思想武器.我们党领导人民长期奋斗的实践充分表明:思想理论建设是党的建设的根本,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在实践的基础上推进理论创新,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实践,才能保持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才能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才能凝聚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意志共同为崇高理想和伟大目标而奋斗.新世纪新阶段,我们要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12.
思想力问题与述而不作传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畅 《人文杂志》2002,(5):38-43
与时俱进需要特别重视思想力的更新问题。一个民族要生存要发展 ,不但要有生产力作为物质基础 ,还要有思想力作为精神能源。这样 ,才能认清自己真实的生存现状 ,恰当地根据环境的特点及其变化来设计自己的生存方式和发展道路。但述而不作的传统影响了中华民族的思想力产出。因而使它的思想力相对它的需求来说 ,严重不足。直到今天 ,我们的思想仍然要靠进口。  相似文献   

13.
从哲学意蕴上看,人的全面发展有三个相互联系和不可缺少的条件:一是人本身的主体性和人的主体意识,即我们通常所指的内因条件;二是人自身生存和生活的社会实践和社会环境,即我们通常所指的外因条件;三是人们能将外部世界改变为有益于自身发展的“人化世界”,即人们改造了的、适合于人们不断发展的社会.人的全面发展不仅是简单的适合于自己以外的外部环境,而且要在改造外部环境中使自己的人生价值达到充分实现.因此,在一个新的外部世界或者环境来临的时候,这既包括着人自己对这个新世界新时代的贡献,也包括着这个新世界新时代对人自身的新的塑造.中国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是邓小平同志率领中国人民创造的伟大事业,同时也是造就新一代建设者和革命者、促进人自身全面发展的新的时代.  相似文献   

14.
论继续解放思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解放思想,就是使思想和实际更相符合,使主观和客观更相统一,就是实事求是。在一些重大问题上要达到这一要求,必需经历一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循环往复的长期过程。因此,解放思想不可能一次完成。情况在不断地变化,要使主观世界适应于不断变化着的客观实际,就得不断地解放思想,不断地校正、充实和提高自己的认识。 人类社会的历史,是一部物质生产的历史,也是一部精神生产的历史。生产是在一定的  相似文献   

15.
世界历史思想是马克思《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最重要的理论之一,是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国家要想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就不得不借鉴并吸纳世界历史思想的养分和精髓.马克思的世界历史思想随着实践考验不断走向成熟,我们要更加关注在当今时代世界历史思想的现实意义.这也是马克思对于世界历史思想更好地趋向现实性的初衷.思想赋予历史生命力,并与当代客观实践融会贯通,只有这样,才能发挥世界历史思想的最大价值.  相似文献   

16.
中国共产党八十年的历史,是一个不断理论创新的过程。党在不断的理论创新中发展和完善着自己。21世纪,是又一个机遇与挑战共存的伟大时代,我们要继续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的实践结合起来,在实践中不断地创新,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业继续推向前进。  相似文献   

17.
要科学整体地解读马克思,我们必须回到马克思的思想深处。在其毕生的双重活动中,马克思把对人的终极关怀作为根本的价值维度;他把人作为世界的归向,人类的一切活动都在于创造一个彻底的属人世界。其唯物史观的理论创造集中地对人的总问题进行了哲学论说。而这一切最终都归于"使现存世界革命化,实际地反对并改变现存事物"的"改变世界"的实践。把"人"与"实践"作为马克思毕生双重活动的最高原则,无疑会对我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和实践产生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大庆社会科学》2000,(6):27-28
为了更好地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见》精神,在整个社会情况发生复杂而深刻变化的新形势下,及时了解和掌握员工思想的变化对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有效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最近我们对当前员工的思想状况进行了一次调查分析,并提出了几点建议,供借鉴参考。 一、当前员工思想发生的新变化 人的思想总是随着社会实践方式、生活方式的改变而改变。尤其是当今,人们正处在改革不断深化、信息渠道不断扩大的客观环境中,更加促使人们思想不断发生新变化。从调查情况看,当前员工队伍主流仍然是关心国事、爱…  相似文献   

19.
一部中外小说发展史,从形态学角度观察.即是各种小说形态演变的历史。马克思早就指出:“那些发展着自己的物质生产和物质交往的人们,在改变自己的这个现实的同时,也改变着自己的思维和思维的产物”。这个结论,同样适用于作为精神生产领域的文学艺术领域。在漫长的艺术实践活动中,艺术家不断地变革自己的思维和思维的产物,这种变革又  相似文献   

20.
刍议保护知识产权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知识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获得的,并积累于人们意识之中的认识成果。从本质上说,知识是属于人的认识范畴。人们知识不是先天就有的,而是来源于后天的实践。但是,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个人所需的知识不可能都从自身的实践中获取。大量的知识只能从受教育和勤奋学习中,从书本或他人的传授中吸取,因此,一个人的知识,不外是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两部分(当然后者归根到底也发源于直接经验)。但是,经验仅仅是知识的初级形态即感性知识,只有使之系统化并经自己或他人实践验证无误后,才能成为比较完备,正确的知识形态即理性知识。人们在一生中所获取是知识是多种多样的,但总的来说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关于自然界和科学技术的各种专门知识;另一类则是有关人类和人类社会的各种专门知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是不断发展的,这就决定了人类的实践活动和认识也是不断发展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