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选取中国西部地区40个区县2001—2011年的经济数据,通过建立面板数据模型分析金融发展、人力资本投入与城乡收入差距的关系。实证结果显示:整体上看,金融发展水平的提升和人力资本投入的增加均有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但同时也存在明显的区域性差异。金融发展、人力资本投入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正向效应在经济发达地区非常明显;相反,受金融资源"嫌贫爱富"本性和金融发展"门槛效应"以及人力资本外溢等因素的制约,经济欠发达地区的金融发展水平和人力资本投入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积极效应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2.
中国东中西三大经济地带居民收入差距的演变及成因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所有地区的经济都取得了巨大的发展,居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普遍的提高.不过与此同时,不同地区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也呈现出扩大的趋势.1970年代末以来,东、中、西部三大经济地带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呈现出长期扩大的趋势.造成三大地带间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自然条件、资源禀赋、区位和经济发展基础差异方面的原因,也有经济结构、区域经济发展政策和制度变迁、市场化水平、教育发展与人力资本差异方面的原因.要缩小三大经济地带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则应该针对导致差距扩大的这些因素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3.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的二元经济结构不断强化,与此同时,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也持续扩大。采用1986-2010年数据对中国二元经济结构及其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进行经验分析发现,中国的二元经济结构显著地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正相关,两者基本上存在着双向Ganger因果关系。同时,地区间二元经济结构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也存在明显的差异,二元经济结构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在西部地区要远远大于东、中部地区。因此,转换二元经济结构对于缩小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而且这种作用在西部地区更加突出。  相似文献   

4.
寻找新的经济增长动力、减小地区间收入差距,是整个中国所面临的时代难题。地区间人均意义上的收入差距是产值与人口在空间上的错配,纠正这种错配不仅能够缩小人均意义上的收入差距而且能够为经济发展提供新的动力机制——空间再配置效应。在实证上,作者采用1990-2007年间广东地级(及其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发现土地利用效率与其人口集聚程度正相关;土地利用效率在距大城市约300公里以内随距离的增加而下降,下降幅度超过50%。因此,纠正人口与产值的空间错配,不限制甚至引导人口从土地利用效率低的地方向土地利用效率高的地方流动,让人口在土地利用效率高的地方集聚,既可能缩小地方间的差距,也可能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相似文献   

5.
要素流动与区域间人均GDP差距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区域之间由于生产要素的流动,先进地区的经济增长对后进地区具有扩散效应与回荡效应两种可能,它取决于要素在两区增长的相对比较,技术进步在两区的相对比较,产出结构在两区的差异,规模报酬的性质在两区的差异等。有不同生产函数的两区域在市场机制作用下,存在一个均衡的人均GDP差距,为缩小地区均衡差距的政府干预的代价将可能是减少总产出的增长  相似文献   

6.
收入差距扩大是工业化和经济转型阶段的普遍现象。一般而言,一国在经济起飞阶段,特别是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在1000~3000美元时,收入差距最为明显。多数国家对缩小居民收入差距高度重视,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经济发展阶段采取了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7.
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2013年社会蓝皮书《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显示,中国收入分配不平等程度总体上仍在继续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有反弹的风险.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问题不仅是一种经济问题,也是关乎改革发展稳定的社会和政治问题.以我国1978 ~2012年的数据为样本,以城镇化、财政支农与城乡收入差距的相互作用机制为理论基础,对三者的动态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发现,城镇化与财政支农对城乡收入差距均具有显著的影响,但所起的作用在长短期表现各不相同.从长期看,城镇化、财政支农与城乡收入差距存在显著的均衡关系,且城镇化将导致城乡收入差距扩大,而财政支农则会导致城乡收入差距缩小;从短期看,城镇化与财政支农都有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且财政支农的缩减效应要大于城镇化水平.  相似文献   

8.
程必定 《江淮论坛》2021,(6):14-19,61
研究发现,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后,区域经济差距出现的一个新特征是,居民收入差距在全国范围内逐渐缩小,但在局部地区却有扩大之势,出现了新的区域分化.城乡一体化、区域一体化和区域经济国际化是缩小中国区域差距的空间模式,针对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区域分化新问题,要以新的发展理念认识和构建这三种空间模式,不断缩小我国不同地区居民收入差距及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收入差距也呈现出逐步扩大的趋势,新疆基尼系数已经超过了0.4的国际警戒线,对构建和谐新疆形成严峻挑战.在缩小居民收入差距方面,发展是解决居民收入差距的根本途径,同时,要多方着手,逐步缩小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实现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  相似文献   

10.
地区平衡发展的真正内涵除了指地区经济增长差距上的缩小外,也应该体现为生态环境质量差异的缩小。运用分布滞后调整的面板数据模型,分析中国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碳强度差异和经济增长差异的关系发现,两大地区人均收入差异存在绝对收敛,但与此同时,碳强度差异呈现发散趋势,地区间碳强度差异的收敛性与经济增长差异的收敛性并不同步;人均资本、城镇化、市场化及产业结构对碳强度的地区差异有较大解释力,而能源结构、技术水平则解释力不大。探究碳强度差异随经济增长差异变化的机理发现,地区间人均收入差距降低将引发碳强度差异扩大,而人均资本、城镇化、市场化、产业结构等决定经济增长差异的因素亦可以明显地影响碳强度差异。以上结论对中国走节能环保型区域平衡发展道路有重要的政策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