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肖霞 《南都学坛》2024,(2):18-26
清代南部县衙档案是清代县级地方政权档案,内容丰富,价值极高。2009年,中华书局出版《清代南部县衙档案目录》(全三册)。2015年,黄山书社出版《清代四川南部县衙门档案目录》(共八册)。今以60卷清代南部县衙档案为研究对象,对比《清代南部县衙档案目录》与《清代四川南部县衙门档案目录》所录档案的时间信息,并将有误之处具体分为三类:《清代南部县衙档案目录》时间有误;《清代四川南部县衙门档案目录》时间有误;以上两者时间均有误。  相似文献   

2.
武庙作为关帝信仰的物质依托,其经费收支问题实为关帝信仰研究之一端。《南部档案》中有关晚清南部县武庙的档案为我们理清和认识武庙的经费收支问题提供了文献支撑。晚清南部县武庙的经费来源主要有官方的划拨、筹集和民间的捐献、充公以及武庙自我经营所得到的收入;支出则主要在祭祀武圣和修缮武庙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3.
四川省南部县有五部旧志,各有异同,其中尤以同治增修的《南部县志》最为全面,对南部县地方历史的各个方面都有较为详尽的记载,对研究地方历史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在清代南部县衙档案研究中更是不可或缺。  相似文献   

4.
《清代南部县衙档案》是我国保存最完整、最系统的清代县级地方政权档案,但内容多为手写,俗语词数量繁多,不利于档案的阅读、整理与研究。其中“焚献”“左半头”“崘”“原恳”“跴明”五则俗语词意思让人费解,容易误判。根据具体语境,结合文献及方言,认为“焚献”即“经管香火”,“左半头”即“左边”,“崘”即“路坎”,“原恳”即“向司法机关提出诉讼的一方”,“跴明”即“勘测清楚”。考释俗语词词义,可以消除《清代南部县衙档案》阅读障碍,补充辞书未收词条或义项。  相似文献   

5.
《清代南部县衙档案》有不少关于剑州知州、南部知县章仪庆的原始档案,足以证明因在辛亥西昌起义中身亡而被列入《清史稿·忠义传》的“章庆”实际名为“章仪庆”,在南部县筑堤御河完城一事中仅有首倡之功。而档案中披露的诸如章仪庆生年为公元1862年、以监生报捐出仕、曾剿办资州拳匪、解饷京师等早期履历,以及在剑州任上镇压南部何如道起义、振兴学务、在南部县抗洪赈灾、查拿奸伪等的大量珍贵史实,是对《清史稿》的有力补充,对近代史尤其是辛亥革命人物研究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听鼓者”是晚清官绅对有官职而无实缺的地方候补官员的一种形象称呼。在晚清,“听鼓者”的数量大大超过了社会需求,其质量也难以适应社会需要。候补官员的大量存在及其不良行为对晚清地方吏治具有破坏性的冲击,候补官员的腐败只是晚清官僚整体性腐败的组成部分。文章简要阐明“听鼓者”的内涵、职事的性质和方式;重点论述候补官员对晚清吏治所带来的消极影响,并分析造成这些影响的基本原因。  相似文献   

7.
清代南部县衙档案是地方性的档案文书,但作为官方文书,里面却保存着大量的俗字。本文以清代南部档案中 的改变形旁俗字为对象进行研讨,对南部档案的释读与研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8.
一个地区的历史人口问题对该区域甚至整个国家来说都有着很重要的研究意义,而《清代新疆档案选辑》(以下简称《档案》)中关于晚清新疆吐鲁番地区的人口构成记载得尤为详细。从档案中可以分析出晚清吐鲁番城乡人口规模大小,梳理并分析了城乡人口性别比例、城市人口的职业类型以及所涉及的人口地域来源等问题。在此研究基础上对当地家庭社会结构做了复原,从社会层面上对当地人口的经济(职业)结构、民族结构、家庭结构、地域结构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作为晚清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改良主义者和中国新闻事业开创者的王韬,在晚清文言小说史上占据着相当的地位,是古代小说向近代小说过渡的一位承上启下者,对清末民初的一些小说作家和流派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通过王韬文言小说的研究,我们还可以从中看到晚清文言小说发展和流变的轨迹,对文言小说史的研究也不无稗益。  相似文献   

10.
四川省南部县出产金矿,开采以山金为主,有民间散户开淘、厂夫办厂开淘、金商自办矿厂三种开采模式。清代光宣年间,县衙招徕四届金商经办矿务、谋求矿利。金商办矿后,形成了官督商办、商为主导的地方矿业管理体系,与厂夫、民众等人的互动中演化出了新的基层矿业关系网格。越境者承揽矿采、商人出资办矿准入资格限制的释放,反映出晚清地方办矿的松动。晚清四川办矿进程中,由于官商前期缺乏周密调查、地方政府监管不足、政商隔阂与商民争讼,导致广开利源、振兴矿政的预期效益难以实现。  相似文献   

11.
清代乡试是省一级大规模的选拔性考试,是科举考试全过程中竞争最为激烈、影响最为深远的一级考试.由于清代顺天为京师畿地,地处全国的政治中心,所以其科举的特点是受政治的影响极大,表现为:顺天的乡试贡院也是全国的会试场所、乡试名额名列前茅、"冒籍"现象突出、乡试案频仍并且量刑过重,甚至科举改革也从顺天贡院开始.  相似文献   

12.
自21世纪初以来,网络穿越历史小说大行其道,其中又以"清穿"小说为甚。与传统历史小说不同,"清穿"小说大多突破史料限制,大力书写现代人穿越到清朝之后,与皇室贵族之间发生的爱情故事。其关注的焦点不在历史教训,而在古今女性的生存体验,包括她们的生存困境、焦虑感与爱情诉求。其中的优秀之作也不乏对人性的深刻思考,但就整体而言,以"清穿"小说为代表的网络穿越历史小说显示出对史料关注不够、娱乐性过强而思考力度不足等缺点。  相似文献   

13.
清代州县衙署内部建置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州县是清代政权体制中的基层政权,是一切政事的开始.由于在地方政治中的重要地位,研究清代政治史的学者对其表现了农厚兴趣,但对衙暑内的书吏分多少房尚存争论.从<南部县档案>及其他原始文献的记载看,州县除了六房之外,还遍设承发房,其余之房因需而设.  相似文献   

14.
晚清文学的繁荣是晚清士人在科举之途堵塞之后的一种创造。在晚清士人走向文学活动的路途中充满了种种社会的、心理的复杂动因。东南沿海口岸城市开放的文化氛围、发达的工商业经济培育了最早的文学读者,也为穷途末路的晚清士人提供了以文学活动谋生的职业机会。因此,考察晚清士人生态的变化,对于把握晚清文学活动的主流、了解文学生产的规律有直接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清王朝定鼎中原以后,对八旗奉行恩养政策,造成了严重的旗人生计问题。清末新政时期,清政府采取了劝业归农、设厂办学、选壮为兵等诸项措施,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部分旗人的生计问题,却进一步瓦解着日趋灭亡的八旗制度,对八旗社会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作为后金(清)崛起的重要战役,萨尔浒之战被清朝历代皇帝所追述,而对于其战争场景的文学表述却各有侧重。《萨尔浒山之战书事》(下简称《书事》)是一篇乾隆帝为记述大清开国皇帝努尔哈赤萨尔浒一战以少胜多的追忆文章。文章以乾隆帝《书事》为中心,通过比较萨尔浒之战亲生经历者的追忆(《清太祖武皇帝实录》)和清帝国第一位真正意义上的“大一统”皇帝康熙的追述(《清太祖高皇帝实录》),从文体选择、文章结构和文本内容三个方面,可以窥探乾隆帝在《书事》中看似平常的战争描写背后关于维护正统地位、理顺君臣关系、警示子孙及八旗将士的政治诉求。  相似文献   

17.
晚清时期,受鸦片暴利的驱使,四川省广种鸦片,川土的销售和消费都很旺盛,烟土税也成为全省重要的财政来源之一.但旺盛的鸦片生产和贸易严重干扰了人们的正常生产和生活秩序,引起了乡村地区生产结构的巨大变动,使经济与社会发展更趋畸形,因而四川也成为了禁烟的重点省份.经过几届政府官吏的努力,四川省的鸦片在清朝覆灭前几乎禁绝,有力地维护了社会正义,但也使当时一些农民的生计受到影响.  相似文献   

18.
清朝的建立者满族作为世居关外的少数民族,之所以能取代大明王朝,除了八旗劲旅的强大和无坚不摧外,大批汉族知识分子归降对明清易代也起了重要的促进作用。也正是因为这些汉族知识分子的参与,加速了明清更替的完成,缩短了明末清初的社会动荡时间,进一步促进了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继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清代长篇小说《红楼梦》与明代传奇《玉簪记》分别塑造了两个光彩照人的空门女弟子形象———妙玉与妙常。二妙的身世相似,性格同中有异,结局则截然不同。本文试图以此为切入点,分析二妙的种种异同,并结合她们的生存环境、爱情模式以及《红楼梦》与《玉簪记》两部作品的时代背景和文本特征,对产生这些异同的原因作一番挖掘与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