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社科纵横》2017,(7):171-175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理论成果,是我国各项事业改革和发展的根本指导思想;为进一步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推进人和社会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明确的理论指导和思想保证。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指导,全面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水平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2.
《社科纵横》2016,(5):24-27
"四个全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布局,"三个自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四个全面"是"三个自信"的坚实基础和持续性保障,"三个自信"是推进"四个全面"的强大精神动力和信念支撑,二者相互作用,互相融合,统一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实践。  相似文献   

3.
《社科纵横》2016,(7):13-15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最新成果,内涵深厚,意蕴深邃,表现出了理论上的新度、高度、广度、深度和力度。  相似文献   

4.
《社科纵横》2016,(11):38-41
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新一届党中央紧紧围绕贯彻十八大精神,提出新时期党和国家发展的两大主题,一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二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全面"治国理政的战略布局以"中国梦"、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目标指向,是实现两大目标的战略抓手。也是构成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重要内容。领会和贯彻好"四个全面",要从治国理政的高度认识和理解它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5.
《探求》2017,(1)
"四个全面"是新一届党中央治国理政战略思想的重要内容,其思想实质及其内在逻辑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直接动力,"全面依法治国"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的法制保障,全面从严治党则是"四个全面"的根本政治保证。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真正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落实,实现伟大的中国梦。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集体,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四个全面"为主要内容,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方向做出了新的战略布局。"四个全面"思想,是新一届中央政府治国理政的全新布局,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的又一重要理论成果。从中央对"四个全面"思想的文字表述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被放在"四个全面"思想的首要位置,充分表现出本届政府对这一发展目标的重视程度。由此看出,在当前社会发展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仍然是小康社会建设,并突出强调社会主义小康社会建设的全面性和重要性  相似文献   

7.
《探求》2015,(6)
<正>"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立足中国实际、总结中国经验、针对中国难题提出的重大战略部署,确立了新形势下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战略方向、重点领域、主攻目标,具有极为重大的理论与现实意义。为深入学习"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更好地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贯彻到广州实践中去,2015年9月14日,广州社科联和中共广州市委党校联合举办了"深入学习‘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学术交流会"。会议收到近40  相似文献   

8.
《探求》2015,(5)
<正>2015年9月17日,由广州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中国广州市委党校主办,广州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李璐体系研究会承办的2015广州社会科学学术与科普活动月系列学术学术活动之深入学习"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学术交流会在中共广州市委党校召开。中共广州市委党校常务副校长、  相似文献   

9.
2014年12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省调研时指出,要"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迈上新台阶。"这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总结中国共产党执政理论及治国实践,立足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现实,着眼世界发展大潮流,第一次提出"四个全面"的战略思想和战略布局。在2015年"两会"的人大、政府、政协、最高法、最高检的5份工作报告中,都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作为战略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10.
以人民为中心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出发提出的治国理政的根本理念。它贯穿于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始终,是新时代我们党对"人们自己创造自己历史"、共产党人"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历史活动是群众的活动"等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的运用和发展,富有深厚的哲学基础。  相似文献   

11.
本文将"小说"放置在传统目录学文类系统发展过程中,全面系统地梳理总结了"小说"与"杂家"之间的种种联系、区分及其流变,力求回归"小说"文类原有的文化语境来把握其非叙事类作品的文类规定性.  相似文献   

12.
陶渊明诗把"时序感"种植到田园之中,超脱了政治、历史,自然主义为其基本主题.自然就是自己生存的家园,他与田园为邻,从事劳作,饮酒赋诗.陶公作诗执持一种"欲辨已忘言"的玄学态度和"但使愿无违"的个体追求.既无须在诗中汲汲于抒情,也不必刻意表现自我,且不再调用"比兴"来高扬道德人格.陶诗对自然和人生取珍视当下、目前的观法,是庄子的逍遥哲学和玄学的独化、顺化哲学相结合的产物,正是此一观法,要求把自然和人生视同一篇自然主义散文.散文化已然成为他的基本世界观及生活态度,它表现为一种平等的对话,陶诗描写邻居饮酒过从,体现了自然和知音之双重关系,而其诗中大量出现的群鸟日常生活意象即此关系之镜相.  相似文献   

13.
刘昌安 《唐都学刊》2004,20(1):134-138
《诗经·周南·麟之趾》中的“麟” ,应是《山海经》中的怪兽“犭婴如” ,其生活时代久远 ,活动范围在陕南秦巴山林中 ,类似长颈鹿。从历史地理角度进行考察 ,“二南”诗的地域应在汉水中上游地区。  相似文献   

14.
"全球化"与"东突"、"藏独"之动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肃元 《社科纵横》2005,20(3):70-71
受经济全球化、民族主义、恐怖主义浪潮国际性互动影响,民族分裂型和宗教极端型恐怖主义在我国西部边疆地区时隐时显。受猖獗一时的“东突”势力暂时进入战略蛰伏期;“藏独”势力暴力恐怖倾向凸显。  相似文献   

15.
16.
艺术讲究"气韵"、"气脉"、"气骨"、"气象",讲究"风气"、"意气"、"神气"、"逸气"。并将"气"纳入艺术美学范畴,成为艺术评论的一个重要标准。其中艺术的中"气"与"空白"经营与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长期的艺术设计与创造的实践过程中,人们逐渐认识到存在于这些特质材料之间及其周围的"空白"也在积极参与着艺术创造,而且发挥着奇特的作用。艺术设计中的一、"透风漏目"的虚实处理、"借景移光"的整体留白、"烘云托月"的蓄势铺垫、"取法自然"的借景抒情等都是这种空白运用。  相似文献   

17.
徐福来 《浙江学刊》2007,1(5):121-126
马克思的自由概念是扬弃了"积极自由"和"消极自由"的"自由个性"。由于柏林不懂得,马克思是从否定的方面去理解物化的现实的,并且强调的是"抽象的自由"和"现实的自由"之分,从而把马克思的自由概念误解为"积极自由"。在当代中国的语境中,澄清柏林对马克思的误解,科学地阐释马克思的自由概念,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政治的"纯化"与"泛化":也谈"中国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霍布斯给了我们一个政治的"利维坦",外在的、反自然的国家权力,于是在洛克那里就有了作为"利维坦"的对立面的社会;到康德,再讨论社会的"伦理秩序"与"政治秩序",认为生活在一个"伦理共同体"中是人类的特殊义务,或者说只有人类才可能生活在人与人的伦理关系之中,但这种关系又应该以健全的政治秩序为前提.本文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讨论了国家(政治)与社会(伦理)的关系,认为就世界范围里的现代性而言,"组织"这样一种社会化形式综合了国家与社会的特征,并进而取代了政治与伦理,使得人们更愿意以放弃公民的政治身份与伦理义务为代价而扮演一个更令人满意的"组织成员"的角色;而这一点,至少有助于我们对什么才是当今的"中国模式"的理解.  相似文献   

19.
杨中华  林琳 《社科纵横》2010,25(8):36-37
珍惜地球资源,转变发展方式,倡导低碳生活与节能是社会发展的需求。低碳生活就是生活作息时所耗用的能量要尽力减少,从而减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节能就是应用技术上现实可靠、经济上可行合理、环境和社会都可以接受的方法,有效地利用能源,提高用能设备或工艺的能量利用效率。低碳生活与节能是人类的深度思考。  相似文献   

20.
谭明方 《浙江学刊》2001,(3):107-111
社会学要回答"单个的人怎样组成了社会"这个问题."社会行为"与"制度文化"这两个范畴,对把握"单个的人怎样组成了社会"的问题具有十分关键的作用.可以说,"社会行为与制度文化的相互关系",就是"单个的人怎样组成了社会"这个问题的理论表述形态.考察西方社会学发展史上形形色色的具体理论,归纳起来可以看作,一是人文主义社会学流派主张的"社会行为"决定"制度文化"的研究范式;二是实证主义社会学流派主张的"制度文化"决定"社会行为"的研究范式.因此可以说西方社会学的发展史,就是关于"社会行为和制度文化相互关系"的两种不同研究范式的学说史.另外,从范畴的学科属性看,"社会行为与制度文化的相互关系"是社会哲学中"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范畴在社会科学层次上的具体表达,它属于社会科学层次的范畴.将"社会行为与制度文化的相互关系"定义为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有利于解决我国社会学对象研究中一直困扰着研究者们的以下问题"社会学宏观研究和微观研究的同一性"问题,"社会学和其他社会科学在研究角度上的关系"问题,"研究对象和范畴体系的内在联系"问题,"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有机结合"的问题,以及"西方理论和本土理论的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