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熊吉陵 《社科纵横》2008,23(5):21-22
社会主义是针对消除资本主义弊端提出的范畴,其内涵是在资本主义的发展过程中逐步完成的.换言之,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为社会主义概念的形成准备了条件.本文认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应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以及相应的人的解放为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2.
黄文义  胡乐明 《学习与探索》2022,(10):96-104+191
马克思依据他所处的自由竞争资本主义时代社会经济发展实践,科学地揭示了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中工资的本质及其运动表现形式。同时,在工资理论中,马克思也实质性发现了市场经济条件下工资运动的一般规律,即劳动力价值规律。劳动力价值规律的理论内涵是:工资由劳动力价值决定,同时受到劳动力供求关系以及劳资竞争情境的影响围绕劳动力价值上下波动。以此为基本原理,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可以归纳总结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工资运动规律。不同于劳动力价值规律在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中的表现形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工资运动规律的内涵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人民的“生活需要”决定了劳动者的劳动力价值;二是劳动力供求所形成的产业后备军不会成为压低工资的绝对杠杆;三是我国基本社会制度保证了劳资正和关系在我国是可以实现的。在这三方面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工资会呈现出围绕劳动力价值波动的基本趋势。在新时代面对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大背景下,阐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工资运动规律对找到提高劳动者工资收入的正确理路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林学俊 《探求》2018,(6):80-84
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全面深化改革就是要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为此必须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作为首要价值诉求。当前,我国仍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仅存在着不合时宜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而且还存在着大量既得利益团体,导致社会生活中存在着不少有违公平正义的现象。只有倡导公平正义的价值追求,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人民当家作主的执政理念,才能凝聚改革共识,形成改革合力,在全面深化改革中有效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相似文献   

4.
我国以解放思想推动的改革开放已有30年,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实践表明,中国改革开放不是回归资本主义.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解放思想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开展改革开放30周年的纪念活动,就是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坚定改革开放的信心,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5.
劳动力商品是反映资本主义本质关系的范畴,马克思证明劳动力商品范畴的目的是证明剩余价值理论,揭露资本主义剥削,唤起劳动人民奋起斗争,剥夺剥夺者,具有革命的意义。劳动力商品范畴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关系,但是把它运用到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中就是不正确的了。在社会主义社会,劳动者之间本质上是劳动交换关系,从中可以得出劳动具有商品性质的结论,这样才能说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性,对于推动经济建设才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6.
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好坏由人民评价,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应有之义。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要继续实践和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就要牢牢把握中国共产党的价值宗旨,让广大人民来裁定和判断改革开放的成效,让全体人民来共享改革开放的伟大成果。人民权利是否得到保障,人民利益是否得到维护和实现,人民最后对改革成果的口碑是否如意,都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现实和未来走向。  相似文献   

7.
《社科纵横》2019,(1):24-27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要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穿到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之中。以人民为中心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要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为指导,聚焦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主要矛盾,研究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解决我国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具体途径和方式,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重大改革发展问题,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使人民群众通过现实的发展有更多的获得感。深入研究甘肃以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为目标,促进新旧动能转换问题,为甘肃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生产效率范畴应在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占有一席中心位置.确定这个位置对于分析效率变化状况及其因素具有决定性的方法论意义.从一般经济原理来看,生产效率表示生产的自然成果(产品)和劳动总耗费之间的相互关系.但是在每一种社会经济形态中,生产效率表现为由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以及首先是生产的目的功能所决定的特殊形式.在对抗社会中,不论生产成果或者生产耗费,都具有同它们的一般经济的自然内容截然不同并且与之相矛盾的意义.比如资本主义生产成果表现为剩余价值,而耗费具有资本的形式.资本主义生产效率的尺度是利润率,价值规律规定的资本主义生产界限具体地表现在利润之中.  相似文献   

9.
田明孝 《浙江学刊》2012,(4):128-132
生产资料所有制问题在社会主义思想中占有重要地位。马克思提出在社会主义思想中包括与资本主义社会彻底决裂的思想,其物质基础就是生产资料的社会所有制。社会民主主义在所有制问题上经历了从坚持、认同公有制,到逐渐修正关于所有制问题的主张的演变过程。民主社会主义甚至放弃了将生产资料社会化的目标。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中,基本形成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格局。  相似文献   

10.
《社科纵横》2019,(7):11-15
随着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不断深入,迫切需要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话语对国情与世情给予科学全面的解读,为中国道路开拓新的发展空间,为中国的和平崛起引领航向。建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要遵循历史价值观、问题意识,还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卓越领导,以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中国身处新的历史坐标和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发展逻辑对话语权体系的构建提出了客观要求。与此同时,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国家顶层倡议也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的构建提供了广阔的全球视野。建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要立足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场域,心系国家命运,把握意识形态坐标,放眼国际视野和书写21世纪全球治理的新格局。  相似文献   

11.
The rate of economic growth is a major problem of the socialist countries' economy. On this rate depend the period of time to achieve their socialist and communist transformations, as well as the outcome of their economic competition with the advanced capitalist countries. The development rates are inseparably linked with strengthening the economic and political power of each socialist country and the entire socialist system, as well as with their capacity to exert a decisive influence on the course of world history. Mankind's progress in each historical epoch has always been determined by new socio-economic relations which provide full scope for faster growth of productive forces and cultural potentialities, i.e., are progressive economically and politically.  相似文献   

12.
Today it seems that humanity has finally bid farewell to the greatest of delusions—the idea of constructing an ideal society in accordance with a specific model, a kind of paradise on earth. Of the once-powerful socialist camp (community), only Cuba and North Korea, both currently experiencing a deep crisis, as well as China and Vietnam—where economic achievements are attributable more to the logic of capitalist development—remain. But as long as one socialist country is left in the world, there are no adequate grounds for us to say that we have once and for all put an end to the phenomenon of alternative development (in this case, the phenomenon of Marxist-Leninist socialism)—or, as F[rancis] Fukuyama so loudly declared, that the "end of history" is upon us.1  相似文献   

13.
On the basis of economic intensification, the USSR is resolving strategic problems of major historical significance: the creation of the material and technological foundation of communism and the formation of a new, higher level of well-being. Intensification is at the same time a means of "close combat" and helps perform current economic tasks. In the first instance it primarily takes the form of implementing the most important attainments of the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revolution, large-scale capital investment programs, and fundamental changes in technical retooling and the organization of labor. The performance of current tasks is based mainly on the optimal use of available productive capital and labor resources. The performance of all tasks is closely interconnected. Under the Eleventh Five-Year Plan the rational and economical use of natural, material, and labor resources is a decisive and very effective method of multiplying the nation's wealth and of securing the rapid growth of socialist accumulations and consumption resources.  相似文献   

14.
社会党国际是世界上信奉民主社会主义政党的国际性联盟;自20世纪70年代中期,特别是1976年社会党国际十三大以来,社会党国际开始重视广大第三世界国家,大力向亚非拉国家渗透和传播民主社会主义,支持广大亚非拉国家民主社会主义政党的发展,吸收它们成为社会党国际的成员,支持这些党在各国发展和执政:社会党国际向亚非拉国家的开放战略取得了相当成效,在思想、组织和活动上扩大了社会党国际在世界政治经济中的影响力,同时,促进了民主社会主义在亚非拉地区的传播和社会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This article, taken from a leading Soviet literary journal, elaborates the concept of "social humanism" as applied to literature. It is also concerned with a frequently discussed question in Soviet literary criticism — the nature of the hero in Soviet and other modern literature. The authors are researchers at the Gorky Institute of World Literature. Voprosy Literatury (Problems of Literature), 1960, No. 12 — slightly abridged.  相似文献   

16.
《求是学刊》2021,48(1):21-29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探索取得成功,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成为一项迫切而重要的任务。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五中全会都提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可谓适逢其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完善包括一系列基本制度的构建,其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纳入其中,这是一个伟大创造。它不仅是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探索的结果,也是社会主义为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与发展生产力的现实选择,还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逻辑和社会主义发展的实践逻辑演进的结果。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成为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与生产力发展水平适应性以及党和人民的伟大创造性。其中,与生产力水平相适应并推动生产力发展是寻找其根据和发现其逻辑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李克实 《探求》2003,(1):53-55
社会主义的社会分工,应当坚持效率优先、职责明确、权责一致、调整适当、制度保证的原则;同时,突破以党的宗旨否定社会分工、以社会协作代替社会分工、以社会活动淡化社会分工、以临时工作冲击社会分工的误区,建立起科学的社会分工机制,保证社会主义社会分工的实施。  相似文献   

18.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之要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从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来,学术界及时展开了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研究。对于什么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许多学者有着不同的理解和见解,这无疑丰富了我们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认识。但和谐社会的构建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我们不断地研究影响社会和谐的因素,探索和谐社会之构建的各个环节。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丰富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为此,本刊认为有必要就和谐社会之构建问题继续展开讨论以期引导社会文明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9.
十六大报告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这是我们党在长期实践的基础上,对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基本特征的第一次明确概括。这一新概括,反映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在长期实践探索的基础上,初步找到了具有中国特色和时代特色的政治制度的基本结构框架。这个框架的确既不同于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模式,又体现了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创新,具有鲜明的时代感和中国特色,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在当代、在中国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20.
Ⅰ.TheCharacteristicsandPhilosophicalIntermediaryTheoryofaSocialistMarketEconomy1.TherehasbeenalongcontroversyamongChineseeconomistsonwhetherornottochoosethemarketeconomicsystem.Logicallyspeaking,thecoreofthecontroversyisthedefinitionoftheconcept.Someeconomistsholdthatinthevariousmeaningsof"marketeconomy,"thebasisofprivateownership"isprimary.Othersmaintainthatthemeaningdoesnotcontaintheelementoftheownershipofthemeansofproduction.TherepresentativePointofviewis:"Marketscoexistwithdifferen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