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技术进步要素偏向影响经济波动的内在机理是在“价格效应”的作用下,技术进步在萧条时期偏向资本的程度增加,在繁荣时期偏向劳动的程度增加,这有利于在经济萧条时期扩大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实现经济复苏,而在经济繁荣时期抑制社会需求过度增长,防止经济过热。利用我国30个省、市、自治区1993-2013年数据测算结果表明,我国的技术进步为资本偏向型,且沿海地区偏向资本的程度高于内陆地区;从变化趋势看,沿海地区偏向资本的程度先上升后下降,内陆地区与之相反。再进一步的实证分析发现,在全国样本范围内,技术进步偏向资本程度的波动同经济波动存在稳定负向关系,说明技术进步偏向资本程度的波动能起到熨平经济周期的作用;但分地区讨论表明,沿海地区技术进步偏向资本程度的波动显著平抑经济波动,这种影响在内陆地区具有一定滞后性。  相似文献   

2.
李爱  盖骁敏 《西部论坛》2021,31(6):34-48
生产资料的不断积累和更新带来经济系统中各产业的资本深化,资本深化又带来资本体现式技术进步,有偏技术进步则使不同要素的技术效率发生不同的变化,影响各要素的投入结构和产出效率,进而推动产业升级.采用1998—2019年中国35个工业行业的面板数据,运用标准化供给面系统方程估计要素替代弹性,并测算各行业的劳动技术效率和资本技术效率,结果表明,多数行业的劳动技术效率高于资本技术效率,且劳动技术效率呈现上升趋势,而资本技术效率先上升后下降.进一步采用中介效应模型分析发现,要素技术效率在资本深化促进产业升级中具有显著的部分中介效应:资本深化、劳动技术效率提高和资本技术效率提高均可促进产业升级,资本深化可以通过提高劳动技术效率促进产业升级,但也可能通过降低资本技术效率抑制产业升级.因此,要加快技术进步,提高人力资本水平,适度推进资本深化,优化要素配置,充分发挥要素技术效率提高对产业转型升级的促进作用,进而通过产业升级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3.
要素禀赋与技术选择具有"相依性",偏向性技术进步是影响要素禀赋结构及要素生产率的重要因素。在要素替代弹性的框架下构建异质性区域随机前沿模型,通过要素禀赋结构与技术选择结构的适配性来剖析TFP动态变化趋势,结果显示:东部地区要素禀赋与生产技术水平相匹配,有效要素组合使生产处于经济区域,但技术选择惰性使得技术效率与规模效率呈负增长;中部地区要素投入结构与技术进步结构的匹配失当;西部地区技术进步与禀赋结构低效匹配,丰裕的劳动资源未得到充分利用与开发;东北三省要素禀赋与技术选择低效匹配源于有效资本与劳动的双重短缺。  相似文献   

4.
从产业和行业层面解析中国的经济增长与就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改革开放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各产业和行业在推动经济增长和促进就业中发挥了不同作用。总体来看,就业增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远小于资本扩张和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从产业层面分析,第一产业基本呈经济偏向型,第二产业呈显著经济偏向型,而第三产业则呈就业偏向型;农业技术进步加快了农业生产率的提高,农村第三产业在就业弹性下降的同时吸纳就业能力却在增强。从行业层面看,农林牧渔服务业从业人数增势明显,农业从业人数迅速减少;工业内部各行业基本呈经济偏向型,建筑业则呈就业偏向型特征;第三产业各行业,除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教育文化艺术和广播电影电视业以及其他行业外,其余行业均呈经济偏向型特征。从社会需求及行业发展趋势分析,社会服务业目前虽呈经济偏向型,但未来吸纳就业的潜力却十分巨大。  相似文献   

5.
成肖  李敬 《西部论坛》2021,31(1):48-58
劳动争议纠纷的增多已成为中国经济发展中不容忽视的问题.采用1998-2016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分析表明:劳均劳动争议案件数与劳均资本存量显著正相关、与劳动收入份额显著负相关,劳均资本存量与劳动收入份额显著负相关;劳动争议增加将促使企业用资本替代劳动,产生资本深化现象,而资本深化程度的提高会降低劳动收入份额,并且资本深化在劳动争议影响劳动收入份额中发挥完全中介效应.因此,应积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增强对劳动争议的调解处置能力,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实现居民收入同步增长,在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同时实现劳动报酬同步提高.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我国出现了高增长高失业并存的经济现象,关于技术进步在其中起到的作用还没有一致的结论。本文采用可分劳动DSGE模型分析框架,模拟技术进步对我国产出和就业的作用。结果表明,技术进步对产出和就业增长影响的不同步性是我国高增长高失业并存的重要原因,即技术进步促进产出增长的同时就业人数没有同等幅度增加,产出增长对劳动力的吸收能力相对减弱。模拟结果还表明,技术进步会使投资增加,资本会替代劳动,但即使去掉技术进步造成的资本对就业的不利影响,技术进步依然促进了就业的净增加。技术进步不是我国高增长高失业并存的原因,相反,技术进步促进了产出和就业的共同增加。  相似文献   

7.
俞文蜜 《浙江社会科学》2012,(8):147-151,119,160
本文以浙江省为例,对劳动收入比重变动的机理进行了分析。在机理分析中,对劳动收入比重的变化率进行了分解,得出三个主要因素:系数大小、人均资本及要素偏向型技术进步。与此同时,运用"动态最小二乘法"对浙江省的劳动弹性进行测算,并对浙江省1985-2007年的劳动收入比重变化进行了实证分析。通过研究发现:人均资本增长能够提高劳动收入比重,系数则缩小了资本对劳动收入比重的正向拉动作用,造成浙江省劳动收入比重下降最主要的原因是要素偏向型技术进步,提高私营企业投资占总投资比重以及人均资本存量可以提高浙江省劳动收入比重,而工业化进程加快、FDI以及劳动偏向性技术进步等因素则降低了浙江省劳动收入比重。  相似文献   

8.
本文使用微观数据考察技术与就业总量、就业结构关系.实证研究发现,以计算机资本测度的技术对企业雇佣总量效应不显著,但对技能员工雇佣却有着稳健显著的正向影响;以其他资本测度的技术对企业雇佣总量具有稳健显著的正向作用,对技能员工雇佣却没有统计上显著的影响.中国经济就业总量创造不足和结构失衡可能表现为技术进步不足,只不过低端技术是劳动互补型而不是替代型.分析认为,增加资本使用的技术进步可能并不能有效缓解就业创造不足问题,因为技术进步可能导致与简单劳动互补性质发生逆转,故在技术进步框架内可能无法解决就业总量创造不足.而就业结构失衡可以推进计算机资本的使用加以缓解,文章批评了试图分割生产要素市场同时解决两个问题的倾向,认为这会遏制市场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资本偏向技术进步是否影响了中国城乡收入差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1999-2008年间的省级面板数据,从偏向型技术进步视角,讨论了中国城乡收入差距形成和扩大的原因。研究发现,在中国城乡要素积累差异化的现实背景下,资本偏向型技术进步放大了中国城乡收入差距。具体而言,资本偏向技术进步引起资本和劳动要素边际生产力提升非对等,致使资本要素在初次收入分配中更为有利,从而放大了城乡要素积累差异导致的中国城乡收入差距。本研究为不断扩大的中国城乡收入差距提供了新的解释,也为从初次收入分配角度构建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公共政策提供了可供借鉴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过程中必须结合我国劳动力大国的国情,统筹好技术进步与劳动力就业的关系意义重大。为此,本文利用VAR模型搜集1997年至2012年我国国有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分行业的相关数据,对近年来我国工业各行业的技术进步与就业量的关系进行测度。研究表明:短期看,技术进步对我国工业就业总量有一定负效应,但是这种负效应是暂时的,长远看,技术进步对我国工业就业总量无显著影响。从工业各细分行业看,技术进步对不同行业的就业量有明显差异,其中资本深化程度对各行业就业量影响显著。本文政策涵义显见:挖掘商品需求弹性大的工业行业的就业潜力;积极开拓国内外两个市场以创造需求,创造就业;充分发挥资源禀赋的比较优势,仍然要高度重视劳动密集型行业的发展;积极推行资本节约型技术,防止过多的劳动力节约型技术对就业空间的挤压;增强自主创新能力,降低单纯技术引进带来的就业损失。  相似文献   

11.
从制造业行业层面入手,文章分析了FDI对其国际技术溢出效应的影响因素。在考虑行业内技术差异的基础上将制造业行业分为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三类,分别对不同类型行业的影响因素进行面板数据的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人力资本对劳动密集型行业的技术溢出影响最大,行业竞争度是资本密集型行业的首要影响因素,而市场开放度和人力资本状况阻碍了我国制造业技术密集型行业的技术溢出。根据计量结果笔者认为,要根据行业内影响因素的差异性有针对性地制定促进FDI对制造业各行业技术溢出效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乔榛  曹利战 《北方论丛》2016,(2):155-160
实现绿色发展的关键在于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工业是减少碳排放的一个重要领域,工业碳减排的核心在于工业的技术进步。对中国工业各行业的技术进步和碳减排状况进行的实证分析显示:第一,工业技术进步具有明显的碳减排效用;第二,工业技术进步的碳减排效具有行业的异质性,资本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所具有的碳减排效应有所不同;第三,工业技术进步并不是实现碳减排的唯一因素,市场化、对外开放以及规模经济这些因素对于碳减排也具有积极的意义。加快工业技术进步,推进市场化改革,深化对外开放,实现规模经济,是碳减排或绿色发展政策选择的重要取向。  相似文献   

13.
四川省经济增长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分析了1994—2007年间四川省经济增长与劳动力、资本投入、技术进步、制度建设、人力资本、产业结构和对外贸易等7个影响因素之间的关联度。结果表明,制度因素是推动四川经济增长的主导因素,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也有重要作用,而劳动力数量的贡献作用甚微。  相似文献   

14.
高新技术产业影响因素的灰色关联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对于我国产业结构提升和经济实现科学发展的意义重大。探究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影响因素是培育经济增长点,转变其增长方式的实际需要。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在发展过程中受到劳动、资金、技术、进出口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制约,对此,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进行实证研究的结果显示:我国当前高新技术产业的增长主要依靠资金投入和技术引进,处于粗放的增长模式。因此,健全高新技术产业金融支持体系和科技成果转化体系是其增长模式转换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要素比价扭曲、过度资本深化与劳动报酬比重下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资本深化与劳动报酬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变化的关系,从理论上说,只有当要素替代弹性大于1时,或者发生了资本偏向的技术进步,在资本深化过程中,劳动报酬比重会出现下降趋势。在中国现有体制背景下,影响劳动报酬比重的资本深化表现归结为四个方面:(1)经济发展、产业结构变迁;(2)转轨经济的增长方式扭曲了要素价格,提高了要素替代弹性;(3)要素价格扭曲使不同所有制经济部门倾向不同的技术进步方式;(4)资源资本化进程中的资源价格重估和再定价。在经济发展的特定阶段,资本深化导致劳动报酬比重一定程度的下降虽然不可避免,但是要素市场价格扭曲、技术进步的偏向以及金融过度深化导致的资源加速资本深化,从而带来的中国劳动报酬比重过快下降是需要矫正的。矫正的关键在于:推进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继续向市场经济转轨,健全要素市场以矫正要素比价扭曲,改善国民收入分配及再分配格局,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相似文献   

16.
资本体现式技术进步及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1981—2007)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将资本分为建筑资本和设备资本两类,利用内生经济增长模型阐释资本体现式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并利用资本质量指数调整设备资本存量,考察资本即期服务效率调整后的资本体现式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结果显示:设备资本投资中的体现式技术进步年均增长率为4.78%,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10.6%,占资本贡献的14.8%。技术进步贡献呈阶段性变化,且不同类型技术进步贡献出现分化。相对于20世纪80年代,90年代后资本体现式技术进步贡献呈平缓下降趋势,而中性技术进步贡献呈现先降后升的V型变化特征,但降幅大、升幅小。因此若不从根本上扭转技术进步贡献的下降趋势,经济高增长将无法长期持续。  相似文献   

17.
从技术水平、资本投入、产业结构、城市化进程四个因素出发,利用相关数据构建线性模型.对决定文化创意产业就业的因素进行数量分析。结果显示:投资水平、产业结构转变、城市化水平对文化创意产业的就业影响起着积极影响。从各因素的影响系数来看,城市化水平影响程度最大,而目前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技术水平还未对文化创意产业产生就业挤出效应,这说明了目前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技术可能仍以资本节约型技术为主。  相似文献   

18.
服务业FDI对我国就业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服务业FDI流入对东道国就业的影响包括就业数量和就业质量两个方面:前者又可以分为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两个层次,从影响方式来看,既有“就业创造效应”,也有“就业替代效应”;后者体现在东道国平均劳动生产率和工资水平、人力资本投资、就业结构等多个方面。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服务业FDI流入对我国就业数量的拉动作用不大,但是对提高我国就业质量具有比较显著的效果。我们认为现阶段我国引进服务业FDI,应该以创造间接的就业效应和提高就业质量、优化就业结构为主要目标;在服务业FDI的产业选择上,要大力引进资本和技术密集型的服务业FDI。  相似文献   

19.
周威 《学术探索》2014,(3):53-56
利用中国工程机械行业上市公司财务数据,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中加入研发投入,并利用面板数据模型研究RD投入对中国工程机械行业产出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虽然研发投入对我国工程机械行业的产出有显著的正向作用,但我国的工程机械行业仍然主要依靠资本和劳动力推动,其中资本的作用最大,研发投入对产出增加的作用小于资本和劳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