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面对国际上通行的“分裂国家”理论及其局限 ,主权构成研究从主权所有权同主权行使权相区分的角度 ,将“分裂国家”模式进一步区分为完全分裂国家模式和不完全分裂国家模式。完全分裂国家是指主权所有权分裂的国家 ,不完全分裂国家是指在主权所有权统一的前提下而仅存主权行使权分裂的国家。前者的典型范例是东、西德和南、北韩 ,后者的典型范例是中国的大陆和台湾。完全分裂国家和不完全分裂国家的区分 ,对于我们认清东、西德和南、北韩与中国海峡两岸在分裂性质、状态等方面的不同 ,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世界经济体系中的不平等与不平衡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界经济体系中发达国家与落后国家之间的不平衡现象一直存在 ,二战以前 ,很大程度上它是由殖民主义造成的不平等而导致的。二战后 ,落后国家获得独立 ,自己主宰自己的命运 ,世界经济体系也朝平等方向有了巨大的进步 ,对落后国家的发展给予了前所未有的优惠待遇。在此背景下 ,发达国家与落后国家之间日益加剧的不平衡现象 ,不是由世界经济体系的不平等造成的。应该从落后国家和发达国家内部发掘导致不平衡的深层问题 ,避免因指责、憎恨世界经济体系的不平等而与之隔绝。  相似文献   

3.
政府投资审计作为国有资金使用效益的一项重要衡量指标,越来越受到重视。按主体分类的国家审计和高校审计,在执行政府投资审计的审计内容、审计目标、取证方法、内部控制及其测试等方面具有相似点。文章类比国家审计常关注的:批复程序不及时、招标投标不完全、合同管理不规范、档案资料不严谨、竣工决算不彻底等问题,通过分析国家审计对高校审计的积极影响,以期为高校的长远发展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4.
采用MCO指数和GCO指数作为生态化的衡量指标,分别构建模型一和模型二。对模型一进行实证检验,法治化对生态化的影响在世界总体、OECD国家、金砖国家、最不发达国家四个样本中呈现了一致性,即皆为正向影响,但是显著性存在较大差异。对模型二进行实证检验,法治化对生态化的影响在世界总体、OECD国家、金砖国家、最不发达国家四个样本中表现出了较大的差异性,在世界总体和最不发达国家样本中影响为负,在OECD国家和金砖国家样本中影响为正,并且显著性也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5.
阿拉伯国家的心理学历史悠久且遗产丰富,涉及了社会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和生理心理学等领域。现代阿拉伯国家的心理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社会、人格和教育心理学方面。整个阿拉伯国家的心理学发展不平衡,并且面临建制不完善、缺乏原创性、本土化程度不高和学术交流不畅、学术期刊生存期短等问题。阿拉伯国家心理学未来的走向是立足于阿拉伯民族文化,提高本土化程度,为世界心理学的发展做出自己独特的贡献。  相似文献   

6.
[摘要]针对当前一些政治家和学者把欧洲福利国家所面临的困境归咎于处理移民问题的多元文化政策的现象,本文从介绍欧洲福利国家的多元文化主义政策及其“反弹”入手,对“国家用于‘承认’的资源挤占了用于‘再分配’的资源”、“多元文化主义政策威胁了福利国家赖以存在的社会信任和社会团结”、“多元文化主义政策过分强调文化不平等,而忽略了经济不平等、政治不平等等其他方面的不平等”等方面的质疑进行反驳,进而得出“多元文化主义政策和欧洲福利国家困境之间并不具有直接相关性”的结论。多元文化主义政策与欧洲福利国家的关系受到国家建构能力、超国家理念、“文明冲突论”的陈见等因素的制约。  相似文献   

7.
通过分析国家文化安全观点,可以证明,国家文化本身的安全或说常态的文化竞争并非国家安全问题,而是文化发展问题;国家文化本身的不安全只是说在常态的文化竞争中,中国文化的原创不处于优势,并且从文化"文本""在"的层面讲,不处于优势的中国文化在文化竞争中不会消亡。强化文化竞争,是发展、繁荣中国文化的必然措施。  相似文献   

8.
早在1958年9月2日,毛泽东主席在同巴西记者马罗金和杜特列夫人谈话时便指出:“在《新民主主义论》中讲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以后,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资产阶级,要就是站在帝国主义战线方面,要就是站在反帝国主义战线方面,没有其他的道路。事实上,这种观点只适合于一部分国家。对于印度、印度尼西亚、阿拉伯联合共和国等国家却不适用,它们是民族主义国家。拉丁美洲也有许多这样的国家。这些国家既不站在帝国主义的一边,也不站在社会主义的一边,而站在中立的立场,不参加双方的集团,这是适合于它们现实的情况的。”毛泽东主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恩格斯的国家观及其现实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国家观是在对德国现实社会不平等、不自由现象的深刻剖析和批判地继承黑格尔国家观的基础上形成的。马克思和恩格斯在经典文本中详细深刻地阐述了国家是私有制产生的必然结果,其本质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并对未来国家的特点和职能做了描述,对国家的发展趋势做了预测。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更应高度重视现代化国家的结构、本质及其职能。因此,马克思、恩格斯的国家观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温特主张世界国家的出现是历史的必然。他认为,微观层次上争取承认的斗争,加上军事技术发展的推动,同时受到宏观层次上无政府性的引导,终将导致世界国家的诞生。围绕着世界国家生成的可能性问题,温特与尚侬之间展开了一场小论战。温特进行世界国家的研究确有意义,但他在世界国家的界定、对他者的认识等方面存在严重缺陷,导致他实际上未能回答世界国家生成是否可能这一问题。在世界体系演变的过程中,朝向世界国家方向的内部动力不充分、外部动力不存在,因此决定了世界国家生成的不可能,我们应该从其他方向去探索美好世界生成的路径。  相似文献   

11.
湖南省的个案显示,20世纪50年代国家统购统销政策的实施,一方面,有利于国家权力的深入、渗透和扩展,推动了国家与社会的一体化走向;另一方面,在生产、流通和消费领域,以集中、统一的国家计划代替商品经济和市场机制的做法,也造成了农业生产的不安稳和农村社会的不安定。  相似文献   

12.
中东欧国家经历了近20年的社会经济转轨,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形成,金融银行业的开放也相继完成.金融开放为中东欧国家的金融银行业注入了活力,但同时也蕴含了种种不稳定因素,这些不稳定因素在这次全球金融危机中表现得特别明显.本文着重分析中东欧国家经济转型之前、经济转型过程中以及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形成后三个阶段金融银行业不稳定因素的形成,并就外部不稳定因素对这些国家金融银行业的冲击进行分析,提出正确处理金融银行业开放、稳定与发展之间关系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党的九大以后,叛徒、卖国贼林彪的反革命面目越来越暴露,疯狂地反对九大路线。他在九届二中全会发动未遂的反革命政变前夕,顽固地对抗毛主席关于不设国家主席的多次指示,迫不及待地要当国家主席。他以孔老二的正名论为根据,说什么“要设国家主席,不设国家主席,国家没有一个头,名不正言不顺。”这就提出了两个问题:孔老二的正名论到底是什么货色?林彪乞灵于它又意味着什么?  相似文献   

14.
论国家所有权的法律性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国家所有权不完全具备商品经济条件下财产所有权所固有的排他性、依存性和扩张性,因此,从法律上讲国家所有权不是或至少不完全是一种民事权利,其性质更接近于行政权力。  相似文献   

15.
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因高等教育学费上涨所带来的受教育机会不均等的矛盾.但是由于制度本身的不完善、运行体制的诸多弊病以及内外部环境的不成熟,国家助学贷款在运作和进一步发展上显得力不从心,甚至处于近乎停滞的状态,然而助学贷款政策关系着贫困学生公平享有高等教育权利的问题,因此,我们有必要讨论社会伦理价值对教育公平的期许、国家助学贷款所应担负的责任,以便进一步探索完善国家助学贷款政策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预算外资金是根据国家财政管理体制、财务管理体制的规定,不纳入国家预算、由各级地方政府、各经济管理部门和企事业单位自收自支的资金。预算外资全是国家财力的一部分,管  相似文献   

17.
胡锦涛在十八大报告、建党九十周年大会及纪念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30周年大会等重要政治场合多次提及"不折腾",此语俨然已成为中国国家关键话语。在外宣英译中,应充分考虑"不折腾"提出时的政治语境,以明确其内涵和我国国家政策。国家关键话语关涉国家形象和国家地位,将政治语境纳入翻译考量,有助于达到更好的外宣效果。  相似文献   

18.
世界各国、各个地区迈入文明、建立国家的历程,有共性也有个性。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是共性。国家的产生,必须以剩余劳动和剩余产品为前提,如果没有这一前提,就不可能发生贫富或阶层之间的分化及脑体、城乡之间的对立。但由于各国、各地区的自然环境、生存方式、社会结构以及文化氛围的差异,建立国家的途径也不可能是单一的。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曾分析了欧洲国家在氏族制度的废墟上兴起的三种主要形式:  相似文献   

19.
科技创新是决定一个国家前途命运的关键所在,不去创新,一个民族就难以发展,不去创新,一个国家就难以屹立于世界之林。科学技术的发展离不开创新型人才,高等院校应积极改革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努力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肩负起国家赋予高校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20.
国家助学贷款在几年的实施过程中,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是由于部分贷款学生的信用缺失,使得助学贷款的还贷率不高,导致了银行对助学贷款信心不足、积极性不高,阻碍了国家助学贷款工作的顺利开展。从国家助学贷款主要涉及和受益的四个方面(即政府、高校、银行和学生)入手,分析并提出了一些有助于提高国家助学贷款还贷率的策略和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