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精卫填海神话在表现人与自然关系基础上,也是对于古人海洋观的展现。古人对于海洋的陌生和恐惧,导致中国人始终未能将海洋纳入主流视野予以观照。据此,当代在反思中国传统海洋观基础上,需要树立现代海洋观。  相似文献   

2.
在“五四”时代的中国现代作家中,很少有人在神话观上形成完整的理论。在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我国的某些神话学者,他们也多限于对外国神话和外国理论的介绍,未能涉及中国神话,更缺乏理论的建树。唯有茅盾,在神话学的理论上有不少建树;这不但体现在他对外国神话的编译和研究中,更主要的是体现在他对中国神话的整理和研究中。茅盾满怀爱国主义的激情,十分重视中国神话的研究,在人类学派神话学的影响下,在对中、外神话  相似文献   

3.
中外神话差异性概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外神话差异性概论梁工本文所说的中国神话,主要指中国汉民族神话,兼及少数民族神话;外国神话主要指最有代表性的希腊神话,以及特点突出的希伯来神话,兼及其它民族或地区的神话。由于神话赖以形成的历史、地理、社会和民族条件互有差异,中外神话表现出颇不相同的面...  相似文献   

4.
神话是特定历史时代的产物,神话的消亡与意向的改变乃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中国神话自不乏其绚丽色彩,其变迁亦有轨迹可寻。本文试就西王母神话的沿革略作阐述,以期发见中国古代神话沿革的规律。中国神话的变迁主要受儒家文化、道家和道教文化,以及文人墨客的影响;同时,民间信仰也以其坚韧的持久力影响着神话的原生状貌。历史化、仙话、世俗化是中国神话发展的三种态势  相似文献   

5.
张丽 《齐鲁学刊》2003,(3):133-137
希伯来神话与中国古代神话分别属于不同的文化系统。希伯来神话与中国古代神话在关于宇宙起源、人类起源、文化起源、洪水灾难等神话题材方面存在着一定的相似性 ,也在形与神方面有着明显的差异。希伯来神话与中国古代神话的特殊思维方式 ,显示出两个民族不同的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6.
<搜神记>保留了丰富的中国神话,其中有很多佛教神话.佛教传入中土后,采用中国远古神话的模式,利用自身故事及改编整合中国远古神话与传说来宣传推广其教义,为此诞生了中国佛教神话.佛教神话在中土经过艰难漫长的抗争与努力,逐步发展壮大,成为中国神话的一部分.佛教神话是时代造就的新神话,它与远古神话、道教神话、民间神话共同发展着繁荣着中国神话.  相似文献   

7.
英国汉学家倭纳撰写的《中国的神话与传说》一书对于西方世界了解中国神话产生了重要影响,它在热心传播中国神话、传说以及相关民间信仰、宗教习俗的同时,也散布并强化了对中国人、中国文化尤其是中国神话的诸多偏见。其所持的"中国神话贫瘠论"强化了西方世界的相关偏见,这一偏见成为烙刻在"中国神话"上的标签。一部现代中国神话学史,就是在不断对"贫瘠论"进行申辩或反驳的过程中展开的。该书的强烈西方中心主义立场警示中国乃至东方的神话学者建立起一门"有差异的神话学"。其广义神话观对探究"神话"这一文类的边界不无启发。  相似文献   

8.
在过去相当长一段时间里 ,中国神话被记录于浩如烟海的各种古籍之中 ,散漫零碎 ,只是孤立地以无体系的状态残留着。它没有像希腊神话那样经过“神代诗人”如荷马、赫希俄德等人的润色加工 ,将它们贯串起来 ,使之成为有系统、有条理的鸿篇巨著。因此在一些人心目中尤其是在外国人的眼光里 ,总认为中国是神话贫乏甚至是没有神话的国家。我国著名神话学者袁珂先生认为 ,批评中国神话“无体系”可以 ,但要说中国“没有神话”就不实事求是了。他在四川省第九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中荣获一等奖的《中国神话大词典》 ,用雄辩的事实说明了中国有神…  相似文献   

9.
谷德明同志精心编选的《中国少数民族神话》,终于由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出版了。先前也有一本《中国少数民族神话选》,内收50个民族(包括一个未定族属的苦聪人)的252篇神话,內容丰富,色彩绚丽,不久前我编撰的《中国民族神话词典》,对此书多有取材。我编写的这部词典,走的自然是广义神话的路子,因而视野较阔,取  相似文献   

10.
茅盾,不仅是中国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也是中国神话学的奠基巨人。他在二、三十年代写的《神话杂论》、《中国神话研究初探》(收入《神话研究》、百花文艺出版社)、《楚辞与中国神话》,《关于中国神话》、《读<中国的水神>》(收入《茅盾古典文学论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等,是探讨神话学理论的专著,是“企图在神话领域内作一次大胆的探险”,“实在是开荒的性质”。(《中国神话研究初探·序》)茅盾的中国神话学理论迄今还没有人给予认真的总结和评述。本文力求系统全面地在评述茅盾的中国神话学理论方面作一些探索和考察。  相似文献   

11.
论中国上古神话的尚德精神--兼与西方神话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上古神话有着极为鲜明的尚德精神 ,这一点在与西方神话特别是希腊神话进行比较时显得更加突出。中国上古神话中的大神均有不食人间烟火、没有凡人情欲的神格特征 ;神话中充满对远古英雄和帝王献身精神的讴歌与礼赞 ,以及对神话人物保民佑民的职分要求。这其中一部分是先天神话的内在特质 ,另一部分则是出于后天的改造。几千年来 ,这种尚德精神一直影响着人们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和对现实人物的期望 ,甚至也影响着 2 0世纪以来中国现代文明的走向。  相似文献   

12.
中国朝鲜族神话是中国朝鲜族民俗文化的组成部分。我国朝鲜族是由朝鲜过境而来的民族,研究该民族民俗文化传承与发展就必须研究朝鲜原初文化的创造物──神话。朝鲜神话蕴涵着朝鲜民族童年时期的世界观、认识体系和价值体系。这种神话的文化意识的传承是一个动态过程,对中国朝鲜族民俗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影响也是一个动态过程。这种动态过程主要表现于对该民族神话形成的认识、传承、创新与传播。朝鲜的神话主要是通过中国朝鲜族过境口承和文字资料传入,其主要神话故事体系有开天辟地神话、人类起源神话、日月神话、诸神争斗神话、图腾神话…  相似文献   

13.
中国北方神话特异性的研究将证明:中国神话的主体进程,是在经过比较和选择之后形成的.中国神话的历史有很重要的一部分,是这种比较与选择的历史.中国北方神话曾为中国神话体提供了同中原神话不相同的一条途径,即:神界系统化、非伦理化和多元并呈性.中国神话甚至整个中国文化之所以没有面临象四大古文化中其他三大文化系统(埃及、巴比伦、印度)那样的灭顶之灾,其重要的一点,便是有了中国北方文化及其他周边文化提供的诸多选择比较,不断补充和激活其主体文化.而日益衰败、不得不面向世界的中国近代文化史,正是开端于中国北方文化及周边文化同中国主体文化的最后统一不再能为中国主体文化的发展提供选择与比较之日.从某种意义上讲,历史是人走出来的.重建中国文化,就应在面向世界的同时,重振中国北方文化为中国主体文化的发展提供多种选择可能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原始神话是世界各民族初民时期都曾产生过的特殊文化现象,是人类最早的精神财富。本文通过对原始神话的产生、中国原始神话与西方神话、特别是希腊神话的对比及对中国原始神话的特色的分析,进一步揭示了中国原始神话的五大文化价值,从而彰显了中国原始神话的魅力。  相似文献   

15.
中国的文化遗产是极为丰富的,而作为古代文明嚆矢的史前神话,在中国文化宝库中又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神话被人们看作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一个民族的神话,必定有一个主旨的东西在起着统摄和支配作用。 那么,什么是中国史前神话的主旨呢?答曰:英雄主义。笔者认为,中国史前神话蕴藏着极其丰富的英雄主义精华。这是中华民族之魂的渊源。英雄主义在中国史前神话中突出地表现为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16.
一、上古神话是原始文化的综合表现 历来,对中国上古神话的研究,泛指中国汉民族的上古神话,如“盘古开天辟地”,“女娲补天”等人所共知的神话的研究,这是由于汉族占中国人口的绝大多数,因而这种提法也是无可非议的。但是,在五十多个民族济济一堂的当代中国,在中华民族文化精华荟萃的今天,研究中国神话,对国内各少数民族应给予一席之地,同时还应该进行更深入细致的  相似文献   

17.
神话研究的方法论变革——评《中国神话哲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国内神话学研究中,变革研究方法是前人早已提出的一个老题目。早在本世纪三十年代末到四十年代初,闻一多先生率先吸收了民族(俗)学、古文字学、考古学等学科的资料并将综合研究的方法引入神话研究领域,他在研究方法上的革新至今仍有余响。进入八十年代,虽然有一些学者尝试用整体性的方法研究中国神话,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由于研究对象和视野的过分狭窄而限制思维空间的开拓和理论探讨的深入的局面仍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那种缺乏深厚的学术根底而仅凭灵感或“思想火花”来研究神话的现象时有发生。如何锻造崭新的方法论来研究中国神话,这是一项艰巨而又迫切的任务。叶舒宪的近著《中国神话哲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1月版)在此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相似文献   

18.
神话学是西方人文科学研究的产物,而中国神话学的发展是在西方神话理论的影响传播下逐步发展起来的。梳理西方神话理论在中国的传播过程,我们看到了中国神话研究者向西方的学习,也看到了中国神话研究者内部的讨论和冲撞,最后在借鉴西方理论、结合中国神话现状的基础上,中国学人建构了自己的现代神话学体系,有了与世界进行平等对话的资格。同时,神话学理论的日益成熟开拓了中国传统文化研究视野,赋予中国文化研究以新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9.
神话学是西方人文科学研究的产物,而中国神话学的发展是在西方神话理论的影响传播下逐步发展起来的.梳理西方神话理论在中国的传播过程,我们看到了中国神话研究者向西方的学习,也看到了中国神话研究者内部的讨论和冲撞,最后在借鉴西方理论、结合中国神话现状的基础上,中国学人建构了自己的现代神话学体系,有了与世界进行平等对话的资格.同时,神话学理论的日益成熟开拓了中国传统文化研究视野,赋予中国文化研究以新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20.
中国神话研究百年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国现代神话学发轫于 2 0世纪之初 ,标志这一学科形成的 ,是 2 0年代鲁迅、茅盾、顾颉刚三位重镇人物的出现。他们的卓越成就为早期中国神话学树立起三根坚实柱石。三四十年代在典籍神话研究和田野调查方面有所深入和拓展。 5 0至 70年代 ,是大陆研究的相对沉默期 ,但台、港地区比较活跃 ,成果可观。进入历史新时期 ,大陆神话研究在基础理论、神话本体、少数民族神话、以及神话学史诸领域全面突进 ,视野开阔 ,方法多样 ,出版专著近 80 0部 ,发表论文及有关文章 6 40 0余篇 ,数量质量均显长足进步 ,成为建国以来发展最好的一个时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