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藏高原新石器时代文化简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曦 《西藏研究》2006,(3):75-80
文章以西藏新石器时代考古发掘资料为主要依据,对西藏新石器时代遗址的文化内涵、经济形态进行分析,以探讨西藏远古人类的生计文化以及高原自然环境与文化面貌的关系。并在对现有材料进行总体研究的基础上,归纳出西藏新石器文化的基本特点,表明西藏高原在新器时代就已向世人呈现出多姿多彩的文化。  相似文献   

2.
我国南方少数民族铜鼓以精美的纹饰,形象地反映了当时当地民族的社会生活、风俗习惯和宗教意识,本文通过对贵州省民族博物馆馆藏铜鼓纹饰的分析来探讨其背后的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3.
鄂尔多斯青铜器的纹饰极为丰富,尤其是特色鲜明的动物纹饰,集中反映了北方先民们的审美取向,以及创作者自身的情感。自从青铜时代开始,到铁器时代,北方先民们生活的环境发生巨大变化,他们的生活方式也因此改变,从农耕逐渐发展为畜牧业,北方先民们根据自己的生存环境,创造出令后世震惊的青铜器,这种青铜艺术为北方游牧民族所独有,地域特色极其鲜明,也因此成为欧亚草原文化最为耀眼的明珠。  相似文献   

4.
5.
以滇池盆地为中心的古滇国地理环境中产生的石寨山型铜鼓及其纹饰为图像文本,将石寨山型铜鼓纹饰纳入中国早期青铜文化发展演变序列中进行解读。石寨山型铜鼓的定名源于1980年在南宁召开的中国古代铜鼓研究会,会上确立了铜鼓的八分法。石寨山型铜鼓在八大类型中独树一帜,纹饰特点鲜明,主要有翔鹭纹、羽人纹、牛纹、鹿纹、同心圆纹、锯齿纹等。在对纹饰元素的整合梳理的基础上,结合地理环境、历史背景,在中华多元一体的历史维度下,探讨石寨山型铜鼓纹饰形成的动力及其在由祀入礼、神权构建中的功用及意义。  相似文献   

6.
张晓航 《中国民族博览》2022,(13):197-199+206
东港大洋河西部地区新石器时代遗址是新石器时代辽东半岛文化区的组成部分,通过考古调查可以看出当时的文化特点、分区分期,以及与周边文化的关系。同时这些遗址的发现,对研究古代地理、气候的变化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北方草原民族中,鄂尔多斯式青铜器是独具代表性的一件器物,其因在鄂尔多斯各个地区中发现大量的、集中分布的特点而闻名世界.以动物的纹饰为主是鄂尔多斯式青铜器最为显著的特征,其材质一般是青铜、金、银,银鄂尔多斯式青铜器与欧亚草原民族文化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为此,鄂尔多斯式青铜器是目前全世界进行探究的一门世界性的研究课题.接下来,文章以鄂尔多斯式青铜器的纹饰为中心开展具体论述.  相似文献   

8.
基于不同的研究范式,学界对原生态文化给出了多种定义。在原生态文化的保护与开发实践活动中,生态博物馆、民族文化生态村、民族文化生态保护区等形式都坚持了文化及文化生态的整体性保护原则。  相似文献   

9.
上古越族的青铜器人面纹饰与祭先祖、禾神的礼俗有关,此俗可追溯到先秦两汉时代,实为原始农业血祭在装饰艺术形式上的反映;越族人面纹饰与南方民族的盘古化生神话皆为农业祭礼文化中的不同表现形式之一。  相似文献   

10.
铜鼓文化是红水河流域各民族共创共享共传的传统文化,其发展和演化体现出多民族文化的共生性,这种共生关系丰富了铜鼓文化的内涵和形式,促进了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依托广西河池国家级铜鼓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铜鼓文化融入到经济发展当中,有效促进文创产业发展。广西铜鼓文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具体实践,促进了各民族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构筑了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助推了各民族互嵌式发展,增强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社会凝聚力。  相似文献   

11.
彩陶纹饰不单是一种装饰艺术 ,而且也是族的共同体在物质文化上的一种表现。在绝大多数场合下是作为氏族图腾崇拜或其它崇拜的标志而存在的 ,体现了新石器时代一个氏族的族徽  相似文献   

12.
人们生活和活动场所,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人民在长期生活中因气候环境,民族习惯不同基本形成了各地方特色建筑.江南民居更是由于湿润的气候,优美的山岭,灵动的水,依山沿河而见的民居相互穿插.以黑,白,灰为主色调江南民居造就了一幅幅天然水墨画.人居环境,宜游宜居,可诗可画.当代江南民居各种画法自成一派,不但绘画理念、构图方式也有区别,笔法墨法也有很大变化,水墨画中表现江南民居的技法也林林种种,但每种技法中也往往互相融合互相渗透,取长补短,互相借鉴,只是画家在某个领域做的更加突出,更具有自己的鲜明特征.但无论怎么发展与创新也只是技法上的异同,画家对江南民居的留恋之情一直未变,因此,当代出现了一批具有代表性的江南民居画家,形成了自己鲜明的江南民居画风,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13.
许鑫 《中国民族》2013,(6):16-23
客观地说。浙南长期以来只是江南文化的外围。但是,在苏南、浙北、上海地区。江南的底色已慢慢褪去。上个世纪末城市化的进程让这些地区的百年古镇面目全非,千篇一律。于是,受到城市化影响最小的浙南古村落意义凸显,其传统建筑和人文风貌保存较完整,几乎可以视为纯正江南的最后领地。  相似文献   

14.
瓦的发明和使用,在建筑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近年来,在陕西延安卢山茆遗址出土了年代最早的板瓦和筒瓦[1],把瓦的历史推到了夏代以前.瓦当的出现则比瓦晚了很多.瓦当是中国古代建筑中覆盖屋檐椽头筒瓦前端的遮挡,当即挡也,它既有保护椽头的作用,又有美化建筑之功能,是实用与美观相结合的产物,是我国古代建筑的一大独创.目前考古出...  相似文献   

15.
在明清鼎革之中,欧洲人常常成为重要的目击者.鞑靼人入侵中国、明清鼎革是同时代的欧洲人高度关注的话题.在华欧洲人写就的几种史料以亲历者的视角记述了这一中国历史中的大事件,可谓是前线报道.本论文特别使用了中文学界少有人关注的葡萄牙文文献《1636、1643至1649年中国年信》.对于在华欧洲人来说,鼎革也提供了机遇...  相似文献   

16.
论关公文化的现代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在概述关公文化现状的基础上 ,从强化优秀的传统伦理道德、整合全世界的炎黄子孙、提供一定程度的精神慰藉和促进相关地区的经济建设等四个方面论述了关公文化的现代意义  相似文献   

17.
本文为在参阅文献资料并结合克孜尔千佛洞实地考察等调研活动的基础上,针对佛教石窟纹饰这一题材进行纹饰历史溯源与内涵分析,希望以此种方法在陆上丝绸之路的东西方文化交流对古龟兹佛教石窟纹饰的影响方面进行全面、广泛、深刻的探讨。  相似文献   

18.
<正>侗锦是侗族织物中的精品,它融进了侗族妇女的心血和精力。侗锦图案多样,韵味深厚,有着深刻的文化意义。一、蕴含民族传统文化侗族拥有独特的民族文化,但没有自己的文字进行记录,因此他们很多的历史传说、宗教故事等就通过侗族妇女们的手表现在侗锦上面。很多时候,侗族妇女都是把人们对历史、祖先、迁徙、故土、战争和信仰等的回忆和缅怀演绎成各种图案和符号编织在侗锦里。如通道播阳民间收藏的一幅帛锦,用夸张的手法描绘了神话史诗《金汉与黎妹》的故事。帛锦中,黎妹用竹竿挑起亡夫的布衣,去神鸟雁鹅村寻找亡夫,一路上趟过浑水河,越过高  相似文献   

19.
李劼人和张资平的小说都以三角或多角恋爱的故事模式阐释了基督教在与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自然主义的碰撞中遭遇消解和异化.基督教"原罪"与"赎救"的理论与自然主义思想在中国文化氛国中呈现了竞争的姿态;基督教与中国传统文化也产生了冲撞,在这些碰撞与竞争中基督教遭遇了消解和质变.  相似文献   

20.
和谐文化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密切联系,不可割裂。和谐文化是中华文化传统自古及今所内含的一个内容。和谐是绵延至今,与现代化相契合的中华文化的内在精神、显著特征、价值目标和最高追求。和、和谐其内涵、内容十分丰富、精湛,经过历史积淀,成为中华民族的内在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