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时代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要以思想为前提、政治为统领、理论为基础。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铸魂育人的实效性是当前思政课改革创新的重要课题之一。为切实打造有信仰、有情怀、有深度的思政课堂,充分发挥思政课“以思想触及心灵”的作用,广大思政课教师,一要落实好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牢记教育的初心和使命,努力成为教师队伍中的“主力军”;二要精耕思政课堂,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充分挖掘思政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三要不断优化思政课程的教学设计,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全力打造思政课程建设的“主战场”,进而更好地在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中,实现其教学效果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全向到位。  相似文献   

2.
思政课是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工作的主阵地,思政课教师队伍的专业化水平与整体素质同思政课育人成效直接相关。习近平总书记高屋建瓴,对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作出了重要指示,要求新时代思政课教师做到“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以思政课教师“六要”为行动指南,推进思政课教育实践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高度融合自洽,对实现大学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知信行”的内在统一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为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以思政课的教育实践为例,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行研究。研究认为,习近平总书记从民族复兴、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以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的全局出发,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和教育工作;作为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的中坚力量,思政课教师要在学生心里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始终做学生立德铸魂的引路人;思政课教师要坚持不懈地传播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师生头脑,引领学生坚定理想信念,补足“精神之钙”,始终做政治清醒的明白人;要引领学生弘扬中国精神,锚定成长成才的“压舱石”,特别要在指导学生贯通学好“四史”,涵育家国情怀和培养创新实践能力方面下功夫;要引领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学思悟践中掌握马克思主义科学思辩的方法论精髓和实践要义,切实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帮助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相似文献   

4.
建设高质量的“大思政课”,不仅需要丰富和拓展思政课的教育内容、教育手段、教育资源、教育形式,而且需要从方法论意义上对思政课进行改革与创新,真正做到善用“大思政课”。“大思政课”作为对传统以“学校小课堂”和“思政课”为主渠道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拓展,要实现方法论层面的创新,需要有对“大思政课”方法论根据的理论自觉,即要有坚持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统一、历史事实和道理论述相统一、隐性教育和显性教育相统一的方法论根据的理论自觉。坚持这三个方法论根据的理论自觉,对于提升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亲和力、针对性,确保“大思政课”建设的正确方向,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工作不断走向深入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5.
《中西部欠发达地区优秀教师定向培养计划》指出,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目标导向,构建特色鲜明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涵育师范生坚定扎根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的教育情怀。根据《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拓展育人空间,整合空间资源,善用“大思政课”推动不同空间思想政治教育的同频共振成为高校创新营造“三全育人”局面的着力点。以承担优师计划师范生培养任务的某师范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团队为调查对象,采用扎根理论的研究方法,运用软件Nvivo 12对教育叙事、田野观察、教师访谈等多角数据进行三级编码分析,遵循“诠释理念遵循-统筹布局结构-制定实施策略”的逻辑理路,生成“德”性支力、“文”化引力和“践”行张力有机统一的思想政治教育空间叠合框架,依托教师队伍“主力军”、课堂教学“主渠道”、课程建设“主战场”三驾马车不断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空间资源的弹性应用与培根铸魂功能,坚定师范生扎根基层教育报国的理想信念。  相似文献   

6.
话语身份是高校思政课教师主体话语与身份的集中体现,是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议题。话语身份主体的内在规定与外在阐释、结构的宏观主导与微观参与、定位的个体独立与群体归属为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话语身份的生成提供了学理依据。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的话语身份建构,有赖于知识传播与价值导向、资源调控与启发教育、行为规范和伦理评价等功能的集体发力,也需要借助“排头兵”式预设策略、“放大镜”式凸显策略、“圈内人”式移情策略、“显微镜”式评价策略的支持。  相似文献   

7.
“讲道理”是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根本,依思想政治教育的要素可分为“以论说理”“以行见理”“以事析理”“以境释理”四个维度,四者分别侧重关涉主体、客体、介体和环体。“以论说理”充分关注教师主体“论”的能动性;“以行见理”重点激发教育客体行动实践的自目的性;“以事析理”侧重发挥介体“事”的桥梁与纽带作用;“以境释理”主要突出教学场域的思想影响与转化功能。四个维度统一于思政课完整的教学过程中,体现了思政课教学过程规律,有利于提升思政课教学的有效性,助力思政课培育“四有”新人的新时代使命的高质量达成。  相似文献   

8.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思政课”的重要论述,为新时代高校“大思政课”建设指明了方向。新时代高校“大思政课”建设,直接表现为“大思政课”话语能力建设,这也是对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话语能力建设的必然要求。“八个统一”是新时代高校“大思政课”话语能力建设的基本原则,“三性一力”是新时代高校“大思政课”话语能力建设的目标设定,“六个要”是新时代高校“大思政课”话语能力建设的评判标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学校思政课的重要论述,为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的“大思政课”话语能力建设提供了基本遵循。  相似文献   

9.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为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指明了方向。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作为青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对加强青年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坚定“四个自信”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思政课教师是上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关键所在,只有不断强化思政课教师的政治素质、学识水平、服务意识,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建设和管理,才能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的育人功能。  相似文献   

10.
新时代“大思政课”是深化推进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重要载体。“大思政课”本质在于聚焦大时代、建构大格局、汇聚大资源、统筹大课堂、打造大工程。新时代组织推进高校“大思政课”建设,坚持以“纵横贯通、情理交融、启智润心、塑造精神”为核心理念,围绕大学生核心素养培育与成长发展需求,以思政教学为根本依托,以课程思政为辅助协同,通过第二课堂拓展转化,通过心理建设塑造心态,通过生活管理强化养成,综合形成“一体多元、融合贯通”的高校“大思政课”育人工程体系。  相似文献   

11.
创新创业教师是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的骨干力量。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进入“提质增效”新阶段,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和“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为创新创业教师队伍建设指明了新方向。当前,高校创新创业教师队伍建设存在专职比例不高、教师缺乏创业实践、教师知识储备不能满足教学要求、培训体系不完善、考核激励制度缺失等问题。新时代加强高校创新创业教师队伍建设,应采取以下措施: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夯实创新创业教师队伍思想政治素质基础;强化协同融合,守好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思政”责任田;理顺机制,合力打造复合型的创新创业教师队伍;完善培训体系,促进创新创业教师知识更新;建立健全考核激励机制,提高创新创业教师工作积极性。  相似文献   

12.
新时代下的思政课教师队伍已经取得新发展机会,国家对思政课教师队伍也提出新要求。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是现阶段重要课题,本文从福建、湖南和广西三个省的高校思政课队伍建设实施方案分析出发,探究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队伍目标、建设过程、评价机制和激励保障四个内容维度,并提出相应的推进策略,包括在队伍目标达成中注重提高经费使用效益,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健全人才引进政策;在建设过程着力点上立足高校特色开展交流活动,以赛促教增强教学技能,构建教师成长档案储备后备力量;在评价机制构建中加大政治素养评价占比,增加专项科研认定机制,成立多个评价专家小组,搭建师生良性互动平台;在激励保障的氛围营造和举措实施中围绕典型表彰活动、良好校园环境开展,强调提升领导治理水平,加强工作指导力度,增强监督执行力度等。  相似文献   

13.
“大思政课”坚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属性,以立德树人、培根铸魂为价值追求,为新时代讲好思政课提供了崭新视野,拓展了有效路径,成为全面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推动思想政治教育高质量提升的有力抓手。构建新时代“大思政课”,就要把握“大思政课”的整体性思维,系统全面认识“大思政课”的意义,既重视大思政课对国家、民族的重大意义,又重视其促进大学生个人成长成才的重要作用;要凸显教育场域的广阔性,让学校小世界回归社会生活;要实现多主体密切合作、多方面协同发力,形成多主体协同育人的教育共同体。新时代“大思政课”更要突出实践性品格,与现实相结合,立足于社会背景与时代发展,把“抗疫斗争”“脱贫攻坚”“时代英雄”等现实教育素材融入课程教学,并善用红色资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生动实践进行实践教学,扩容学校思政小课堂,构建新时代社会大课堂,在社会生活中讲好思政课。  相似文献   

14.
“大思政课”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领导下思政课建设的内在主线,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客观要求,体现了大视野、大担当、大变革和大融合。“大思政课”遵循思想政治教育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学生成长规律,实现了思政课场域扩大、视域融合和问题域转换,为思政课建设指明了方向。推进“大思政课”建设需要以系统观念原则为指导,依据系统开放性、层次性、整体性、自组织性等特点完善“大思政课”开发、应用、整合和传承机制。通过与互联网深度融合、突出地方特色、教育哲学创新等路径推动“大思政课善用之”目标实现,打好思政课提质增效攻坚战,以铸魂育人保障立德树人。  相似文献   

15.
新时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极大便利,为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但互联网普及也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一定的挑战.面对互联网时代大学生思政教育存在的学生价值观受到冲击、部分思政工作者职业素质偏低、专题网站建设与发展需求不匹配、评价导向功能弱化等现实问题,建议从把握思政课主阵地、培育学生领袖、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主题示范网站和完善思政教育评价体系五个方面加以改进.  相似文献   

16.
高校课程思政有其生成的理论、实践和问题逻辑.推进新时代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具有坚持社会主义大学办学方向,落实新时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实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解决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两张皮"问题,全面提高新时代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意义.新时代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包括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深入开展宪法法治教育,深化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重视劳动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等内容.要以挖掘思政资源为前提,以融入教学过程为基础,以增强教师意识能力为关键,以构建课程思政建设机制及评价体系为保障.  相似文献   

17.
提升青年思政教师政治理论素养是建设高素质师资队伍的内在要求,也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所在。本文从青年思政教师“学习力”的核心元素指向政治理论素养,提升“学习力”是建设高素质思政课教师队伍的迫切要求,青年思政课教师“学习力”提升的实践路径三方面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18.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关键课程,“大思政课”理念的提出是新时代思政课建设守正创新的内在要求。新时代“大思政课”建设需要厘清其内在逻辑,掌握“思政小课堂”与“大思政课”的辩证关系。而“大思政课”建设中存在的教学内容拓展性有待增强、教学效果有待提升、课程群建设有待加强等现实问题需要通过优化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建强思政课课程群、加强基地平台建设把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真正结合起来,更好地发挥“大思政课”铸魂育人的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9.
进入新时代,随着党和国家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视,高校“形势与政策”课规范化建设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教学效果得到提升,发挥了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的主阵地、主渠道作用。然而,由于多方面原因,新时代“形势与政策”课规范化建设中还存在一些现实问题:师资来源以兼职为主,课时设置参差不齐,教学保障措施有待提高;教学方式侧重理论教学,实践教学效果有待提升。要以规范和强化教学管理、配齐建强教师队伍、改革创新教学模式、完善教学保障措施等为重点,破解矛盾,摆脱困境。同时,以“形势与政策”课规范化建设为基础、高质量发展为旨归,切实提升“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效果和育人质量。  相似文献   

20.
课程思政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方式。把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课程思政教育对实现立德树人总目标、保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高校课程思政教育要把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任务、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部署等融入其中。党的二十大精神有机融入课程思政教育过程中,必须树立正确育人理念、打造过硬政治素质、把握科学育人艺术,建强教师队伍“主力军”;抓好公共基础类课程、专业类课程和实践类课程的课程思政教育,筑牢课程建设“主战场”;进行课程思政内容创新、方法创新、模式创新,守好课堂教学“主渠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