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魏崇辉  孟娴 《创新》2023,(1):13-23
作为中国式民主,全过程人民民主创造了人类政治文明的新形态。通过对全过程人民民主研究现状的梳理及展望,可以全面认识全过程人民民主。全过程人民民主彰显了人民民主的本质,实现了对资本主义民主的本质超越,这是对全过程人民民主展开理论研究的基本结论。同时,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实践研究既包含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化法治化研究,又包括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地方实践研究。全过程人民民主研究的着力点在于把握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内在效能,凸显协商民主的独特作用,探索全过程人民民主嵌入国家治理的有效路径。围绕全过程人民民主理论、实践相关研究成果进行综述,分析全过程人民民主研究的着力点,展望研究的未来走向,可以进一步拓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研究与实践的空间,获得对全过程人民民主更为准确的认知,进而深刻理解其创造人类政治文明新形态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2.
徐贵香 《学习与探索》2023,(10):88-95+180
探究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守法意蕴,是将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贯彻于我国法治领域中的应有之义。全过程人民民主与守法之间具有内在的关联性:两者的主体具有同一性,两者的价值追求高度契合,两者的运行机制具有同构性。这决定了全过程人民民主具有丰富的守法意蕴。其守法主体意蕴是:全过程人民民主促进守法主体范围的广泛性,拓展守法主体参与的全面性,强化守法主体精神的真实性;其守法价值意蕴体现为:全过程人民民主深化守法的工具价值生成,助推守法的目的价值实现,优化守法的整体价值协调;其守法机制意蕴呈现为:全过程人民民主有助于丰富守法机制的层次性,增强守法机制的科学性和提升守法机制的有效性。这三种意蕴之间紧密相连、相互作用,构成了全过程人民民主与守法之间的多重意义关联样态。这种意义关联样态生成于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整体框架之中,由此决定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守法意蕴具有很强的包容性和开放性。  相似文献   

3.
人民信访制度是我国民主政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有益补充。信访制度是政府回应人民民主诉求的制度设计,解决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信息难题,驱使党政机关回应人民关切,它对科层制的制约是对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张扬,它把民意的表达和回应嵌入到政治过程的各个环节,成为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4.
中国地方政府既有行政功能,也有政治功能。地方改革创新中既有不受民主约束的行政指令,也有广泛征求意见的民主性规定,具有“议行合一”的特点。征求意见的民主性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体现,其民主性体现在改革方案撰写前调查、撰写中听取意见、撰写后征求意见的全过程。征求意见过程有民主讨论、民主建议、民主完善和民主评估。改革创新中的民主性可以称为“征询式民主”,其民主性由改革的利益性、议题的民生性、领导的个性和程序的严格性共同决定。但征求意见的民主性也有其局限性,即民主的有限性、不稳定性和行政让渡性。  相似文献   

5.
全过程人民民主与我国长期秉持的人民民主理念相契合,与我国广大人民群众实现当家作主的愿望相呼应,是我国长期探索民主形态、建设民主政治的最新成果。全过程人民民主始终坚持人民导向,不断与时俱进、自我完善,体现出鲜明的人民性、科学性和发展性的特征,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创新,是中国共产党对民主道路百年探索的重大实践创新以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重大制度创新。从实践效果而言,全过程人民民主全面超越了西式民主,为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可借鉴的民主新方案。  相似文献   

6.
陈炜  敖带芽 《探求》2022,(5):62-70
基层民主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根基和命脉所在。党的十八大以来,广州扎实推动基层民主建设:在党建引领上,实施党建网格与社会治理网格融合发展,推动党员下沉一线服务;在依法落实基层民主选举上,贯彻基层人大代表“两升一降一保证”,扩大代表覆盖范围;在民主协商上,全国首创“有事好商量”民主协商平台,推动政治协商与民生协商向基层前移;在村(居)治理上,完善民主治理机制,提升群众共建共治效能。广州基层民主建设是在坚持党的领导下,以完善制度闭环建设为目标,精准聚焦和解决人民群众的需求,为现代超大型城市基层治理提供了有价值的范本。  相似文献   

7.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新形态。准确把握全过程人民民主与新时代中国政治发展的关系应当建构一个审视中国政治发展的科学视角,并从知识论和方法论的层面对西方政治发展理论蕴含的目的论式线性史观、二元对立的结构逻辑、西方中心主义的预设进行反思和批判。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治发展的基本经验是始终坚持党的领导、有序渐进推进改革、坚持统筹兼顾、立足现实国情。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对于促进新时代中国政治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通过紧扣民心政治,寻求党心民心的最大公约数;通过加强机制建设,推动民主政治形态成熟定型;通过以民主促民生,实现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通过立足基本国情,探索发展中国式民主新道路。  相似文献   

8.
全过程人民民主作为人类政治文明新形态和中国式现代化重要方面,需要在运行过程中将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探讨全过程人民民主治理效能需关注其制度体系,在过程导向视角下观察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体系可以发现,各项制度安排不再孤立或仅在民主过程的某一环节发挥作用,而是在民主选举到民主监督各个环节均实现了全过程协同运作。统一战线和民主集中制则作为制度体系整合机制推动制度体系更加协调高效运转。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体系为全过程人民民主治理效能的实现提供了重要支撑,并在政府回应性、社会资本、政治信任和人民获得感等方面释放了治理效能,但全过程人民民主治理效能释放仍具备提升空间。将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需要遵循顶层设计与高位推动、引导创新与地方探索、协商民主和多元参与以及资源保障与信息沟通等路径选择,进而与国家治理现代化相衔接,推动全过程人民民主持续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9.
李笑宇 《学习与探索》2023,(2):58-65+2+192
民主是现代政治发展的主要目标。西方民主转型范式对众多后发国家实现民主化的目标、动力和路径具有一定的影响,但该范式存在将竞争性选举视为政治发展的唯一目标、否定经济社会发展是民主政治的结构性前提等弊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全过程人民民主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最新形态。从人民民主推进到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政治发展形态可以概括为,执政党及其主导的公共权威担当着国家建构与民主发展的中轴力量,对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进行自我完善与发展,渐进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推动民主创新,实现改革、发展、稳定的有机统一。这一全新的民主政治发展道路对后发国家建构民主政治提供了积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11.
作为稳态民主的构成要素,公共理性的实质是公民集合体通过理性的公共运用,实现异质社会多元主体间的持续性规范合作。基于公民身份产生的公民责任和建制化的协商程序是形成公共理性的基本前提。在全过程人民民主话语体系中,公共理性以民主方式创设民主条件的适用路径,对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具有重要规范价值。在全面依法治国背景下,建构公共理性需要在法治各领域系统性重塑公民责任:在立法领域,应不断提升人大立法协商的法治化水平;在执法领域,应逐步完善信息公开等具体机制,确保政府协商的规范化运行;在司法领域,应着力优化司法协商的程序机制,确保人民参与司法实践的各项权利得到充分实现。  相似文献   

12.
中国式民主的鲜明特征之一就是,将协商寓于选举之中,实现了协商民主和选举民主的“形式互嵌”,彰显出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特质与价值,是中国式民主的实践探索和制度创新成果。“寓协商于选举”就是在充分认识选举民主罅隙的基础上,将协商民主引入选举民主,在“有事好商量”和“最大公约数”中广泛凝聚共识,防止由单纯选举民主可能引发的社会撕裂;同时,协商民主和选举民主的结合也有利于提升协商民主的效率。作为中国式民主的创新性探索,“寓协商于选举”体现出中国式民主建构的基本方法论:民主建构要基于国家的基本国情和历史文化传统,并以系统观念推进民主建设。总而言之,“寓协商于选举”平衡了民主的不同结构、凸显了民主的各项功能、展现了民主的治理绩效,开创了民主的新型实践形态。  相似文献   

13.
民主是要用来解决人民需要解决的问题的,把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有力证明,是有待持续深化探索的重大实践课题。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需要遵循制度有效性、运作有效性和匹配有效性前后相衔、耦合互动的基本逻辑,旨在充分保障人民“全过程”行使当家作主权利,在国家治理中持续高效释放民主制度体系所蕴含的有利作用和正向效果,向民主治理的预期目标不断迈进。人民实质参与广泛、民主治理能力提升、民主制度运作高效及民主治理绩效优化,构成了全过程人民民主治理效能转化释放的内在要求与实践导向。立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要不断激发民主治理动力、拓展民主治理时空、完善民主治理模式、优化民主治理生态,将民主制度优势更充分地转化为治理效能,在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高效能治理中开创人类政治文明的新形态。  相似文献   

14.
张晓燕 《阅江学刊》2022,(4):5-10+171
民主是全人类的共同价值,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始终不渝坚持的价值理念和目标追求。中国共产党致力于把民主价值理念转化为科学有效的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制度安排和实践创新。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党中央就党的二十大相关工作通过《人民日报》、人民网向全社会征求意见和建议,以党的中央组织党务公开实践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创新,以民主执政方式推进党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制度创新,以完整的参与实践诠释全链条、全方位、全覆盖的中国式民主,以制度自信推进新时代党领导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制度创新,成为新时代党中央领导人民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创新的鲜活案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鲜明特点和制度优势,必将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制度创新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历史影响。  相似文献   

15.
日本泡沫经济研究文献综述:1993—2010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搜集了大部分中文、日语文献,力图对“日本泡沫经济”的研究做一个系统、全面的文献综述。中文文献主要从泡沫经济的成因、影响、启示等角度,整理现有文献的观点;日语文献在总结学术界研究特点基础上,介绍了几种代表性观点。研究发现,目前学术界关于泡沫经济产生的原因还存在分歧,笔者论述了三木谷良一(1998)观点的合理性。希望为研究金融危机的学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唐代文献<诗人主客图>开创了诗歌流派研究的先河,并以其独特的内容和形式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然而它的地位及文学理论价值并没有引起多数学者的足够重视,关于<诗人主客图>的研究只是散见于一些学者的著作中,因此对<诗人主客图>进行文献综述研究是很有必要的,从中可以窥见其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及其在某些方面研究的良好前景.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社会转型的大背景中,NGO在各个领域具有政府和市场无法比拟的优势,已引起政府、学术界、媒体及大众的关注,成为具有理论价值和现实价值的研究热点。通过归纳国内外学者对NGO问题的研究成果,对其进行系统地梳理,藉此为此类研究提供理论指导和经验参考。  相似文献   

18.
锦标制度是通过相对绩效评价来研究委托代理关系的一种重要激励机制。通过对个体产出从最高到最低排序的办法,最大程度上实现对可观测变量所包含信息的充分利用,从而减少代理人共同的不确定因素影响,解决委托人或代理人的道德风险,提高绩效产出。在此基础上,本文对锦标制度三十余年来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方面取得的显著成果进行文献梳理,并提出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以期加速推进相关理论创新发展的进程。  相似文献   

19.
徐昕  冯磊 《学习与探索》2012,(10):48-52
司法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与法治的基本要求,而人民陪审制是实现中国司法民主最重要的形式。但是,目前人民陪审制面临一些亟待解决的严重问题,如"陪而不审",即人民陪审员怠于表达意见或其意见难以对判决结果产生有效影响。导致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缺乏对人民陪审员参与及影响审判的激励和保障机制,以致目前的陪审制既不能促进人民陪审员自愿、积极、主动地参与审判,也不能保障现有的参与对审判结果产生实质的影响。因此,人民陪审员的选任应体现平民化,尽可能具有广泛性、代表性、社会性、群众性。未来应借鉴英美法国家的陪审制和大陆法国家的参审制,立足中国国情,解决"陪而不审"、民众缺乏积极性等问题。同时,还应该从制度完善入手,在现有司法解释的基础上对陪审制予以单行立法,以促进实质参与的陪审制为基本定位,而不是着重于考核、管理等规范陪审员行为的规定。在陪审制有效运行的基础上,可以对陪审团制度进行试点以最大限度地实现司法民主,建立有中国特色的陪审制。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