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长期以来对侗台语民族的研究大多是零散的,主要以其中的某一个民族为研究对象,很少有从整体上来研究侗台语民族,特别是从它与百越、南岛语族之间的关系层面来研究。据研究,从中国东南沿海到中南半岛,南至东南亚诸岛,东方延至太平洋环形岛链的广阔地区,历史上曾存在着广泛的联系。而侗台语民族则是这块辐射状的链环中的重要部分。侗台语民族不但是百越的重要成员,而且是百越的最直接的继承者。揭示侗台语民族的历史与现状,对于探求侗台语民族与周边民族的历史关系以及内部诸支系的形成与分化,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本文认为,汉藏诸语应有发生学关系。藏缅语与新石器中期距今50个世纪前的仰韶文化和马家窑文化关系密切。商代江汉上游地区开始出现的巴蜀文化与藏缅人南下有关,藏羌语支和彝缅语支的分化当始于此。鲁中南和胶东距今六十个世纪前曾是两个大岛,这一地区的古代居民人种上与波里尼西亚人接近。原始汉语当与这一地区的古东夷文化有渊源。淮河以南的长江下游地区是侗台语的源头,长江下游和黄河下游的文化联系密切,侗台语自古越的分化可能始于龙山文化时期,化佬语群大约是在30多个世纪前从侗台语中分离出去。古濮语可能是苗瑶语的前身,与屈家岭文化关系密切。这一语言的一些分支已消失,大约在不到20个世纪以前时苗瑶语才分化为不同的语言。南岛诸支与汉藏诸语有早晚不同的渊源关系。  相似文献   

3.
"橄榄"语源小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南方许多物名来自民族语尤其是百越--侗台语,"橄榄"即是一例.通过比较侗台语族语言材料可知,橄榄一名来自古侗台语一复辅音单音节词,汉语在吸收该词的阶段,复辅音声母已消失,因而以一叠韵双音节词对译.物名语源考证从一个侧面反映侗台语民族的物质文化史及其对中华文明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正> 美国学者本尼迪克特,即白保罗从语言比较的角度,提出了侗台语民族和南太平洋诸民族(包括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等)之间文化关系的问题。1944年,在《台语、加岱语和印度尼西亚语——东南亚的一个新的联盟》一文中,她提出“台语和加岱语、印度尼西亚语有一种真正发生学的关系,而不是和汉语、藏缅语(汉—藏语)有这种联系,不过在汉语影响下  相似文献   

5.
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详细地介绍凤山怀里壮语的音位系统,进而从声、韵、调三方面与壮语标准音进行比较,突出其不同点.最后对怀里壮语与标准音的相异点作初步的分析,并联系侗台语的某些语音发展变化情况,作出预测带-k尾的塞声韵在侗台语中有逐渐消失的趋势.  相似文献   

6.
“干栏”语源小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干栏”系侗台语民族传统楼居建筑,汉名“干栏”一词最早出现于西晋张华《博物志》,该书指出西南地区僚人“依树积木,以居其上,名曰干栏。”从侗台语族的台、侗水、黎、仡央4个语支语言材料比较看,“干栏”一名应系译自原始侗台语*Gr[]n“房子”(干栏房)一词,是个音译词,最早译自僚人语言“仡央语支”,后来用以泛称这种楼居建筑。  相似文献   

7.
"南岛语族"起源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岛语族"的起源课题在中、外学术上都有很长的探索历史,西方学者主导的太平洋跨界民族史学研究主要着眼于"今南岛语族"人群的语言学视野,而从所谓"今南岛语族"生存的空间范围去寻找"原南岛语族"的文化起源,忽视了现今已经消亡的、但在壮侗语族和闽、粤等汉语方言中尚保留浓厚的"古南岛语底层因素"的华南地区的材料.我国学者主要是在中国民族史的学术框架中探讨"南岛语族"的文化来源,站在华南百越民族史的学术视野上,充满华南大陆向海洋单线传播、扩散的观点."南岛语族"的起源研究,必须从包括华南在内的亚洲东南海洋地带土著文化史的宏观格局中认识,从历史学、史前考古学、民族考古学、语言学、体质人类学等多学科视角的综合考察,才能得出接近历史真实的结论.  相似文献   

8.
魏琳 《中国民族》2010,(6):84-84
中央民族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覃小航先生的《侗台语语源探索》已于2009年12月由民族出版社出版。作为中国少数民族语言研究丛书系列之一,在中央民族大学985工程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化教育与边疆史地研究创新基地文库中熠熠生辉。  相似文献   

9.
"南岛语族"起源研究中"闽台说"商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南岛语族"起源研究中,语言学的实践多局限于今南岛语族族群分布范围,忽视了华南上古百越这一重要的古南岛系统文化.最近的民族考古学研究又将"原南岛语族"文化说成是闽台沿海新石器时代早期阶段的大坌坑文化和富国墩类型,与百越一南岛一体化的民族文化格局和我国大陆东南到东南亚、太平洋群岛间土著民族考古文化的统一性不相吻合.将富国墩类型之后东南沿海新石器时代晚期的昙石山文化等说成是"南岛语族"文化的终结、"汉藏语族"文化的开端,更割裂了东南史前、上古土著民族文化发展的延续性.  相似文献   

10.
一般认为,元音分长短和有-m、-n、-η、-p、-t、-k等辅音韵尾是侗傣语族的特征之一。伺语属侗傣语族、侗水语支,分为南、北两大方言。虽然其大部分地区仍然比较完整地保留着上述特征,但是也有许多地区尤其是北部方言区已发生程度不同的演变。地处湖南省新晃侗旅自治县的李树(ti~4ju~1)侗语不仅元音已无长短之别,而且其辅音尾的发展进程可算是侗语方言土语中最快的,它的鼻音尾-m、塞音尾-p、-t、-k已全部脱落。  相似文献   

11.
台湾现在约有30多万人的母语是南岛语系的语言.台湾地区的语言和文化与大陆东南沿海地区的语言和文化一脉相承,台湾的南岛语来自大陆.小黑人也曾在台湾分布,是台湾最早的居民.现代南岛语除了十进位数词以外,至少还有两种不同进位的数词.台湾和玻利尼西亚的十进位数词都是后起的.大陆的黎语和仡央语保留着南岛语的十进位数词,这表明它们与南岛语在大陆曾有过密切的接触.  相似文献   

12.
贵州南部及西南部是壮侗语民族聚居地之一。其地的壮、侗、布依等民族与 广西的壮族,都是来源于古代瓯骆越族。早在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贵州与广西的石器 文化就有密切联系,属同一种文化类型,青铜文化亦表现出诸多的相同特征。  相似文献   

13.
包括壮、布依、侗、水、仫佬、毛南、黎等民族在内的壮侗语民族是华南珠江流域的原住民族。壮侗语民族中有丰富的创世神话,包括开天辟地创世神话、化身创世神话和洪荒时代兄妹结婚再造人类神话,这些创世神话具有原始性、共同性、普遍性、体系性、序列性和延续性的特征。壮侗语民族创世神话的这些特征与考古学发现的这一地区从旧石器时代到新石器时代以至文明时代都有古人类活动,并且与他们所创造的文化序列性及一脉相承性相吻合,也说明了壮侗语民族是这些神话的创造者。这些神话可能就是盘古神话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14.
<正> 清代嘉庆道光间,由贵州省黎平县茅贡乡腊洞村吴文彩首创的侗戏,发展至今,已有160年的历史了。吴文彩首创《梅良玉》、《李旦凤蛟》等剧目后,首先在当地用侗语道白和演唱,受到侗族群众的热烈欢迎。并逐步以侗族传统故事为题材,新编侗戏,进行演唱。侗戏向四面八方传播开来,榕江县,从江县以及广西的三江和龙胜等侗族地区从事侗戏的人才逐年增长,剧目逐年增多,新中国成立初期,侗戏又由广西三江县传入湖南通道县。据广  相似文献   

15.
百越遗传结构的一元二分迹象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最新的分子人类学材料———Y染色体DNA能对民族系统进行精细的分析。百越系统被发现与中国的其他系统差异很大 ,而与南岛语系民族 (马来系统 )特别是台湾语族群体相当接近。已经研究的百越群体显示出遗传发生关系和语言文化类型的差距 ,这与百越的整体认同和地域分化有关。根据数据的主成分分析得到百越民族系统遗传结构的三个特点。 1 百越有单起源的遗传学迹象 ,可能大约三、四万年前发源于广东一带 ,而后慢慢扩散开来 ;2 百越二分为以浙江为中心的东越和以版纳为中心的西越 ;3 百越群体在发展过程中曾经由广东向东北、西北、西南三个方向迁徙。百越接触过的许多族群也涵入了部分百越的遗传类型。百越从广东经江西向浙江的扩散可能发生于很早以前 ,福建与浙江的越族群体是不同路线迁来的 ,在台湾原住民遗传结构中同样表现出这种二元性。西部傣族类群是很晚从广东迁出的。  相似文献   

16.
最近,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编写的大型国情专著《中国的语言》由商务印书馆作为国家十一五重点图书出版发行。1月18日,实施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在北京举行新闻发布会暨专家学者座谈会,向外界介绍课题的研究情况及科研成果。本书16开,豪华精装带封套,正文2638页,约360万字,王均、许嘉璐、江蓝生作序。全书分概论、汉藏语系、阿尔泰语系、南岛语、南亚语、印欧语、混合语等7编,收录129种分布在中国境内的语言,每种语言有500字左右的英文提要。  相似文献   

17.
分布在我国境内少数民族诸语言的系属问题是近年来民族语言学界研究的热点之一。特别是汉藏语系、南亚语系诸语言的研究。李方桂先生1937年在《中国的语言与方言》中提出汉藏语系由汉语、侗台语族、苗瑶语族和藏缅语族构成。解放后,我国学者罗常培、傅懋勣两位先生于1954年在《国内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概况》一文中对汉藏语系的分类与李方桂先生大致相同。几十年来国内学者大都在研究中采用这一分类法。但近几年也有部分  相似文献   

18.
历史上,湖南是越人活动的地区之一,后来也是壮侗语民族生活繁衍之地。无论是考古学 文化还是民族学及语言文化方面,都反映出湖南地区与岭南壮族地区有着密切的关系,说明湖南地区的壮 侗语民族是当地的土著居民,是由古越人发展演变而形成的。  相似文献   

19.
新石器时代晚期的大石铲遗存主要分布在广西南部地区。长期以来,学术界对大石铲的分布、类型、年代、功能及制作方法等问题进行多角度的探讨,但有一些问题仍悬而未决。通过对大石铲的年代和功能的研究,证明桂西南地区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已出现祭坛、社会分化、礼器,其社会已经进入部落联盟时代。  相似文献   

20.
富川瑶族自治县位于桂东北边缘,地处湘、桂、粤三省交界的三角黄金地带。全县总面积1572平方公里,耕地29万多亩。县辖11个乡(镇),809个自然村,总人口243315人,其中有瑶、壮、回、侗、苗、京、满、土族等8个少数民族,共120591人。富川历史悠久,开发较早,远在新石器时代,已有人类在此劳动生息。据文献记载,富川立县开始于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得名于境内富水。此后,分分合合,归属不一。1983年8月30日,经国务院批准,成立了富川瑶族自治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