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一、强劲的“超越”意识中外古今的文学现象,它有形还是无形的提示人们,作品似乎与作者的性别有关,从题材的范围和显示的某些艺术风格特征,就可以判定此作品出于女性作家,抑或是男性作家之手。然而,这只是就大范围的一般情况而言,而实际上,文学创作是一个十分丰富的领域和广阔的天地,在这个天地里,还有更多的特殊性和复杂性,不能把我们的思维框死,男性作家可以涉猎属于女性作家常写的生活题材,同样的女性作家也可突破  相似文献   

2.
在明代文学中,无论是丰富朴实的民间文学,还是日益兴盛的作家文学,都刻划出了许多富有女性特点、女性意识、伦理观念以及具有明代特色的妇女与审美观的女性形象。马克思说过:“每个了解一点历史的人也都知道,没有妇女的酵素就不可能有伟大的社会变革。社会的进步可以用女性(丑的也包括在内)的社会地位来精确地衡量。”①在二百多年的明代社会里,妇女的苦难是深重的,她们备受封建家礼和程朱理学的束缚,在被束缚被压抑中生活与抗争。那些受社会思潮影响的作家,往往在自己的作品中塑造了化体现社会本质和历史特色的女性形象。对作者…  相似文献   

3.
<正> 给散文加上“女性”的限制,自然是指女性作家的创作.把它们归为一类加以研究,是因为有了“妇女文学”这个大前提.“之所以打出‘妇女文学’的旗号,并不是要和传统文学分庭抗礼,而是试图召唤起一支新的文学队伍——妇女作家群,以女子物殊的生活体验和女性创作风格,去有意识地丰富以男性作家为主体的传统文学.”女性作家作为群体形象出现于文坛,始于反帝、反封建、提倡科学民主、个性解放和男女平等的“五四”时期;她们的出现,既  相似文献   

4.
我校中文系于1986年12月26~27日举办了“李宽定作品讨论会”。讨论会就我省作家李宽定同志的新作《山雀儿》和包括《山雀儿》在内的《女儿家》系列小说的现代意识、传统观念、题材选择、语言结构以及作家本人的文学观、妇女观等问题进行了讨论。同志们在发言中充分肯定了小说在农村妇女解放的问题上和现代意识的表现上的成功,同时也指出了小说在语言结构上和作家生活积聚上的一些不足之处。一些同志还联系到贵州文学的现状,将其放到整个中国文学和世界文学的大  相似文献   

5.
《一个小时的故事》是美国19世纪女作家凯特.肖班的短篇小说经典。《穿夏装的姑娘们》是美国20世纪男作家欧文?萧短篇小说代表作。两篇小说虽然创作的时代不同,但都以精简有力的文字,讲述了一个深刻的故事。前者质疑了传统的婚姻,使原来处于男性中心社会视角盲区的现实得以呈现在读者的眼前,挑战了男性至上主义文学中的妇女形象;后者则聚焦于男性对女性身体美的欣赏,折射出男性对肉体的专注和对女性精神需求的漠视。两部作品都反映了传统婚姻对女性的压抑,表达了对女性作为传统的“家庭天使”的角色的怀疑和否定。  相似文献   

6.
建国以来出版的几部中国文学史,很少论述女性作家,宋代部分只介绍了一位李清照,像朱淑真这样杰出的作家也摒弃在外,其余作者当然更不得其门而入。苏者聪教授10余年来研究中国古代妇女文学,筚路蓝缕,继补白的《闺帏的探视——唐代女诗人》后,又出版了《宋代女性文学》(武汉大学出版社1997年11月)。全书28万余字,共22章,分类论述了皇后、妃子、官妇、宫廷女诗人、姬妾、奴婢、妓女、尼道各阶层的女性,涉猎作家200余人,作品近1000首。该书资料丰赡,作家齐备,体系完整。作者不以作家出身贵贱、地位尊卑定取舍,而以其创作成就论高  相似文献   

7.
建国以来出版的几部中国文学史,很少论述女性作家,宋代部分只介绍了一位李清照,像朱淑真这样杰。出的作家也摒弃在外,其余作者当然更不得其门而入。苏者聪教授10余年来研究中国古代妇女文学,筚路蓝缕,继补自的《闺帏的探视──唐代女诗人》后,又出版了《宋代女性文学》(武汉大学出版社1997年11月)。全书28万余字,共22章,分类论述了皇后、妃子、官妇、宫廷女诗人、姬妾、奴婢、妓女、尼道各阶层的女性,涉猎作家200余人,作品近1000首。该书资料丰赡,作家齐备,体系完整。作者不以作家出身贵贱、地位尊卑定取舍,而以其创作成就…  相似文献   

8.
新生代女性小说创作及其批评是20世纪90年代中国文坛的重要文学现象,以陈染、林白为代表的生于20世纪60年代的一批女性作家和以卫慧、棉棉为代表的生于70年代的一批女性作家,在西方女性主义和女性文学的影响下,高举性别旗帜,用独特的女性话语描写女性心理与生活体验,在文本中凸显女性意识,对传统男性中心文学进行解构和颠覆。从“私语小说”到“身体书写”,90年代新生代女性小说具有不可质疑的文化反抗的积极意义,但也包含着致命的偏狭。  相似文献   

9.
伊莱恩·肖沃尔特 伊莱恩·肖沃尔特被认为是美国最重要的女权主义批评家之一,因此,她的理论见解对于我们具有特殊的吸引力。下面我想考察一下她关于女权主义文学理论的两篇论文,《走向女权主义诗学》<1979年)和《荒野中的女权主义批评》(1981年)。 在第一篇论文里,肖沃尔特把女权主义批评分成两种类型。第一种类型是把妇女作为读者来考察,肖沃尔特称之为“女权主义批判”(femi-nist critique);第二种类型是把妇女作为作家来考察,肖沃尔特称之为“女性批评”(gynocritics)。“女权主义批判”探讨男作家的作品,肖沃尔特告诉我们,这种类型的批评“从历史的角度出发去探索文学现象的意识形态臆说”。然而,这种批评运用“怀疑论”的方法去研究文学文本,似乎与肖沃尔特第二种类型的批评完全不同,因为在“女性批评”的基本活动中,我们不仅发现了“女性艺术创造的心理动力”和“个别作家作品的研究”,而且还发现了“妇女文学的历史、  相似文献   

10.
愚昧的习俗 不屈的精神———努埃曼的《不育者》文学本无性别之分,只有创作主体的男女之别。两性也本无贵贱优劣之差别。然而私有制的产生,开始了人压迫和奴役自身的历史,性别的不同便转化为性别的歧视和压迫。于是也就有了成为人类解放事业重要组成部分的妇女解放运动,才有了“第二性”视角的“女性文学”。阿拉伯进步作家大都富于使命感和忧患意识。他们的作品与阿拉伯反帝反封建的民族解放斗争,与社会的进步紧密相连。这些作家善于在广阔的社会历史背景中描写女性,批判男权社会和千百年来传统观念和愚昧习俗对女性的迫害。黎巴嫩著名作…  相似文献   

11.
作者与作品间往往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作者通过所创作的文学作品来表达自己的感受,试图唤起读者相应的感受,作品又体现着作者的创造性,作者和作品都是文学活动的基本要素。想要全面评价或深入理解一部作品,就需要深入了解作者的生活经历,创作方向,创作宗旨、文学观点等方面。沈从文是20世纪中国最多产且成就较大的作家,他的代表作《边城》展现了湘西异域的奇幻和浪漫。要全面评价或理解《边城》,也应注意作者与作品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妇女地位的变化,除了有赖于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主要还在于女性自身意识的觉醒。所以,每当社会变革,作家们在反映妇女问题时,也往往是从女性意识的变化和发展的角度展示出来的。同样,女性作家自己在表现女性问题时,也往往离不开女性自身意识上的变化。胡云翼在《中国妇女与文学》中就曾指出:“……无论文人怎样肆力去体会女子的心情,总不如妇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中,男性作家成为女性形象的主要设计者和讲述人,他们从自身性别和政治立场、社会伦理出发,依据“男性认知”,将女性从女性实际生活现场中剥离,变为一种构筑“男性话语”的牺牲,也显示了现代文学启蒙理性的偏失。  相似文献   

14.
中国现代女性文学的写作特点是集中性与多元性并存。女性作家多是写城市与乡村中的女性生活遭遇,从中可以看出女作家写作时对女性自身性别境遇、生活境遇及女性在社会中的处境给予了较多的关注与审视,建构了区别于男性文学的话语方式和写作方式,从而推动了中国现代两性文学的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5.
《玉台新咏》:一部典型的女性文学作品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玉台新咏》是我国南朝徐陵编撰的一部诗歌总集,660首诗全部以女性为描写对象,其中女性作者的作品从女性视角表达了女性的生活和情感遭遇,具有鲜明的女性风格;男性作者的作品都选择女性为表现题材,具备女性化审美特点,是一部典型的女性文学作品集。  相似文献   

16.
李准的《李双双小传》和毕飞宇的《玉米》产生于不同的历史语境当中。两者均以女性人生为主要言说对象。对女性命运的书写表现了两位作家对现实的某种关注。前者反映了大跃进时期在“妇女解放”的呼声中农村劳动妇女的新貌,后者以“文化大革命”为背景对中国女性命运进行历史的反思。尽管他们都站在男性性别立场,但在不同审美观、女性观的规约下,其笔下的女性形象和女性命运呈现出不同的风采。  相似文献   

17.
美国华裔女作家洪婷婷是20世纪70年代美国华裔文学的杰出代表,洪婷婷的作品交织着东西方文化的冲突与交融,体现了作者向性别、种族歧视挑战的勇士精神。本文旨在通过她的成名作《女勇士》和《中国佬》探讨其作品主题,创作特点及其在美国华裔文学和美国文坛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雌雄同体是一种艺术想象,它涉及到女性主义作家的先驱们在理论和创作中探讨过的重要思路。对性别经验的正视和描述是女性文学在20世纪以来最有冲击力的一举,但我认为,性别之于文学的意义还需从艺术技巧,从叙事的层面来加以考虑。本文探讨了一位香港男性作家有影响的作品,意在说明,性别在叙事中,是可以选择的一种立场,它会带来与此立场相关的另类想象。而作为作家,无论男女,正需承接某种异己的身份,并将异性的素质纳入自身。这对90年代中国的女性写作是一个有益的启示。从早期的英国小说《奥兰朵》,到今天的香港小说《双身》,都为此双性写作积累了有意义的经验  相似文献   

19.
数千年的中国古代妇女文学史,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有着独特面貌的文学系统。在这个系统中,几乎每位女作者的心灵都被忧愁紧紧缠绕,“四时万物兮有盛衰,唯有愁苦兮不暂移”。①她们将自己的才情、智慧融入创作,谱就一部部忧郁的心曲。那么,构成这支心曲的究竟是怎样的音符?它异于正宗文人创作的奥秘何在?我们不妨以男性作家的创作为参照,对古代妇女感伤文学的内容特征加以考察。由于女作者们运用的文学样式主要是诗和词,因此在进行比较时,男性文人方面基本上只取相同体裁的作品。历代妇女文学创作的主要内容是诉悲写愁。然而,…  相似文献   

20.
张洁的许多作品被人们认为是女性文学的重要读本。男性主题成为近年来研究女性文学的一个重要的性别主题。在张洁的作品中,我们看到了作者从对理想的男子汉的呼唤到对现实中的男人的失望鄙夷乃至诅咒仇视的态度的嬗变。这一方面标志着文本对男性神话的消解,另一方面也体现了作者一定的女性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