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实玮 《学习与探索》2002,(2):125-126
满族第一发祥地斡朵怜故城究竟在何处 ?历来是国内外学术界十分关注的课题。日前 ,由于斡朵怜故城遗址在松花江与牡丹江会合处马大屯内被发现 ,这个历史悬案已该尘埃落定了。关于满族第一发祥地———斡朵怜故城的寻找 ,是多年来历史学、民族学、考古学界关注的一个热点。斡朵怜 ,亦作斡朵里、斡朵伦、鄂多里、吾都里、俄朵里 ,是元代斡朵怜军民万户府和明代斡朵怜卫、斡朵怜站 ,清代俄朵里城的所在地。这一地点的重要 ,不仅有元明清时期历史地理方面的意义 ,主要还是因为清太祖努尔哈赤的五世祖挥厚、六世祖夹温猛歌帖木儿 ( ?— 1 44 3)父…  相似文献   

2.
黄宗羲晚年(65岁)奉母避乱第泗门轶事,《清史稿》本传及其他专著均无记载,清黄炳(?)《黄梨洲先生年谱》中虽有提及,但语焉不详。笔者考索了《乾隆余姚县志》、《光绪余姚县志》、《余姚六仓志》、《东山志》等方志资料,查阅了黄宗羲遗著,并实地勘查了遗迹,将共始末钩稽如次: 康熙十三年(1674年),靖南王耿精忠起兵反清,派大将曾养性等进犯浙江,龚万里也据余姚大岚山遥相呼应。“时群盗满山”,黄宗羲家乡贽竹浦亦受其害。为避兵乱,黄宗羲奉老母携女孙投后第泗门友人诸九征之“半草堂”。他在《避地赋》中记述当时情况:“……奉老母而窜于海隅。累古书之千箧兮,牵家具之一车。襁女孙之三孩兮,因世乱而怜渠。一室分为庖湢井臼兮,盈丈而共鸡犬图书。”他在这种环境里避居长达半年,虽境遇背晦,但他仍然勤奋著述,不忘奖掖后进。他校定了其六世族祖  相似文献   

3.
在黑龙江下游,恒滚河(今阿姆贡河)口对面的特林村北,有明代修建的永宁寺遗址,这是众所周知的。而特林之地。在古代历史上称作奴儿干,在元代文献中已经多次出现。《元一统志》和《明一统志》都说奴儿干城,“元废,城址犹存”,为“辽金之旧”。在元代之前的金代,特林既属其管辖之内,那么有没有当时的文化遗存呢?如果有的话,那是在什么社会背景下出现的呢?本文,试图从金代文献中,为特林已发现和将来可能发现的金代佛教文化。考寻若干线索。一 1675年至1676年,曾作为俄国使节而到中国的斯帕法里,在其所著《中国记》(喀山,1910年版)一书中写道:“20年前,我国哥萨克曾在阿穆尔河沿岸及其河口处,同中国人打过仗。据他们所述,从阿穆尔河上行  相似文献   

4.
北京地区现存最大的古驿站遗址榆林驿初探王灿炽榆林驿,亦称榆林堡、榆林驿堡①。相传因当地原有一片榆树林而得名。元代诗人陈孚《妫州》诗云:“榆林青茫茫,塞烟三十里”②。可见当时榆林之茂密葱郁。元代诗人周伯琦有《榆林驿》诗,其注云:“《汉史》称榆林长塞即此...  相似文献   

5.
说起苏东坡,人们都称道他是文学艺术上的全才,其实他还精通医药,这从他的文章、信札和别人的笔记以及《苏沈良方》一书中,可以找到不少材料。《四库全书简明目录》卷十“子部五·医学类》:“二人(苏轼、沈括)皆不医名,而皆能通医理。”但在“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医六工”的封建社会里,士大夫辈对医药一行是不屑为之的。苏轼精医术除个人爱好外,主要原因是他在仕途上一再受贬谪,接近下层人士,同情人民疾苦,因而留意于“卧者使之起”、“鬼门转其足”的“歧黄”之术,诚如明刻本《苏沈内翰良方》序所称,这是“坡老之隐抱”。据记载,苏轼于宋哲宗元祐五年来杭州任知州,是年杭州瘟疫流传,他献出早年得之于四川隐  相似文献   

6.
黄宗羲的文论黄宗羲在《李杲堂先生墓志铭》中说:“文之美恶视道合………聚之以学,经史子集,行之以法,章句呼吸,无情之辞,外强中乾”,文、道、学、法、情这五项因素的结合,是他文论的纲领,他称为“五者不备,不可为文”。这五项包括了作品的内容、创作的源泉和艺术技巧等问题,兹叙述如下。一、“文以情至”的至情说  相似文献   

7.
《书法》杂志八二年第五期载胡济沧先生《李白<草书歌行>辨伪》一文,提出了五条理由,最后断定《草书歌行》决非李白所作。我以为他的论据是欠妥的。 该文说:“今按李白集子里确有贾至《洞庭送李十二赴零陵》一诗,但事买上李白未果此行。”因为他们又恰遇李晔,三人有同游洞庭湖数篇之作;又碰到杨召卿、陈太守“话旧迎送,到岁暮还留在岳阳”。“我在集子里遍找李白的行踪,除了这首有争议的诗以外,看不出他和怀素  相似文献   

8.
基督教在唐初传入中国后,至元代复盛一时。十三世纪中叶,蒙古统治者向外扩张,西征欧洲,把掳来的平民和战俘充作奴隶。因此,基督教徒从西方被掳至蒙都和林者亦为数不少。蒙古统治者对基督教采取较宽容的态度。元至元十八年(1276年),元军南下攻陷临安,客观上起了在浙江传播基督教的作用。当时,杭州已出现基督教教堂。意大利旅行家马可孛罗在游记中述及杭州“有景教礼拜寺一所”(魏易译《元代客卿马哥孛罗游记》卷二第六十八章)。因基督教供奉十字架,故在元朝称基督教为“十字教”,称教堂为“十字寺”,称信徒为“也里可温”(蒙古语,意为“信奉福音的人”)。杭州的基督教  相似文献   

9.
历史上,黑龙江地区是一个以少数民族聚居为主的区域,各项事业开发都较内地为晚,直至清末民初时由于汉族人口的大量移入,才逐渐地改变了那种“极边苦寒之地,千里荒无人烟”的落后局面。自清代开始到1945年日本投降时止,该地区由外部迁徒来的人口近一千万人。其移民人口数量之多,在我国其它省区中绝无仅有。一、清代以前的人口迁移在远古时,黑龙江地区是古肃慎族的居住地。“肃慎者虞夏以来东北大国也,一名  相似文献   

10.
越国富中大塘和吴塘小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富中大塘和吴塘是越王勾践于公元前490年自吴获释归越后,为雪国耻,以图霸业,积极发展农业生产,发动越民治水筑塘、广辟田畴而出现的,是越国重要的粮食基地。富中大塘,传称大塘筑成,农田肥饶,粮食丰稔,越国炽富,故谓之“富中”。难怪左思《吴都赋》曾追赞云:“富中之畈,货殖之选。”那么,这个富中大塘在哪里呢?《越绝书·外传记地传》载:“富中塘……去县二十里二十三步”。宋施宿嘉泰《会稽志》引《旧经》所记,说在“富中里”。清代陶元藻大《广会稽风俗赋》据左思《吴都赋》“富中之畈放马涧”,认为“在新昌县东支道林放马之所”,又引顾母“山阴富中塘”云云。其实从《越绝书》的记载度之,决非新昌乃不辨自明。《管子·八观》曾辩证地阐  相似文献   

11.
成于公元前二世纪的《山海经》,其“海内经”说:“北海(贝加尔湖)之内,有山名幽都之山(即肯特山),黑水出焉”,其“北山经”又说:西望幽都之山,浴水出焉。”郭璞注云:浴水即黑水。古往今来,一切正直的史地学者,无不认为这“黑水”即是黑龙江,尽管“黑龙江”之名在辽代(960年—1127年)的正史中才正式出现。(《黑龙江外记》卷一)  相似文献   

12.
海西之名,起于元代。《元史·世祖本纪九》载:至元二十年(1283年),“以女真之地,置海西辽东道”,并置海西辽东道提刑按察司,“按治女真、水达达部”。这是以地域而划分居民的名称,即所谓“居海西等处者为海西女真”(《大明会典·礼部·东北夷》)。  相似文献   

13.
元代蒙古族封建政权继承了金代对祖国东北边疆的统治,在辽阳设立了辽阳行中书省,下辖辽阳、沈阳、大宁、广宁、东宁、开元、水达达等七路。开元路、水达达路管辖着黑龙江流域的辽阔大地,其中以开元路建置时间最早。“开元路……金末,其将蒲鲜万奴据辽东,元初癸已岁(太宗五年,公元1233年)出师伐之,生禽万奴,师至开无、恤品,东土悉平,开元之名,始见于此。”①但是,关于开元城最早的位置,在中外史学界,却长期是一个众说纷纭的问题,归纳起来,有如下几种说法:金上京(黑龙江省阿城白城)说②,黄龙府(吉林省农安县)说③,三姓(黑龙江  相似文献   

14.
叠山书院     
叠山书院位于江西省弋阳城东的信江之滨。元朝时弋阳人民为纪念本邑南宋著名爱国诗人谢叠山而建。谢叠山,弋阳人,元25年(1288年)因抗拒元朝政府而被押至大都,后绝食而死。他的诗沉痛苍凉,悲愤感伤。辑有《叠山集》。叠山书院建于元延佑四年,院址原为文庙,日久倾圯,明朝天启年间  相似文献   

15.
《浙江学刊》一九八二年第四期所载《姚振宗与快阁师石山房丛书》一文,在评述清季目录学家姚振宗生平时提到:“一八八四年,陶方琦督学湖北,纂修《湖北通志》,他(指姚振宗)应聘编纂《湖北艺文志》十四卷。”在这段话里,陶方琦督学的时间和地点都是错误的,兹考订如下: 据该文注中说明,上面那段话的史料依据是《文澜学报》一九三五年第一集上刊登的《姚海槎(振宗)先生年谱》(陶存煦编)。实际上,该年谱是这样记载的:“光绪五年已卯(一八七九年),……陶方琦奉命督湖南学政”,“光绪七年辛已(一八八一年),……秋,陶方琦在官丁母忧归里”。“光绪八年壬午  相似文献   

16.
在黑龙江省同江县乐业公社,即今松花江与黑龙江合流处三江口上方的松花江南岸。有“突斯克”地名。这里有古城址。我们认为它可能是我国唐朝黑水府的故址;又是辽朝五国部之一盆奴里部住地;还是明朝海西东水陆城站第八城考郎古城。这些都是我国历代封建皇朝经营与管辖黑龙江的重要历史见证。它们的具体位置至今尚无定论。下面,提出我们的初步看法,请读者指正。 黑水府 《新唐书》记载黑水  说:“开先十年(公元722年),其酋倪属利稽来朝,玄宗即拜勃利州刺史。于是安东都护薛泰请置黑水府,以部长为都督、刺史,朝廷为置长史监之,赐府都督姓李氏…  相似文献   

17.
黑龙江之所以名叫黑龙江,是和龙的神话分不开的。要考证黑龙江名称的由来,先得考证龙的神话。中国是龙的故乡,龙是中国的象征。美国《韦氏大辞典》说:“中国龙是源出远古来历不清的超自然的造物”,“它是中国帝王的象征。”《大英百科全书》也说:“在中国,龙是国家的象征,是皇家的标志。”《苏联大百科全书》说:“龙”在中国“是权力的象征。”俄国人瓦西里·帕尔申在他的《外贝加尔边区记行》中强调:“龙是中国的徽记。”这些书中所说的完全  相似文献   

18.
胡小成 《求是学刊》2006,33(2):115-120
汉乐府《昭君怨》到《后汉书.南匈奴传》的一系列作品从各个角度逐渐完善了昭君的故事,并形成“昭君怨”的基调,奠定了昭君题材的文学母题;从南北朝到唐宋,文人们从不同角度和层面进行阐释和创作,扩充和发展了“昭君怨”这一母题的内涵;元代的马致远则创造性地接受了前代的影响,创作出杂剧《汉宫秋》,奇妙地兼容和深化了昭君题材的丰富意蕴,成为经典原型之作,深刻影响着后世的创作。  相似文献   

19.
黑龙江地区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 土。到了明代,明朝统治者对东北地区、 尤其是黑龙江流域的经营与管理,非常重 视。阿什哈达摩崖碑及此碑勒石者刘清造 船运粮事迹的有关文献,就是很好的历史 见证。 公元1368年,朱元璋在波澜壮阔的元 末农民大起义的浪潮中,建立了明朝,取 代了元朝的统治。明朝一建立,朱元璋就 立即着手东北地区的统一工作。他首先派 军驱逐了盘据在东北的故元势力纳哈出等 部,不久又建立了辽东都司,做为进一步 经营与管理黑龙江流域的行政机构。明成祖朱棣即位后,为了进一步完成多民族国 家的统一事业,除了五次亲征北方的故…  相似文献   

20.
在浙江省宁波、绍兴一带,过去存在着“堕民”这个阶层,他们又有“惰民、惰病、大病、大贫、丐户”等别称,元代时则称为“怯怜户”。他们人数虽然不多,在解放前却受到极端的歧视,某些方面类似印度的贱民。“堕民”究竟起源于何时?正史上并无记载,我们只能在明人的著作中找到一些片断。祝允明在《猥谈》中提到“奉化有所谓丐户,俗称大贫,聚处城外,自为匹偶。”他们“原是宦家。因罪被杀,将其家属籍隶教坊,如金陵二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