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当代中国政治中,文件治理国家是极具中国特色的政治现象。文件治理的演进与现代国家的成长存在着内在的逻辑关联。建国以来,随着党政关系的几经调整,文件治理方式也随之发生了重大变化,不仅决定了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方式,也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中国现代国家建构的进程。本文以中央颁发的土地文件的历史变迁为观察点,试图探寻当代中国现代国家成长的轨迹。  相似文献   

2.
地方党政关系研究是现代政治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对于中国社会而言,探析地方层级党政关系的历史状态及其演进,揭示其客观引发的历史思索和现实价值具有重要意义综合运用历史学、政治学等相关学科的研究方法,对民国时期江苏地方党政关系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历史观照,企望能够还原当时的历史图景,为后发国家的地方党政关系模式的选择与建构提供一定的理论思考.  相似文献   

3.
支娜娜  于颖 《理论界》2006,3(4):168-170
党政关系是我党在革命和建设时期一直实践和探索的问题,是中国政治发展的热点和难点,也是始终困扰我党开展各项工作的一个重大难题。其本质上是执政党如何领导国家政权,以实现对国家和社会的领导和治理的问题。在我国,党政关系发展经历了严重的曲折。对党政关系问题,我国许多学者给予了充分关注并进行了深刻论述。而本文将在简述我国党政关系基本含义的基础上来考察建国以来我国的党政关系问题,并对其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4.
在政治学研究中.无论是现代国家的历史演进,还是现代国家成长的战略空间,都脱离不了对于民族国家本身的探讨.然而,在大量关于民族国家的研究文献中,都忽视了马克思主义政治学中对于民族国家的讨论,实际上这个议题在其理论体系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5.
民主化是世界的潮流,也是当代中国发展的必然趋势。中国的现代化与政治体制改革是在强大的国家权威主导下展开的,中产阶层和知识分子在现阶段仍然存在些许局限性,借鉴西方成熟民主国家的成功经验和参考东亚、第三世界国家走过的历程,我们发现政治精英与民主化存在高度相关性。国家与社会走向民主实质是调节人与制度的关系,在人的方面,很重要的一方面是现代政治精英的成长;民主化是需要现代政治精英推动的,现代政治精英的成长是民主化与现代国家建设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恩格斯晚年国家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内含的国家演进规律的思想内容,一以贯之地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在论述现代国家问题时秉持的"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专政"实践原则的方法论,由此形成的现代国家的理论范畴,包括国家的职能领域、国家的价值内核、国家的演进趋势、国家的制度形态、国家的存在方式等,成为马克思主义政党领导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走向国家定型实践阶段不可或缺的理论观照来源,从而不仅为当代中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发展提供依据,更为坚守社会主义国家的制度优势提供思想认知的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的党政关系中,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处于当然的领导地位,政府接受执政党的领导,成为党在公共事务领域的决策执行者,政府的核心价值、体制构成、组织方式和运行机制也取决于执政党的制度性安排。新中国成立以来,党政关系经历了一个从合一型向嵌入型转变的漫长的历史变迁。这一变迁过程投射到国家治理层面,内在地决定了中国作为单一制国家特有的两位一体治理方式的变革逻辑,渐进演绎出中国半个多世纪以来国家建设和国家成长的内在轨迹,为中国的发展奇迹提供了强有力的政治保障和合理性支持。  相似文献   

8.
19世纪末以来中国中产阶层的消费文化变迁与特征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郁方 《学术研究》2005,(7):13-19
在现代社会的发展过程中,中产阶层的成长壮大与现代化的发展共同演进,并由此形成现代社会相对稳定的三级社会阶层构架,这已经成为世界现代化过程中的共同现象。中产阶层在作为现代社会重要稳定因素的同时,也担当着形成社会消费动力与消费文化的主流角色。伴随着中国现代化的推进,中产群体正在中国社会浮现。同时,在市场化的取向中,消费社会的特征与消费主义文化影响在中国也越来越明显。把握当代中国的演进及基于经济、社会分层、文化的综合考虑,从百年历史跨度考察中国中产阶层以及他们的消费文化特征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9.
研究中国党政关系的发生必须从革命党的产生着手。从"革命党"的产生条件看,近代中国不具备直接建立民族国家的条件,只能在革命党的领导下经历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逐步建设民族国家。从"革命党"的产生过程看,中国革命党的产生过程就是为建立现代民族国家奠定基础、积累条件的过程。从革命党自身特征看,革命党兼具政党和国家的双重职能。正是这些因素决定了革命党建立国家政权之日就是党政关系发生之时。  相似文献   

10.
现代国家形态的建构是一个具有某种普遍性的问题.作为一个在满清帝国基础上重建的现代国家,中国的国家建构更是具有相当的特殊性与复杂性.应该承认,我们仍然处在这一艰难的建构过程中.站在儒家的立场上,对中国这一概念和实体的文化政治内涵及其历史演进作一宏观观照,可以唤起和促进人们对这一问题之重要性体认和把握.以此为宗旨,文章对当代思想界在这一问题上的思维特征和价值诉求进行了简单分析,对儒家思想本身及其与现代社会的连接方式文章也有所论及并提出了自己公民宗教论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一届政协"是中国现代国家成长历程中的"关键节点",实现了从"私天下"到"公天下"的历史性跃迁.作为一种传统基因与现代特性有机结合的政治创设,"一届政协"不仅构筑了建国初期中国政治理念及其制度逻辑的体制性平台,而且还奠定了当代中国政治架构的制度基础与运作范式.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一项体现人民民主的特殊的制度设计,人民政协制度在中国构建现代国家的进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经历了重大的功能变迁,见证了民族-国家确立和民主-国家建设前后两个维度的成长,是观察中国现代建设的一项重要制度标本.建国六十年来人民政协制度功能变迁的轨迹,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现代国家建设在民族-国家建设与民主-国家建设两个方面所做的努力.导致人民政协功能变迁的原因在于现代国家建设过程中党、国家与社会三者关系的深刻变化与调整以及国体与政体之间的张力关系.  相似文献   

13.
李中仁 《理论界》2010,(4):39-40
本文试图通过回顾新中国建国以来中央政权、乡村基层政府以及民间社会三者权力关系的演变发展,结合当代理论界一些代表性的视角及观点,反思西方经典的"国家-市民社会"理论在中国现实政治生活中的局限性,并揭示当代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现实后果和深层次影响。  相似文献   

14.
当代中国法律本质理论的研究范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律本质理论反映着法律的时代精神,是社会交往本质的理论反映,是社会变迁的理论表现。当代中国法律本质理论是在当代中国的社会变迁的过程中,在前苏联的影响和自我探索的过程中成长和发展起来的。与当代中国的经济、政治、文化的变迁相适应,当代中国法律本质理论的演进经历了接受与建构、质疑与超越、深化与发展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15.
现代国家的特性在于公私的和谐统一。但由于公私观的差异,中西现代国家成长出现不同的历程图景。具体而言,在"私本位"的公私和谐观影响下,西方现代国家是在国家权力和公民社会相互增权的进程中生成的。而在"公本位"的传统公私对立观的影响下,中国的现代国家成长却不同。一方面,由于受公私对立的传统观念的影响,中国的现代国家成长显得曲折、坎坷。另一方面,由于"公本位"传统观念的影响,中国的现代国家成长呈现出从国家对社会的渗透与扩张,到国家与社会的同构,再到国家对社会的放权从而逐步生成公民社会的历程图景。因此,从公私关系的角度解析现代国家的成长历程,能为解释中国现实问题提供新的分析视角。  相似文献   

16.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指马克思主义由理论的抽象转化为理论的具体,转化为社会各阶层成员实践活动的内在动力,并在实践中发展马克思主义.党政领导干部阶层在社会发展中处于领导者、决策者和组织者的地位,权威性强,影响力大,在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程中起着领导者、推动者、示范者的作用.但党政领导干部阶层存在着将马克思主义吸引力建设悬空化、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工具化,存在着思想道德武微、具体行为失范等各种问题.这归因于部分党政领导干部的领导发展力不足、马克思主义信仰危机、与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内部体系相背离等.为此,必须采取提升党政领导干部的领导发展力、促进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内部体系的弥合等举措,推进党政领导干部阶层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现.  相似文献   

17.
在政治与行政融合的表象下,传统荒政之演进内含官僚制通过构建和完善赈济灾荒的公共行政体系,达致提升荒政的行政效能和表达政治价值诉求的合理化过程.但时至近代,国家能力下降和近代化因素的引入却使其内含的传统公共行政的价值观念受到再审视,甚至发展为对整个官僚制体系遵循的行政规范的全面修正,亦使官僚制自身的演进陷入巨大挑战之中.因此,仅就行政国家成长中的“制度设计”而论,这关涉是否能在“重塑政府与社会关系”或“在社会成长中再造政府”的过程中重新定义政府(国家),使政治和价值问题再度回到公共行政的核心位置.此过程即从官僚制生长的政治、社会、组织与管理背景揭示了中国传统公共行政体制自身具备的变革逻辑.  相似文献   

18.
论党政分开     
在无产阶级和全体劳动者夺取全国政权后,怎样处理党组织和国家政权之间的关系,是一个既棘手又极端重要:的问题。这在迄今所有社会主义国家都没有解决好或者解决得不好。党的十三大政治报告在认真总结国内外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了按照党政分开来理顺党纪织和国家政权之间关系的基本构思。这是当代马克思主义关于解决党政关系的新概括。  相似文献   

19.
当代中国党政领导干部选任制度是一种政治录用制度。政治录用制度无论在传统社会,还是在现代社会,都是政治体系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从政治录用的视角对党政领导干部选任制度进行价值分析,自然会指向三个基本的相互联系的问题;制度的设立要实现何种政治目的;制度的运作要整合何种政治资源;制度的存在要规制何种政治权力。从这个逻辑视角出发,当代中国党政领导干部选任制度的价值体现在三个方面,即巩固完善党的执政地位;整合凝集党政人才资源;规制政治录用权力行为。  相似文献   

20.
自明末、清初中国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萌芽以后,中国社会实际上已经开始了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进程.中国的政治体制自身和人们对政治体制的认知也经历了痛苦的五大转变:从君主专制制到君主立宪制、从君主制到共和制、从内阁制到总统制、从多党制到一党制、从地方自治制到中央集权制.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中国近现代政治体制转型中民族革命与政治革命、政体之争与政党斗争、国体之争与政体之争、国内阶级斗争与国际列强干预叠加、搅和在一起,使得这一转型特别艰难与曲折,使中国丧失了许多原本可能的历史发展机遇.近现代中国政治体制转型中已经提出但尚未完全解决的一系列问题,需要当代中国政治体制改革去思考并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去解决.从这个意义上讲,近现代中国政治体制转型的经验和教训给我们今日的政治体制改革留下了非常宝贵的十大历史启示:如何处理好现代民族建设与现代国家建设的关系,如何处理好现代国家建设与现代政党建设的关系,如何处理好现代国家建设与现代社会建设的关系,如何处理好国家建设与经济建设(求强与求富)的关系,如何处理好执政党、国家与军队的关系,如何处理好执政党、国家与知识分子的关系,如何处理好中央集权与地方自治的关系,如何处理好决策系统与咨询参谋系统的关系,如何处理好改革形式与改革内容、改革时机的关系,如何处理好政治体制之间的批判与借鉴、改革与创新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