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扬雄评司马迁之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施丁 《求是学刊》2007,34(4):128-134
扬雄作为汉代思想家,他对司马迁评价甚高,将其与孔子相提并论,但他并非完全赞同司马迁的观点。扬雄评价司马迁的意义在于:其一,扬雄标举司马迁在史学上的突出地位,实际上是公认其在史学的独立性,将史学与儒学并列起来;其二,他评司马迁"爱奇"、"多知"而"杂",首先是抓史学思想,以儒家思想为批评的标尺,在传统史学领域具有代表性,也反映了司马迁史学的丰富性及其思想的特异性;其三,他评司马迁《史记》"实录",注意史学之记事行文的最基本问题是很重要的。但仅以"实录"而称"良史之才"失之片面,应当加上史学思想;只有思想性与艺术性都好,才可谓"良史之才"。扬雄的看法与评论在中国史学史上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司马迁所撰《史记》与孔子颇有关系 ,其中孔子笔削《春秋》之事及《春秋》之书对于司马迁的史学思想都产生过重大影响。今试讨论其中的若干问题 ,以就教于学界同仁。1  司马迁从积极入世的角度出发 ,定下了自己撰写《史记》的基本思路 ,这便与董仲舒对于《春秋》的推崇发生了密切关系。董仲舒是汉代公羊春秋学大师。他借阐发孔子写《春秋》的微言大义来宣传“大一统”思想 ,为汉代统一封建国家的巩固找出理论依据。他直言“春秋大一统者 ,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汉书·董仲舒传》) 司马迁对于董仲舒的这个思想十分推崇。他在阐述…  相似文献   

3.
从《史记》八书与《汉书》十志之比较看司马迁与斑固史学思想的差异孙祖眉司马迁与班固是汉代最伟大的文化伟人,他们所著的《史记》与《汉书》可说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史书,《汉书》不仅在体例和规模上,而且在选材编排上都在向《史记》学习,甚至很多篇章与文字都是直...  相似文献   

4.
乔治忠 《求是学刊》2005,32(2):109-116
中国正统论的历史观,虽标准分歧、争议颇多,但其中共同的价值观念具有重大的社会影响,激励了史学的发展.正统论的观念传入日本,经过改造和演化,立足于日本史学而作用于社会,参与造就日本特殊的历史景观.中日两国传统史学的正统论思想,有观念与范畴上的共同之处,也出现相异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司马迁的“大一统”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一统思想是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司马迁就具有这一思想.他的大一统思想包括民族大一统思想、疆域大一统思想和政治大一统思想等,这一思想在史学上表现为“通史意识”。  相似文献   

6.
我国古代杰出的历史家司马迁所写的历史名著《史记》记述了古代数千年的历史,尤其详实地写了当代(汉代)近百年的历史,为我国史学树立了一个里程碑。司马迁能够在《史记》中详写当代史,有多方面的原因,就他掌握材料来说,除了参考丰富的历史文献和利用调查访问记录而外,主要就是运用了档案材料。  相似文献   

7.
本文较为系统的论述了司马迁史学的继承性,他对前代的史学思想、历史编纂方法、史官之伟大人格以及史学文献资料等皆有所继承和弘扬,从而为其伟大的史学创造活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赵丽  李波 《社科纵横》2014,(2):144-146
司马迁继承先秦以来私家著书的传统,发扬孔子作《春秋》的史学事业,创作了《史记》,成其"一家之言"。司马迁对孔子史学的继承与发展,从二者的著史目的、撰述笔法、编纂体例、史料处理原则等几个方面得以体现出来。  相似文献   

9.
《学问》2010,(2)
辽金史学是中国古代史学发展史上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于辽金史学的研究,近六十年来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无论是综合研究还是某一具体方面,如修史制度、史书与历史文献、史官和史家、历史思想和史学思想等,都有可观的成就。这些对学者们进一步深入研究和认识辽金史学和辽金历史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本文使用“右翼”一词修饰、限定“历史观”,把“右翼历史观”作为一种史学思潮来看待,这里的“右翼”并不代表存在于日本社会的政治势力或实体组织。右翼历史观的核心问题是否认明治维新至第二次世界大战日本发动的一系列侵略战争。这一史学思潮在战后随着国际形势和日本国内经济政治形势的变动而时起时伏,制约着日本与中国、韩  相似文献   

11.
司马迁是我国西汉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人们为纪念司马迁,特地在陕西省韩城建造了一座祠庙,名为"汉太史司马祠"。祠内现存古今碑石一百余通,内容涉及司马迁的人品与人格、司马迁祠墓的历史变迁、修缮祭祀活动、历代文人墨客的诗词评价,以及《史记》相关篇章中的名言警句等,是研究司马迁、《史记》、司马迁祠庙的珍贵财富,价值甚大。  相似文献   

12.
吴功正 《学术交流》2001,(2):109-112
从陈子昂提倡"风骨"论到李白再次提出"风骨"论,形成了初唐到盛唐的一股美学思潮.李白以美学史家的巨深眼光,充分认识到美学史的发展状况,善于进行思想的融合.他推崇建安时代的"风骨"美学,成为他的理想目标.天然、清新是李白的又一重要的美学思想.它要求审美形态回归本体.它宣告了六朝美学的终结,同时宣告了另一个美学新时代的到来.因而,它具有盛唐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13.
罗炳良 《求是学刊》2002,29(6):113-119
在中国古代史学史上 ,清代乾嘉时期形成的历史考证学独树一帜。历史考证学派史家以求真的态度和实证的方法研究历史 ,最显著的特征就是治史的理性意识比前代史家大大深化与增强。考察乾嘉史家理性意识的内涵 ,不仅能够拓宽传统史学研究的层面 ,对于研究中国史学史具有学术价值 ;而且有助于澄清过去研究中的一些模糊观念 ,正确认识与评价乾嘉历史考证学的得失与功过  相似文献   

14.
潘明娟 《唐都学刊》2010,26(4):88-90
具体分析西安城市发展趋向转移的历史过程,得出六种模式:1.新城区向旧城区的南部扩展,以秦咸阳后期的城市发展趋向以及汉长安城后期的城市发展为代表;2.新城区向旧城区的西南扩展,以汉武帝时期对汉长安的扩建为代表;3.新城区向旧城区东部发展、城市重心向东部转移,以西周镐京以及唐长安城的发展为代表;4.新城区向旧城区的北部缩移,唐末"新城"就属于这种城市缩移模式;5.新城区向旧城区北部和东部扩展,以明代西安城区的发展为代表;6.新城区向旧城区四面扩展。探讨西安城市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城市发展趋向的规律和特点,可以更好地为现代西安城市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15.
张溥是明末重要的政治活动家和文学家,他的《汉魏六朝百三家集·题辞》分篇来看,是对单个作家作品的论述;合而观之,则是一部汉魏六朝至隋代的文学简史,是张溥文学思想的集中体现。张溥的文学思想具体特征有:文质并重而又偏重于质;强调作家的品格和节操;文学上自然强调复古,但不贵古贱今。他试图从复古为革新,改变明末文坛的萎靡不振,提倡内容充实,语言刚健有力的文风,激励文人讲品格,重节操,积极济世,以挽救国家民族于危亡之中。他的复古,是古为今用,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相似文献   

16.
说范晔《后汉书》帝纪后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范晔《后汉书》帝纪后论 ,开篇未能脱俗 ,是其史论中一个败笔。然通观其帝纪后论 ,则清晰地揭示了东汉皇朝从中兴走向衰亡的几个转折 ,堪称卓识。以其同前人袁宏、后人司马光的史论相比较 ,亦可印证范晔的卓识。今人从中可以获得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王剑 《学习与探索》2005,(6):201-205
封事,即秘密章奏,是汉代朝臣上呈给皇帝的一种特殊的上行官文书,在汉代的文献中,它有多种称法,如密奏、密疏等。汉代朝臣上封事有如下特点:汉代臣民上封事是十分普遍的;西汉时并没有对臣民上封事的资格给予限定,而到了东汉时开始对臣民的上封事资格进行了规定;汉代臣民上封事的时机还与天象等偶然性因素相联系;汉代臣民上封事的保密性不强。这些特点是与汉代政治的发展相联系的。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古代官学选士制度的发展,经历了先秦国学选士与稷下养土、汉代太学射策课选与鸿都门学文学取士、宋代熙丰舍选与明清监生出仕等基本阶段;而在其发展的不同阶段,官学取士与其他选士制度的关系类型也各不相同,西周以国学选士为主体汉代太学射策课选与察举诸科并行,隋唐以降则官学课试与科举铨选逐渐结合;同时,随着中国古代官学体制的不断完善和选士制度的进一步发展,古代官学选±又表现出国学选士、太学射策、熙丰舍选、伎术人流、监生出仕等具体形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