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乡村振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乡村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提出的重大战略,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乡村振兴战略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满足广大农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为了实现这一目的,就需要一系列制度保障。“乡村经济民主制度”是指农民在生产资料共同占有的基础上,能够在平等的社会关系的前提下从事经济社会活动,共同对农村经济社会进行管理,使农民的民主权利和根本利益得到充分尊重和满足的制度体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重点在于把握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和农村主要矛盾的变化,核心在于推进经济民主制度建设。可以说,乡村经济民主制度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是通向农民自由全面发展的必然选择,代表农业农村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因此,要不断加强和完善乡村经济民主制度建设,推进新时代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相似文献   

2.
新农村建设是一个长期、持久的过程,这就需要大批人才源源不断地投入,而当前农村却面临着人才流失的困境。因此,只有努力采取措施,增加农业土地的附加值,推动农村生活方式现代化,提高农民的精神生活水平,调整教育对人才的分配导向,满足人才的生存需要、关系需要和成长需要,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外部人才引得进,内部人才留得住”,推动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3.
新农村建设需要加强现代农业在农村地区的发展,而新型农业的发展需要新型农民作为"人"的基础,充分发挥新型农民在农村、农业发展中的作用。新型农民的培养应重视农村教育,促使农村劳动力资源尽快地转化为人力资源,不断深入实施科教兴农和人才强农的战略。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九大报告全面阐释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作为七大战略之一,乡村振兴战略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三农工作做出的一个新的战略部署和新的要求,有着重要的功能地位。乡村振兴战略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奠基石”,它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补短板”,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强弱项”;乡村振兴战略是“三农”事业的“指向灯”,它让农村更美,让农业更强,让农民更富;乡村振兴战略是实现城乡一体化的“助推器”,它增添了产业兴旺这一“燃料”,提供了农业农村现代化这一“动能”。  相似文献   

5.
乡村振兴中的农业农村现代化问题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实施乡村振兴与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是新时代解决“三农冶问题的基本方针政策。 对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内涵和推进路径进行理论辨析,旨在更加科学合理地理解农业农村现代化问题,以促进乡村振兴战略实践的有效推进。 农业现代化的本质是要通过农业变革,实现农业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的提升。 农村现代化的真实内涵则是乡村主体性的维续和乡村新的发展。 在乡村振兴中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需要走中国特色农业农村现代化道路,即以粮食安全为核心、以农户为主体、由农民因地制宜自主选择的多样性道路。  相似文献   

6.
我国农村经济正在从自给半自给的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转化,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化。农民是这一历史性转变舞台上的主角,他们的素质如何,将直接关系到今后农村发展的面貌。恩格斯指出:“要把生产提高到全新的水平,就必须创造出一种全新的人来。”中央1984年一号文件指出:“我们既需要合格的领导者,又需要大量的具有新素质的生产者和经营者”。这是具有深邃远见的,农民在我国是个大头,十亿人口,八亿在农村,三亿农业劳  相似文献   

7.
中国的农业问题,全国上下无不关心。去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对于农村经济的发展提出两大战略任务:一是要保证主要农产品的有效供给;二是要保证农民收人的增长。这两个问题是互相依存的。要想增加农产品的有效供给,必然要调动农民的积极性,这就必需保证农民增产增收。所以,中央提出的这两个战略任务是两位一体的,既要保证农产品的有效供给,又要保证农民收入的增长。  相似文献   

8.
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在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中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是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当前,促进共同富裕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新发展阶段,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已经具备了较好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基础条件,但是也面临着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低和城乡发展不平衡等制约因素。新发展阶段,扎实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需要解决好富裕和共享两个方面的问题。具体来讲需要把握五个方面的实现路径:以乡村振兴战略为统领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战略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构建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破除城乡二元体制充分释放农村生产要素的活力,以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逐渐促成“橄榄型”分配结构。  相似文献   

9.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仍然处于基础地位。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大多数人口是农业人口。因而,农业问题、农村问题、农民问题,始终是一个关系我们党和国家全局的根本性问题。为解决这一关系到国民生计的问题,我国制订了中国农村经济改革与发展战略,而最终实施这一战略靠的是高素质的农业科技工作者和农民,而农业科技者和农民素质的优化则靠教育的培养。因此,教育对农村经济的改革与发展有着巨大的效益作用。 一、中国农业和农村经济改革与发展战  相似文献   

10.
作者认为“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 ,而农民问题的核心是数量多和素质低。从战略的高度看 ,增加农村人力资本投资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突破口 ,因为增加农村人力资本投资不仅能够提高农村人口和农业劳动力的素质 ,从而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 ,而且有利于农村人口和农业劳动力向城镇和非农产业转移 ,进而减少农民的数量 ,加快农业现代化和国家城市化的进程。从策略上看 ,增加农村人力资本投资 ,是我国应对“入世”对农业挑战的最经济、最符合长远利益的措施  相似文献   

11.
粮食主产区粮食增产与农民增收是当前的一个热点问题.正确地认识粮食增产与农民增收是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方面.为探寻粮食主产区农民增收与粮食安全之间的耦合,本文以粮食主产区河南省18市农业要素生产效率为例,分析粮食增产与农民增收之间的耦合性,通过要素配置与利用效力角度,寻找二者之间合理的结合点.  相似文献   

12.
提高农民的收入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目的,但局限于农业、农村的视野,就会使农民收入的提高与农业资源稀缺的矛盾突出.注重农村人力资源开发,转移农业剩余劳动力,实现城市化水平提升和农户收入增加的双赢结局,是一条现实的选择路径.目前农民素质不适应于现代化的现状严重阻滞着劳动力的转移,解除这种阻滞,就必须对农村人力资源进行资本投入,提升为人力资本.这种投入是巨大而长期的,单靠农民自身难以达到目的,而政府在此时应该成为这一服务的提供者,使农民真正享受到城市居民同样的国民待遇.培训是人力资本投入的路径之一,衢州"万名农民素质工程"只是这一投入的典型探索,但它对于如何实现农业现代化却具有创新价值.  相似文献   

13.
当涂县是2003年安徽省农民纯收入最高的县,也是2004年全省率先取消农业税的县。为了了解何种因素促成当地农民的高收入,经济的快速增长、农民收入的快速增加带来了怎样的社会结构变化,社会阶层结构是否趋于合理等问题,通过深入一村具体的调查了解,希望找到上述问题的答案。  相似文献   

14.
中国目前的收入分配状况是贫富层次分明并正在加速分化,收入差距的起点低,不公平色彩浓。文章对“先富”政策进行了反思,建议采取“公平优先,兼顾效率”的收入分配政策,并加紧进行国有企业改革,实行一系列安抚农民和城镇贫困阶层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15.
农民、农业和农村问题是中国国民经济建设的重要问题 ,而“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收入增长缓慢 ,为及时、顺利、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 ,政府应通过各种途径“反哺”农业 ,在这一过程中 ,政府应注重转变自己的职能 ,由过去的直接行政命令为主转变为间接宏观调控为主  相似文献   

16.
中国自1988年试行村民自治制度以来,以"四个民主"为内容的基层直接民主取得了实质性进展,对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和新农村的建设起着良好的推动作用。然而在村委会选举中存在的贿选现象严重危害着村民自治的健康发展。文章从实践出发对"贿选"做出了初步的界定,并分析贿选现象的出现有经济利益的诱使、民主意识的淡薄、规范程序的缺失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四个主要原因,最后提出治理贿选问题的对策与建议,认为须从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农村教育,并增强农民民主意识;规范选举程序;加强"四个民主"整体建设等方面来积极应对。  相似文献   

17.
“城中村”是城市化进程中市民化现实模式的一种。目前“城中村”失地农民的现状离市民化的目标体系甚远一影响“城中村”失地农民市民化的因素主要包括:人口素质、思想观念、行为方式、社会权利、生活质量.据此,提出推进“城中村”失地农民市民化的对策——加强社区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8.
农村劳动力流失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农村劳动力外流是一个长期趋势,金融危机也难阻止农民工外出的步伐.大量青壮年劳动力流失,带来耕地利用率下降、基础设施落后及空心村的形成、农业生产梯队"老龄化"等问题,影响到农业基础稳固和国家粮食安全.因此须及早采取措施,将人口流动与土地集中发展、农业规模化经营结合起来;采取吸引年青人从事农业的优惠政策;利用农民工返乡及再就业的契机,引导其投身于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经济市场化进程中,能否有效提高农民收入主要取决于农业结构调整的情况,而农业结构的调整又与农村市场的发育程度密切相关,因此,农业市场化的进程是影响农民收入的重要因素。利用截面数据对该论点进行实证,结果表明:农业市场化进程对粮食主产区农民收入具有决定性的作用。政府农业政策的主要作用应当是培育市场并帮助和引导农民进入市场,逐步缩小粮食主产区与沿海地区问农业市场化水平的差距。  相似文献   

20.
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要目标是增加农民收入,确保有效供给;主攻方向是提高农业供给质量;主要途径是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为此,必须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发展多层次产业大融合,让农民分享三次产业融合所带来的红利;加快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确保农业可持续发展和食品安全;着力改善农村人口的人力资本投资,培育现代化的新型职业农民;加快推进人的城镇化,为农业现代化腾出宝贵的空间;拓宽农民财产性收入渠道,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