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中国社会转型的过程中,传统的政治管理方式越来越难以适应要求,由此形成了传统政治管理方式与现代社会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使得在社会转型过程中,政治管理方式的变革成为一种必然的选择.在当代中国政治管理方式的变革中,政治管理方式要从传统政治管理方式向现代政治管理方式转变,政治管理手段要从以行政和思想教化手段为主向以行政、经济、法律和思想教化并重转变,政治管理的主体要由以执政党和政府为主向以执政党、政府和非政府组织并重转变.  相似文献   

2.
李奎报的“诗以意为主,意亦以气为主”的主气论,包容诸多内涵:或指创作主体之气即作家或诗人的气质、个性、才性;或指创作文本论即气在作品中指称的精神、力度、风格、美感等要素;或指创作过程论,即创作主体在创作思维中的“灵气”、“气机”、“灵感”,也就是“文之气脉”。从这些方面来关注它,无疑,李奎报主气论既是对中国诗歌理论的审美接受,又是不断丰富、发展的理论课题。  相似文献   

3.
文学创作是创作主体以言表意的行为过程 ,对于创作主体而言 ,语言是一个事先给定的存在 ,制约着创作主体的表意行为。文学作品中的语言从来都不是自然语言的照搬或被动使用 ,创作主体以言表意的过程 ,是从主体意向出发的“我说语言”的过程 ,是一个不断地赋予语言以意义的增殖过程。文学作品中的语言存在着不同的意义层面 ,一是它的“词典意义”或“指称意义” ,二是“暗示意义”或“附加意义”。在文学创作中 ,创作主体以言表意必须兼顾到这两个不同的意义层面 ,驾驭好二者之间的张力 ,这样才能赋予语言以文学意义 ,也才能使日常的语义信息上升为文学的审美信息。  相似文献   

4.
春秋时期社会形态的变迁,引发诗歌创作功能由“辨妖祥”的宗教目的向“听于民”的政治目的的转变,构成要素由诗、乐、舞合一向诗、乐、舞分离的转变,创作方式由集体为主向个体为主的转变,导致叙事主体朝更加多元化、平民化方向发展,逐渐构成了“王—公—卿—君—大夫—士—平民—奴隶”多阶层形态,为后世“官方—士人—民间”三极审美文化格局的形成奠定了坚实根基。  相似文献   

5.
政府绩效评估及管理是西方国家新公共管理运动中逐步发展起来的一种政府治理方式.绩效管理的对象是“事”和“组织”,但归根结底是对人的管理.公务员是治国理政的主体,对公务员履职行为进行评估与管理,是政府绩效管理“由事到人”的逻辑延伸.对此,应避免政府绩效管理“重事轻人”的倾向,根据我国国情,将政府绩效管理与政府职能转变以及公务员法定职责紧密结合,构建以“公务员职位职责规范”为基础的治理框架.  相似文献   

6.
瞿林东 《东岳论丛》2001,22(4):80-85
范晔史学思想中有两个十分重要的方面 ,一是“以意为主 ,以文传意”。一是“因事就卷内发论 ,以正一代得失”。关于“以意为主 ,以文传意” ,就其史学思想而言 ,与司马迁、章学诚相类 ,这个“意”就是对历史内在本质及其演变轨迹的认识和史家作史的目的。关于“因事就卷内发论 ,以正一代得失” ,这既是史家作史的目的 ,更是史家高度社会责任感和历史责任感的体现。范晔在《后汉书》的纪传中对东汉一代有关教化与刑罚、安置功臣、改良风俗、外戚与宦官对政治的侵蚀、党锢的教训等问题的论议 ,就充分反映了他“卷内发论 ,以正一代得失”的深刻见解。上述两个方面 ,实为认识范晔史学思想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杜吉松  陈勇 《南方论刊》2006,(12):31-32
本文通过对县级教育行政体制和教育经费投入体制的分析,提出自己对“以县为主”的理解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转变与挑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党的十六大以来,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正在从“文本”范式向“人本”范式转变;从主体中心模式向主体间性转变;由经验形态向科学形态与学科形态转化;从重视单一的意识形态目标向强调人的素质的全面发展的转变,以单一理论课课堂教育为主向重视各门课的育人作用转变;从救火式模式向育人模式、前瞻模式转变;从以传统课堂教育为载体为主向校园文化与网络为主的现代载体转变;思政队伍由在实践中摸索成长向专业化培养成才的转变;由封闭的学校教育向注重家庭、社会与学校的合力构建的转变。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相似文献   

9.
庞天佑 《中州学刊》2003,(4):113-116
范晔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 ,对自己的史学实践进行反思与总结 ,提出“以意为主 ,以文传意”的主张。这个主张在中国史学史上第一次提出了历史著作中文与意的关系问题 ,第一次直接强调了史识的极端重要性 ,第一次揭示了恰当的文辞表达的必要性。范晔揭示了历史见解与语言表达的对立统一关系 ,提出了自己的撰史原则。从历史认识论角度考察 ,范晔这一主张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邯钢经验是过渡经济时期国有企业经营管理制度改革的成功典范,其实质是,提供了过渡经济时期国有企业通过经营管理制度创新成为市场竞争主体的有效途径和企业成长方式。邯钢经验引导着国有企业经营管理制度改革方向:国有企业走向市场不仅仅是企业层面走向市场,而是企业各层面、全要素与市场对接;在改革与管理关系上由以改革为主到以管理为主,经营管理方式由“普降瑞雪”到凸显核心工作;职工参与管理由口号、名义转到融入具体工作之中;企业内部各组织之间关系由工厂制转向多样化。  相似文献   

11.
“五四”价值取向是指“五四”时期以知识分子为主体的先进中国人所实现的对思想观念、道德规范、行为方式、政治制度、社会改造……即对社会意识和社会行为的新选择,也就是从资本主义价值体系向社会主义价值体系的深刻转变。我们研究、反思“五四”价值取向,旨在揭示“...  相似文献   

12.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外部教育环境及家庭内部结构的不断变化,传统家庭思想政治教育模式迎来了新的挑战,面临被解构的局面。家庭思想政治教育模式重构的方向是进一步转变思维观念,改进教育模式和方法,实现由单向主体教育向多元主体教育转变,由封闭教育向相对开放教育转变,由传统说教方式向现代创新路径转变,由单一家庭行为向治国理政方向转变,以体现其多维互动性、方式开放性、运行协调性和范围延展性等特征。重构基于家庭共同体的“多元、互动、开放、保障”的新时代家庭思政教育模式,能够切实提高家庭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论自媒体时代的意识形态传播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自媒体时代信息传播具有主体广泛性、速度及时性、过程互动性、内容复杂性等特点,对主流意识形态传播工作的一元性、权威性、针对性和理论性形成了挑战。同时,自媒体时代也为提升意识形态传播工作的领导力、吸引力、渗透力和亲和力带来了机遇。加强和改进自媒体时代的意识形态传播工作需要实现传播模式由以“单位传播”为主转为与“社会传播”相结合,传播内容由以“理性传播”为主转为与“感性传播”相结合,传播主体由以“教育者”为主转为与“意见领袖”相结合,传播监管由以“技术删控”为主转为与“法德并用”相结合。  相似文献   

14.
张仿松 《学术研究》2007,(12):89-91
本文认为义务教育应该属于纯公共产品,需要政府公共财政的支持。中国农村义务教育的成本不应该仅由农村提供。应由受益地区即全国共同承当。农村义务教育的经费保障则不宜以县为主,应当由中央、省、地市和县级政府进行分摊。建议制定相关法律,以明确各级政府所应承担的责任,形成稳定的多元化的义务教育投入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5.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我国经济加速工业化、市场化和国际化的关键时期,也是我省实现振兴崛起、成为内陆地区经济强省的重要时期。为此,加快技术改造步伐,促进国有大中型企业走出困境,重振老工业基地雄风,是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实现湖北“九五”发展规划和2010年目标的重要一环。一、坚持以企业技术进步为主,是实现湖北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关键湖北既是工业大省,又是科技实力雄厚的大省,要解决发展不足的主要矛盾,必须积极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的转变(近期内是由粗放经营为主向集约经营为主的转变)。其关键就…  相似文献   

16.
<正> 随着我国第七个五年计划的实施和经济体制改革的纵深发展,经济管理上的一个重大转变就是“逐步由直接控制为主转向间接控制为主”,在国家计划指导下,主要依靠经济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来控制和调节经济正常运行。本文试就“转变”中的几个问题谈些看法。由直接控制为主转向间接控制为主是整个经济体制模式的系统转换人们知道,宏观管理是国家管理经济的基本功能,宏观经济管理又有直接控制和间接控制两种基本方式。我国原有经济体制是一种高度集中型的,与其相适应的宏观经济管理是以直接控制为主的一套管理体系和办法。经济运行主要靠指令性计划、行政手段、直接干予等  相似文献   

17.
由于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使得企业的结构、管理方法等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不仅人本管理成为必要和可能,而且对“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模式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面对知识经济的挑战,企业必须在不断的创新过程中实施人本管理。 一、管理制度的创新 1.知识管理。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由以生产管理为主转变为以知识管理、信息管理为主,“知识主管”将成为企业生产经营的核心。目前,已有十多家著名的跨国公司,如通用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社会阶层构成、社会意识形态、社会治理程序方面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相应的社会治理必须随之创新。从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看,我国最深刻的变化是由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国家所有制+集体所有制)转变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相应地传统体制下的“国家单一管理主体”将由政府、外商、民营企业家共同治理的多元管理主体的转变。从社会阶层的构成看,最大的变化是由阶层划分的简单单一转向阶层划分的复杂分散,社会阶层的变化要求对传统政府管理进行整体性改革。即社会治理的主体应由单元向多元转变,社会治理的手段应由单一向复合转变,社会治理的目的应由工具向价值转变。从社会意识形态看,最深刻的变化在社会成员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由高度一致向多元化多样化多层次需求的转变。与此相应,社会意识形态治理的方式创新必须把先进性与广泛性统一起来,把弘扬主旋律与提倡多样化统一起来,增强意识形态工作的时代感和吸引力。从社会治理程序上看,最深刻的变化是社会治理将由“硬程序”走向“偏软程序”,相应地在社会治理制度和机制安排上都必须留有适度的弹性空间。  相似文献   

19.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有资产增值所需的生产要素的配置和结合是通过投资结构的优化来实现的。通过优化投资结构提高国有资产的投资效率,从而实现国有资产的增值,是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迫切要求。通过优化投资结构实现国有资产增值,首先必须深化投资体制改革。改革以来,投资体制发生了深刻变化。投资主体由以中央政府为主转变为中央、地方、企业、城乡居民、外商等多元投资主体并存;投资资金由主要靠国家财政拨款,转变为主要靠投资主体自筹,从银行贷款和利用外资;投资方式由政府独家,转变为多方联合;投资管理由单纯依靠行政…  相似文献   

20.
治理国家应当结合我国的现实国情 ,采用科学的手段和方式来进行。在不断的探索和实践中 ,我国的治国方针由“人治”到“法治”转变 ,并发展为“法治”与“德治”的结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