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33 毫秒
1.
胡忆红 《兰州学刊》2009,(3):220-222
儒家传统友道是维系湘军集团的一个重要纽带。湘军元老刘蓉与曾国藩、郭嵩焘三人长达四十余年的友谊,将这一传统发挥得淋漓尽致。这也是湘军集团能够在错综复杂的近代史上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  相似文献   

2.
郭嵩焘对湖湘文化的近代化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他积极参与了对王船山思想的挖掘,使船山思想风靡全国。他对湘军政治集团的形成,对湘系人才群的兴起、对湖湘文化的近代化变革起了重要作用。他自己的理论思想及政治实践直接构成湖湘文化近代化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3.
郭嵩焘力促曾国藩、左宗棠出山 ,并用“创业垂统”观构建不同绿营制的湘军体系 ;又最早倡议建立水师 ,成为太平军的克星。郭奔忙于高级战将之间 ,出谋划策运筹帷幄 ,被湘军集团公认为“高参” ;最初想出开厘筹饷之计并付诸实施 ,郭嵩焘实为始作俑者之一 ,厘金成为湘军的主要饷源 ;他又因时度势征盐税和关税 ,再开两道财源。郭调兵遣将剿灭农民武装 ,将其残部镇压在血泊之中。心忧时局的郭嵩焘及时反省这种血的教训 ,企盼为延缓清王朝的土崩瓦解作“资治”的“通鉴”。  相似文献   

4.
陈焱 《船山学刊》2020,(2):30-36
郭嵩焘是晚清洋务运动的重要人物之一,也是近代湖湘士大夫集团中研究与宣传船山思想的大将与旗手。洋务运动作为晚清士大夫面对西方文明冲击所进行的自强求富之政治改革运动,历来被认为是近代中国思想引进与对峙西学的重要一环。而郭嵩焘在推动洋务运动的时候,以船山实学思想作为方法论依托与理论参照来接续西学。在郭嵩焘的洋务思想中,体现了船山对于中国传统哲学思想之变革的思考,作为中国传统哲学中最具启蒙性的代表,船山的哲学方法论在郭嵩焘务实求变的洋务思想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影响,推动了近代中国的思想与政治变革。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近代史上,郭嵩焘是和“曾左彭胡”一道登上社会政治舞台的风云人物。虽然他的官运间阅远不及“曾文正”、“左文襄”之显赫,也跟与他一同被诏出山、 生出身的曾国荃相差悬殊;但他的先知先觉,他对当时世界的认识,特别是对西方文明的了解、却远远超过了他同时代的人,更是“曾左彭胡”儒家正统思想派所不能同日而语的。郭嵩焘的先知先觉,集中到十点,就是他通知夷情、明辨本末,第一个提出学习西方应学习西方的政治、经济制度。这些见解不仅超越了成、同时期大多数洋务派人物的水平,而且为他身后蓬勃兴起的维新变法思潮开了先路…  相似文献   

6.
郭嵩焘是中国近代史上颇有争议的人物,其遭时人贬斥、争议的,除三年使 西,便是三年抚粤。郭嵩焘署理广东巡抚,是在错综复杂的政治背景和社会环境下开始的, 先后与两广总督毛鸿宾、瑞麟及闽浙总督、节制广东军务的左宗棠发生交恶构怨,又遭粤 省绅商的谤议而名声大坏,最后罢职而去。其由来、政绩,与三总督交恶及被谤的是是非 非,本文拟作一个客观叙述与评价,以澄清历史真相。  相似文献   

7.
<正> 近几年来,随着洋务运动研究的深入,早期维新派思想与洋务派思想的关系问题,日渐为人们所注意,其中关于郭嵩焘的思想就是争论的焦点之一。本文试就郭嵩焘思想评价问题谈一点看法。一、关于郭嵩焘思想评价及早期维新派思想与洋务派思想关系的观点分歧对郭嵩焘思想的评价,在“文革”前没有展开讨论,一般认为他是洋务派的理论家。随着近几年洋务运动研究高潮的出现,郭嵩焘思想又被重新提出。文章虽然不多,但探讨较为深入。有人认为郭嵩焘对外主张妥协,但对内主张发展民营工商业却是非常进步的。又有人认为他是忧国忧民、向西方寻求真理的先行者。他的思想水平已突破了洋务派思想的体系,他主张商民自  相似文献   

8.
郭嵩焘与刘锡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按寻常的逻辑与想象,郭嵩焘与刘锡鸿,属官场里两个不同层次的人物,他们不可能有说不清道不明的恩怨与是非。 郭嵩焘出自湖南湘阴巨富家室,道光年间通籍的政坛才子,与沈桂芬、沈葆桢、李鸿章为同年(道光二十七年)进士;他是曾国藩和刘蓉的换帖兄弟,又是曾国藩和左宗棠的儿女亲家。他属湘系集团中的智囊人物,说服曾国藩夺情出山办团练,倡议捐输筹军饷,劝说江忠源创建水师。真可谓少年得志,名满天下。而刘锡鸿呢?乃广东省番禺县一渔贩之  相似文献   

9.
郭嵩焘简论     
郭嵩焘,湖南湘阴人(1818-1891),出身于以经商致富的封建家庭。祖上几辈都试图通过科举道路走上仕途,但不曾如愿。曾祖父是个贡生,祖父是个秀才。至郭嵩焘时家道衰微,遇上灾年,“租无所出,先生家往往不能举餐”①。郭少年时聪颖过人,读书勤奋,思想活跃。他伯父曾称道他“龄儿(郭嵩焘乳名)通事洵洵,独其读书为之,若猛兽鸷鸟之发,后来诸英,无及此者”②。郭嵩焘19岁那年以秀才身份参加乡试,顺利中举。在以后十年间连续五次参加会试,至1947年(道光二十七年)才考中进土。郭嵩焘在岳麓书院就读时与曾国藩、刘蓉结为至交。太…  相似文献   

10.
三代是儒家政治追求的最高理想社会,素为儒家士大夫心目中的黄金时代,"回向三代"去追寻中华文化的元典精神,探索儒学的真实意蕴成为了历代儒家士大夫的坚定信念。郭嵩焘作为有着深厚儒学底蕴的儒家士大夫在这方面表现尤为突出。他不仅以"三代之治"来批判当时社会存在的弊端,还以"三代之治"来观照西方文明,并把西方文明纳入儒学的框架内来考量。郭嵩焘"回向三代"的理想诉求体现了他对儒家最高理想的深层追求,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坚定信仰,也表明了他的思想趋于返本与开新之间。分析和总结郭嵩焘"回向三代"的理想诉求,给我们的重要启示是既需要处理好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关系,更需要实现传统文化向现代转换。  相似文献   

11.
学习西方以致富强,曾为近代中国的一种进步追求。然而,在向西方学习什么、怎样学习的问题上,人们的认识却有深浅之分、正谬之别。这种分歧,既显示出社会思潮发展的阶段性,也体现着不同阶级的各自利益。郭篙蒸较早致力于这个问题的探索,历经“茫无所知”①到“确有所得”②的过程,提出了有独到见解的主张。本文试为论析,以便取得对郭嵩焘其人的正确评价。一、循习“西洋政教”以为中国富强的“本源之计”在经历两次鸦片战争的挨打痛苦后,面对日益加剧的统治危机,那些被称之为地主阶级洋务派的官僚,万分不愿而又无可奈何地承认“天…  相似文献   

12.
封建政府是地主阶级的权力机关,代表地主阶级利益。以皇帝为首脑的中央政府为了维护整个地主阶级的利益,要求把权力抓在自己手中,强化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但是地主分子散居各地,同一地区的地主分子又有共同的利益,甚至能形成独特的政治集团。这样,封建中央政府与地方地主集团既因都是地主阶级代表而有共同性,同时也有着争权夺利的矛盾。所以地主阶级有一个解决它内部矛盾的任务,有如何搞好它的统治权力的分配问题。对这个问题处理得好,其内部就基本统一,处理不善就矛盾重重,以至会用战争手段来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13.
李敬峰  刘俊 《中州学刊》2022,(9):122-128
朱子学在晚清突破乾嘉汉学的藩篱,迎来中兴和复振。如何对待朱子学、如何回应时弊成为以郭嵩焘为代表的晚清理学群体所必须面对的时代课题。郭嵩焘以朱子哲学体系建构的核心依据《大学章句》为切入点,兼采汉宋,无所依阿,诉诸经世,从文本到义理向朱子展开系统的辩难,显豁出依违朱子的鲜明特质。它一方面绾合汉学、宋学和经世致用之学,从政治哲学的角度开显出诠释《大学》的新维度;另一方面在理学中兴的视域下,以“尊经即所以尊朱子”为宗旨,指明判释朱子的新视角和新方式。更为重要的是,由郭嵩焘这一个案透显出晚清经典诠释为现实政治服务的浓郁色彩。  相似文献   

14.
李鹏连 《船山学刊》2014,(1):165-168
郭嵩焘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更是一位著述丰富的经学大师。本文主要通过分析大量研究郭嵩焘经学学术的相关论著,对学界关于郭嵩焘经学文献成就的研究以及研究动向进行归纳与分析,并对学界有关郭氏经学研究之不足进行评述。  相似文献   

15.
贾熟村 《学术研究》2003,(11):94-98
丁日昌,广东丰顺人,郭嵩焘,湖南湘阴人。他们与李鸿章均为洋务派的佼佼者。他们的政治主张相同,又一同受到顽固派的排挤、攻击;他们同病相怜、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支持,贯彻始终。他们之间的深厚友谊非同一般。  相似文献   

16.
郭嵩焘于1870年开创的公祭船山,至今整整150周年。回顾这些年来船山学研究的历程,将郭氏对船山的评价和当代船山学的进展进行比较,可以归纳为以下三点:一个共识,一个超越,一个不及。一个共识,即对船山在中国思想史上的历史地位认识高度一致;一个超越,即当代在对船山政治思想的认识与评价上远远超越了郭嵩焘;一个不及,即当代学者对船山学术成就评价的标准,不及郭嵩焘的客观。  相似文献   

17.
吴雪玲 《齐鲁学刊》2006,1(4):48-51
作为晚清思想家,郭嵩焘清醒地意识到国家的强盛不能单纯依靠军事,而必须有相应的政治制度、经济实力、科技文化和风俗人心来辅成。为此,他对西方民主政体、教育制度和风俗教化进行了较为全面、细致的考察。郭嵩焘不仅敢于正视中西文化之间的差异,而且对于中国政治制度、思想文化的弊端进行了深刻的反思。欣赏、接纳、学习西方政教、文化的胆识和见解,使郭嵩焘跳出了洋务派体用观的窠臼,在西学东渐的道路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思想的深刻和超前使郭嵩焘具有比同时代人更为高瞻远瞩的思想理念,也使他不可避免地成为思想解放的寂寞先驱。  相似文献   

18.
郭嵩焘不仅是中国第一任驻外公使,更是一位以精通洋务而著称的洋务思想家。其洋务思想的可贵之处就在于它并没有仅仅停留在外交层面,而是把办理洋务提升到治国平天下的高度。郭嵩焘的治河思想就是其洋务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治河方略、治河技术、治河保障措施体现了他的朴素唯物主义观。郭嵩焘的治河思想对我们当今的河道治理,尤其是长江中下游河道的综合治理和开发有着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郭嵩焘咸同时期的政治思想主要体现在他把官贪吏虐,政治黑暗看作是“致乱之源”,从而一方面极力主张“严以驭吏”,“肃清官吏之路”;另一方面也主张“宽以抚民”,反对严刑峻法.这些思想有助于我们理解郭氏后期思想的变化和发展,同时,对今天也不无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江西社会科学》2018,(7):153-162
湘军集团主要成员之间具有十分牢固的人际关系。这些人际关系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天然的地缘关系,湘军集团主要成员绝大多数来自于湖南,尤其是湘乡与新宁更可视为其集聚核心;二是相近的趣缘关系,湘军集团主要成员尤其是上层成员多为读书人,而且多讲求理学经世,彼此之间趣味相投;三是紧密的学缘关系,湘军集团成员不仅上层将帅多为师生、同窗,下层官兵中具有这一渊源关系者也为数不少;四是亲密的血缘关系,湘军集团主要成员中很多人来自于同一家族,即使来自不同家族,彼此之间也多互相联姻。湘军集团主要成员之间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使他们彼此相互支持,共同发展,从而形成一支左右近代中国历史发展进程的军事政治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