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幽默三则     
《老友》2011,(12):44-45
再来一瓶 朋友的弟弟高考进考场做一题.需写“恩惠”两字。可是“惠”字他不会写,左思右想无果。突然他大喜!考试时带一瓶饮料进考场,瓶盖内大多有“谢谢惠顾”字样,此“惠”和“恩惠”的“惠”同一字。于是他假装喝水,拧开瓶盖,只见盖内赫然印着“再来一瓶”。  相似文献   

2.
三个字     
有个英国人到瑞士出差,打算尽快启程回家,当他到邮局给妻子发电报时,身上的钱己花得差不多了。于是他拟好电报给营业员小姐,请她算价。小姐算了数字并报了价,他发现身上的钱不够了,就说:“请把文中‘亲爱的’三个字去掉,这样钱就够了。”小姐却温和地笑了,“不,这三个字无论如何也不能去掉,您妻子最盼望的就是这三个字,请不必为难,这钱我替您出。”  相似文献   

3.
与《石梅苑》一见钟情,心意相惜是我初到石梅的日子。带着对百年老校的敬仰,我在校园内寻走,期待能遇见百年时光里的记忆。在略显斑驳但典雅依旧的桂花厅旁,我偶遇了正在编辑校志的老书记,他的手中正捧着一本微微泛黄的册子,凑近·看,赫然写着的“石梅苑”三个字,正是老校长王化民先生的笔迹。我惊讶地翻看着这本多年前的校刊,  相似文献   

4.
京城活雷锋孙茂芳的名片上印着雷锋头像,他总是这样“推销”自己:“我叫孙茂芳,遇到麻烦事儿找我……”本是含饴弄孙之年,不打麻将、不出国度假,他还在照顾孤寡老人、帮扶贫困家庭,他的足迹伴随着“雷锋精神”传遍大半个中国,古稀老首长孙茂芳感动千家万户。  相似文献   

5.
流鼻涕时代的志愿,居然实现了 正在百无聊赖的时候,家里的电话响了,王雷一接,竟然是公安局的人打来的。听到公安局三个字,他的心一个劲地乱跳。对方问他:“你愿意到警犬队工作吗?”  相似文献   

6.
“中国习酒”这是习酒最新名片上最醒目的四个字,而此前带有“茅台”字样的标识已经很难寻觅。这意味着习酒要单飞了,而这单飞的表现就是要“独立上市”。  相似文献   

7.
一天,阿凡提和皇帝一起洗澡,皇帝问阿凡提:“凭我这模样到市场上当奴隶卖,能值几个元宝?”阿凡提回答“:最多值10个。”皇帝火了,骂道“:胡说!不提别的,光是我身上的这条绣花围巾就值10个元宝了。”阿凡提指着围巾说“:我说值10个元宝的,就是指这个东西啊!”在这个故事里;阿凡提所要表达的意思虽然没有直接说出,但言外之意却不言自明:原来皇帝“一钱不值”。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由于表达的需要,说话人往往运用一定的说话技巧,有意把话说得迂回曲折、温和含蓄。同样,听话也是一门学问,听话的人要善于把握说话人的真正用意。一般来说,说话者使…  相似文献   

8.
断刀明月 《可乐》2011,(1):54-55
趣味在天小儿郎 梁天这个爹不负责任到什么地步呢?仅从给儿子取名就能窥见一斑。他原想在自己名字中加个“小”字,太太孙凤英坚决不肯。梁天依然不肯费脑筋,换汤不换药,加了个“晓”字:“咱儿子就叫梁晓天啦。”  相似文献   

9.
韩功应 《老友》2011,(6):47-47
清代戏曲理论家、诗人李调元,小时候聪明好学,才思敏捷。有一年端午节他回家,进厨房发现一锅粽子,刚要拿起来吃,却被他的三嫂拦住。三嫂深知五弟文思敏捷,就随口说了一句上联:“五月五日五弟厨房讨粽子。”她声称若对不出下联,就不能吃粽子。这上联连用3个“五”字,加之有个“讨”字含有贬意。  相似文献   

10.
陈一定 《社区》2010,(13):32-32
2002年夏天,浙江省杭州市采荷街道芙蓉社区的居民突然发现,小区里新搬来的一姓钱的住户在公园里摆了个修鞋摊,当起了修鞋匠。他与其他修鞋匠不同,他出门修鞋除了带上一些必备的橡胶料、万能剂等修鞋材料外,一只小灵通手机,一个笔记本,一支笔,这三样宝贝总是放在自己的修鞋台上。而在台子的边上立着~块牌子,上面赫然写着几个大字“为人民服务,免费修鞋”。一时间,这个“怪”老头成为了社区居民谈论的话题。人们不禁要问“这三样东西到底有啥用?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还有免费这等好事?”  相似文献   

11.
五羲之补联     
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家门的春联常被人揭走。一年,他忽然在门上贴了一副“福无双至,祸不单行”的对联,人们以为不吉利,都摇头走开,谁也不揭了。到正月初一,王羲之在上下联各被了三个字:  相似文献   

12.
娱乐广场     
一时凑不起来从前有一考生赴京考试,半天一个字也写不出来,两书僮倚门见其他考生纷纷交卷退场,为其主人着急。纷纷交卷退场,为其主人着急。天快黑了,甲僮问乙僮:“不知作文一篇,大约要多少字?”乙答道:“大概五六百字吧。”甲叹道:“这五六百字,难道肚子里都没有?到此时还不出来。”乙书僮好生安慰,他说:“你莫心焦,他肚子里那五百字只是一时凑不起来的缘故吧。”长生药一医生得病将死,在枕上喊道:“若有好医师,能给我把病治好了,我现有长生丹药谢他,叫他吃了,可以活几百岁。有人问:“既有此药,何不自服?”答道“好…  相似文献   

13.
论四字语     
吕叔湘先生在他的《汉语语法分析问题》一书中指出:“现代汉语里有大量的四字语,这是一种特殊的短语。”其后,《中学教学语法系统提要》中也提到了作为一种固定短语的“四字熟语”。其实早在60年代初,吕先生在他的《现代汉语双音节问题初探》一文中就有过“四字格”的说法,他说:“四音节优势特别表现在现代汉语这存在着大量的四音节熟语即‘四字格’这一事实上。”①“熟语”即“常用的定型化了的固定短语”。由此看来,《问题》中的“四字语”同《初探》中的“四字格”以及《提要冲的“四字熟语”基本上是同一概念,即四音节的持珠短…  相似文献   

14.
滥用     
从前有个学生,作文滥用“而”字。老师多次指出他的这个毛病,均不见效。一次,老师一气之下在他的作文本上写了这样的批语:  相似文献   

15.
首先,根据散佚于古籍的《字说》字例,归纳出王安石说解字义的五个特点,认为这些特点都是以他自己所发挥的“会意”之法为中心,并将“六书”的会意与王安石的“会意”之法作了简单比较。其次,认为王安石《字说》采用“会意”之法说解字义主要有三方面原因:一是源于他的字义“出于自然”的文字观,二是他反传统注疏之风的实践,三是学术和政治的双重需要。这三方面的原因实际上体现出他提倡的经学必须以经世致用为特点的一贯思想。  相似文献   

16.
鲁迅有一著名的短篇小说《孔乙己》。文中,穿着脏兮兮长袍的孔乙己那迂腐知识分子的艺术形象,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鲁迅是怎样想起了用“孔乙己”这三个字的呢?或者说“孔乙己”这三个字是从哪里来的呢?《鲁迅全集》中《孔乙己》这篇小说的注解中和小说中的几句文字,都作了说明:是从描红纸“上大人孔乙己”这几个字中而来。这批字很多,往下还有“化三千七十二尔小生八九子佳作仁可知礼也”诸字。鲁迅在断读这一段文字的时候,是用“三字经”式方法三字一句。这样,“孔乙己”三个字便是一个句子或一个词了。鲁迅虽然自己这样断读…  相似文献   

17.
白字先生     
慕柳 《老友》2012,(8):57-57
有个训蒙先生好读白字。他与东家谈好:他当塾师,每年租谷三石,伙食四千。如果教一个白字,罚谷一石:教一句白字,罚钱二千。他到书馆后。有一天与东家在街上闲走。见石刻“泰山石敢当”,便误认“秦川右取当”。东家说:“全是白字,罚谷一石。”回到书馆,他教学生读《论语》。把“曾子曰”读作“曹子曰”,“卿大夫”念为“乡(繁体为“绑”)大夫”。  相似文献   

18.
“个”用作量词是人所共知的,不是本文所要讨论的内容。“个”的非量词用法并不少见,但往往被忽略,甚至当作量词来处理。本文拟从实例出发,就此问题进行一些探讨。A例:()三牛家西屋闲着,挺宽敞,又没孩子吵,写个字,看个书,都方便。(浩然《彩印)仁)这村里大人小孩有个头疼脑热,都来找他妙手回春。(刘绍棠《蒲柳人家》(3)“你老看个啥哩?”她一边做饭,一边向男人发出怯懦的抗议。(龙风伟(乌鸦》)以上例句中的“个”都不表示量的概念。“写个字,看个书”不能理解为“写一个字,看一个书”心书”的量词用“本”不用“…  相似文献   

19.
陈超 《女人世界》2006,(6):68-69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从事美发行业的道路上肖国清一直坚信六个字:“勤奋、努力、坚持”。他认为只要自己还干这一行就永远不会停止学习,并且一直会把这6个字作为自己的标准。  相似文献   

20.
轻松一刻     
《社区》2014,(16):64-64
专业对口 经理对老板说:“吉恩斯这家伙简直不可救药!他整天打瞌睡,我都给他换了三个工作部门了,可他仍然恶习不改。”“让他去卖睡衣吧。在他身上挂一块广告牌:优质睡衣,当场示范。”老板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