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源流》2012,(11):34-39
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中共广东省委原书记、省人大常委会原主任、广东省军区党委原第一书记林若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12年10月7日20时10分在广州逝世,享年89岁。林若同志1924年10月出生,广东潮安人。他在青少年时期就开始接受进步思想。在梅县东山中学读书期间,孜孜追求革命真理,参加...  相似文献   

2.
肖姗  下史宣 《金陵瞭望》2011,(16):86-87
煤炭港22号:中共南京铁路地下党支部旧址。1945年12月.中共南京市地下工委为了更好地领导铁路工人运动.决定成立中共南京铁路下关车站支部.支部书记先后由原地下党市工委交通员马文林、马续善担任。煤炭港22号唐绍泉的家就成为地下党秘密活动地点。后来由于叛徒的出卖.马续善、唐绍泉等同志先后被捕。南京铁路地下党遭到全面破坏.1982年12月24日.南京市人民政府追认唐绍泉等为革命烈士。  相似文献   

3.
《源流》2012,(21):34-39,2
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中共广东省委原书记、省人大常委会原主任、广东省军区党委原第一书记林若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12年10月7日20时10分在广州逝世,享年89岁。林若同志1924年10月出生,广东潮安人。他在青少年时期就开始接受进步思想。在梅县东山中学读书期间,孜孜追求革命真理,参加中共地下党领导的抗日救亡运动。1945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7月,考入中山大学文学院,在校学习期间,团结、引导进步青年跟着共产党  相似文献   

4.
《中华魂》杂志社2012年理事年会暨发行工作会议6月27日在北京召开。参加会议的领导同志有: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原主任、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常务副会长逄先知,国防大学原校长、上将、中国延  相似文献   

5.
周描坤 《华人时刊》2011,(1):23-24,22
11月24日凌晨3时8分,98岁的黄华同志离开了我们。敬爱的黄华同志是我十分敬仰的革命家,也是我的"伟人系列"书籍、画册和大型展览的顾问之一,曾经得到过他老人家的关心和热情帮助。1998年3月5日,是一代伟人周恩来总理诞辰100周年。在中央和地方准备隆重纪念百年恩来前的一年多时间里,我在周恩来总理身边工作人员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宋平(曾任周恩来同志政治秘书)、童小鹏(原周恩来总理办公室主任)、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主  相似文献   

6.
苏希胜 《中华魂》2014,(19):10-13
由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和四川省委宣传部等单位联合举办的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学术研讨会,得到了四川省委和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省委书记王东明,副书记、省长魏宏同志会见了与会部分代表;省委副书记柯尊平同志到会致辞,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吴靖平同志主持会议。中央政治局原委员、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原副委员长、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会长李铁映同志作了《重读邓小平〈南方谈话〉》的大会主题报告。这个报告,从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上,深刻阐述了邓小平同志在《南方谈话》中论述的关于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解放思想、改革开放等重要理论观点的科学内涵和重大意义,畅谈了自己的学习体会,具有很强的思想性、理论性和现实指导意义。我们要结合实际,认真学习。逄先知等几位同志作了精彩的大会发言,使大家很受教育和启发。  相似文献   

7.
今年11月4日是马文瑞同志诞辰100周年的日子。10月31日,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举行纪念马文瑞同志诞辰100周年座谈会。出席座谈会的有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常务副会长令狐安、苏希胜、顾问杨蕴玉,副会长李树文、阎海旺、马蓥伯、陈登才、周才裕,陕西省原省长、国家林业局原局长贾治邦以及马文瑞同志的亲属、研究会部分理事、会员60余人出席了座谈会。令狐安、贾治邦、马蓥伯、曹建平、马晓文、苏希胜、朱育诚、  相似文献   

8.
一九五八年十一月,原内蒙古语文研究所道荣嘎同志在进行社会调查过程中,从达茂联合旗哈布图哈萨尔陵帐旁的石洞  相似文献   

9.
邓小平同志在评价毛泽东同志的伟大功绩时指出:“毛泽东同志在长期革命斗争中立下的伟大功勋是永远不可磨灭的.回想在1927年大革命失败以后,如果没有毛泽东同志的卓越领导,中国革命有极大的可能到现在还没有胜利,那样,中国各族人民就还处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之下,我们党就还在黑暗中苦斗.所以说没有毛主席就没有新中国.”[1]在纪念毛泽东同志率领秋收起义部队向井冈山进军70周年之际,回顾中国革命胜利的历史,缅怀毛泽东同志的丰功伟绩,我们深切地认识到邓小平同志的论述是对毛泽东同志科学的历史的评…  相似文献   

10.
伍依丽 《源流》2012,(21):74-76
10月19日上午,纪念梁嘉同志诞辰100周年座谈会暨《梁嘉纪念文集》首发仪式在肇庆市举行。肇庆市市委常委、组织部长黄建勋出席座谈会并作讲话。原广东省副省长匡吉、省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李淼翔等先后在会上发言。有关方面负责同志,梁嘉同志家属、生前好友共120多人参加了座谈会。  相似文献   

11.
正2014年1月8日我代表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第五届常务理事会,向大会作研究会2013年工作情况与2014年工作要点报告,请审议。一、2013年工作情况过去的一年,在以李铁映同志为会长的常务理事会的领导下,全体会员高举旗帜、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求真务实,各项工作部取得了可喜成绩。(一)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思想政治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为贯彻李铁映同志关于举办专题报告会、推动研究会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的指示精神,举办了四次专题报告会。5月3日,请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财经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家发改委原副主任彭森同志作了"关于经济问题"的报告;6月27日,请研究会顾问、中组部原部长张全景同志作了"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的报告;9月3日,请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社科院原副院长李慎明同志作了"正确认识当前意识形态领域形势、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报告;11月7日,请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电影音乐学会名誉会长王立平同志作了对"文化建设的思考"的报告。  相似文献   

12.
伍依丽 《源流》2012,(11):74-76
10月19日上午,纪念梁嘉同志诞辰100周年座谈会暨《梁嘉纪念文集》首发仪式在肇庆市举行。肇庆市市委常委、组织部长黄建勋出席座谈会并作讲话。原广东省副省长匡吉、省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李淼翔等先后在会上发言。有关方面负责同志,梁嘉同志家属、生前好友共120多人参加了座谈会。  相似文献   

13.
我们的时代是一个伟大的时代,全国人民在党和毛泽东同志的领导下,正以史无前例的英雄步伐,向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挺进。毛泽东同志提出的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把我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在这个伟大的时代里,毛泽东同志提出了“革命的现实主义和革命的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原  相似文献   

14.
各地动态     
中共山西省委老干部局作出向侯良碧同志学习的决定。原运城行署卫生局副局长、优秀党员、离休干部侯良碧同志临终前立下遗嘱和遗愿:把遗体捐献给国家医疗卫生事业。1993年9月22日侯良碧同志病逝后,党组织和家属根据他  相似文献   

15.
"又是一年七月九,遥想故人泪满襟。革命一生彪史册,遗爱三晋风范存。"今年七月九日是原中顾委委员、山西省委原第一书记王谦同志逝世两周年的日子。一转眼,王谦同志已经离开我们两年了,虽然时间可以冲淡一切,却无法冲淡我对他的深切思念;虽然岁月可以抹去旧时的记忆,却无法抹去他烙印在我心中的精神。他的音容笑貌,他的高尚品格和革命情怀,不时浮现在我脑海。  相似文献   

16.
我曾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原副总参谋长李达上将办公室工作,耳闻目睹过这位老将军如何对待工作、对待生活、对待同志、对待自己。为  相似文献   

17.
编辑同志: 我是某机械厂的一名退休工人。2003年3月,某企业招聘我为生产技术顾问,生产与原单位相同的产品。原单位得知此事后,立即停  相似文献   

18.
1946年上半年,中共中央东北局根据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关于《建立巩固东北根据地》的指示,将东北民主联军第七师(从山东挺进东北的原渤海回民支队)全体回族指战员从前方调往哈尔滨市,于同年6月4日在哈市南岗由七师师长杨国夫同志宣布正式成立东北回民支队。任命刘震寰同志为支队长,刘喜三同志为副队长、李子华为副政  相似文献   

19.
《金陵瞭望》2006,(15):4-4
张璟同志生前是南京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副主任、机关党支部书记。自1988年从事南京住房制度改革.特别是住房公积金管理工作以来,她艰苦创业、锐意进取、爱岗敬业、忘我工作,和单位干部职工一起,探索出具有南京特色、在全国具有示范意义的公积金管理模式.使全市住房公积金归集总额从最初的几个亿增长到近两百亿.住房公积金贷款总额从几个亿增长到过百亿.廉租房建设资金从几百万增长到两个多亿.由于积劳成疾.医治无效.张璟同志于2006年6月17日不幸去世.年仅52岁。张璟同志在平凡的岗位上作出了不平凡的业绩.用自己的一生谱写了一曲“爱岗敬业、为民谋利”的感人篇章。她的先进事迹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充分体现了新时期共产党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优秀品质.体现了领导干部开拓进取、无私奉献的精神追求。市委决定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向张璟同志学习的活动,动员和激励广大干部群众.以张璟同志为榜样,为实现“两个率先”、构建和谐南京贡献自己的力量。  相似文献   

20.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原成都电讯工程学院学报)已经创刊三十周年了,值此欢庆之际,《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编辑部的全体同志谨向热情支持我刊的广大读者、作者、校友、曾从事过本刊编辑工作的同志以及有关部门的领导和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电子科技大学学报》(原成都电讯工程学院学报)是为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科学研究发展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