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寻乌调查是我们党调查研究的光辉典范,是毛泽东同志一生中进行的规模最大、资料最详细、内容最丰富的一次调查研究.在建党100周年之际,本文借鉴毛泽东同志当年开展寻乌调查的调研方式,开展"新时代寻乌再调查",全面总结寻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分析柑橘等特色产业发展情况,深入剖析当前寻乌的经济社会发展新情况、新问题,为当前寻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制定提供有效参考.本文总结了此次调研对做好新时代统计调查工作的三点启示,即在新时代的统计调查工作中应坚持调查研究的优良作风、坚持走群众路线、坚持实事求是.  相似文献   

2.
《寻乌调查》是毛泽东的一篇近九万字的调查报告,写于1931年,1982年经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校订后公开发表。毛泽东之所以要在江西寻乌“下大力”进行他当时的“最大规模”调查,是因为他认为对中国的富农问题“还没有全般了解”,同时“对于商业状况是完全的门外汉”。因此,毛泽东在寻乌不仅调查了农村,而且还首次调查了城镇,重点调查了城镇商业、手工业的历史发展过程及现状、特点。在取得了大量真实、具体的材料后,毛泽东写  相似文献   

3.
寻乌调查是毛泽东农村调查中规模最大的一次。《寻乌调查》集中体现了他所倡导的“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等重要思想,是我党调查研究的光辉典范。由于《寻乌调查》所反映的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央苏区的农村社会,保存了许多当时社会、政治、经济等方面丰富资料,对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客家社会与文化具有很好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4.
长久以来,学术界关于传统中国农村的社区管理的认识分歧较大;毛泽东八十五年前(1930年)所进行的著名"寻乌调查",就清末民初江西南部寻乌农村的社区管理展示了详实而生动的内容,为我们准确解读与认识传统中国乡村社区管理提供了一个不可多得的典型个案;梳理与研究清末民初寻乌农村社区管理的具体内容、经费来源、管理绩效及其历史经验,对当前中国村民自治及其新农村建设不乏许多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5.
1927—1933年,毛泽东同志在原中央苏区开展了39次调查,是其一生中时间最为集中、范围最为广泛、对象最为基层、访谈最为深入、内容最为丰富、材料最为翔实、文字最为生动的调查实践活动[1],形成了名垂青史的《寻乌调查》《兴国调查》《长冈乡调查》《才溪乡调查》等报告.毛泽东同志在报告中不仅提出了许多被实践证明是正确的指导中国革命的理论和政策,而且形成了一整套调查研究的思想、方法和体系,得出了"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著名论断,铸就了"深入实际、实事求是、艰苦奋斗、科学严谨、认真细致"的苏区调查精神,是共和国统计事业的根与魂[2].  相似文献   

6.
严修余 《老友》2011,(1):9-10
毛泽东1930年5月作寻乌调查的住址,原是美国耶稣教传教士兼医生雪莱·鲍斯费尔德(Snow-down Bousefied)的住宅和医院所在地。  相似文献   

7.
红色闽西行     
闽西,是著名的革命老区,是中央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陈毅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这里从事伟大的革命实践。毛泽东同志在这里写下了《古田会议决议》、《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才溪乡调查》等光辉著作,成为毛泽东思想的重要发祥地。闽西是红军长征出发地之一。当年十万闽西儿女踊跃参加红军,中央主力红军八万六千多人的长征队伍中,有二万六千多闽西儿女。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在血与火的洗礼中,  相似文献   

8.
毛泽东作于1930年的《寻乌调查》揭示了寻乌县的农民生活与农村经济状况,它既是当时中国最好的乡村调查之一,又是一个革命先驱者的作品,其中的许多认识,直接成为指导中国土地革命的理论.毛泽东所调查的寻乌个案是否具有普遍意义,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本文通过江西寻乌与浙江松阳石仓的对比研究发现,在传统时代,中国东南地区有着相似的地权结构与社会结构.中国近代乡村的演变,是产业分化与人口分化这两种因素交替作用的结果.20世纪上半叶中国革命的基础之所以在乡村而不是在城市,就是因为乡村积聚了足够多的破坏性力量.20世纪下半叶中国的改革之所以首先在乡村而不在城市,原因也在这里.以转移农村劳动力,发展城市工商业为主要内容的现代化,虽然没有能够挽救农村的颓败,却释放了乡村中的破坏性能量.明确这一点,对于我们理解20世纪中国革命的理论与实践,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毛泽东有一句名言:“要了解情况,唯一的方法是向社会作调查。”而社会调查又离不开统计方法。毛泽东三十年代初期亲自进行的《寻乌调查》、《兴国调查》、《长冈乡调查》、《才溪乡调查》,都是统计调查、统计整理与分析的名篇。他在1931年拟定的《总政治部关于调查人口和土地状况的通知》中还涉及统计调查的目的,统计调查的内容和方法,以及如何保证调查材料真实可靠等一系列基本的理论问题,这一切都是对统计理论工作的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0.
194 1年秋 ,中央妇委和中共中央西北局联合组成妇女生活调查团 ,但妇女干部不知如何搞调查 ,请毛泽东给她们讲讲。 9月 13日毛泽东向她们作了《关于农村调查》的深入浅出的生动的讲话。毛泽东首先指出调查研究是个认识论问题 ,认识世界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可惜很多同志常是主观主义 ,自以为是 ,完全不重视调查研究工作。要了解中国 ,就得作调查研究工作。不要性急 ,要有耐心。然后 ,毛泽东着重讲了调查研究的阶级分析法和辩证分析法。阶级分析法 ,就是要把人们在经济关系中的地位调查清楚。毛泽东以他1930年对寻乌富农和地主状况作的调查为…  相似文献   

11.
毛泽东在遵义会议成为核心的历史背景有五个方面:一是其时其势的迫切需要,危如累卵的军事形势下,迫切需要有这么一个军事领袖率领红军走出困境、取得胜利;二是毛泽东在中央苏区取得一系列军事胜利以及长征以来的正确军事主张所表现出来的军事天才正是中央红军迫切需要的军事领袖的不二人选;三是毛泽东的正确路线得到了周恩来、张闻天、王稼祥等中央领导的支持;四是毛泽东在遵义会议上采取了正确的斗争策略,只批判"左"倾军事路线错误,不提"左"倾政治路线错误,易于被还没有完全认识到"左"倾政治错误的广大红军指战员所接受;五是中央红军电台和共产国际失去联系,去除了受王明等人影响的共产国际的干扰。  相似文献   

12.
廖安民 《老友》2014,(12):9-9
正抗战时期的延安,旱天两脚土,雨天两脚泥。当时很多从上海、南京、北平等地来这里投身革命的男女青年,都脱下皮鞋、布鞋,换上了红军的传统草鞋,并引以为荣。一天,边区医院的勤务兵小张问从南京中央医院来这里参加革命工作的朱仲丽:"朱医生,你有没有旧布和旧毛线?我想帮你打一双草鞋。""太好了,有了草鞋,脚底下就不会沾泥沙了。"她忙着找了一些旧布和五颜六色的短毛线给了小张。一天傍晚,朱仲丽在路上遇见毛泽东。毛泽东注视着她的双脚,像在思考什么。"主席,这草鞋是医院一位小同志给我打  相似文献   

13.
据《统帅毛泽东》一书记载: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曾多次谈到,他一生中忘不了三个地方——井冈山、东固和延安。毛泽东为何如此看重东固?提起"井冈山会师",人们都熟知是毛泽东、朱德率领的两支红军队伍在井冈山实现会师,不仅正式  相似文献   

14.
毛泽东在遵义会议前后的军事建议是:一、第五次反围剿一开始,毛泽东建议放弃黎川,诱敌深入到建宁、泰宁一带,集中红军主力在运动中消灭敌人。二、"福建事变"之时,毛泽东建议红军主力应该突进到以浙江为中心的苏浙皖赣地区去,将战略防御转变为战略进攻,威胁敌之根本重地,向广大无堡垒地区寻求作战。三、第五次反围剿进行一年时,红军在内线作战取得胜利的可能性已经不存在了。毛泽东主张立即改取战略进攻的方针,以主力向湖南中部挺进,调动江西敌人至湖南而消灭之。四、通道会议时,敌人在北区湘西的道路上布置了20万大军的天罗地网,毛泽东极力说服博古等主要领导人,建议放弃与二、六军团会合的原定计划,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前进。五、在苟坝出席中共中央负责人会议,讨论进攻打鼓新场的计划,毛泽东建议,不能打固守之敌,不能啃硬的,应在运动中消灭敌人。  相似文献   

15.
《老友》2006,(7)
红军长征中,在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共中央领导和指挥下,克服了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错误,粉碎了张国焘分裂党、分裂红军的图谋,实现了全党全军和沿途各族人民的革命大团结,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团结战斗的光辉篇章。  相似文献   

16.
毛泽东和早期红军的新闻宣传工作,长期被学界忽视。事实上,毛泽东在井冈山创建了新型人民军队,新型人民军队的新闻宣传事业也是从这里起步的。井冈山时期,毛泽东富有创见地首次将新闻宣传工作列入人民军队的重大任务之中。他规定了红军新闻宣传工作的任务,阐明了红军新闻宣传工作的意义,提出了改进红军新闻宣传工作的路线图。毛泽东还创新和改造了一系列新闻宣传的传播形态和表达方式。井冈山根据地的蓬勃发展,与毛泽东领导和指导的新闻宣传工作是分不开的。没有毛泽东,就没有人民军队新闻宣传的历史起点,他是当之无愧的我军新闻宣传事业的创建者、开拓者和建设者。  相似文献   

17.
毛泽东和邓小平第一次合作,将苏维埃共和国的“开国大典”定在瑞金的一片古樟林中 1931年9月28日午后。刚刚指挥3万红军将士粉碎国民党30万大军对中央苏区第三次“围剿”的红军统帅毛泽东、朱德、项英等人,从江西兴国县匆匆来到瑞金县城东北5公里处的叶坪村,准备在此暂住几天,然后再东入闽西长汀县城。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二三十年代,毛泽东对中国农村社会进行了全面细致的、实事求是的社会调查,撰写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寻乌调查》等经典调查报告。这些调查报告对中国的农民群体(富农、中农、贫农、雇农)以及地主豪绅的经济状态、社会地位、政治态度进行了精准描绘和分析,为苏区土地革命政策的制定打下了扎实的群众认知基础。苏区土地革命政策有两大争议问题,一是如何对待富农。二是农民是否拥有土地所有权。这两大问题随着毛泽东等领导人持续进行社会调查,不断调整土地政策,最终获得较为圆满的解决。毛泽东通过实事求是的社会调查,寻找到了革命的主要力量,逐步探索出适合中国国情的土地革命路线,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相似文献   

19.
在毛泽东的指挥下,红军四渡赤水成功地摆脱了敌人的包围,但这种"只走路不打仗"的战略却在部队中引发了普遍的动摇情绪.出于对红军的高度责任心,林彪向中央写信要求更换前敌指挥,却造成了当时权威地位尚未树立的毛泽东对彭德怀与张闻天的怀疑和猜忌.在当时的革命者团结一致、顾全大局的精神下,会理会议克服了党内、军中的动摇情绪,统一了思想认识,为长征的胜利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20.
《老友》2005,(6)
红色领袖的治翻安民术1931年11月召开的全国一苏大上,由于毛泽东在红军、苏区和共产国际的巨大影响,被选为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主席和人民委员会主席。毛泽东在被排挤出红军的领导层之后,在长汀福音医院疗养4个多月,于1933年2月回到瑞金叶坪,主持临时中央政府的工作。毛泽东首先做的是使人民委员会的机构正常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