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9岁的莉兹是纽约人,从她懂事起,就看见父母双双吸毒。为了购买毒品,父母变卖了家里所有值钱的东西。  相似文献   

2.
我叫小米,一直都想出国,可是考虑到家里的经济情况,我一直都不敢告诉父母自己的想法,后来,高考失利,父母就开始为我打算起来,尽管家里条件不怎么样,可是为了家里唯一的女儿,父母还是动用了很多关系,想尽办法让我出国,有一次,我去英国领事馆咨询,这才知识,财产证明有很多种形式。我只需要证明父母或者是我的资助人有能力支付我的留学费用,就可以成功拿到申请。  相似文献   

3.
许多父母都有这样的体会:孩子幼年时,很乖巧,很听话,但到10岁以后,就变得越来越不听话,和家长总是唱反调。在家里,很少和父母交流,父母多说几句,就嫌唠叨:有心里话愿跟同学讲、老师讲,不愿对父母讲;许多父母为此苦恼不已。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一旦出现了这种情况,家长又应该如何应对?就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知名的心理咨询师马志国先生。  相似文献   

4.
我的家在黑龙江的齐齐哈尔,家中除父母外还有两个哥哥,当父母倾尽家底为两个哥哥成了家以后,家中已一贫如洗了,正上高二的我因为没钱不得不辍学回家。 此时,很多中国女孩纷纷嫁到国外,在我的一些同学中,就有几个人嫁到了国外。后来,她们经常回来探亲,连她们的父母也能借光去国外探亲、工作,很多人在国外干了两三年后回来就成了富翁,买房子、买车,让人羡慕不已。 我的两个嫂子积极鼓动我嫁个外国人,对富贵生活的向往也使我做起了异国新娘梦。后来,一个德国人主动提出为我物色一个条件好的对象,我家人立即东挪西凑,凑齐了三万…  相似文献   

5.
佚名 《社区》2009,(20):62-62
现在人们对未婚同居的态度已经很包容了,但我还是认为未婚同居不好,只有坏女孩才会做那种事。可是,恰恰就是曾经自认为很传统的我。却有了同居史,这真是不可思议。那时候因为单位离家很远.我征得父母的同意后在公司附近租了间房子。开始的时候我和一个女同事两人住,后来那个女同事辞职走了,我就一个人住。所以,父母对我后来和林同居的事并不清楚,因为我仍然是周末回家。  相似文献   

6.
幼年时父母忙生意照顾不了他,读高三时父母离异让他伤透了心 1986年,邵坤出生于广州市黄埔区的一个普通工人家庭。他4岁那年,父亲邵立铭和母亲韩芹双双下岗。失业后的邵立铭脾气火爆,经常在家里打骂韩芹母子。每当被父亲打骂,邵坤就会跑到爷爷奶奶怀里“避难”。从小,爷爷奶奶成了邵坤最亲近的人。  相似文献   

7.
王贤才 《老友》2011,(11):1-1
孝顺父母,其实是做人的本分。我也常常告诫我的子女远离那些不孝顺父母的人。他们连父母都弃我很早就知道“天下无不是的父母”这句话.但在我自己为人父之前.却对这句话不甚理解。父母也是人,怎么就没有不是呢?上世纪60年代,我看过一部意大利批判现实主义影片《警察与小偷》后,才开始领悟这句话。剧中小偷是个失业T人,穷闲潦倒。还有一大家子人要养活,别无出路,最终做了小偷。  相似文献   

8.
这几年来,我们这里一些人拾到被父母遗弃的婴儿,这些婴儿大部分是女婴或者生理有缺陷的残疾,处于人道和同情心,有些人就收养了他们,但这些人大都有了孩子,想到公证处申请办理收养公证,请问这种情况可否办理公证?  相似文献   

9.
【像要看透我的一切】 我一直觉得自己是那种没有故乡的人。 不到一岁的时候,父母就把我留在外公外婆身边,自己去三线支援革命建设了。在我后来的岁月,我要么跟着外公,要么跟着父母从一个三线迁居到另一个三线。故乡对我只是个空洞的名字而已。  相似文献   

10.
据福建省福州市政协的一份材料披露,福州现有留守“洋娃娃”近万人,他们出生在美国,是美国公民。而他们的父母侨居美国。父母因为没时间照看孩子等原因,将孩子“快递”回国内,由爷爷奶奶照看。在福州连江县和长乐市,还出现了“洋娃娃镇”、“洋娃娃村”,仅连江县瑁头镇,就有约2200名留守“洋娃娃”。记者调查发现,手持美国绿卡并没有让这些“洋娃娃”变得快乐,他们的心理状况让人担忧,未来也因为一张绿卡变成了未知数。  相似文献   

11.
颜之推 《社区》2013,(26):14-14
人之所以要读书求学,本来是为了开发心智,提高认识能力,以利于自己的行动。对那些不懂得奉养父母的人,我想让他们看看古人体察父母心意,按父母的意愿办事;轻言细语、和颜悦色地与父母谈话;怎样不怕劳苦,为父母弄到香甜软嫩的食品;使他们看了之后感到畏惧惭愧,起而效法古人。  相似文献   

12.
有的人感恩父母,因为父母给予他的生命;有的人感恩老师,因为老师给予他的知识;有的人感恩朋友,因为朋友给予他的帮助;而我要感恩奶奶,是因为奶奶给了我莫大的关爱。  相似文献   

13.
灵丹妙药     
姚剑 《老友》2011,(5):40-40
父母年龄大了,身体渐渐不如从前了,而我们兄妹三人却都在城里安了家,父母固守着乡下的几间旧房子,说啥也不愿进城来。我们兄妹三人拗不过父母,只好平时多汇点钱回去,叫两位老人多注意保养身体。但从去年开始,母亲就开始不断地给我们打电话。  相似文献   

14.
王馨娜 《社区》2010,(24):8-9
在有些时候,儿女虽未“远游”,但有了自己的家庭和事业,在不经意间就和原来在父母身边的生活拉开了距离,事实上“常回家看看父母”是对做儿女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15.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完成作文。 承诺是父母答应给儿女的精美的生日礼物,放飞了孩子的渴望;承诺是儿女允诺给父母的理想的学习成绩,支撑了父母的守望;承诺是公司老板保证给农民工相当的血汗钱……守住承诺,就像天空守住蔚蓝与明净;守住承诺,就像大地守住雄厚与辽阔;守住承诺,就像骏马守住剽悍与健壮。  相似文献   

16.
孝顺的实践     
傅佩荣 《社区》2013,(26):64-64
因为人人皆有父母,这是自古以来众人皆知的事实。子女由父母抚育教养而成人,因而对父母须有适当态度,此态度即是孝顺。世界各大文化传统,包含宗教在内,无不教人孝顺,只是在表达方式上有些不同。  相似文献   

17.
老骥 《社区》2008,(23):18-19
我和王岐山从小在一个机关大院里长大,对他的早年经历算是略知一二。其父经历坎坷20世纪50年代初运动一来,就有人把王家给查抄了,但到了1956年,建设部还是指名道姓,要把这位高级工程师调入北京。记得那是1957年,我的父母从上海奉调进京,我和姐姐、妹妹随父母到了北京。王岐山和我同岁,我们同住一个机关大院,而他也是上有姐姐下有妹妹。更巧的是,我们两人的姐姐、妹妹又是同岁,因此两家的三个同岁孩子,便常常“配对儿”在一起玩。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旨在分析中日两国两代人之间赡养父母意识的异同。采用赡养父母意识量表,测量了中国大学生及父母(大学生959人、其父母707人)和日本大学生及父母(大学生636人、其父母368人)的父母赡养意识。结果发现:中国大学生和父母在"与父母同住意识"和"赡养父母意识"上显著高于日本;日本大学生更多地选择"自宅死";中国父母、日本大学生和日本父母的手段性赡养意识显著低于情绪性赡养意识,其中日本父母的手段性赡养意识在各组中最低。  相似文献   

19.
五一临近,许多单身男女又开始为是否回家而犹豫不决,假期自然想回家看看。可是一想到回到家里父母对自己个人问题的絮叨,好多人又有点退缩,用谁的话说:“我妈简直到了逼婚的程度,春节回去待了一个星期,相了10次亲……”一边是暂时不想结婚或因为没有真正中意的无法结婚。一边是父母日趋严重的“逼迫”。结与不结,已经成为诸多单身男女无法逃避的问题,因此,相亲也就成为他们生活中的一份内容,只是这在父母“逼迫”下的相亲最终是否能修成正果,也同样是个问题……  相似文献   

20.
面前的曾凡一,娇小玲珑,清秀文静,长发飘逸,使人很难把她同医学和生物学双博士生这样的头衔联系在一起。可是,听完她的故事,透过她那极具特质的面容,清澈颖悟的眼睛,还有那自信的谈吐,很快就意识到她的与众不同,就连她的名字也独具一格:“首凡一,平凡的一个,又是唯一的一个。”身为著名遗传学家的父母把自己对科学和艺术的挚爱毫无保留地遗传给了女儿。而他就时的机遇使得她确立了人生的又一志向曾凡一祖籍广东,出生在上海。她的父母是国际著名的遗传学家督溢滔和黄淑帧教授。曾溢滔教授是中国工程院医药卫生工程学部的首批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