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行民事诉讼法所确定的当事人制度不尽理想,与诉讼实践的需要不完全相适应,必须进一步完善当事人制度的立法,确立合理的民事诉讼结构,促进民事诉讼法的整体进步。民事诉讼法应当增加诉讼代位的明确规定,扩大诉讼当事人的范围,进一步完善诉讼权利承担的适应范围,明确诉讼权利承担与裁定终结诉讼之间的适用界限,完善诉讼权利承担人参加诉讼的程序规定;确立股东派生诉讼制度  相似文献   

2.
2007年《民事诉讼法》的修改涉及到较多民事检察抗诉方面的内容。虽然修改后的民事检察抗诉制度更加进步,但是离司法界的期待还是有一定距离。如何合理定位民事检察抗诉的价值目标和功能,完善民事检察监督制度,一直是学界讨论的热点,笔者对此做了相关探索。  相似文献   

3.
2007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对《民事诉讼法》做出了修改,但仍然存在不足:民事诉讼法总则和分则部分关于民事检察监督的立法规定并不统一,民事诉讼法仍未明确检察机关在民事检察监督中的地位。完善民事诉讼立法,全面发挥检察机关的民事检察监督职能,明确检察机关具体职权,有效发挥民事检察监督职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回避制度是民事诉讼中的一项重要制度,以保证民事案件得到公正的审判。2013年1月1日施行的《民事诉讼法》中涉及回避制度作出了一定的修改。在审判实践中,我们不难发现回避制度实际操作仍有着诸多缺陷,尽快完善相应的配套规定与研究,不断发挥回避制度的优越性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民事公益诉讼逐渐成为讨论的热点问题,而我国现行《民事诉讼法》对民事公益诉讼制度没有明确规定,使社会公共利益受到很大损失,制约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检察机关应该积极推动民事公益诉讼的发展,促使我国早日制订民事公益诉讼制度。  相似文献   

6.
申请再审制度关系当事人合法权益的保护,2012年《民事诉讼法》修正案从管辖制度、申请再审的事由、再审案件的审查与管辖、申请期限等方面完善了申请再审制度,为保障当事人的实体利益提供了更完善的程序救济。  相似文献   

7.
2012年修改后的《民事诉讼法》对发回重审的实体事由进行区别对待,并进一步限制了发回重审的程序违法事由。对修改后的民事发回重审制度进行审视,不难发现其依然难脱“重实体、轻程序”之窠臼;而且,该制度功能异化之弊端未有改观。《民事诉讼法》的修改未能从根本上革除民事诉讼发回重审制度之痼疾的原因有二:一是民事诉讼发回重审制度的立法价值有失偏颇;二是民事诉讼法律责任制度不健全且实现不畅。因此,在立法上重塑民事诉讼发回重审制度之诉讼公正理念、强化程序违法之重审事由,完善民事诉讼法律责任制度体系、明确发回重审之诉讼法律责任性质,不失为完善民事诉讼发回重审制度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8.
我国新民事诉讼法以民事诉讼法(试行)为基础而制定。本文通过对新民事诉讼法的整体分析,归纳出该法所具有的四个特点:注重适应我国实际需要;注重民事程序法与民事实体法之间的协调,注重扩大当事人的诉讼权利并保障其权利的切实行使;注重保障人民法院依法行使民事审判权。  相似文献   

9.
我国在2012年新修改的民事诉讼法中增加了诉前证据保全制度,相比之下,我国台湾地区民事诉讼法中有较为成熟的诉前证据保全制度理念和规定,将两者相关方面进行比较,能够发现我国民事诉讼诉前证据保全制度的缺陷和不足,同时也为制度的完善提供了借鉴,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0.
民事诉讼法修改与民事证据制度的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结合《民事诉讼法修正案》,就如何修改和完善民事证据制度的几个重要问题进行了探讨。其一,文章首先论述了民事诉讼法修改中民事证据制度调整的基本视角,认为民事证据制度修正和调整应该立足于对证据制度基本结构的搭建;其二,文章对修正案中关于证据种类的规定提出质疑,尤其是证据的排序,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其三,对证人制度的完善提出了批评和建设性的意见,认为保留单位证人的规定是不合时宜的;其四,针对修正案,对防止举证迟延的对策提出了不同的观点,认为宽松的举证时限制度应当予以肯定;其五,文章对必须在民事证据中加以规定的免证事项做了论述;最后,对有效应对"证据偏在"的法律措施——文书提出命令制度的基本规范予以论证。  相似文献   

11.
2007年10月28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通过的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决定(以下简称《修改决定》),主要就民事诉讼法中的再审制度和执行制度进行了很大的修改。其中对于再审制度的修改最多,而这里面对申请再审的事由的细化堪称这次修订民事诉讼法的重点。但是,修改之后的再审事由是不是就真如有的媒体所渲染的那样已经完善到了无懈可击,就已经对当事人“申诉难”这一顽疾有一个很好的解决呢?笔者就修改之后的当事人再审申请的事由作一个自己粗浅的认识与评析。  相似文献   

12.
《民事诉讼法》修订:战略规划与制度设计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三次修订工作正在进行,改什么、怎么改,需要科学谋划和积极推进.此次修法宜以真正确立当事人主体地位为出发点,明晰民事诉讼制度完善路径;以实质化解矛盾纠纷和将矛盾尽可能解决在基层为功能定位,创新民事诉讼体制;以便民利民、降低诉讼成本、提升诉讼效率为依归,优化民事诉讼程序;以建立公正、权威、高效的民事诉讼制度为目标,科学配置民事审判权.  相似文献   

13.
对诉讼诈骗的定性不应仅局限于刑法个罪之间的界分,而应将其置防于我国民事诉讼法制度中。我国民事诉讼制度中,法院具有查证案件事实、审核证据的责任,而民诉法没有规定当事人有如实提供陈述的义务。因此,我国缺少诉讼诈骗构成犯罪的制度基础。诉讼诈骗中,当事人的主张通过证据予以表达,法院依据诉讼证据规则而不是当事人的主张定案,法院并没有被骗。诉讼诈骗构成犯罪,将与我国民事诉讼法、刑法的相关规定冲突,而且还可能引发重大道德风险。  相似文献   

14.
民事检察监督是确保民事司法公正的重要制度。2012年,中国、老挝不约而同地对本国的民事诉讼法进行了修改,完善民事检察监督制度均为两国民诉法修改的重点内容之一。比较两国民事检察监督制度,对于加强对老挝民事司法制度的了解和认识,完善我国民事检察监督制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5.
恶意诉讼类型多样,隐蔽性强,严重侵犯他人权益,破坏司法权威及司法公信力。人的逐利本性、社会诚信缺失、司法政策偏颇以及相关法律制度存在缺陷等是恶意诉讼泛滥的主要原因。恶意诉讼具有实体侵权与程序违法双重属性,其甄别取决于法理基础上的政策考量。旧《民事诉讼法》已有大量规范可用于预防和制裁恶意诉讼行为,新《民事诉讼法》在旧法基础上,通过引入诚实信用原则、强化检察监督、设立第三人撤销之诉、加大对恶意串通行为的惩处等的修改来加大打击力度。不过新法还存在可操作性不强、忽视受害人赔偿权等多重问题。  相似文献   

16.
在股东权益遭受不法侵害的情况下,法律允许股东通过直接诉讼或者股东代表诉讼的方式保护自己的权利,由此产生股东诉讼案件的不同类型。与普通民事诉讼案件相比,股东诉讼案件在当事人范围、诉讼请求、法律依据、诉讼种类、诉讼性质等方面表现出特殊性。现行《公司法》和司法解释关于股东诉讼案件的规定缺乏可操作性,亟待完善。《公司法解释(四)》对股东诉讼案件进行了类型化规定,在解决《公司法》适用问题的同时丰富和发展了民事诉讼的概念和理论,如民事诉讼当事人理论、第三人替代诉讼制度等。  相似文献   

17.
新修订的《民事诉讼法》增设了小额诉讼程序,但并未对其适用范围、审理程序、基本权利保障和救济途径等予以明确,立法的疏漏可能仍要靠司法解释去解决。分析小额诉讼程序产生的背景及其价值,考察美国、日本等的小额诉讼程序,并从设计理念、标的范围、诉讼费用、当事人程序选择权、救济途径等方面对中国小额诉讼程序进行评析。  相似文献   

18.
2012年新《民事诉讼法》对于检察建议的检察监督方式明确予以规定,包括检察机关主动提起的检察建议和依当事人申请提出的检察建议.理论上,检察建议具有和缓性、便利性和广泛性,使其与其他监督方式相比具有一定的优势,从而能够具有良好的实践效果.尽管如此,由于立法的原则性,对于检察建议的具体制度细化和完善还应从其适用范围和适用程序等方面进一步规定.  相似文献   

19.
我国《民事诉讼法》修正案首次明确规定了公益诉讼,引起社会广泛关注.文章在分析我国公益诉讼的定义、特征、必要性等基础上,分析公益诉讼的主体资格界定之争,并提出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20.
2012年8月31日修改的《民事诉讼法》将诚实信用原则引入我国民事诉讼领域,在此背景之下,对该原则的具体适用进行深入探讨很有必要。从该原则对法院审判权规制的角度来看,《民事诉讼法》应对阐明制度予以细化和深化,从而达到充分保障当事人诉讼权利之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