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胜者败论     
姚明 《领导文萃》2014,(9):96-98
正有一阵子,在国内每六周就有一本关于我的新书出版。这些书把我写成一个从不犯错误的人,好像我是一个神而不是一个人。事实呢?我失败过许许多多次。我不担心在NBA第一年就遭遇失败,我只想试一试。第一年结束后的夏天,我对失败有顾虑了,因为目标变了。我不知道美国球迷怎么想,但在中国,当你得了30分,球迷就想让你得40分,当你拿了40分,他们就要50  相似文献   

2.
晚年时节,张学良曾经对人说过:人呀,失败成功不知道,了不起的人一样会有失败。我的一生是失败的。为什么?一事无成两鬓斑。  相似文献   

3.
<正>当失败的结局不可避免时,不少人的做法是,马上放弃,破罐子破摔。反正已经失败了,何必再枉费心机呢?可回过头来一看,常常后悔不迭。怎奈木已成舟,为时已晚。遭遇失败时不怨天尤人,不自暴自弃,就有可能找到新的成功机会。有位朋友毕业一年多,一直没找到工作。后来顺利通过  相似文献   

4.
《领导文萃》2010,(8):124-124
关于失败,英国人哈罗德·埃文斯有这样一段论述:对我来说.一个人是否会在失败中沉沦,主要取决于他是否能够把握自己的失败。每个人或多或少地都经历过失败,因而失败是一件十分正常的事情。你想要取得成功.就必得以失败为阶梯。换言之,成功包含着失败。关于失败,我想说的惟一的一句话就是:失败是有价值的。  相似文献   

5.
有个美国青年大学毕业后,去一家汽车公司应聘。和他同时应聘的3个人都比他学历高,当他们面试失败之后,他觉得自己没什么希望了。但他想既来之,则安之,于是敲门走进了董事长的办公室。一进门,他发现门口地上有一张纸,他弯腰捡了起来,原来是一张沾有油污的废纸,便顺手把它扔进了废纸篓里,然后走到董事长的办公桌前说:“你好,我是来应聘的。”董事长说:“很好,你已经被我们录用了。”年轻人很惊讶:“董事长,我觉得前几位比我好,你怎么把我录用了呢?”董事长说:“前面3位的确学历比你高,而且仪表堂堂,但是他们的眼睛似乎只能看见大事,而看不见小…  相似文献   

6.
最有效的风险管理方法可以使公司有能力从意外灾难中迅速恢复这样的教训不胜枚举:如果你把风险当作业务的组成部分加以管理,你便会成功;对其掉以轻心,你便会失败。再明显不过的例子是:诺基亚拥有严密的灾难恢复计划,而爱立信则没有。2000年,同时向二家公司供应芯片的厂家遭遇火灾,结果可想而知。诺基亚立即采取行动,生产几乎未受影响,而爱立信的营  相似文献   

7.
在能人型公司里,员工最崇拜的人是老板,各岗位的员工几乎都是老板一手培养起来的。但这样的公司一山难容二虎,其他高级人才很难再有立足之地细数一下,我做企业的一把手已经有十七年了,但是我这个一把手,有十年统领的员工不到百人,有六、七年始终在生死线上挣扎,即使到今天,我所创立的企业  相似文献   

8.
打老总     
正我原在公司财务科当科长,可一个月前公司进行人事调整,把我调到了一个闲置科室当副科长。对此,我非常气愤,从心底里想揍老总一顿,以解心头之恨。昨天早上,公司公告栏前贴出了一个通知,说近期公司进行人事改革,老总"得罪"了不少人,为了化解与员工之间的矛盾,老总决定建一个"泄气吧",谁对老总有怨气,都  相似文献   

9.
员工调查显示,不论是那一家公司,都有高达60%的员工并不相信高阶主管所说的话,而且还自认为理由充足。“我很高兴不必再做管理者了!”一位过去担任管理者,目前改任推销员的人说,“从今以后,我不必再  相似文献   

10.
<正>"别人会怎么看我。"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有"假想的观众",会假定自己受到别人的关注。重视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无可厚非,但如果过度在意他人的想法,甚至忽略了自己的感受,那就得不偿失了。"别人怎么看"只是自我评价的一个参考,不要看得太重,要理性认识自己,坚定地按自己的意愿和目标走。"反正都会失败的。"很多人还没开始,就已经输了,说的就是抱有"必败"心态的人。其实有这种心态的人都特别渴望成功,只是经历过失败后不愿再面对  相似文献   

11.
收购"失败"     
据说有一个很聪明的女商人,开了一个很特别的回收公司。回收的物件不是废书报,也不是更新下来的旧家具,而是各行各业,各条战线上人们失败的案例,只要将自己失败的全部经过,很真实地撰写成一篇失败经历,交到该公司,就会领到一笔数目十分可观的稿酬。" 公司开张不到4年时间,女老板一共收购了上万例失败经历。这期间曾有人在背后议论说:“这家伙是不是疯了。”然而想不到的是,当她收购失败案例到一定数量的时候,突然像火山爆发般总结出一系列的成功经验,而且条条紧密结合实际,切实而可行。假如有谁在创业路上遇到了难题,在人生…  相似文献   

12.
一家企业濒临倒闭,新上任的厂长主动登门向老厂长“取经”。他对老厂长说:“我想您一定有许多心里话和宝贵的经验教训可以指导我。”老厂长感慨之余,说出自己在任时的成败得失,使新厂长受益匪浅。于是新厂长“对症下药”,取长补短,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企业终于“起死回生”。如今,一提到先进经验,人们总是不远千里到那些成功的企业参观学习,几乎没有人肯向失败者“取经”。在他们看来,成功的企业肯定有许多成功的经验,而失败者根本就没有什么“经”可取。其实这是一种片面的认识。成功的企业有成功的经验,失败的企业也有失败的教训。世上的…  相似文献   

13.
周清 《决策》2005,(6):44-46
鼓浪屿旅游票改的失败,使政府再遭重创,政府威信严重降低,改革创新的冲动和欲望大幅消退。这项初衷很好、决策过程合法的改革最终流产了,原因是什么,有何教训,确实引人深思。  相似文献   

14.
<正>在参加一个重要职位的竞选中,我输给了公司里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毕业生。那个新分来的毕业生各方面并不十分出众,她之所以能够击败我,原因或许只有一个:她的父亲是公司的一个重要客户。这种理由显然难以让人服气。回到家后,我气乎平地把这件事情说给老父亲听。古稀之年的父亲一声不吭,静静地听着,默默地吸着烟。我讲完了,他才站起身,抄起门后的锄刀,对我说:"走,跟我铲豆子去!"  相似文献   

15.
《领导文萃》2006,(7):109-109
富兰克林参与过华盛顿主持的《独立宣言》起草工作。美国的法律规定,只有具备一定数量财产的人才有资格被选举为议员。他对此猛烈抨击说:“要当议员,必须要有30美元以上的财产;如果我有一头价值30美元的毛驴,我就有资格当议员;要是过些日子毛驴死了,我就没有资格当议员。那么,试问,到底是谁有资格当议员,是一个人,还是一头驴?”富兰克林:犀利抨击的幽默  相似文献   

16.
李武武 《领导科学》2002,(21):24-25
我曾在政府某局分管信访工作,多次接待和处理了基层单位群众突发性的集体上访,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但更多的是从中悟出许多处事的道理和一些规律性的东西.我感到对待群众集体上访应做到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7.
在市场竞争错综复杂的情况下,经营一方可以利用这种错综复杂的关系,乱中取胜,坐收渔翁之利.对于这一点,北国粮油贸易公司总经理张某深有感触,因为自己就曾经在与日本人合作经商的过程中经历了失败的教训.  相似文献   

18.
小本子     
<正>在我们这个县级市,一个人问另一个人是否已经提拔当上了领导干部,有时不直接问,而是说:"名字有没有上小本子?"体制内的人,一听就明白。小本子是指市级机关的常用电话号码本,内容主要包括全市副科局级以上领导干部的办公电话、住宅电话和手机号码。我见过有快到"二线"的人,尽管心里失落,嘴上却自我安慰说:"好歹我的名字上过小本子了!"  相似文献   

19.
据说,在美国,每出现一个像比尔·益茨那样成功的人,同时会有5000至10000个失败的人。然而,日本人没有容忍失败的宽宏大量。“再给这个人一次机会”的期望,在日本是一种非常的奢望。蔑视失败的民族,是很难造成屡仆屡起的奇才的……  相似文献   

20.
《领导文萃》2006,(11):147-147
“二战”中,盟军胜利登陆诺曼底之后,最高统帅艾森豪威尔将军发表了讲话:“我们已经登陆,德军被打败,这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我向大家表示感谢和祝贺。”可是当时谁也不知道,在登陆之前,除了这份演讲稿之外,艾森豪威尔还准备了一份截然相反的讲话稿,那其实是一篇面对失败的演讲稿。失败演讲稿是这样的:“我很悲伤地宣布,我们登陆失败,这完全是我个人决策和指挥的失败。我愿意承担全部责任,并向所有的人道歉。”准备一份失败的计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