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丝绸之路"最初是西方人针对东西方贸易路线提出的术语,不能无节制地套用于世界其他区域间的文化交流.若从东方人的立场对古代东亚(尤其是中日)文化交流史进行考察,可以发现,东亚文化交流无论在内容、形式,还是在意义、影响等方面,均有别于"丝绸之路",故应倡导"书籍之路"的概念.如果说丝绸是中华物质文明的象征,那么,书籍则是中华精神文明的结晶;一般而言,物质文明缺乏自我再生能力,而精神文明则可影响人们的心灵,并超越时空,惠及后代.日本的遣隋唐使均以购求书籍为重任,这便是中日两国虽然人员往来极少,但日本继承中国文化甚多之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2.
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持续侵华过程中,日本利用"总力战"体制全面整合战争所必需的军事、政治、经济、文化力量.除却传统的报刊、杂志以及广播等文化殖民力量,日伪当局还将具有强大宣传教化攻势的"电影"武器纳入战时活动当中."满映"所谓的"电影教育"其目的是为日本和伪满洲国"国策"服务的,鼓吹"日满一心一德",美化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行径,奴化中国人民,丑化中国抗日活动,实质上服务于日本的侵华战争."满映"的创建过程,以及演员招募、导演择选、影片配给等都从细节之处表明上述的"电影教育"逻辑,文化殖民意图毋庸置疑.  相似文献   

3.
张小仑 《21世纪》2001,(4):58-58
俗话说:吃水不忘挖井人。当我们今天在享受油画、话剧等艺术形式所带来的精神娱悦的时候,是不是也应该回头望望,寻找一下曾经给与我们这些东西的人,衷心地表示我们现代人的谢意呢! 二十世纪初的留日生从日本引进了西方资产阶级的思想文化,直接影响了中国近代的政治变革和思想演变。日本变成了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重要跳板,致使近代中国的文化在一些方面受到了日本很大程度的影响。 留日学生引进日本文化的最主要手段是翻译书籍。1897年罗振玉等人以《农学报》杂志为阵地,组织人翻译了一批日本出版的农业科技书籍,揭开了中国人翻…  相似文献   

4.
公元1644年前后,中国社会经历了阶级矛盾与民族矛盾交互作用的巨大转变,汉族官绅阶层的政治态度对大顺军由支持变为反对,对关外清政权由反对变为认同,及清初联合大顺军残余势力再次反对清政权.这样的转变对明清易代起到了关键作用,也迫使康熙帝调整其先辈们一贯坚持的强制政策,逐步拉拢官绅实权群体,清政权对全国的统治才得以巩固.在这个过程中,充分体现了在以"人治"方式实现国家管理的中国社会中,官绅阶层所拥有的巨大能量和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5.
中医药典籍是中医药知识与文化的重要载体,书籍是东亚文化交流的重要媒介。基于《本草纲目》东传日本后的译介与传播,拟用翻译学、传播学、文献学等理论,还原中医药典籍东传日本后被引用、翻刻、译介的传承模式与变迁轨迹,探析中医药文化在日本广泛传播的多重因素;根据《本草纲目》日译本的前言、序言、文内注释、书末附录等副文本资源,分析其日译策略与现实价值,探寻中医药典籍对外翻译与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编辑思想是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出版业综合发展的产物。政治制度影响书籍选题,并作为决定内容是否适合出版的标准而产生作用;丰富的文献典籍著述是社会文化发展的结晶,形成了富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出版文化,文化大发展催生并影响着编辑思想的发展与成熟。古代科技实用性特征促进了学科发展,也带来了丰富的科技书籍文献,在记载科学技术成果、传播科学技术成就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伴随图书出版数量、种类的不断增加,编辑经验日益丰富,认识不断提高,由初期浅意识逐渐形成鲜明的编辑思想。  相似文献   

7.
许季上在佛教文化整理与佛教教育的推广方面,最有价值和需要考辩的工作一是赴印度考察学艺教育,二是参加和组织中日密教研究会的学术活动,三是协助徐蔚如整理刊刻佛教典籍.在佛学观念上,许季上对佛教在世道人心的建设方面所具有的积极意义,抱持着坚定的信心;他推举真言密教文化,强调要对其"略其行迹,寻其归系",突出弘法大师入唐求法的大愿心与大人格,目的在于恢复和激活自己民族的一种曾经失传了的文化传统,力图在一个特殊时代里坚持中国文化的主体性.许季上在指导鲁迅学佛上不仅有所计划,而且有所挑选.鲁迅去世时,许季上的悼亡诗情深义重,潜意识中也是以鲁迅学佛之引路人自许.  相似文献   

8.
文章叙述了近代中国留日学生及赴日考察人员对日本学制的考察及倡导活动,通过效法日本,清末民初新学制得以确立,并不断走向完善。笔者对此进行粗浅评价,以期为我国目前的学制改革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包括中国大陆和台湾、日本、韩国、朝鲜等国家和地区的东域学研究逐渐为一批中青年学者所重视。东域学主要研究通过海路和陆路,使汉字典籍文化、儒学、佛学在东亚土地上流通、吸收和另创。以中国现代文学学科为中心,考察东域学范围的诸国/地区自1894年以降在各个时段的文化、经济、政治上的往来,汉字和汉文化的思想、宗教、文学对东亚的影响及形成的所谓汉字文化圈所经历的近百年曲折道路。  相似文献   

10.
前言 中国典籍之流传日本,其历史甚久。据日本古史(《古事记》及《日本书纪》)所记,公元285年百济(即现朝鲜)人王仁来到日本,献上《论语》等。此则史籍中最早记录,迄今已有一千七百年矣。其间传来典籍,不可胜数,当然包含不少善本,又有在中国早已失去者。清末黎庶昌曾为驻日公使,与其幕僚杨守敬,尽力搜求中国典籍,编刊《古逸从书》,有宋本《尔雅》,宋本《杜工部草堂诗笺》等,共二十六种,但古逸善本,豈止于此。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20世紀前30幾年這一時期內日本中國學家到中國訪書為考察對象,通過讀析代表性人物的訪書回憶錄或訪購書目、學術考察報告等文獻,展現近代日本對於中國漢籍搜求研究的基本狀態及主要特色。  相似文献   

12.
北宋初年,中国天台宗山外派代表人物奉先源清曾向日本天台宗致信通好,赠求著作,受到日本方面的极大关注与积极回应,所赠五部著作得到日本天台宗名僧源信、觉运等人的研读评破,所求六部天台教籍得以部分回传。通过对日本所存双方往来书信的解读,澄清了牵涉此事件的相关史实,进而指出五代宋初天台教籍复归中土在时空上是一个“持续多源”的过程,源清的积极贡献不应被忽视。  相似文献   

13.
罗振玉访求佚书重视古钞本,对其文献价值进行了认真的探索。对于其他版本佚书访求所获亦甚大,特别是从日本和刻本中发现许多中国佚书和善本,并为使这些佚书重新流布作出了贡献。同时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使所得一些佚书进一步完善,这些都极大地弥补了中国文化的损失。他又开访求中国亡佚古本通俗小说之先河,对以后的学者产生了影响。  相似文献   

14.
中国的汉字词早在1000多年前就传入日本,直到现在还在大量使用.纵观中日词汇交流的历史,根据其特点,以19世纪为限,可以分为2个阶段.19世纪前的中日词汇交流可以说是由中国到日本这样一个单方面传入.19世纪以后中日词汇的交流比较特殊和复杂,有交织之处.本文围绕西方传教士的汉译书籍对日语词汇的影响为中心对这一时期的中日词汇交流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5.
凭借汉籍的传播 ,公安派曾对日本江户文学产生过深远影响 ,并且这些汉籍的诸种版本大多都完整地保存至今 ,尤其是公安派主将袁宏道的著作在日本现藏甚多 ,但其中有二种万历刻本为真赝相杂之作 ,就其真伪以及这种赝书现象本身进行考察 ,将有助于与此相关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从甲骨文到新型图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现代图书状况,并展望了未来图书的模型与发展。  相似文献   

17.
无字绘本作为一种独特的儿童读物,不仅深受儿童的喜爱,同时无字绘本的阅读也能够有效地促进儿童阅读能力的发 展,并促进儿童语言能力的发展。因此,本文梳理了国内外儿童无字绘本阅读的相关研究,并从儿童无字绘本的概念与特点以 及相关阅读机制、儿童无字绘本阅读的关注特点以及无字绘本阅读对儿童阅读发展的影响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相 关的建议与展望。  相似文献   

18.
附书光盘的著录与管理是信息情报和图书管理工作的一个新的重要环节,文章通过对“书、盘分散管理”、“统一著录、分散管理”、“统一著录、统一管理”等三种模式的比较和分析,阐明了多种管理模式的利与弊。  相似文献   

19.
改善高校图书馆外文文献采访工作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访工作是图书馆工作的重点.文章就如何改进外文文献采访工作提出若干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纸质图书与电子图书的比较及互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图书是传承文化和科教的重要载体。随着印刷出版和信息传播业的发展,电子图书呈现出被广大读者,尤其是青年读者欢迎的趋势,纸质图书遇到尴尬的局面。作为高校图书馆工作者,如何正确对待这种现象,冷静分析比较两种图书形式及所蕴涵的文化特点,寻求两种图书互补的管理机制,使图书馆业在继承的基础上求发展,是本文要阐述的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