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碳金融在中国的发展刚刚起步。中国作为《京都议定书》"附件二"国家之一,在第一承诺期内暂无减排义务,目前主要借助清洁发展机制(CDM)通过碳排放权交易参与国际碳金融市场活动。选取2006年到2010年我国十个省份基于CDM碳交易的预计碳减排量数据,通过面板数据模型分析碳金融对各省份产业结构及能源消费结构的影响。根据实证分析的结果显示,各地区单位GDP的碳减排量对其产业结构和能源消费结构的影响是显著的,即发展碳金融有利于促进各省产业结构和能源消费结构的优化调整。  相似文献   

2.
气候变化背景下,我国面临巨大的减排挑战,同时也面临碳市场快速发展的历史机遇。顺应节能减排领域对碳交易市场化的法律需求,发挥法律在碳交易市场创建、交易规则形成、市场规模扩张、交易平台构建、交易形式创新等方面的制度优势,是当前我国碳交易市场化进程中的基本途径。同时也是充分利用我国巨大的减排潜力所形成的交易影响力,在国际碳交易市场化进程中发出"自己的声音",发挥我国在低碳发展中"后发优势"的重要保障。因此,探讨法律在碳交易市场化进程中对碳交易市场创造、交易技术保障、物质保障、制度保障、交易平台、碳权保护等市场化环节中的基础性促导和保障作用,具有较强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3.
我国碳交易法律规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仅《京都议定书》第12条所确立的清洁发展机制CDM是适用于我国的碳交易机制.我国目前规范碳交易市场的仅有少量的部门规章、部门规范性文件、地方规范性文件,尚无真正意义上规范我国碳交易市场的高层次的法律.作为一种新型交易形式,我国目前对碳交易及其法律规制的研究并不深入.依实践之需,我国现行碳交易法规政策应当改变以政策为主的规范形式,确定碳排放交易法律规制基本框架;以强制性立法的方式将自愿交易纳入规制对象,并完善配套相关政策、法制,切实促进碳交易发展.  相似文献   

4.
《东岳论丛》2017,(5):118-124
通过回溯《京都议定书》的签订历程,说明形成国际上两种碳交易机制的历史根源,基于两种碳交易机制的特点,总结归纳出碳交易市场价格波动的整体规律,短期碳交易价格受配额供求关系的影响显著。从企业层面来看,其价格波动过程与煤炭、石油、天然气之间的消费替代弹性相关、也与不同行业的碳边际减排成本相关;从宏观层面来看,与碳交易初始配额的发放量、惩罚机制和环境监管机制相关。通过总结国外碳交易机制的价格波动的特点,本文提出在政府稳定碳交易价格的过程中不要过度干涉,保持碳交易价格的正常走势,利用补贴、CDM机制辅助碳交易市场的减排功能,使得市场机制发挥其应有的效率。另外,在碳交易市场运行过程中,要实时监管并搜集交易数据,从而为政府的经济政策制定提供先导性指标。  相似文献   

5.
李妍辉 《河北学刊》2012,32(1):154-157
环境金融的出现,是对传统金融业的突破和创新,其实质是通过政府配额与市场机制的双重作用,将环境负外部性内部化从而实现环境利益经济化的过程。中国和世界一样,都面临着以环境为发展成本的巨大代价和应对气候变化的双重挑战。目前的国际交易规则基本上是由发达国家发起制定的,要在与发达国家的利益博弈中得以保全,创建中国的环境金融市场就显得尤为迫切。有市场的存在就离不开法律的调整,而要设计出科学合理的环境金融法律制度,首要问题就是研究并制定国际通行的立法原则。  相似文献   

6.
陈军 《理论界》2010,(7):10-12
大量的科学研究表明,最近50年的气候变化是由人类活动造成的,它正在威胁着人类的生存方式。因此,为了自然和人类自身的双重可持续发展,必须改变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寻找一条新的可持续发展道路。而目前正在悄然兴起的低碳经济发展道路是实现经济发展和遏制气候变化的必然选择,它使未来更加可持续。利用碳交易的市场机制,并借助绿色利益驱动,是实现低碳经济的必由之路。中国要发展低碳经济,要在未来的国际碳交易市场发挥重要作用,当前必须要积极构建多极的碳交易市场,并最终要链接成统一的国内碳交易市场。  相似文献   

7.
在世界各国应对气候变化的过程中,碳金融市场发展迅速。从"概念-理论-因素"出发构建碳金融市场发展的理论框架,可以发现:狭义的碳金融主要涉及绿色贷款和服务温室气体减排的投融资活动,广义的碳金融一般泛指围绕发展低碳经济、降低温室气体排放、控制并降低以环境为代价的经济社会发展的各种金融活动;依据公共经济学中的外部性理论,高碳排生产企业容易出现"搭便车"行为,明晰碳排放权及碳排放权市场交易,可以有效实现碳减排目标;碳排量分配、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结构、产业转移、碳排放权定价机制等对碳金融市场发展具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8.
低碳经济背景下中国商业银行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发展低碳经济,转变经济发展模式,已经成为全球共识。但单纯技术手段无法达到减排目标,还需通过引入市场机制来引领资本向低碳行业配置,碳交易就是其中一种典型的机制。国际主流商业银行早已深入到碳交易的各个环节,控制碳金融市场定价权,而中国商业银行在该领域还处于起步阶段,极可能面临丢失石油定价权的风险。在低碳经济背景下,中国商业银行应积极应对,把握市场机遇,不断完善自身机制,推动金融产品创新,积极参与中国碳交易市场构建,提高自身参与碳金融市场的能力,有计划有步骤地推出适应中国市场需求的碳金融衍生产品,逐步建立健全低碳经济的支持体系,不断增强国内金融机构在国际碳市场领域的话语权。  相似文献   

9.
夏黎阳 《河南社会科学》2013,21(4):37-41,107
修改后的《民事诉讼法》对检察监督条文进行了重大修改与完善,初步构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事诉讼法律监督制度的整体框架体系。民事诉讼法律监督制度的框架体系应主要由四个部分组成:民事诉讼结果的法律监督、民事诉讼过程的法律监督、民事诉讼执行的法律监督以及保障民事诉讼法律监督实施的措施、手段和方式。这一制度的构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也是司法和诉讼规律的必然要求。该制度体系的构建完善将使我们领先于世界各国,并对推动我国民主法治建设、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起到重大保障作用。  相似文献   

10.
论我国碳交易法律制度的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我国现行立法中关于碳交易的基本法律规则尚未确定的问题,结合国际社会对碳交易的实践经验,拟就碳排放权法律属性的认定、碳交易市场规则的完善、碳交易场所的设置与监管等问题为主要研究对象,提出了完善我国碳交易法律制度的具体建议,以供国家机关完善相关立法作参考.  相似文献   

11.
英国等国家以专门的应对气候变化法为核心构建低碳法律制度体系的做法,对我国低碳法制建设具有借鉴和启示意义。我国现行能源、环境法律制度并不足以有效推动低碳发展。我国构建低碳法律制度体系的最优路径是制定专门的《应对气候变化法》,其中要设置温室气体排放报告、碳定价、碳排放标准、立法后评价等制度,在立法技术上要注意温室气体排放与其他环境问题的协同化解,并且要注意降低企业的守法难度和成本。我国构建低碳法律制度体系的次优路径是修改现行《大气污染防治法》,在其中增加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内容。  相似文献   

12.
后《京都议定书》时代国际气候谈判的模糊性与不确定性促使我国由参与国际 CDM项目转向培育“本土化”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虽然碳排放权交易具有较丰富的理论支撑,但是中国的碳交易依然面临“有价无市”的局面。利好的是,“后京都时代”中国碳交易法律政策环境正逐渐优化,碳交易本土法制环境初步形成。行政管制和政府干预是碳交易公平和碳市场秩序的基础,我国应当构建以行政管制为特色的碳交易法律政策体系。  相似文献   

13.
中国构建碳交易市场的必要性及发展战略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从需求视角来看,世界上现有的主要碳交易市场均由发达国家建立,同时美国在二级市场上已成为最大庄家;从供给的角度看,发展中国家,尤其是中国成为碳交易的主要供给方。由此,确定中国碳市场的战略定位与一般战略选择,并以供给为导向,构建具备国际碳资产定价权的世界碳交易平台,以及实施提高附加值、兼顾低成本的蓝海战略是中国构建碳交易市场的当务之急。基于中国碳市场的主要任务,要实行三步走战略,战略的三个阶段分别是:以配额制为基础的战略启动阶段、参与主体及相关金融产品的多元化及控制碳交易风险阶段、国际化阶段。  相似文献   

14.
国际金融危机使人们深刻地认识到金融监管必须跟上金融创新的步伐。鉴于我国目前金融创新监管法律尚未成体系,当务之急是理清法律制度的总体框架,为制度构建指明方向。我国金融创新监管法律制度应包括三方面内容:制定《金融创新促进法》作为规范金融创新的基本法律;完善规制特定金融创新和金融市场的特别法,夯实金融市场法律基础;制定《金融监管组织法》调整现有金融监管体制,建立适应我国国情的监管体制。  相似文献   

15.
应对气候变化的能源立法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各国都十分注重加强能源立法以应对气候变化.我国在出台专门的"气候变化法"条件并不成熟的情况下,构建和完善以正在制定中的<能源法>为核心的能源法律体系,成为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制度路径.作为能源领域的基本法,<能源法>在应对气候变化的能源法律体系中具有引领和主导、衔接和协调的制度功能.在<能源法>中,我们应当坚持"能源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基本原则,设计安排能源环境保护的制度内容,体现和实现应对气候变化的价值目标.  相似文献   

16.
在碳排放权交易中,碳价主要由市场形成,但政府在特定情形之下依法、科学调控碳价,是碳交易法律制度的重要内容。欧盟排放交易体系的碳价发展困境及其调控动向,揭示了政府依法调控碳价的必要性与重要路径。从理论上说,政府依法调控碳价的基本路径主要有两个:一是通过政府定价、限价等方式调节碳价水平,二为借助间接的立法调整与直接的市场调节手段来调控配额供求。以欧盟为鉴,中国碳交易试点对碳价调控进行了前瞻应对、积极探索,丰富了碳价调控的理论与实践,但在法律依据、调控条件、具体实施等方面仍存不足,需从法律框架构建、具体调控路径设计等方面进行针对性完善。  相似文献   

17.
1935年的《中华民国刑法》,依据世界各国最新刑法学说和立法体例制定的同时,对中国家族本位的法律精神与法律制度进行改造并加以继承。近年来的"刑法修正案"与司法解释,显示出刑事立法与司法的一些内容有向传统回归的表现。回顾1935年的《中华民国刑法》对中国传统法的继承,分析近代刑法继承中国传统法的特点与学理,固有传统法制在近代的转换或许可以留给我们诸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碳已被越来越多地赋予"可见的"话语权,其经济价值的特性贯穿于气候变化谈判的政治进程始终。温室气体排放被视为一种社会和环境成本,避免或减少排放就是社会和经济利益的增加。各国通过碳市场化的实践把碳作为经济责任或是经济机会推到"前台";然而伴随着飞速发展的碳市场的是不断增加的风险,严重危害着碳金融市场的安全运行;各国都在反思碳金融监管中的缺陷和漏洞,重新审视并加强碳金融体系的风险防控。通过对国际上碳金融案例的实证分析,探索碳金融市场本身独特的制度安排与其风险的关系,逆向寻找风险的成因与根源所在,研究碳金融市场风险的形成机理,对未来构建我国碳金融市场风险防范体系,提高风险防范能力具有基础和先导性意义。  相似文献   

19.
低碳城市建设与《大气污染防治法》的修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晋海 《江淮论坛》2012,(4):17-22
低碳城市建设是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战略措施。低碳城市建设必须在法律框架下有序推进。以法典模式制订《低碳城市建设法》或《气候变化应对法》,尚欠缺必要的理论与实践基础。以框架法模式制订《低碳城市建设法》或《气候变化应对法》或在单行法模式下设计低碳城市建设相关制度,均要求在修订《大气污染防治法》时从立法名称、法律原则和基本制度等方面回应低碳城市建设的制度需求。  相似文献   

20.
世界社会保障法律制度的历史演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康 《江汉论坛》2001,(12):85-87
本文通过对世界社会保障法律制度历史演进的研究,探讨了世界社会保障法律制度产生和发展的政治、经济动因,并对各国社会保障法律制度的调整和改革进行了分析和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