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澳门的由来     
澳门一名最初见于明代的文献记载。明嘉靖四十三年(1564),庞尚鹏的奏稿《抚处濠镜澳夷疏》中写道:“广州南有香山县,地当濒海,由雍麦至濠镜澳,计一日之程,有山对峙如台,即澳门也。” 澳门的“澳”,原意是指海边弯曲可以停泊船只的地方。明嘉靖年间有些外商认为商船停泊在香山县离岸太远,交通不便,以重金买通地方官吏,求得在今称为澳门的地方停泊。此后,许多外国商船皆集于此。 关于澳门的得名在清代还有另外的说法。清代的《澳门纪略》中说:“澳门,则  相似文献   

2.
田生金《按粤疏稿》中的澳门史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田生金《按粤疏稿》是明代广东文献中极为罕见之书,该书不仅保存了明中后期大量的广东原始资料,而且还披露了这一时期来自澳门的重要讯息,内容涉及澳葡商人的走私活动、葡人定居澳门的时间、澳门海防同知的设立及澳门朝鲜奴仆的“冤狱”等问题。这些文字,或证史,或补缺,为明代澳门史增添了极为宝贵的史料  相似文献   

3.
一、澳门的各种名称澳门原称场镜澳或场镜澳。像就是牡蛎,也叫海蛎子,其亮表面凹凸不平,里部平滑如镜,称为境镜。有记载云:“粤产场镜,取饰窗户,可代玻璃,谓之明瓦”①。镜还可制作纽扣等其他工艺品。“澳”是海湾可以泊船的地方。澳门史专家戴裔位教授认为,“像镜澳得名是因其形似场镜之故”②。这一看法已为众多澳门史研究者所认同。明朝万历年间以后,像镜澳之名虽然在某些文献中尚可见到,但一般已称其地为“像镜澳”了。如明代郭《粤大记》中的《广东沿海图》,郭尚宾《郭给谏疏稿》,张燮《东西洋考》,以及清代顾炎武的《天…  相似文献   

4.
清代盛氏《皇朝经世文续编》纂辑探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盛氏《皇朝经世文续编》的主要纂辑者并不是盛康、盛宣怀父子 ,而是缪荃孙 ;负责删定、增补与校勘者则是汪洵。“盛编”的纂辑、刻成时间也不同于一般所说 ,盛氏父子在序言中将基本成书时间说成经始时间 ,这样就掩盖了缪氏纂辑之功。从内容看 ,“盛编”纂辑时曾参考过其他几种《续编》。与略早刊行的葛士浚《皇朝经世文续编》相比 ,“盛编”编辑思想稍稍落后 ,不如“葛编”更能反映时势变化 ,但它校勘严谨过于“葛编”,保存了许多史料 ,因而同样具有重要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5.
关于明代江西的人口移动和其生业问题,我前曾草一文,有所论列。近读《皇明条法事类纂》一书,见其中有关明代江西的社会经济史料,数颇不少。《皇明条法事类纂》为明成弘间(1465——1505年)的一本档案资料书,原题为戴金编次。此书于清末流落日本,藏于东京大学附属图书馆,近由日本古典研究会影印行世。壬戌夏日,我应邀赴日讲学,托山根幸夫教授获购此书,粗读一过,颇有所获,爰写出供作参考。  相似文献   

6.
道教是中国的本土宗教,与传统文化的关系自然密切。道教的信仰、教义、仪式和组织等形诸文字,是为道经。随着光阴流逝,岁月的积累使得道经日益增多,于是产生了旨在收集全部道经,汇编成一部大丛书的《道藏》。从唐代开始,宋、金、元、明历代都编纂过《道藏》(清代没编过全藏),然而现存的只有明代正统和万历年间所编的,一般就称为《明道藏》。此部大丛书当然是宗教经籍,可其中不乏文学价值,即文学史的史料价值和文学作品的审美价值。粗粗一看《道藏》的分类,其中的记传,赞颂、章表类中就有不少人物传记、  相似文献   

7.
由浙江古籍出版社编辑的元代史料丛刊,近日已开始出版。 多年来,从事元史研究的同志都希望能够把元代一些分散而又重要的史料汇集起来,加以整理出版,这不仅可以提供元史研究的方便,而且也是元史研究的一项基本建设。浙江古籍出版社根据元史学界的这一要求,拟定了《元代史料丛刊》的编辑计划,将分辑整理出版一些元代史料。每一辑大体上构成一个整体,侧重于史料的某个方面,编印若干册,要求收入的史料有较高的研究使用价值。每辑各册出齐后,再编一本这辑的综合索引,以便读者检索。第一辑是“政书类”,分编八册,书目有《通制条格》、《元代法律资料辑存》、《吏学指南》、《庙学典礼》、《宪台通纪》、《秘书监志》、《元名臣奉议》(上、下)。第二辑准备汇元代碑传文字。  相似文献   

8.
姜云鹏 《理论界》2013,(6):132-134
唐顺之是明代评点古文的大家,其选评的作品有《荆川先生精选批点〈史记〉》十二卷、《荆川先生精选批点〈汉书〉》六卷、《唐会元精选批点唐宋名贤策论文粹》八卷、《唐荆川批点〈文章正宗〉》二十四卷、《文编》六十四卷等。其中《文编》是唐顺之古文评点的集大成之作,最能代表唐顺之古文评点的成就和特色。现以《文编》为中心,试对唐顺之的古文评点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9.
《型世言》第二十三回本事来源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型世言》的素材来源 ,学人已有专门考述 ,其中尤以张安峰用力最勤 ,其《〈型世言〉素材来源》(连载于《明清小说研究》1998年 1、2、3期 )详细考证了《型世言》的大部分素材来源 ,惟其间亦有考之未详者。如《型世言》第二十三回《白镪动心交谊绝 双猪入梦死冤明》叙靖江县民朱恺在启程前往苏州货贩时被友姚明杀死于文庙中 ,县令殷云霄计破此案。张文谓王圻《稗史汇编》卷二十八“殷云霁”条载有此事 ,《智囊补》卷九“殷云霁”条同 ,但此条未言双猪入梦及乌鸦鸣冤事 ,张文以明代公案小说之相类情节证之。此回实出于殷云霄文集《石川瀛洲…  相似文献   

10.
《译语》一卷,题明岷峨山人撰。岷峨山人即苏志皋。《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第九十九册收录他另一著作《寒邨集》,附录中的《墓志铭》详载其生平。作为现存明朝第一部全面记载蒙古情况的笔记体史书,《译语》对当时蒙古各部落名称、首领、战术、习尚、手工业、物产等情况记载详细,是研究明代蒙古史的重要史料。书中体现了苏志皋强调的全面了解蒙古情况和对边将选贤任能的核心思想。  相似文献   

11.
明代自万历以来,陆续出现了多部讲述历代智慧故事的书。书中材料主要取自正史,旁采稗乘、笔记和传说,作者据此节录改编,分门别类,并附序跋和评语。笔者统称之为“智书”。其代表作有《智品》、《益智编》,又有《经世奇谋》等。其中《智囊》最晚出(刊于天启六年,重刻于崇祯七年,更名《智囊补》),而规模最大,评语最多,思想精深,堪称集智书之大成。此类专书在万历以前未曾得见,盖为晚明学者首创。晚明智书的陆续问世,反映了一种独特的历史文化现象,现露出一股活泼蔚盛的崇尚智慧的新思潮。  相似文献   

12.
屈大均1650年为僧,法号今种,1662年还俗。《澳门记略》收录释今种的诗作多首。这组诗记录屈氏1662年由广州航行至澳门途中,及逗留澳门期间的见闻和感慨,由此可判断屈大均《广州竹枝词》所述"洋船争出是官商……银钱堆满十三行"所记为康熙元年(1662)事。故十三行之出现,远早于康熙二十三年(1684)清政府设立粤海关开海贸易。梁廷枬《粵海关志》、裴化行《天主教十六世纪在华传教志》均可为佐证。《广东新语》又记是时经营外贸之"官商"为"揽头",两者应属同一性质,惟"揽头"所指为商人,而"十三行"所指为商号。明代史料涉及"揽头"者不少,亦可为佐证。  相似文献   

13.
魏源是我国十九世纪杰出的思想家。他一生“倡经世以谋富强 ,讲掌故以明国是 ,崇今文以谈变法 ,究舆地以筹边防”,不仅“兼揽众长 ,各造其极 ,且能施之于实行 ,不徒托诸空言”① ,不愧是鸦片战争后最早踏上探索民族振兴之路的中国现代化之前驱。魏源毕生著述不断 ,作品卷帙浩繁 ,“所著书未刊者尚多 ,已刊者如《圣武记》、《海国图志》、《皇朝经世文编》 ,皆风行海内”② 。与魏源同时的张维屏所列举的这三部书 ,正好是最能体现魏源思想且超越时空的畅销书。本文拟按照三部书编著出版的先后顺序分别介绍 ,以探讨魏源在鸦片战争前后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14.
明宣宗为训诫外戚恪守臣道,令杨荣从历代正史中摘抄有关外戚的史料,收录从汉到元外戚七十九人,分为“善可为法”、“恶可为戒”两类,汇编而成《御制外戚事鉴》。全书五卷二册,图文并茂,十分精美。此书长期以来仅限于明廷赐给外戚,外间流传不广,虽经弘治年间内阁翻刻,但到明末此书已难寻觅。清乾隆间编纂《四库全书》时,也只求得天一阁所献两卷钞本,故录入存目类。现今在中国初刻本、钞本皆不存,唯日本东洋文库尚存一部初刻本,十分珍贵。  相似文献   

15.
读者来信     
编辑先生:贵刊2001年第5期上复旦大学博士后钱茂伟先生的大作《张燧〈千百年眼〉:晚明史学的杰作》,颇有见解,读了令人受益。不过,他在文中再三说到《千百年眼》一书“是一个新发现”,愚以为不甚妥当。盖此书虽然以前看到的人不多,却并非无人提及。例如,周作人在1939年就曾写过《千百年眼》一文,收入他的《书房一角》。当然,周氏当时已开始沦为汉奸,因此他的文章也就不为人所重。近年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周作人文类编》十大卷,其中一卷被编者有意题为《千百年眼》。更可指出的是,张燧这部《千百年眼》早已收入最常见…  相似文献   

16.
《陈竹山文集》是明代西域使者陈诚的个人文集,对考察陈诚及明代西域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它为研究陈诚的家世、生平、交游、仕历明王朝的西域经略及《使西域记》的版本源流提供了大量的新资料,陈诚及其西使记研究中长期隐晦不清、久悬不决的一系列重大问题,由此得以廓清。《陈竹山文集》有明刻本两种、清刻本两种,其中明刻本已佚,清刻本两种传世极稀。目前,易见的是《四库全书存目丛书》中收录的雍正本《陈竹山文集》。  相似文献   

17.
李殷 《东岳论丛》2022,(1):80-88
唐人在遵循《文选》诗、赋、文序次,"诏令"位列"奏议"前的义例基础上,对"奏敕"文献的卷目设立与编次进行了调整.《权载之集》首次设立"奏议"独立类目,《白氏长庆集》则将最直接凸显官僚士人立言垂世的献书进言奏议放在了"奏状"类文献的首篇.进入宋编唐集视野,以宋敏求整理《李卫公别集》与《颜鲁公集》为例,"奏议""表章"类文章占据"文"类文献的首要位置.又宋编《元氏长庆集》与《唐文粹》总集,"表状"类文献调整至"制诰"类文献之前.通过考察唐人文集中"奏议"文献在类目设立、首篇意图、卷次调整等层面在唐宋时代的变化,呈现唐宋士人对奏议文献政治内涵重视程度逐步加深的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18.
《家庭科技》2002,(6):49
本刊曾在2000年第8期登过《幽默解说:比球赛可乐》一文,其中收录的都是足球解说员的口误,挺有意思的。如今又逢世界杯,球迷朋友的节日,老编特将其中精彩部分挑选出来,再与朋友们分享。  相似文献   

19.
在李德裕的整个文学创作中,最有现实意义和最能体现其思想的当首推他的杂论《穷愁志》。据李德裕《穷愁志序》云:“《穷愁志》凡三卷,篇论四十九首。”自己亲手撰序,由此可知《穷愁志》一书是他亲手编订的,共三卷,有杂论四十九篇,其中收录了颇能反映李德裕文学观的《文章论》一文。郭绍虞先生编《中国历代文  相似文献   

20.
《理惑论》是我国佛教初创时期的一部重要著作,但因收录问题和该书序言之内容与史实和史料记载不符,导致自明以降许多知名学者对于该书之真伪予以关注和考证。实际上,根据《中国历史地图集》第三册和该书序言所言之时空,学界可视该书成书于汉魏时之交州,其作者既非"汉太尉牟融",亦非《理惑论》书名下的"苍梧太守牟子博传",而是苍梧地区的一位精通儒释道经典之隐士。根据伪书的界定和该书序言,也可视该书为伪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