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汉字是记录汉语的书写符号系统.它又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在我国这个多民族的国家里,汉字则是使用人数最多的文字.汉字历有六大形体结构,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假借、转注,统称“六书”.名曰“六书”,实际上讲的就是汉字的构造原则和造字方法.“六书”与汉字正字早已结下难分难舍之缘.  相似文献   

2.
“假借”是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序》中阐释的“六书”理论之一,后人的解读众说纷纭。“假借”究竟属于造字法,还是属于用字法,成为论争的焦点。从实例分析中得到证明,我们应该把“假借”视为汉字演变的过程,它是汉字的使用方法之一:但从“假借”过程的结果来看,它又创造了一批新的汉字(同“形”而且同“音”)。  相似文献   

3.
传统均认为,数以千万计的汉字,从结构上分析,有六种造字方法,这就叫六书。后人却将六书分为两类:一为造字法(象形、指事、会意、形声);一为用字法(转注、假借)。但从构成汉字实际考之,六书之二的转注、假借仍是造字之本,不是用字之法。此说始见于汉代刘歆《七略》“转注、假借,造字之本也。”(转录于班固  相似文献   

4.
浅析错别字     
一、错别字现象普遍存在汉字属表意文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已有几千年的历史。而错误字,可以说伴随着汉字的产生而产生,自古就有之,古人在书写汉字表情达意时,难免会写错和用错字。现在我们读到文言文中那些“通假字”,实际上就是古人在文章中写的错别字。东汉大学者许慎在《说文解字》中提到的“六书”之一的“假借”用字法也证明了这点,许慎说:“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语言中有了某个词,但还没有表示这个词的字,于是就在通行字中找出一个同音字来替代,实际上写的是“别字”。可是,社会发展到高度…  相似文献   

5.
明清音辨书中常见“假借”这一术语,其涵义和性质与“六书”之假借并不相同,与今人的假借理论也有差异,或指“六书”之假借,或指形体讹误,或指音变构词。本文通过对明代张位《问奇集》和清代毕沅《音同义异辨》二书中“假借”的考察,认为明清时期音辨书中的“假借”不过是一种术语借用,有其特定的涵义。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郑樵的“文字有间”、“书画同出”、“子母相生”、“建类主声”以及“有义之假借”等观点进行了评析,指出“独体为文,合体为字”不尽合汉字事实,“书画同出”掩盖了“书”“画”的根本区别,“子母相生”“建类主声”是自相矛盾之说,“有文之假借”导致六书假借的混乱或取消。  相似文献   

7.
自古而今,学术界对假借与通假是不是两个概念、有何区别等问题,总有些纠缠不清。本文欲就此试为一探,权作引玉之文,以俟诸君深入之。 假借者,古人谓之汉字造字法“六书”之一。许慎《说文解字·叙》:“指事,象形,形声,会意,转注,假借。”许慎首为定义并举实例,所以影响最大,后世悉同此说。许氏的解释是:“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象  相似文献   

8.
《六书略》是将六书理论与汉字实际结合起来研究文字学的著作,虽然从理论到归字都存在一定的问题,但作为全面以六书统属汉字的著作,其开创之功是必须承认的。可以这样说,郑樵是我国文字学史上第一个撇开《说文》系统以六书条分所收汉字的文字学家,其理论对后来的研究者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9.
《文史哲》2014,(5)
"六书"理论是中国传统文字学分析汉字结构方式而总结出来的一套比较系统的理论,也是中国最早关于汉字构造的系统理论。通过对"六书"说、"三书"说进行详细的历史考察与评述,并结合西方学界文字学研究的相关理论和概念,将我国传统的文字学研究置于国际比较文字学视野下,能够深入地探讨文字创造背后的理念和方法,进而推动我国文字学研究的进展。鉴于我国现有的"六书"说、"三书"说,以及"西洋三书说",多是对现有文字进行结构分析所得出的分析模式,忽略了对古人造字时所持的理念和方法的分析,故可以提出新"三书"说:一曰图绘。古人造字首先采用图绘,将实物的形象描绘出来,即绘物成文。二曰假借。通过借形表音创造文字。假借是人类文字发展史上的一次飞跃,一切文字的发展都经历过这个阶段。三曰后假借。有的文字体系沿着假借继续向前发展,逐渐淘汰图绘文字,发展成为表音节的音节文字和表音素的音素文字(二者合称拼音文字);汉字则采用了形符和声符的组合,从而创造出形声字。到秦汉以后,汉字体系发展成熟,成为一种既表形又表音的独特文字体系。至于文字在后假借阶段向哪个方向发展,则是由语言本身的特点以及历史的、文化的等多种因素决定的,并不存在优劣之别。  相似文献   

10.
假借字是汉字发展阶段的产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假借字产生于殷代之前,最早见于殷代的甲骨文。产生的条件有二:一是人类思维的发展,二是象形字存在的物质条件。象形字产生的初期,假借法即已开始出现。假借字的出现使汉字能够较为准确、完整地记录汉语。当它逐渐多起来后,便产生一词用多字的现象,造成一定的混乱。为了避免混乱,形声造字法便应运而生。假借字逐渐被形声字取代过程中,自有规律可寻。最后遗留下来很少一部分,大多固定在虚词的意义上。“本无其字”的假借法搁浅后,又沿着“本有其字”的假借(也称通假)延伸下去。  相似文献   

11.
最近,我们拜读了俞敏先生的《六书献疑》一文(见《中国语文》一九七九年第一期)。俞先生在这篇文章中对“六书”本身和在大学中文系开“六书”专题课作了激烈的批判,并提出了与“六书”相并列的“加笔”、“减笔”、“变笔”、“反文”、“倒文”等造字原则。俞先生的文章对启发人们认真地、科学地去总结汉字的造字规律是有作用的。但是,有些观点关系到如何正确认识汉字造字规律的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很有商讨的必要。下面分三个方面谈谈我们的意见。(一) 首先,我们要指出一点,“六书”不是东汉许慎的发现,不能把对“六书”的研究和“宗仰许氏”等同起来。在“四人帮”横行时期,许慎的名声很不好,据说他是“反秦始皇”的“儒家”,是主张“复古倒退”的。许慎这个人的政治立场和学术思想如何,不是本文讨论的内容。我们不同意把研究六书和“宗仰许氏”等同起来,倒不是怕也成为“复古”  相似文献   

12.
许征 《兰州学刊》2013,(9):185-189
“转注”是一种很能产的造字方法,可以定义为:在汉字的使用过程中,通过增加、改变偏旁造出新字的方法.汉字的发展经历了表意字、假借字、形声字三个阶段,“转注”在由假借到形声的演变过程中起到了桥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六书有普遍适用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六书原理创始于中国,它不仅可以说明汉字的造字和用字方法,还可以说明人类其他文字的造字和用字方法。“六书有普遍适用性”,这是比较文字学的重要发现。本文分析五种有代表性的古今文字中的六书,并把它们跟汉字中的六书进行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14.
世界上的文字基本上可以分为表意和表音两大体系。华文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仍在使用的表意文字。历经五千年,华文记载了辉煌璨灿的中华文化,而在迎接新时代的挑战中,华文又重新焕发青春,显示了巨大的内在生命力。这一切足以证明华文是一种科学、优美、智慧的文字。华文便于学习 启发智慧(一)华文有一定字理,学习华文有利于联想、想象能力的发展。华文是世界上唯一有字理的文字。传统文字学有“六书”的说法,即古人造字有六种方法: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假借、转注。心理学家认知华文的实验证明:按照“六书”的原理并结合儿童的特点教学识字…  相似文献   

15.
六书新证     
一、六书的次序 清·王筠在《说文释例·六书总说》中说:“六书次第,自唐以来,易其先后者,凡数十家,要以班书为是。 “象形指事,皆独体也,而有物然后有事,故宜以象形居首。会意形声,皆合体也,而会意两体皆义,形声则声中大半无义,且俗书多形声,其会意者,千百之一二耳,即此足知其先后矣。转注假借在四者之中,而先后亦不可淆者。转注合数字为一义,假借分一字为数义也。故以六书为三耦论之:象形实,指事虚;物有形,事  相似文献   

16.
谢序华 《北方论丛》2020,(3):94-101
学界一般认为,汉字的假借是通过借字表达词音("依声托事"或"借字表词")来实现假借的目的,但事实上假借是汉字所兼有的一种表达职能,只有形义统一、以形别(表)义的汉字才具有假借的职能;而汉语单音节词自身不能独立地区别(表达)一定的概念,又不能区别本义、引申义和假借义,因此汉语的词是不具有假借职能的。所以,汉字的假借,既不是"依声托事",也不是"借字表词(音)",而是"依形托事"。  相似文献   

17.
汉字是仍在使用的古老的表意文字,由于当今在世界范围内存在繁简两种汉字体系,使以汉字为载体的沟通与交流客观上存在一定的不便。汉字的发展史一定意义上也是简化史,使用简化字符合汉字发展的历史趋势。  相似文献   

18.
字的通假是文言文里常见的语言现象。所谓通假,就是在古汉语的书面语言里,音同或音近的字的通用和假借。而假借却是传统文字学中的“六书”之一,实际上是古代总结出的一种造字方法。《说文·叙》:“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大意是语言中某些词有音无字,只好借用一个同音或近音的字来表示。两者从形式上来看,极为相似,但究其实质,却是完全不同的。可是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人们在阅读文言作品、从事教学和语言习惯中往往混淆了这两个不同的概念,以至于造成了许多谬误,产生了许多模糊认识。因此,笔者以为:对通假和假借进行辨析、加以区别,实在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9.
笔者以《诗经》的经典用字为切入点研究汉字性质,从分析六书原理、小篆字形和汉字形体的演变论证出,上古汉字是标音指义文字,“隶变”后的汉字是指义标音文字。  相似文献   

20.
《说文》中之亦声、省声和省,是许慎对“六书”的若干补充说明,是传统汉字结构理论之组成部分。汉字在其长期历史发展中,字形之孳乳、省变,字义之引申、转移,音读之因地域不同而殊异,因时代变迁而音转,形成极为复杂之形音义关系,这种复杂关系反映在语言文字学领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