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诞生后即深刻地影响了当代欧美、日本以及中国的经济学研究,同时,西方经济学的理论观点和研究范式反过来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发展.当代欧美、日本的马克思经济学发展路径和成功经验表明,中国当代经济学研究的发展与创新,关键在于坚持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主流地位、基本理论观点以及研究方法,进行“合乎马克思主义基本精神和中国国情的理论创新”,同时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理论视野下,吸收现代西方经济学的科学成分,亦包括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基本理论观点对现代西方经济学的批判与否定.  相似文献   

2.
西方主流收入分配理论与马克思收入分配理论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方经济学从开始产生 ,在相应的价值理论的发展演变基础上 ,伴生着相应的收入分配理论。其占主流的收入分配理论与马克思建立在劳动价值论基础上的收入分配理论有着本质区别。从价值理论基础的角度深化对两种收入分配理论的认识 ,对于科学的认识马克思的收入分配理论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林金忠 《学术月刊》2012,(10):72-81
西方主流经济学者一般视亚当亚当·斯密斯密为其思想源头,并奉之为"现代经济学之父"。然而,他们却是根据其主流理论自身需要而对斯密思想采取选择性的解读。这主要表现在:(1)熊彼特将斯密的经济思想视为瓦尔拉斯一般均衡理论的某种前期思想铺垫,开了选择性解读之先河;(2)西方主流经济学者将斯密的"看不见的手"隐喻解读为自由竞争市场制度下市场机制的神奇作用原理;(3)斯密关于人性的理解,则被解读为以自利为行为之唯一动机的"经济人"概念。这些选择性解读曲解了斯密的思想:(1)将斯密关于自然价格和市场价格关系的论述解读为"均衡理论的雏形"是牵强附会的;(2)斯密的"看不见的手"隐喻只是一种修辞手法,并无特殊理论含义,它与主流经济理论所谓市场机制原理是风马牛不相及的;(3)所谓"经济人"概念则是对斯密的"人性观"的片面歪曲。这些选择性解读塑造出一个虚构的亚当.斯密,严重误导了人们对斯密思想的认识,因此,需要还原一个真实的亚当·斯密。  相似文献   

4.
所有制问题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理论问题,也是我国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绕不开而必须解决的实践问题。本文试图从新的视角,即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角度,对社会主义所有制的若干基本理论问题予以重新界定和论证。 一、关于所有制范畴问题 1.所有制:经济学与法学的交叉范畴 对所有制学术界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所有制属于法学的范畴而非经济学的范畴。这是因为,第一,所有制既然称为制,就是指制度,是一种法权观念和法律用语;第二,所有制就是指财产所有权,它体现的是一种权力关系,属于上层建筑的内容,因而属于法学的范畴,第二种观点认为,所有制有两种用法:一是所有制作为表现经济关系的  相似文献   

5.
价值论作为经济学理论的基石,是任何一种经济理论学说都绕不开的,同时,经济学的任务又要求从资源配置角度研究价值问题。因此,在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之上,研究价值与资源配置的关系,特别是研究如何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基本原则与西方经济学的科学方法实施有效的对接,是当前经济学理论研究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6.
作为纯理论争论,不外乎是两种分析方法的对立:一种是古典传统剩余理论的“社会关系”分析,另一种是新古典传统供求理论的“技术关系”分析。马克思经济学坚持的是由特定的社会经济关系所决定的竞争及其博弈规则的理论;是以货币量值计量的、与后凯恩斯主流经济学的生产函数的技术关系分析无关的、从资本存量与收入流量的联系中讨论经济周期性波动的分析框架。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是侧重研究生产关系的科学,西方经济学是侧重研究生产力的科学。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对立统一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结合提供了社会基础。使用价值与效用价值的对立统一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结合提供了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均产生于市场经济,市场经济是二者的结合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结合提供了现实基础。  相似文献   

8.
朱书刚 《江汉论坛》2002,3(7):19-23
古典经济学家是在同时代的哲学影响下进行经济研究的。英国古典经济学的创始人配第以培根和霍布斯的唯物主义经验论为方法论基础。重农学派和斯密都信奉自然秩序。斯密和李嘉图受到理性主义影响,运用抽象演绎法建构经济学体系。斯密从人类的利己心导出“经济人”的假定和“看不见的手”。李嘉图从功利主义出发,较深入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各阶级之间的利益关系和矛盾。西斯蒙第倡导人道主义经济学。他们的经济哲学思想构成马克思主义经济哲学思想和现代西方经济哲学思潮的理论来源。  相似文献   

9.
论主流经济学中的新古典传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建东 《江汉论坛》2006,22(4):45-50
西方主流经济学自亚当.斯密以来,共经历了古典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现代经济学三个大的阶段,而当代主流经济理论,其主体部分也仍然是新古典经济学的理论。但是,经济学家也越来越多地认识到新古典经济学在方法论和基本结论上的局限性:盲目相信事件之间的因果联系,采用演绎推理的方法寻求普遍适用的一般解,将问题简单化;新古典经济学过于依赖理性行为假设,相信均衡的存在。这些缺陷正在受到重视和得到纠正。  相似文献   

10.
以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理论为核心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以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作为经济分析的基础,科学地揭示了资本主义自由竞争的运动规律及其内在矛盾.与此相对立,作为西方主流经济学的新古典理论,把经济分析建立在生产函数的基础之上,其核心只是资源配置的技术关系,一旦触及由现实社会关系所决定的各种经济总量,则必然导致其新古典理论体系的逻辑矛盾.因此,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及其研究方法,才能更好地解释现实的经济关系.  相似文献   

11.
从马克思主义的经济理论出发,由于人力资本的能动性,对人力资本的使用能生产新的产品,可以创造价值,能创造出比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从西方经济学角度分析,人力资本的产权特性使人力资本在企业所有权安排中处于决定的地位,说明人力资本可以参与企业剩余索取权分配。但人力资本参与收益分配存在不确定性、难以明确区分、分割困难等难点。因此,我国收益分配制度的创新必须充分考虑人力资本产权地位,建立以人力资本产权为基础的收入分配制度。  相似文献   

12.
论柏拉图-孟子定理和卓炯定理在政治经济学中的地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杨永华 《学术研究》2005,47(9):10-15
在文化性和技术性的层面上,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古代经济思想有若干相同或者近似的研究方法和理论观点。如柏拉图-孟子定理、斯密定理和卓炯定理都是用分工来论证商品交换的必要性,都在分工的基础上构成自己的经济学理论体系。充分认识和理解分工理论的重要性,对于政治经济学建设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3.
演化经济学:第三种经济学体系的综合与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在独立自主的发展上,演化经济学受到了西方主流经济传统思维模式的很大干扰,能否保持其独立的研究纲领是当前演化经济学发展所面临的最大挑战。从经济思想史上追根溯源,演化经济学实际上属于源远流长的西方非马克思主义异端经济学研究传统。它是一种独立于西方主流经济学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第三种经济学理论体系。这种理论体系所具有的共同基础和对批判实在论经济学方法论的普遍赞同,为其演化经济学的综合与创新提供了广阔的基础。演化经济学综合的目的为了避免其研究者作茧自缚,局限于狭小的主题范围,同时也是为了系统地建构演化经济学的知识体系,克服目前演化经济学理论研究难以深化和不利于对经验研究的协调等弊端。演化经济学与经济思想史上源远流长的国家主义经济学之间存在着深远的渊源,演化经济学对其综合具有客观基础,综合的目的是为了创建以国家崛起和共同富裕为目标的中国国家主义经济学。  相似文献   

14.
当前中国经济学界在如何大力继承发扬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如何大胆吸收借鉴西方经济学的问题上出现了一些争论.有的对西方经济学基本持否定态度,斥之以庸俗,认为只有细枝末节或有关政策性的东西才可以批判地拿来作参考;有的则对当前政治经济学的范式提出异议,要求对西方经济学的基础理论采取拿来主义的态度,摒弃沿袭至今的苏联范式.以上观点不无道理,但都有失偏颇.在整个经济学理论结构中,找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近现代西方经济学(19世纪70年代以来)的位置,找准它们的切合点,才是我们继承发扬、吸收借鉴的理论基础和根本出发点.价值论是任何一种经济学体系的理论基石.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主张劳动的一元价值论,西方经济学中则广泛采用效用价值论.这似乎是两种不相容的观点,但是本人认为,恰恰是在价值论上,双方找到了科学的切合点.  相似文献   

15.
将经济学区分为本质经济学和表象经济学,可以正确理解不同层面经济学相互之间的逻辑关系。这也是中国主流经济学创新与发展的基本前提。就经济学的核心层面而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是根本对立的,尤其体现在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与西方要素价值论这一根本问题上。但就表象形态而论,两者完全可以达成共识,也能够相互借鉴与相互融合,并且已经取得了可喜成果。中国现代主流经济学的创新,既要从本质层面上进一步坚持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精髓思想,也要在表象层面上积极吸收西方经济学的合理内容。这两方任何一方的偏失,都将影响中国主流经济学科学地、开放地、与时俱进地发展。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马克思价值与分配理论的分析,联系到本人在研究剑桥资本争论中得到的一个重要结论,即目前所有国民收入核算体系中以货币量值表示的总量指标与新古典的生产函数或技术关系无关,而只是由社会关系决定的资本主义经济中的货币金融体系决定。如果该结论成立,那么只有重新申明马克思经济学关于社会关系的基本假设和基本结论,通过与主流经济学的论战而建立新的马克思价值与分配理论体系,才能得出对现实问题更有说服力的解释。  相似文献   

17.
关于学习和借鉴西方经济学的几点认识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认识和对待西方经济学要防止和克服两种倾向:一是用西方经济学取代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二是否认学习和借鉴西方经济学的重要性。学习和研究西方经济学的根本目的是要有利于发展中国的生产力,主要应该学习它的基本理论和分析方法,而对其为资本主义制度辩护的具体观点或结论应持否定态度。  相似文献   

18.
以新古典经济学为代表的西方主流经济学标榜自己是与伦理学分离的价值中立的"纯科学"。这种分离是受近代西方自然科学发展及启蒙运动中理性主义的影响而产生的科学与伦理学的分离,是经济学以此为背景,依据自然科学的科学性标准和研究方法构建自身知识体系的结果。但因其研究的方法论特点,西方主流经济学在与伦理学分离的表象下蕴含着特定的伦理预设。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是科学性与伦理分析统一的理论,运用其方法论对西方主流经济学的伦理预设进行解析,对于正确认识西方主流经济学并非价值中立的实质,以及其伦理预设的非科学性的理论和方法论根源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以来,若干经济理论的争论助推了我国理论经济学的创新.在理论经济学深刻变革的今天,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作为两大独立的理论体系并存于中国的理论经济学.究竟什么样的经济理论能够指导中国的市场化改革?中国经济学要向何处去?这是我国经济学界正在面临的困惑和必须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挖掘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背后的古典传统和新古典传统,并在两者对比的基础上指出以强调社会关系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为基础、从总量和货币的角度构建的理论体系是中国理论经济学可能的出路.  相似文献   

20.
本文就樊纲同志在《现代三大经济理论体系的比较与综合》一书下篇中,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当代西方主流经济学的具体理论问题进行比较所提出的某些观点进行商榷。指出:社会必要劳动的第二种含义与劳动价值论相一致,社会必要劳动的二重含义是统一的;马克思的价值一价格理论是科学的,并不存在所谓的片面性问题;在分配理论方面,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也不存在所谓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