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沙汀是一位擅长于讽刺小说创作、成就卓著的“风格”作家。早在三十年代,鲁迅先生就一再把他归入自新文学运动以来“最好的作家”。和“最优秀的左翼作家”之列。沙汀的讽刺小说创作继承了以鲁迅为代表的现实主义讽刺文学传统,既不消极地展览社会的丑恶面去吓唬读者,也不以调笑作幌子去引入逃避严酷的现实——如鲁迅所说的“将屠夫的  相似文献   

2.
中国新文学的主将鲁迅先生,为培养大批文艺界新生力量,曾耗费了许多宝贵心血。其中,沙汀就是在他关心和激励下成长起来的“最优秀的左翼作家”之一。对此,沙汀是“永远怀着感激之念来记忆的”。鲁迅影响了沙汀。沙汀继承发扬着鲁迅的现实主义传统和与黑暗拼搏到底的顽强精神。他用自己出色的创作,将鲁迅先生开山的现代讽刺小说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峰。  相似文献   

3.
大凡各类"中国现代文学史",都要把沙汀、艾芜列在同一专章中加以论述。这或许是因为他们两人在同年同月出生于同一个四川省,又是同学并在上海同受鲁迅先生的培养的缘故吧。其实,只要我们拜读了他们的作品,便明显地感觉到他们的小说无论是题材、人物,还是结构、语言等诸方面都有着迥乎不同的风格。本文仅就《在其香居茶馆里》和《山峡中》两篇有代表性的作品试比较他们两人创作风格的不同。1沙汀的小说以现实主义的基调为主,而艾芜的小说则以浪漫主义的风情见长。而这两个不同特点的形成与他们各自的经历和出身以及气质的差异是分不开…  相似文献   

4.
黎锦明作为鲁迅赞赏过的"湘中作家",和鲁迅有过密切的交往。鲁迅曾经亲自教诲黎锦明,因此无论在思想上和文学创作上黎锦明都深受鲁迅的影响。他继承了鲁迅现实主义题材的创作,又开启了革命小说的先河。在现实主义的基础上,黎锦明和鲁迅一样旁出一支"反抗复仇"的主题,最终成为20世纪20年代一位重要的小说家。  相似文献   

5.
波兰大作家显克微支是鲁迅最喜爱的作家之一。显克微支关注并写出“下层社会的叫唤和呻吟”的创作旨归对鲁迅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以《胜利者巴尔代克》和《阿Q正传》为例,我们不难发现鲁迅的创作旨归是对显克微支的继承与发展、借鉴与超越。鲁迅一生创作了众多以农村与农民为题材的小说,为中国现代文坛开辟了一片新天地。  相似文献   

6.
鲁迅小说《补天》和郭沫若诗剧《女神之再生》题材相同,外在风貌相似,但情感内涵和终极旨趣迥异。本文通过比较论析,具体从三个方面透视出这种本质差异:1作品表现实际不同;2表现实际的不同反映出两位作家有着不同的创作关怀;3以上两方面不同深层次地蕴含着两位作家不同的社会人生经历和社会文化感受。两位作家反映在创作中的不同精神特征和文化心态也正是整个中国处于新旧文化交替期的两类现代知识分子的典型精神特征和文化心态  相似文献   

7.
郁达夫作为创造社的干将与从东北作家群走出的萧红不论是人生经历还是各自的小说创作都有明显的区别,但与此同时也存在着相通之处:坎坷困苦的人生经历使得两位作家都将小说创作的视点集中在对人的生存困境的关注方面;他们都与鲁迅有着深厚的友谊,小说创作也都得到了鲁迅的肯定,并程度不同地受到了鲁迅的政治观与文艺观的影响;他们在小说创作上具有相似的美学追求,在小说的艺术表现上也都具有散文化、抒情化和绘画化的特征。他们的前期小说创作都得到了进步作家的肯定,但随着时代的发展,两位作家依照自身对人生的理解进行的创作却招致了众多的批评和否定。  相似文献   

8.
师陀是一位致力于乡土小说创作的京派作家,同时又是与鲁迅在精神血脉上有着深深联系的作家。他对乡土中国社会关系的揭示、对女性悲剧命运的关注都承续了鲁迅对国民性的思考。另外在诗学建构方面,他小说中的归乡模式、散文化体式以及意象、语言的使用也可见鲁迅影响的痕迹。  相似文献   

9.
鲁迅作为二十世纪初中国现代文学的开创者和奠基者,其创作影响了以后中国很多作家。余华被认为是当代与鲁迅精神相接近的一位年轻作家。本文试图从创作母题的角度对两位作家进行比较,从他们的相同与相异中探寻作家与作家之间的距离,以及时代文化变迁在作家身上潜移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一、鲁迅小说中“我”的写法 鲁迅的《呐喊》、《彷徨》是两部以现实生活为题材的短篇小说集,共收小说二十五篇。其中用第一人称写的就有十二篇:《狂人日记》《孔乙己》、《一件小事》、《头发的故事》、《故乡》、《兔和猫》、《鸭的喜剧》、《社戏》、《祝福》、《在酒楼上》、《孤独者》、《伤逝》。由此可见,鲁迅是很喜欢用第一人称进行小说创作的。一个作家采用怎样的表现手法来结构小说,展示情节,突显主题,这是由他的创作观和艺术个性决定的。鲁迅写小说有着非常明确的创作目的,就是“想利用他的力量,  相似文献   

11.
三十年代的中国现代文学史,曾记载着两位新文学家的出现。他们是四川人,同班同学,同始于1931年文学创作的征程,又同时得到鲁迅先生的教诲,因而这两位文学家,被誉为“左联双璧”,他们就是沙汀和艾芜。 三十年代的旧中国,鬼蜮横行黑夜沉沉。迫使沙汀、艾芜两位热血沸腾的青年人,不能容忍这样深重的罪孽,正由于黑暗的桎梏,对正直的作家所构成这样沉重的压力,对社会现  相似文献   

12.
《赌徒吉顺》和《为奴隶的母亲》是写于20世纪20、30年代的典妻题材小说,依照作家的传记性材料从地域文化、个人经验、文本叙事等视角对它们进行再解读:许杰和柔石同为浙东人,相同的地域文化背景孕育出的同题材作品;从创作的无意识动机来看,两篇小说都暗含了作者对自身生活经验尤其是婚恋经验的思考;而在叙事重点和写作风格上两篇小说有些区别,这与两位作家各自的文学交往和所受影响不无关系,他们都受鲁迅和文学研究会影响,但在具体的写作层面,《赌徒吉顺》受创造社尤其是郁达夫的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13.
普列姆昌德与鲁迅虽然分别是印度和中国两个不同国度、不同民族的作家,且从目前所得资料看,这两位作家彼此之间也没有直接发生过影响,但由于时代、社会以及作家个人的原因,他们二人却有许多相似相近之处(当然,也有不少相异之点),具有相当多的可比性。将这两位在世界现代文学史上熠熠闪光的一代小说巨擘作一比较研究,不仅可加深我们对这两位小说大师创作的深刻理解,还可从中探寻出文艺创作的一些共同规律性的东西,给人以启发。  相似文献   

14.
该文以鲁迅和沙汀笔下“看客”的生态景观为基点 ,探讨两位作家在“看客”问题上所表现的不同价值立场。鲁迅面对“看客”的“荒原”景观延展他一贯的“绝望战斗” ,悲观而执着地在形而上层面把守“意义”的关口。沙汀则凭着他对生活的那份“信赖”热情而小心地拯救“看客”身上余留的“情感”火种。鲁迅的“荒原”意识是他的理想主义、悲观主义和清醒的现实主义交合的一枚果实 ,沙汀的“旺火”信念则是他乐观的生活态度和立场的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15.
知识分子题材在鲁迅小说创作中占到了很大的比重,鲁迅以其“表现的深切和格式的特别”体现着知识分子题材小说的现代性,为中国现代文学的确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冰心与张爱玲是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两位杰出的女作家。她们的创作风格差异很大,冰心的小说如果用清婉温爱来概括,张爱玲的小说则可以用苍凉深邃来表征。本文主要从其创作题材、女性意识、艺术风格等方面的差异之处展开比较论述,以考察、梳理她们创作的特点,阐述她们创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周文是在鲁迅的扶掖和培养下成长起来的 2 0世纪 30年代文坛的优秀左翼作家 ,从创作意图、创作原则到题材的选择、艺术表现手法及风格都承袭了鲁迅文艺思想之精髓———现实主义 ,并且拓展了鲁迅小说的题材范围和人物形象系列 ,富有浓郁的时代气息。他深得鲁迅白描手法之妙和讽刺手法的“含而不露” ,又更重于人物内心世界的洞察和反讽技巧的娴熟运用 ,以客观真实的人事物景勾画出一幅幅洋溢着浓郁地方风味的图画。  相似文献   

18.
新文学史上农村题材的两位开拓者——略论赵树理与鲁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赵树理与鲁迅之间,并没有明显的直接的师承关系,而且两位作家在所处时代、家庭出身、文化教养、个人气质、创作风格诸方面也明显地存在着差别。但是,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农村题材的两位拓荒者,他们之间仍然保持了开拓者的共同之处。比较他们关于农村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古代小说发展史上,有两个重要的阶段.一是唐代文人有意识地创作文言体传奇小说阶段,鲁迅先生将它的出现称之为中国小说史上的一大变迁;二是明代文人在民间话本的基础上模拟编写“拟话本”阶段,这促进了由口头文学向书面文学,群众创作向作家创作的转变.突出代表这两个发展阶段成就的有两篇作品:一篇是自行简的《李娃传》,这是唐传奇中的艺术珍品,鲁迅先生评之为“近情而耸听,故缠绵可观”.  相似文献   

20.
一九三一年至一九三四年,是沙汀创作的第一阶段,也是他在小说创作上进行多方面探索的阶段。探讨沙汀这一阶段的创作,不仅可以使我们对沙汀第一阶段的创作有一个较全面的了解,并增进对那一时期左翼文学创作的认识,而且还有助于我们加深对沙汀整个创作发展的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