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对招标范围的新认识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的决定已经明确指出,我国的经济是有计划的社会主义商品经济。这在理论上是一个重大突破,它应成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理论基础。基于这个论点出发,从计划体制上看,今后生产资料指令性计划的比重将逐步缩小,逐步扩大消费资料非指令性计划的比重;从价格的改革上看,将打破我国以往物价水平稳定不变的状况,使计划价格与  相似文献   

2.
<正> “对消费资料,除极少数重要商品仍由国家定价外,一般商品要根据市场供求情况有计划地逐步放开。对重要生产资料,要逐步减少国家统一定价部分的比重,扩大市场调节部分的比重,同时有计划有步骤地调整计划价格,使计划与市场两种价格的差距逐渐缩小。因重要生产资料涨价而导致企业成本上升,应当尽可能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消耗、挖掘内部潜力加以消化,严格控制连锁提价的范围和幅度。重要的公用事业  相似文献   

3.
我国的计划体制对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曾经起过很大的作用,但随着现代化事业的深入发展,逐渐暴露出这一体制的诸多弊端,需要进行彻底改革。多年来的实践告诉我们,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必须自觉依据和运用价值规律,实行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按照这一思想改革计划体制,就应该逐步建立起统一性同灵活性相结合的体制,缩小指令性计划的范围,扩大指导性计划的范围,使市场调节在国民经济活动中起辅助的但不可缺少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一、我国理论界对按劳分配理论的讨论社会主义社会自然摆脱不了商品经济这个“讨厌的魔鬼”这一现实,使苏联、东欧及中国进行已久的社会主义分配改革浪潮,至今为止都面临着一个十分棘手的问题:在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条件下怎样实行按劳分配?人们或者坚持原有的按劳分配模式,否定社会主义经济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或者面对现实,从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出发,去探索劳动者参与社会主义产品分配的新形式,并从理论上作出符合实际的新结论。大部分同志选择了后者。首先,他们在不同程度上肯定了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条件下存在按劳分配。一部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的决定中指出:“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必须自觉依据和运用价值规律,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同时又指出: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计划既有指令性的,也有指导性的。指导性计划主要依靠运用经济杠杆的作用来实现,指令性计划也必须运用价值规律。本文就试图从国家对石油工业实行指令性计划管理中,如何运用价值规律和经济杠杆的问题,提一点极不成熟的意见。  相似文献   

6.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的计划经济模式,正处于由传统的、排斥商品经济的、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经济向有计划发展商品经济的、统一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指导性计划经济发展的战略性转变,相应地,计划管理的观念,也必须转变。过去,在指令性计划经济条件下,国民经济计划目标主要是通过指令性的生产计划、投资安排、物资分配以  相似文献   

7.
有步骤地适当缩小指令性计划范围,相应扩大指导性计划范围,是我国计划管理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随着计划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指令性计划的范围已经大幅度缩小,而指导性计划的作用还远没有充分发挥。那么,我国现阶段指导性计划管理是否必要,如何建立与我国现阶段经济条件相适应的指导性计划管理,就成为宏观计划管理理论和实践中急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8.
我国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这个科学论断突破了把计划经济同商品经济对立起来的传统观念,指明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方向,为我国进行经济体制改革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我国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就是逐步建立适合有计划商品经济的运行机制,而  相似文献   

9.
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几十年经验的科学总结,是在十多年的经济体制改革中寻找到的符合我国国情的经济运行机制,是进行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原则。这是已被公认的一个重要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但如何把握这种结合,仍众说纷纭,还没形成共识。本文就此问题发表粗浅看法,以参加对此问题的探索。一、根据有计划商品经济内在要求把握两者的结合计划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属性,是社会主义的一个基本特征,而市场调节是属于对经济运行进行调控的范畴,从形式上看它们不是同一层次,似乎无法结合,但从本质上看,计划经济和市场调节都是组成有计划商品内涵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反映了有计划商品经济的内  相似文献   

10.
在经济方面,何炼成教授《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理论与西北经济战略》一文,在对“商品经济一般”理论和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特殊性作了分析之后,他指出: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与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区别,“在于所有制不同,在于剥削阶级是否存在,在于劳动人民是否当家作主,在于为什么样的生产目的服务,在于能否在全社会的规模上自觉地运用价值规律,在于商品关系范围的不同。”其次,根据对商品经济理论的分析,对我国西北经济发展战略的转变,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价格体系的改革是整个经济体制改革成败的关链”。(下引未注出处者,均引自该决定),认真学习和深刻领会《决定》有关价格改革的规定,对于搞好价格改革,建立合理的价格体系和价格管理体制,促进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顺利进行,加快四化建设有着重大意义。改革不合理的价格体系势在必行价格是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在我国商品价值用人民币来表现就是价格。只要存在商品经济就必然存在价格。由于我国经济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也就广泛存在价格,  相似文献   

12.
我们的时代正处在伟大变革时期,一场规模空前的科学革命正在蓬勃兴起。在这个时期我们国家将从某种封闭或半封闭状态走向对外完全开放;从广大范围的自给或半自给的自然经济走向以公有制为基础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这是一场广泛的、深刻的社会变革。我国的经济是建立在公有制基础上的多种经济形式并存的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经济基础的变化必然带来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因此,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将成为这一时期经济决策和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3.
十二届三中全争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在总结我国计划工作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新的论断,就是:“实行计划经济不等于指令性计划为主,指令性计划和指导性计划都是计划经济的具体形式”;还进一步指出:“要有步骤地适当缩小指令性计划的范围,适当扩大指导性计划的范围”.  相似文献   

14.
一、寓“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于我国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模式之中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它是由我国当前生产力发展的现实水平以及适应于这种生产力性质的生产关系这两个方面的因素所决定。也就是说,从我国当前的生产力发展水平还比较低,有待进一步发展的观点看,不发展商品经济是不可能迅速而有效地发展我国社会生产力的。正如《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指出,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  相似文献   

15.
对于社会主义的商品经济问题,有一个曲折的认识过程,从否认社会主义存在商品经济到承认社会主义存在商品经济,逐步深入到社会主义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经过了一个曲折的过程。《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社会主义经济是在公有制基础上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是  相似文献   

16.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社会主义经济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商品经济。“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是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不可逾越的阶段,是实现我国经济现代化的必要条件。”这是关于社会主义经济认识的一个飞跃,也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一个根本性思想。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是计划经济与商品经济的统一体。计划经济与商品经济相互促进,成为社会主义经济两个内在的、本质的、不可缺少的属性。有计划  相似文献   

17.
住房制度改革的总体目标是:按照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要求,实现住房商品化。从改革低租金制度入手,将现在的实物分配逐步改变为货币分配,由住户通过商品交换,取得住房的所有权或使用权,使住房这个大商品进入消费市场,实现住房资金投入产出的良性循环,从而走出一条既有利于解决城镇住房问题,又能够促进房地产业、建筑业发展的新路子。 我国住房制度长期实行“国家分配,低租缴纳”,这种实物福利造成的弊端有:  相似文献   

18.
自从建国后我们确定了以高度集中为基本特征的计划管理体制以来,指令性计划就成为这种管理体制运作的基本手段。经济体制改革已进行了十余年,指令性计划也受到了很大程度的削弱。对这种局面,有人欢呼这是计划经济向商品经济转变的硕果,有人感叹国家对宏观经济控制的能力空前虚弱。与上述意见不同,这里要提出一个大胆的设想:取消指令性计划,以国家直接订货代之。  相似文献   

19.
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这种商品经济要求自觉运用价值规律和市场的调节作用,而价值规律和市场对生产与流通的调节作用是通过价格变动来实现的。因此,“价格是最有效的调节手段,合理的价格是保证国民经济活而不乱的重要条件,价格体系的改革是整个经济体制改革成败的关键。”本文略就价格体系改革问题谈几点认识。 (一) 我国现行的价格体系很不合理,存在着相当紊乱的现象,不少商品的价格既不反映价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如何有效地控制物价水平,成了理论界热心研究的课题。由于物价水平在相当大程度上取决于商品供给总量与货币投放总量两者的比例关系,无论是消费过度或投资失控,不经过货币的过多投放和信贷环节是不可能实现的。因此,人们注重对货币政策的研究,可以说是抓住了物价水平的关键。但是,从两个总量:商品供给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