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通过分析女性艺术家所遭遇到的现实困境,指出随着当下艺术观念发生改变,女性主体意识与艺术观念均发生改变.进-步引出"为什么没有伟大的女艺术家"这样的艺术问题,并讨论引出该问题的必要性以及时效性.女性艺术家应该面对历史与现实的状况,通过行动积极参与新制度的创立.  相似文献   

2.
《戏作三昧》和《地狱变》主人公的变化与发展过程,也是作者芥川龙之介本人内心世界的变化与发展过程。《戏作三昧》提出了"为了艺术的人生"的思想,并通过《地狱变》中良秀这一画师,描绘了一个具有"为了艺术的人生"思想的艺术家形象。"为了艺术的人生"不是简单的艺术和人生二律背反或二者择一的选择,艺术是艺术家的人生之目的,艺术家的人生应该奉献于艺术,当处于艺术和人生的二律背反困境时,艺术家应该毫不犹豫地为了艺术牺牲人生。  相似文献   

3.
东西方学者一般认为在艺术营销过程中不应该对艺术家的创作进行任何干涉,认为艺术创作是艺术家自由和无功利的表达。事实并非如此,艺术组织介入艺术创作也会促进艺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段宝林 《中华魂》2012,(18):44-45
地铁、机场、街头艺术,都属于公共艺术,公共文明.公共艺术应该是大众欣赏的艺术,应该是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艺术.如果公众看不懂,欣赏不了,就起不到艺术的作用,就白搞了,就劳民伤财,有愧于大众,也有愧于艺术.艺术的真谛,按照俄国大文豪托尔斯泰《艺术论》的说法,艺术就是交流感情的工具.艺术家在生活中感受到美,把他的美感用形象表现出来,是大家也同意的感动,这就是艺术.如果大家看不懂,不  相似文献   

5.
艺术应该如何去展示社会生活,艺术家和他的作品,艺术品和它的消费者之间应是什么样的关系,本文从一种艺术手法入手,对此进行了一些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6.
<正> 艺术家以表现客观世界和主体情感为指归,但这一目的只有通过艺术媒介才得以完成,因此,艺术媒介对艺术具有最本质的意义.它规定艺术的性质,划分出艺术门类,限制着艺术的自由.艺术要在本质上优化和升华,就要和自身的艺术媒介作永恒的搏击,这是横在艺术家面前一个严肃而深刻的命题.对此,中外古代艺术家作出了截然不同的选择.西方古典艺术家完全遵守艺术媒介的规定,以科学实证的严谨在艺术媒介所划定的框架内下功夫,研究艺术媒介的长处和短处,扬长避短,追求艺术和自身媒介的亲和关系,以求得艺术属性的准  相似文献   

7.
艺术发展的过程就是不断继承和创新的过程。继承是创新的基础。创新是继示的升华,古今中外许多大艺术家的艺术实践都证明了这一点。我们应该摒弃“要反传统”、“艺术发展断裂论”等错误观点,立足本上,融汇中西,继往开来,使艺术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对艺术家和艺术作品的评价,应建构在其作品艺术成就和艺术思想所产生的影响力上.应该客观、公正、整体地对石鲁及其作品进行评价,这对当前的艺术评价标准、艺术审美标准、价值标准有着积极的导向性.不能狭隘地从自己的审美价值角度来进行"类己则褒;异己则贬"式的批评与评价一个人的艺术作品.技法的表现水平只是艺术作品水平评价的一个方面,艺术作品是艺术家精神的"外化"与"物化",是精神产品,"大师之境的艺术不是修辞练习簿,不是情感按摩器,而是一场熊熊的火.[1](P35)  相似文献   

9.
对于风格问题,古今中外的艺术家孜孜以求,两种不同的观察自然的方法,有不同的"看"的方法,就有不同的艺术风格.艺术家要有自己独特的眼睛去"看"世界,不断地进行艺术实践与思考,努力创造当代艺术.  相似文献   

10.
贡布里希将现代主义的胜利归因于历史进步,是由于"当代性"的威慑力而导致批评家们无所适从,才使得现代主义蓬勃兴起。其实,艺术的变迁与技术的进步密切关联,艺术的本质是其形式化语言,因此,艺术批评应该采用首先摒弃意识形态内容的原则,将专注力放在纯净的艺术精神层面的探讨上。当代艺术的表现形式不过是哲学驾驭艺术的外在现象,是哲学强暴艺术的结果。艺术要挣脱意识形态的羁绊,艺术家们必须回到形式语言的探索上。  相似文献   

11.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不仅是西方艺术发展的一个高峰期,也是现代西方艺术传统的发端时期.就对艺术品和艺术家的态度来说,在此之前,艺术赞助人通常把视觉艺术家和普通手艺人不加区别地都视为体力劳动者.他们一般只重视艺术品的题材和内容而轻视甚至是鄙视艺术家,并在很大程度上控制着艺术品的制作和生产过程.但从文艺复兴时期开始,赞助人关注的重点逐渐从艺术品转向艺术家自身的才能和技艺,具体表现为在委托制作合同中对艺术家须"亲手制作"部分的详细规定.对艺术家价值的高度肯定正是现代艺术的一个重要特征,在这个意义上来说,这一重要变化标志着现代艺术家的诞生.  相似文献   

12.
明月竹箫与华堂合弦--从中西传统绘画看中西艺术之不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艺术是艺术家对客观世界的解读方式,艺术作品是艺术家心灵世界的外化.相同文化意识背景下的艺术家,其作品在审美形态上会呈现一种共性.这就为我们提供了比较中西艺术的可能.本文对中西传统绘画艺术从形神关系、空间表现、艺术手段三方面进行了实践上的比较和理论上的梳理,并对影响艺术实践的中西文化及哲学思想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3.
艺术家的修养应该是综合性的,为了提高自己的艺术造诣,艺术家以文养艺,文艺并重,只有这样才能像郑板桥先生所说的由园中之竹,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最后成就画中之竹。  相似文献   

14.
苏珊·朗格在《艺术形式》中说.“一个艺术家表现的绝不是他自己的真实情感,而是他认识到的人类情感.”初看这句话,仿佛朗格在冒天下之大不韪.因为古往今来,艺术表现艺术家的真情实感这一观念已深入人心.但实际上,这个为人们所普遍接受的观念恰恰含混两个概念:艺术家的自我情感和艺术情感.而朗格的深刻恰在这里,她所谓艺术家“自己的真情实感”就是指艺术家的自我情感,艺术家“认识到的人类情感”则指艺术家在其作  相似文献   

15.
艺术是人类实现自我价值的最高级表现形式之一,因而优秀的艺术品应该流传千古,创造优秀艺术的艺术家也同样应该声名不朽。中国雕塑在走向成熟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精练富丽、细腻写实的风格,而泥土恰好适应了东方人的这种追求精细的创造情趣。  相似文献   

16.
真实是巴金艺术观的基础和生命,是他的小说美学观的核心。半个多世纪以来巴金一再重伸艺术要“说真话”。所谓“说真话”,就是作家真情实感的艺术化,包含两层意思:从艺术反映社会生活的层面上说,必须具备客观的实在性,真实性;从艺术家主观情感的层面上说,必须是真挚的,从艺术家的心灵中倾吐出来的真情实感,而绝不能是虚情假意。也就是说,在巴金看来所谓艺术真实,应该是艺术内容的客观实在性和艺术情感的主观真挚性的有机结合。下面我们结合巴金一生创作和言论,从不同的角度对这个课题作些探讨。  相似文献   

17.
艺术作品是艺术家通过一定的艺术技能、艺术素养以及丰富的情感传播给大众的基本形式,艺术技能的熟练可以准确地将艺术家的主观意图、真实感受表现给大众.艺术创作与艺术教育应注重对于基础技能的学习与传授,倡导吸收社会生活、文化知识各方面的养分,提高艺术家的艺术素养;悉心研究名师名家的艺术作品,真正掌握艺术创作的规律.  相似文献   

18.
美术作品表现人们的内心精神世界,这是艺术精神的本体,所以我们必须要有自我的认同感,在创作艺术时只有直视自己,不断的揣摩自己,才能表现精神的本体,所以艺术家必须要有对自身的认同,艺术家不可以失去这种心理,自我认同对艺术有着深层次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钱学森认为科学与艺术是结合的,技术和艺术是伴生的.他提出科技工作者要有一点文学素养,文学艺术家也要懂一些科学技术.科学与艺术的结合都不是简单的结合,而是文理相通、辩证统一的.钱老本人就是一个成功的典范,他是一位科学家,但在文学艺术方面有很高的素养,对书画、文学作品、音乐等方面都有深刻的见解.  相似文献   

20.
艺术创作应该选择尽可能单纯的语言来表述。艺术总是在一定的约束和抑制之下挣扎着实现张扬,艺术家应该学会适于、始终安于、直至乐于在限制中施展其才华,在有限中追寻无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