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当前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和汇率传递效应看,在人民币面临升值预期的情形下,过度的控制汇率水平破坏了市场的价格传递进程,人民币的升值不仅没有减轻中国的贸易顺差和欧美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反而使中国的经济和政策陷入了升值—出口增加—国际压力继续加大的泥潭之中,而且持续的单向升值预期促发了投机活动的增加,更加加大了宏观政策制定和管理的难度.因此,中国应该适度降低政府在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中的作用,进一步提高汇率形成机制市场化的程度.  相似文献   

2.
人民币汇率变动和后危机时代汇率市场化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民币汇率一直是政府和市场关注的焦点.研究人民币汇率变动和汇率市场化改革;比较人民币升值、贬值和维稳的影响;从三角套汇的角度分析人民币对美元和人民币对非美元货币汇率之间的关系;研究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存在的问题及人民币汇率市场化改革,对人民币汇率政策的实践均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3.
2010年,我国重启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渐进式推进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是符合我国国情的合理安排。在当期人民币呈现升值趋势下,渐进式推进人民币汇率改革,逐步释放人民币升值压力,可避免人民币汇率因大幅、快速升值后我国出现贬值对经济和金融产生的冲击。从未来发展道路来看,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存在不同的策略选择,同时也面临诸多不容忽视的外部风险,需要采取综合配套措施,切实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保障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顺利推进。  相似文献   

4.
人民币汇率的"三难"困境及其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缓解人民币升值的外部压力 ,我国从 2 0 0 3年下半年开始采取了一系列为人民币减压的措施 ,到目前为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人民币汇率仍然面临着稳定难、升也难、贬更难的“三难”困境。鉴于 2 0 0 4年上半年我国外汇储备仍在继续大幅度增长 ,近期内为保持人民币汇率的稳定 ,应继续采取措施为人民币升值减压。从长期来看 ,要使人民币走出“三难”困境 ,必须进一步改革我国现行的外汇管理体制 ,逐步实现人民币汇率的市场化 ,使人民币回归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  相似文献   

5.
在纸币流通条件下的固定汇率制和管理浮动汇率制中,中央银行的外汇市场干预行为能够直接影响外汇市场的供求关系,从而成为影响汇率走势的直接因素;转型过程中所特有的非对称性机制,也会直接影响外汇的供求变化。我国国情的基本状况决定了目前人民币币值稳定的汇率政策,在外汇供过于求的情况下,实现汇率政策目标的较为有效的工具则是中央银行外汇市场干预行为。而形成目前人民币升值压力的原因,本质上并非经济基本因素,而是供求机制中的非对称性。  相似文献   

6.
曹垂龙 《东南学术》2007,(2):110-115
均衡汇率"杠杆论"指出,汇率是比价,更是杠杆和政策工具,这为人民币汇率政策的选择开阔了视野.本文对汇率的杠杆属性、人民币升值的经济效应、人民币汇率政策选择的约束因素等进行了分析和研究.文章认为,今后较长时期内人民币汇率仍宜采取适当低估,并逐步升值的方略,即让人民币从目前比较低估的状态向比较不低估的状态进行缓慢升值.  相似文献   

7.
从汇率形成机制分析,人民币升值压力的真正来源在于我国对外贸易持续增长的国际竞争力;人民币升值是汇率形成机制回归市场的必然.对人民币升值影响我国对外贸易国际竞争力的路径分析证明,人民币升值可能影响国际竞争力结构,但不会削弱我国对外贸易的整体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8.
李翀 《学术研究》2013,(1):82-86,159
2005年以来,我国政府不断地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使人民币汇率的形成不断走向市场化。但是,我国目前的人民币汇率形成方式还不是很规范,这一定程度上使我国政府与发达国家政府在人民币汇率问题的博弈中处于不利地位,同时也将影响到人民币走向国际化。因此,我国政府应该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方式的改革,选择"管理浮动"的汇率安排。当前,人民币汇率出现了双向波动的态势,这给人民币汇率形成方式改革提供了一个良好机会,也是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好时机。  相似文献   

9.
姜凌  韦伟 《天府新论》2007,(2):52-56
总体上看,随着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深入,人民币汇率形成更加市场化,人民币继续小幅逐渐升值的可能性非常大。这一进程客观上将导致我国东西部产业转移和结构升级的步伐加快。抓住时机积极承接产业转移的这一机遇,促使产业结构优化,显然是有积极意义的。从经济长远运行角度来看,新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将有利于产业转移和结构升级,将影响到外商投资的变化,也有利于涉外企业竞争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10.
汇率目标区制具有"蜜月效应"和"平滑移动"的汇率内在稳定机制.实施人民币汇率目标区管理具有增强游资抑制效应、缓解人民币汇率的单向升值运动和升值压力、增强汇率弹性和汇率政策的有效性、增强我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及有效性等现实意义.本文重点就人民币汇率目标区的货币篮子设计进行了多方案比较分析和论证,并就中心汇率的确定及调整等目标区设计的关键问题进行了再探索.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人民币汇率与我国国际收支之间的变动关系,分别用简单直观的走势图和协整技术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后,汇率是影响我国国际收支平衡的重要因素之一,而国际收支并不是人民币升值的主要因素。据此,本文认为,解决我国国际收支的不平衡问题必须使用一揽子综合治理措施,但是同时必须把汇率作为调整我国国际收支不平衡,解决双顺差问题的一个重要工具。  相似文献   

12.
人民币汇率升值问题及对汇率制度演进逻辑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期人民币是否升值成了热点问题。本文认为 ,重要的并不是人民币汇率在某个特定的时期应当升值还是保持稳定或贬值 ,而在于实现人民币汇率制度及其汇率机制的合理化。  相似文献   

13.
中美两国作为全球两大经济"增长极",共同将周期最长的本轮全球经济繁荣推向了顶点。在历经了各国政府一致的危机救市和全球再平衡的热议后,美国带头实施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又将全球带进了廉价货币战争的泥潭,人民币也陷入了对内贬值与对外升值压力的困局。由于人民币汇率的市场化改革至今尚未涉及市场化形成机制的核心内容,从而加大了中国经济内外失衡的程度和调整的难度,人民币汇率应尽快由宏观政策工具向国际化战略定位转变。  相似文献   

14.
从影响人民币汇率变动的因素及人民币升值压力产生的原因着手分析,得出在近期内人民币汇率仍应保持稳定的结论。并提出为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应适时调整相关政策,以化解目前的升值压力,提高汇率政策的作用及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5.
人民币汇率升值压力成因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人民币汇率升值压力产生的经济因素,并以此为基础寻求缓解人民币和升值压力的措施。  相似文献   

16.
从固定汇率向浮动汇率转变,是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后大多数国家的选择。2005年我国进行了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外汇管理体制也加快了改革步伐。在以“双顺差”为特征的国际收支失衡的背景下,我国现行的汇率制度仍然面临着诸多挑战。因此,继续推进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扩大人民币浮动汇率区间,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应是我国汇率制度改革的未来方向。  相似文献   

17.
构建人民币汇率目标区的初步设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新的开放形势下,我国应根据经济发展水平、经济运行和国际收支状况在深化金融改革中进一步改革人民币汇率制度,探索和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选择汇率目标区,可以避免人民币汇率单向运动带来的负面影响,增强汇率政策的有效性和灵活性。为此,需要在理论上构建人民币汇率目标区政策体系并进行相应的配套改革。  相似文献   

18.
人民币汇率对一篮子货币参考程度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人民币篮子中货币种类及其权重的合理假设,自2005年7月21日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以来,人民币中间指导价与“钉住”中间价显著相关。与“钉住”一篮子货币确定的汇率相比,人民币对美元的中间指导价波幅小、人民币升值趋势明显,这其中有汇率制度本身的原因,也和相对稳定的人民币汇率政策以及我国2005年下半年以来国际收支顺差在继续扩大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9.
以人民币NDF汇率(Non-deliverable Forward rate,无本金交割远期汇率)作为人民币汇率市场预期的替代变量,通过对该变量的时间序列分析,建立汇率预期随机波动模型以刻画人民币汇率预期的波动特征。研究表明,NDF汇率的波动与市场对人民币汇率的预期变化相吻合,管理当局应对此类预期给予重视;人民币汇率预期波动剧烈,具有厚尾、波动群集性、持续性的特征,且具有波动的杠杆效应。这些性质导致市场中一旦出现人民币升值或贬值的预期,其趋势将维持相当长的时间。因此,管理当局应谨慎看待当前人民币汇率的市场预期及由此形成的升值压力,既肯定其中理性及客观的因素,又需对其非线性、过度波动的特征及其危害有充分的认识。采取积极、稳步渐进的方式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应该是符合各方利益、且能够避免诸多不利影响的明智之举。  相似文献   

20.
人民币汇率中间价定价机制的改革和汇率波动幅度限制的放宽表明我国汇率市场化的进程不断推进。为了对冲汇率市场的顺周期波动,我国引入逆周期因子和外汇风险准备金工具。逆周期因子与外汇风险准备金的策略组合起到了对冲顺周期波动的效果。在存在非理性行为和顺周期性的外汇市场上,应通过逆周期操作与审慎管理抑制非理性行为。但随着市场回归理性,应适时取消逆周期因子和外汇风险准备金。同时为了推动市场化,应进一步在定价机制中增加外汇市场供求因素的权重,并继续放宽汇率波动幅度的限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