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我国劳动争议仲裁制度存在的若干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劳动争议仲裁就其法律属性而言,是一种兼有行政性和准司法性的行为。进一步强化劳动争议仲裁机构的准司法性,能够更加公正公平地解决劳动纠纷,保护劳动者权益。因此,在劳动仲裁程序与诉讼程序的衔接上、在劳动仲裁裁决法律效力上、在劳动仲裁成员素质的要求上,我国的劳动争议仲裁制度还存在一些问题有待完善。  相似文献   

2.
随着《劳动合同法》的不断普及,劳动者维权意识不断增强,劳动争议越来越多.由于我国法律、法规及其他规范性文件对劳动争议中涉及的仲裁程序与诉讼程序关系问题的规定较为简单,导致在劳动争议案件中遇到较多理论和操作上的障碍.因此,文章试图通过对现有法律关于劳动争议诉讼程序与仲裁程序衔接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以期能更好的保护当事人的权益.  相似文献   

3.
劳动权同其他宪法基本权利一样需要司法程序的保障。我国劳动争议的仲裁和诉讼的范围过于狭窄 ,争议解决程序不利于劳动权的保护。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运行和人权事业的发展 ,我国劳动争议的仲裁和诉讼的客体既包括所有的个体劳动权 ,也应当包括集体劳动权 ;劳动争议的仲裁和诉讼的主体应当具有普遍性 ;改革劳动争议解决机制 ,重新分配举证责任 ,既注重了劳动权的安全 ,又注重了劳动权的效益  相似文献   

4.
关于我国劳动争议仲裁两个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劳动争议仲裁制度实行“先裁后审 ,裁审衔接”的原则 ,在实践中存在诸多弊端 ,建议将此原则改为“或裁或审 ,裁审衔接”的原则 ,既可发挥劳动仲裁的优点 ,又可消除仲裁作为必经程序的弊端 ,更有利于保护劳动争议双方的合法权益。此外 ,随着集体合同制度在我国的推行和发展 ,应当将待定权利争议纳入劳动仲裁范围 ,实行行政协调和劳动仲裁相结合 ,并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5.
学界多有主张废除先裁后审制度,但先裁后审的立法理念是值得支持和肯定的,制度施行未达到预期目标原因在于理念法制化过程中的制度构造已经远远不能适应劳动争议处理实践的需要。因此应基于立法理念的合理性维持先裁后审制度,同时通过提高仲裁质量、限制诉讼初始化来完善裁审关系所依赖的仲裁制度和诉讼制度的缺陷和不足,即加强劳动仲裁机构实体化建设、强化劳动仲裁员专业素质、保障当事人意思自治、健全劳动仲裁监督机制以及明确定位裁审关系、重构裁审衔接机制。  相似文献   

6.
我国现行劳动仲裁立法有关时效规定的不足与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劳动争议仲裁时效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劳动法律制度,本文对我国劳动争议仲裁时效制度中的相关概念作了一定分析,并就劳动争议仲裁时效的起算日、劳动仲裁时效的性质以及仲裁时效与诉讼时效的联系和区别等问题进行了立法探讨,提出了加强与完善劳动争议仲裁时效的相关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7.
我国劳动争议处理体制可以概括为“一调一裁两审”,即在我国解决劳动争议,主要是通过调解、仲裁、诉讼实现的。其中劳动争议仲裁制度是世界各国及地区一项重要的法律制度,但同时也是备受争议的一个制度。  相似文献   

8.
我国劳动争议调解制度的反思与重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劳动争议持续快速增长对劳动争议处理体制提出严峻挑战,调解作为解决劳动争议的"第一道防线"未能有效发挥作用,导致大量争议案件直接进入仲裁和诉讼程序.应在分析现行劳动争议调解制度弊端的基础上,提出改革设想,重构劳动争议制度.  相似文献   

9.
中国和瑞典劳动争议处理体制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瑞典劳动争议处理体制和我国劳动争议处理体制各有特色。本文在对瑞典劳动争议处理体制简单介绍的基础上,分别从劳动争议类型、处理体制模式、调解、仲裁和诉讼方面予以比较,并结合我国国情特点,探究瑞典劳动争议处理体制对我国劳动争议处理体制改革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目前在处理劳动争议案件中 ,如何理解和把握处理程序中如下两个常见问题的法律规定存有争议。 (一)仲裁程序是否是处理劳动争议的必经程序 ;(二 )如何掌握“对仲裁裁决不服 ,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本文就此进行阐述和分析  相似文献   

11.
中国航空仲裁存在适用范围不一致、临时仲裁承认与执行不对等、上海国际航空仲裁院的发展面临诸多挑战等问题。为健全多元化争议解决机制,有效发挥航空仲裁的原本价值,中国应统一和明确航空仲裁的范围,以上海国际航空仲裁院为依托,以航空临时仲裁为试点,结合国际社会的通行做法和实践,以开放的姿态认可中国国内航空临时仲裁的合法性,实行航空机构仲裁与临时仲裁"双轨制"。建议在初期通过一般性的仲裁机构解决争议,在中期倾向于航空临时仲裁,在后期提交专门的航空仲裁机构,从而分阶段、有重点和有秩序地推进中国航空仲裁制度的改革与发展。  相似文献   

12.
从中国理论界对仲裁协议及其形式的认知、国际上对仲裁协议及其形式的定性以及中国《仲裁法》立法关于仲裁协议及其形式规定的检讨方面进行分析,分析认为:仲裁协议的界定应当包括协议主体、时间性、契约性与非契约性、法律关系的特定性、争议的全部或局部5个要素,仲裁协议有7种不同形式。  相似文献   

13.
本文拟通过对仲裁制度的性质 ,仲裁机构的性质 ,仲裁当事人、仲裁员、仲裁机构之间的关系的论述 ,探讨在我国建立仲裁机构责任制度的可能性 ,以便当事人在仲裁裁决被法院撤销或被裁定不予执行时有救济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由于我国法律对于仲裁第三人制度没有作规定,但仲裁第三人又是仲裁实践中经常遇到的困境,因此,有学者提出要在我国建立类似于诉讼第三人制度的仲裁第三人制度。笔者认为,建立仲裁第三人制度虽然有着理论上的合理性,但是不可否认,仲裁第三人制度也动摇了仲裁意思自治的基石;虽然应当建立仲裁第三人制度,但是应当严格限定仲裁第三人的范围,明确仲裁第三人应当具备的主体、实体性要件,严格仲裁第三人加入仲裁程序的条件,以期在仲裁意思自治与现实需要中求得平衡。  相似文献   

15.
依托于互联网技术的网上仲裁,因为非地域性等特点而在程序法适用仲裁地法时遇到了困境。"非地方化"理论虽然绕过了仲裁地确定的障碍,却无法回避司法监督等现实问题。所以,网上仲裁程序法的适用可以通过以下两个途径解决:一是在传统法律体系的框架内,通过找出法律意义上的仲裁地来确定"仲裁地法";二是通过网络空间单独立法的形式,在全球范围内建立统一的网上仲裁程序规则,为网上仲裁程序法的统一提供示范。  相似文献   

16.
文章认为,起诉应当成为仲裁时效的中断事由,认定时效中断的溯及效力是比较公平和妥当的选择。撤回请求是权利人对自己权利的正常处分,仲裁申请的撤回不影响仲裁时效的中断效力,较契合我国的立法和实践。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国际贸易的发展,国际商事仲裁活动越来越频繁,国际商事仲裁的研究也得到进一步深化,从而促进了我国国际商事仲裁制度不断完善。然而,在我国仲裁制度的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种种不足,在仲裁机构、仲裁协议、仲裁监督等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仍有许多有待改进的地方,需要进一步加强理论研究,同时对我国现行的仲裁法应参照联合国《国际商事仲裁示范法》的有关规定进行修改,推动仲裁立法使之与国际通行作法接轨,以加快我国仲裁事业的现代化和国际化的进程,使我国国际商事仲裁各方面的制度不断得到完善。  相似文献   

18.
仲裁协议效力的确认机构在仲裁中占据重要地位,而我国这方面的制度设计上存在一些缺陷,导致仲裁的优越性难得彰显。了解他国先进的仲裁制度,改进我国相关规定就显得颇为迫切和必须。  相似文献   

19.
《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于1995年9月1日起施行,这无疑将对我国仲裁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和经济贸易的进一步发展起促进作用。本文分别对《仲裁法》所确立的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协议仲裁制度、协议管辖制度、或裁或审和一裁终局制度等进行了阐述,论证了我国仲裁制度的新发展及我国仲裁朝国际仲裁方向迈进所作出的探索和努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