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弘扬中华民族精神途径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冬梅 《学术交流》2003,3(9):27-31
面对经济全球化对中华民族精神的冲击,针对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关于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两种相左的观点提出一些不同的看法,并对如何弘扬中华民族精神作了详细的探讨。  相似文献   

2.
试论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内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在五千多年的历史发展中 ,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日新进取的民族精神。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群众不断结合时代和社会发展要求 ,与时俱进 ,不断丰富着中华民族精神。掌握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内蕴 ,对于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具有极其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徐虎 《社科纵横》2005,20(4):150-151
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生死攸关的一场大搏斗,是中华民族精神振兴的重要时期。抗日战争的胜利,不仅是中华民族百年以来第一次取得全面胜利的战争,而且是中华民族精神空前增强和发扬光大的必然结果。抗日战争的胜利再一次证明,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团结奋斗,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强大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4.
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不仅要在物质上强起来,更要在精神上强起来。中国共产党在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持续推进百年伟大社会革命并取得重大成就的同时,也传承、创新和升华了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其突出表现在伟大的梦想精神、伟大的爱国精神、伟大的民本精神、伟大的奋斗精神和伟大的团结精神等方面。伟大民族精神的传承、创新和升华,不仅极大地增强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而且构筑了中华民族的强大凝聚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5.
孟燕  刘永君 《唐都学刊》2005,21(5):38-42
以德治国与中华民族精神自古就形成了不可分割的密切关系,古代以德治国思想即重视整体利益、以德为本、自强不息、尚贤、重行、诚信等,构成了中华民族精神的主旨。当代以德治国方略对中华民族精神进行了全面的拓展和提升,以德治国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施政纲领。  相似文献   

6.
敏生兰 《社科纵横》2005,20(1):104-105
民族文化孕育民族精神 ,民族精神体现民族文化。两者在紧密相连中形成了辩证统一的关系。中华民族文化与中华民族精神的互动正是这种辩证统一关系的最好证明。  相似文献   

7.
传统节日文化对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传统节日文化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表现形态,保留了民族文化中最精致、最具代表性的内蕴,是民族生活和民族精神的典礼和仪式,是中华传统美德代代相传的重要载体.它凝结着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展示着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它对中华民族精神培育和弘扬具有重要的价值.具体表现为: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提高民族自信心,增强民族凝聚力;促进社会和谐,构建中华民族共同精神家园;促进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  相似文献   

8.
再论中华民族精神的凝聚力、向心力、生命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之魂。“多元一体”、众志成城的民族统一凝聚力是古代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万众一心、振兴中华的爱国主义向心力是中国近代民族精神的精髓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团结一致向前看是中国现代民族精神的生命力 ;众志成城、战胜非典、持续发展是中国当代民族精神的亲和力。  相似文献   

9.
孙文营 《探求》2009,(2):61-67
认识中华民族精神的特征可分别从时空维度、内涵维度和功能维度三个层面进行:第一,从时空维度来看,中华民族精神历史悠久,坚韧顽强,具有极强的民族融合创新力;第二,从内涵维度来看,中华民族精神具有以联系和发展观为主要内容的辩证理性特征、以人性论为基础的丰富的道德理性色彩,以及以创新自强为特征的经世致用倾向;第三,从功能维度来看,中华民族精神有极强的民族凝聚能力和广泛的普世性价值,是维护中华民族大一统,促进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10.
司马迁的《史记》是对近三千年来中华民族文化精神的总结与弘扬。在这部巨著中,司马迁深刻地总结与大力地弘扬了中华民族崇尚气节、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的民族精神与气节风范,并对"游侠"与"刺客"的作用与积极意义进行了深刻的辨证。这种民族精神与气节风范生动地体现在《史记》各种人物传记中,它对中华民族凝聚力、向心力的形成产生了深远而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中华民族崛起的历史,始终融入着伟大的民族精神,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主旋律。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不同历史时期,都会孕育出新的民族精神。中华民族精神是永恒的,这集中地表现为历史性与时代性的统一、继承与创新的统一。这种与时俱进的品格,使之内涵不断丰富,意蕴更加深刻。它融入于历史,照耀现实,也辉映着未来。对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迎来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华民族精神永远是力量之源。  相似文献   

12.
科学发展观通过从人文精神、务实精神、重和精神、自强精神、创新精神方面入手,继承、借鉴传统精神,吸收、融汇时代精神,赋予了民族精神以新的内涵、新的气息,从而有效地弘扬了中华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13.
大庆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伟大精神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开篇之作,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真、善、美相统一的基本价值取向、中华民族知行统一的实践价值准则、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共同理想的价值目标。其"兼济天下、感时忧世"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自强不息""好善忘势"的集体主义价值取向等等不仅为弘扬民族精神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宝贵的精神财富,为凝聚中国力量实现攻坚克难提供不竭的精神动力,也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提供方法支撑。  相似文献   

14.
在中华民族精神形成的过程中,先秦时期的伦理思想,特别是儒家的伦理思想,作为中华文化的活水源头,以其积极因素和优良传统,对于培育中华民族精神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这种民族精神的特质,突出地表现在崇道尚德的重德精神、明义重公的良好风尚和自强不息的民族性格.  相似文献   

15.
阎世斌 《学术交流》2006,3(2):30-34
龙是中华民族古老的图腾。龙是中华民族先祖表达人生理念和精神追求的信息载体,具有两个基本的象征意义:其一,龙是“三栖动物”,能潜、能走、能飞,象征多能,表现自强不息的精神追求;其二,龙是由多种动物肢体、器官组合而成的综合体,象征团结,表现“厚德载物”的精神追求。自强不息是英雄主义的基础;厚德载物是爱国主义的基础。龙文化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文化底蕴。  相似文献   

16.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促进中华民族繁荣富强的重要精神动力。但是,随着经济全球化现象的发展,在加强世界各国交往,促进共同发展的同时,它也不可避免地对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带来了艰巨的挑战。在此基础上,通过分析全球化对爱国主义的挑战和影响,阐述爱国主义的特点以及在全球化背景下促进爱国主义的重要性,从而探讨如何分别从国家层面和个人层面弘扬爱国主义。  相似文献   

17.
本文认为儒学是中华民族凝聚力的文化基础之一,它在少数民族地区的传播和被接纳,逐渐形成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这是和儒学的内在精神密切相关的.  相似文献   

18.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丰富的时代价值,现实和历史交融的情景要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需要加强个体情感空间的主体构建和客体交融,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历史观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情感空间。因此,立足于《这边风景》中个体范式的情感转变,将个体情感和民族精神熔铸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全过程,全方位贯彻落实到现实个体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范式传承中,进而实现主客体间以交流交往交融形成价值意蕴、逻辑关联、广阔平台和实践路向等认同基础上的个体情感、民族精神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情感空间的双向互动。在情感认知、价值判断、行为准则和精神传承等维度交织交融的基础上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情感空间的内在机理,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过程中逐步形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情感空间的坚定内燃力。  相似文献   

19.
中华民族精神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精神是支撑一个民族顽强地生存和发展的共同精神状态,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对民族的发展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民族的劣根性和落后性不应称为民族精神.中华民族正是因为有"自强不息"、"勇敢顽强"、"艰苦奋斗"等民族精神作为支撑,才从未被彻底征服过.正确认识、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红军长征胜利,是中国共产党、人民军队、中国革命和中华民族历史的伟大转折,为革命和建设的胜利铸造了成熟的党,造就了无往不胜的钢铁长城,形成了伟大的物质力量和精神动力,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走向重新振兴的伟大开端。从此,中国革命和建设取得了一个接一个的辉煌胜利,中华民族的振兴腾飞逐步变为现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