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晶 《学术探索》2004,(9):93-97
根据赶超型国家的不同特点,有两种技术跨越模式———播种模式和收割模式。日本以收割发达国家先进技术成果的方式成功实现了后来居上,对中国目前正在倡导实施的技术跨越有许多启示。  相似文献   

2.
赶超经济是对自然发展过程的压缩和跨越,是后发国家实现经济快速增长,追赶并超越先发国家的特殊经济形态.朴正熙执政时期的韩国经济具有明确的赶超目标和强烈的赶超意志、清晰的战略设计、强势政府的主导、赶超路径的创新、政策制定的冒险偏好等特点.而威权政体的权力支撑、发展型政府的构建、“指导资本主义”原则的确立、不同利益集团的利益均衡机制,构成了韩国赶超经济成功的制度保障,确保了韩国赶超经济的成功.  相似文献   

3.
“大跃进”运动是探索中国社会主义道路中所经历的一场带有全局性失误的经济建设运动。当时,“赶超”思潮成为一股不可忽视的势头,逐渐由理性走向非理性,进而偏离常规的轨道。实践中,“赶超”之风愈演愈烈,最终走向极端。这场运动影响深远,教训深刻,时刻提醒人们不能重蹈覆辙,为我国在经济建设上提供了前车之鉴。尤其是对当前经济建设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4.
日本的国家经济安全在战略上有三个基本观点:一是全面观。经济安全不能仅从经济方面考虑,还必须从政治、文化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二是全球观。经济安全保障必须在世界政治、经济框架内考虑;三是全民观。保障经济安全不仅要靠政府,而且要动员地方、企业和全体国民共同参与,建立相应的应对危机体制。日本设有讨论和制订经济安全政策的固定的内阁联席会议制度。该会议由总理大臣亲自出席,官房长官主持。同时,日本将遏制或排除外部的经济或非经济威胁作为其国家经济安全战略的重点。为此,日本将国家经济安全的战略锁定在“保障海外能源、资源的稳定供应”和稳定与扩大“海外市场”,以及做出符合“经济大国”地位的“国际贡献”上。日本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相似文献   

5.
中国国家形象传播的重要性凸显,而新的传播语境下,视觉文化传播深度影响传播方式甚至是思维方式,读图时代的受众日益转向以形象为中心、特别是以影像为中心的感性主义形态。因此,国家形象传播需要借助视觉传播手段提升国家形象传播效果。国家形象传播的内容丰富多样、国家形象传播的受众多样化特征以及视觉传播的优势等也决定了视觉传播对于国家形象传播的独特意义。  相似文献   

6.
文化外交与中国国家形象塑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康甫 《理论界》2014,(2):48-51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经济实力的上升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关注。面对中国的崛起,一些西方国家发出了不良言论,"中国威胁论"、"中国新殖民主义论"、"中国傲慢论"等歪曲中国发展模式的论调甚嚣尘上,并随着国际环境的变化,不断出现新的内容。打造中国的文化外交战略,通过文化交流引领西方国家对中国的理解,树立良好的国家形象对和平发展的中国意义重大。文章通过回顾中国文化外交的发展历程,理清了中国文化外交的成果,同时分析了中国文化外交发展中的不足之处。笔者认为,未来中国必须评估文化外交战略资源,做好战略分层,充分运用中国文化资源的多元性和丰富性,结合中国整体外交布局,构建系统的文化外交战略。  相似文献   

7.
东南亚是中国实现和平发展的关键区域,提升中国在东南亚的国家形象是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必然要求。冷战结束以来,中国逐渐在东南亚塑造了良好的经济、政治、外交和文化等方面的国家形象。当前,中国在东南亚的国家形象仍面临着诸多挑战,如经贸问题、南海争端和中国威胁论的影响等问题。要进一步塑造中国在东南亚的国家形象,必须深化各领域的合作,妥善解决南海争端,加强文化外交,协调好与美日在东南亚的外交活动。  相似文献   

8.
国家形象是一个国家极其重要的无形资产,其定位和塑造直接影响对外政策的执行和国家利益的得失。国家形象及其塑造一方面与国家自身综合国力密切相关,又离不开国际传媒和舆论的塑造。我国应该充分利用国际传媒的作用,提高对外宣传水平,在国际社会上树立改革开放、政治稳定、民族团结、社会和谐的国内形象,又要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大旗,树立我国爱和平、要发展、求合作的国际形象。  相似文献   

9.
《江西社会科学》2015,(6):229-235
在当前新的历史时期,崛起的中国亟待塑造和传播大国国家形象。音乐对于国家形象的塑造与传播有着重要的承载意义。音乐承载着国家的思维与创新的最高水平,承载着国家的开放与融合的特性品质,承载着国家的实力与活力的强弱消长。我们理应破除在国家形象塑造与传播中对音乐承载力的认识误区和实践误区,从国家层面进行宏观的战略设计,着力构筑和重塑国家形象塑造与传播中的音乐承载力。  相似文献   

10.
宪法文本寄托了立宪者对于本国国家形象的自我期许与自我想象,是对于本国国家形象的最权威、最正式的表达。百年中国宪法文本的变迁,折射出百年中国国家形象的变迁。宪法对于国家形象的塑造功能,应当引起政治家和宪法学理论界的重视。  相似文献   

11.
国家形象塑造与我国传媒的未来发展战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全球化传播背景下,作为他者角色存在的部分西方强势媒体,肆意行使话语霸权,单向度地塑造着我国以及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国家形象,以此形成了国际传播格局中国家形象塑造的钟摆现象.这种钟摆现象使得我国以及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国家形象丧失了被理解被尊重的权利,使我者形象没有任何安全保障.基于此,我国传媒应将国家形象塑造上升到维护国家形象主权的战略高度来加以重视.要彻底摆脱钟摆的控制,掌握属于自己信息版图内的形象主权,我国必须大力推进传媒发展战略的软环境建设,提升其国际传播力而努力开创国际传播的新局面,为我国国家形象塑造创造良好的对外传播新格局.  相似文献   

12.
现实国际政治矛盾的复杂性决定了向一个国家塑造良好形象的同时,会不可避免地损害自身在与该国存在矛盾的国家心中的国家形象.这种国家形象塑造的单向性问题,现有研究均未给与应有的关注.有鉴于此,本文首先分析了塑造良好的国家形象对于缓解崛起国的结构性压力的作用,进而将国际政治矛盾划分为三类,论证了国家形象塑造的单向性.基于上述分析,作者在最后给出了中国崛起过程中国家形象塑造对象的排序建议.  相似文献   

13.
现实国际政治矛盾的复杂性决定了向一个国家塑造良好形象的同时,会不可避免地损害自身在与该国存在矛盾的国家心中的国家形象。这种国家形象塑造的单向性问题。现有研究均未给与应有的关注。有鉴于此,本文首先分析了塑造良好的国家形象对于缓解崛起国的结构性压力的作用。进而将国际政治矛盾划分为三类,论证了国家形象塑造的单向性。基于上述分析,作者在最后给出了中国崛起过程中国家形象塑造对象的排序建议。  相似文献   

14.
朝鲜战争后,因特需订单高涨,日本经济再次面临经济危机的危险,而朝战后的东亚冷战拯救并复兴了日本经济。朝鲜战争后为实施东亚冷战战略,华盛顿向日本开放美国市场,对日本产品实施零关税。美国支持日本加入关贸总协定,加入科伦坡计划,通过与欧洲多国签订三边协定,帮助日本重返国际经济体系。世界资本主义市场的获取特别是美国、东南亚、欧洲市场的进入为日本实施出口导向型经济发展战略创造了条件。东亚冷战背景和美国的远东战略为日本实施"经济立国"和"经济外交"创造了绝佳条件,美国的东亚冷战思维也希望日本能够成为一个地区强国协助美国实现远东冷战的目的。美国东亚冷战的历史性"恩赐"使日本能够幸运地搭上美国的东亚冷战战车,日本也在1967年迅速实现了经济的起飞。  相似文献   

15.
"国家形象"是一国"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球化时代已成为国家间博弈的重要变量.一个国家要有效地在当今世界求得生存和发展,都需要努力提升维护国家形象.本文在分析国家形象内涵及国家形象塑造的意义、中国国家形象的现状的基础上对塑造提升中国国家形象、增强中国魅力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思考.  相似文献   

16.
技术模仿、人力资本积累与经济赶超   总被引:62,自引:0,他引:62  
本文在标准的内生增长模型中分析了发展中国家对发达国家的技术模仿和经济赶超问题 ,指出发展中国家对于发达国家先进技术的模仿能力取决于发展中国家的人均人力资本水平。许多发展中国家之所以不能通过模仿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实现经济赶超 ,是因为其人力资本水平低下 ,无法吸收和利用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引进的技术与人力资本的不匹配导致了发展中国家技术模仿的失败以及经济增长绩效的低下。因此提高人力资本储蓄率、普遍提高普通劳动者的人力资本水平应该成为发展中国家政府一个可行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17.
在W.J.T.米歇尔所描述的“图像转向”背景下,影像的生产、传播和接受成为民族国家形象塑造的重要路径和优先选择.影像文化不仅以其特殊的表现方式契合了国家形象的表达与传播诉求,而且展现出卓越的社会沟通力与情感召唤力.然而,影像的悖论也会造成国家视觉形象塑造的困境——多元主体、真实的幻象、视觉霸权、弱阐释性等问题成为统一性、整体性国家形象析出的障碍.影像的传播和接受有赖于它所生产的“剩余价值”,通过影像“剩余价值”的持续生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破解民族国家形象塑造的困境.  相似文献   

18.
19.
国家形象、政党形象和执政形象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三个独立概念,当前学界存在着对这三个概念辨析不清、甚至混淆误用的现象。狭义的国家形象、政党形象和执政形象是广义上的国家形象理论中占据不同层次的组成部分。三者在形成过程、与认知对象和主体传播能力的高度相关性方面具有很强的共性,但在依托基础、保证机制和稳定程度上又很不相同。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形象是中国国家形象理论建构的突破点,在进行执政形象建设时,党的自身建设是基础和前提,并且需要把党的执政形象建设与中国国家形象融合在一起,以之带动国家的现代化发展。中国的国家形象理论研究,对其他后发现代化国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日本经验与东亚发展型国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经济模式的显著特点就是政府主导,东亚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发展模式又与日本发展模式极为相似,这就是通常所说的东亚"发展型国家"。那么,日本政府导向型经济的具体特征是什么?对其他东亚国家和地区有什么影响?发展型国家与比较优势是怎样结合的?日本主导的东亚经济格局正在发生那些变化?本文力图回答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