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王青云  郑国楠 《理论界》2014,(2):32-37,167
文章对搬迁型产业转移和扩张型产业转移这两种产业转移的基本形式进行了界定和分析,并运用生产份额法研究了2001年至2010年间我国东部向中西部地区产业转移的行业、区域特征。研究表明:从行业上看,我国各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程度具有较大的差异,产业转移最活跃的是劳动密集型生活必需品类轻工制造业,其次为资本密集型的资源依赖产业,而需求价格弹性较高的非生活必需品类轻工业则有不同程度的向东部地区集中的趋势;从时间上来看,2006-2010年间我国东部向中西部地区产业转移速度快于2006年之前的五年;从空间上来看,东部地区的产业转出和产业转入都十分活跃,而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明显只集中在少数几个省份。最后,本文从建立东部与中西部之间产业共同发展机制等五个方面提出了促进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政策思路。  相似文献   

2.
《东岳论丛》2017,(12):117-123
在中国市场化经济改革背景下,省际间市场分割依然严峻,作为调节宏观经济运行的货币政策的效果将受到地区市场分割怎样的影响值得关注。本文使用1995-2015年省际数据回归分析市场分割对货币政策产出效应的影响,并通过对比东中西三大区域的影响差异提出:市场分割不利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发挥,并且在省际间存在市场分割的条件下,西部地区因省际间资源流动性低、各省市总供给能力较差以及流动性偏好较强等原因,资源空间配置效率低下,更不利于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发挥;相反,省际间联系更为密切的东部地区资源空间配置效率较高,这种抵消作用相对较小。研究认为为提升货币政策有效性,应长期促进商品要素及资金的流动,加强全国经济一体化,以优化资源空间配置,发挥省市间的优势互补作用。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地区差距尤其是东部和中西部的差距越来越大。利用霍尔等发展的分解方法把我国省际劳均产出分解为物质资本密度、人力资本和生产率。我们发现,生产率差异是决定劳均产出差距的最重要因素;各省在对外开放中的地理优势、二元经济结构、市场化程度和政府干预程度是影响省际生产率差异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文章基于区域比较视角,采用2001-2011年的省际面板数据分别对东、中、西区域利用面板误差修正模型(VEC)的方法就公路基础设施对我国城镇化的长期和短期影响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地区影响城镇化的等级公路不同,影响城镇化的公路等级呈现出由东部向西部逐渐下降趋势。低等级公路无论在任何区域都是城镇化的格兰杰原因。(2)不同时期影响城镇化的等级公路并不相同。东部地区高等级公路短期内对城镇化的效应明显,中西部地区高速公路对城镇化的影响不显著。低等级公路对我国区域城镇化的短期效应大于长期效应,且低等级公路短期内对我国区域城镇化的影响呈现出由东向西逐渐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5.
高等教育对东部与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长率贡献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比较研究了1990-2000年高等教育对我国东部与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长的贡献,结论为高等教育发展的差距及其引起的人力资本水平的差距,是产生东部与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的主要因素。21世纪,要实现东部与中西部地区的协调发展,加快发展中西部地区高等教育是根本。  相似文献   

6.
利用开放政策缩小地区差距●桑百川缩小东部沿海地区与中西部地区的发展差距,是我国面临的重大课题。但绝不能用抑制东部发展的办法实现地区间平衡发展的目标,这一点已被历史所证明。中西部地区的发展只能寄希望于开放、改革,消除制约其自身发展的体制因素,培植起自身...  相似文献   

7.
近两年来 ,国内学者就我国中西部地区的发展问题提出了许多的看法。笔者认为 ,就一地区的发展而言 ,一是要具有市场参与意识的人 ,使自己拥有的潜力尽可能发挥出来 ,并因此形成一种效益 ;二是要有众多的企业。希望使更多的东部企业西迁 ,以同时解决中西部地区的资本形成、技术、管理和市场参与意识等方面的问题。促使东部企业西迁的有效办法 ,是平衡东部与中西部之间的投资回报率。为此 ,建议分割市场、建立发展中心、解决融资制度与发展集市贸易  相似文献   

8.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 ,是我国现代化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党中央审时度势作出的重大决策。本文根据我国东部与中西部地区近 2 0年经济发展的有关资料 ,分析了东部与中西部经济差距的产生、扩大的基本原因 ,并进一步论述了缩小这种差距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9.
我国东部与中西部地区经济差距的扩大已成为我国综合国力提高的一个重要制约因素.东部与中西部地区的发展差距问题如不尽快解决,还会带来一系列的社会矛盾和民族矛盾,不利于国家的安定和民族的团结.因此,如何加快发展中西部地区经济,缩小东部与中西部经济差距,已成为我国迫切需要解决的一大难题.本文拟就如何加快发展中西部地区经济问题谈一点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0.
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和回归分析法对我国旅行社行业2001-2010年的省际相对效率及其影响因素进行测算和识别,结果表明:我国旅行社行业省际相对效率总体较低,主要原因是省际纯技术效率损失严重;由于省际纯技术效率的逐渐提高,省际相对效率基本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省际相对效率的区域分布不平衡,东部最高,西部其次,中部最低,省际纯技术效率的区域差异是其根本原因;省际规模效率整体较高,我国旅行社具有省际规模经济特征.强化管理创新,有选择地增加要素投入,有利于我国旅行社相对效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利用长江流域七省二市2000-2010年的数据,应用DEA方法计算其技术变化、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以此作为技术进步的代表量,分析FDI与固定资产投资的知识溢出效应并且进一步分析这种知识溢出效应对当地能源强度的影响.研究结论为:第一,长江流域FDI的知识溢出效应在东部发达地区体现在技术变化和纯技术效率上,在中西部欠发达地区体现在技术变化上.第二,国内投资的知识溢出效应在东部发达地区体现在技术变化与纯技术效率上,在中西部欠发达地区体现在技术变化和规模效率上.第三,FDI的知识溢出效应阻碍了东部发达地区能源强度下降,促进了中西部欠发达地区能源强度的下降.第四,国内投资的知识溢出效应不论在东部发达地区还是在中西部欠发达地区都能促进能源强度的下降,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2.
陈燕 《浙江社会科学》2015,(1):62-70,158
本文基于2001-2010年省域面板数据,考察了我国31个地区技术创新的区域关联效应,研究结果显示:我国技术创新存在着显著的区域关联效应,不同地区技术创新水平具有很强的趋同效应与截面相关性,而且,不同地区技术创新存在明显的差异,东部地区是中西部地区的技术创新变动的格兰杰原因,中部地区是西部地区技术创新变动的格兰杰原因。技术创新均值、研发人力投入均值、研发资本存量均值对技术创新变动存在显著性影响,技术创新水平呈现出很强的趋同效应。东部地区研发人力投入和研发资本存量对技术创新水平的贡献率比中西部地区要大,中部地区研发人力投入和研发资本存量对技术创新水平的贡献率比西部地区要大,而且研发人力投入对技术创新的贡献率比研发资本存量要更大。  相似文献   

13.
欠发达地区市场化进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梯度经济发展战略理论,将我国经济板块分为东、中、西三大经济带,欠发达地区主要集中在中西部地带。中西部地区较长时期形成的以开发自然资源为突破口的基础产业,是长时期支撑东部发达地区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生产要素。同时也由于中西部经济结构畸重型,以及过度发展而形成的结构老化、环境污染、水资源短缺、运力不足、投资回报错位及资金供需失衡等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瓶颈”,市场化进程中呈现的价值流失、资金和人才的流失,进一步加剧了中西部同东部的落差。总结20年改革的实践,缩小地区落差,继续支撑东部经济繁荣和加速中西部地区经济的快速增长,核心是继续推进市场化进程。建立和完善欠发达地区的市场体系,重在更新观念,创新政治体制,树立政府就是服务的宗旨,做到真正意义上的政企分开;加大总量投资力度,彻底解决存量与增量结构调整难的问题;利用财政政策,解决好因地区落差而呈现的流失问题;加速要素市场建设,发挥各类市场功能,使区域经济在市场化进程中得到快速增长,提高区域经济实力,增强竞争力  相似文献   

14.
论我国东中西部经济的协调发展阎正世界有个南北问题,中国有个东西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东部地区和中西部地区的经济都取得了世人瞩目的发展。东部地区由于经济基础、地理环境、国家政策支持等方面的原因,比中西部地区发展的更快一些,因而出现了东部和中西部地区发...  相似文献   

15.
本文在罗默(2001)的"增长阻力"分析框架的基础上,选取我国各省1986—2008年的能源与经济数据,分析了能源对我国各个省份的经济增长阻力。实证结果发现,能源对经济增长的阻力存在巨大的地区间差异性:东部沿海地区能源的增长阻力的平均值最大,西部地区次之,中部地区最小。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利用外资取得了突破性发展,并对我国经济增长和体制改革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是外商投资主要分布在我国东部沿海地区,而广大中西部地区利用外资额较少,这样把由于自然和历史条件所形成的中西部差距进一步拉大。要逐步缩小地区发展差距,就必须制定各种政策措施积极鼓励外商到中西部地区投资,改变目前中西部地区利用外资的被动局面。 一、我国东部与中西部利用外资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通过各种渠道吸收外资、使外资额特别是外国直接投资迅速增  相似文献   

17.
通过分析我国大陆区域创新能力的特点,选取创新能力测度指标,根据2005、2010年国家统计年鉴中和创新能力相关的指标数据,采用主成分和因子得分分析法,对我国2005年和2010年的区域创新能力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区域创新能力由东部向中西部递减,由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环渤海经济圈向内陆地区辐射递减,并且我国东部发达地区和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在创新能力方面的差距在加大。  相似文献   

18.
运用DEA法分析1999-2012年期间我国27个省区高校科技创新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高校科技创新综合效率普遍偏低且具有明显的省区差异,其中河南最高;全国整体呈上升趋势,东部地区高于中西部地区;2002-2007年期间主要受规模效率制约,2008年之后主要由纯技术效率变化引起,政府拨入经费、企事业委托经费具有明显抑制作用,而高校自身科技经费投入、研发项目数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
以2001-2009年我国31个省份中小企业的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应用数据包络分析和随机前沿分析两种方法实证检验中小企业技术效率的地区差异,结果表明,我国中小企业技术效率整体偏低,但呈现逐年上升的良好态势;数据包络分析法的测算结果高于随机前沿分析法,但后者具有较强的稳定性;东部地区中小企业技术效率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而西部地区中小企业技术效率最低.  相似文献   

20.
郭力 《兰州学刊》2011,(9):92-96
利用面板数据模型对近年来中国区域就业结构变动,以及影响就业诸因素的区域作用差异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在产业转移与劳动力回流背景下,我国各省就业有β收敛特征。固定资产投资对中西部的就业贡献大于东部。中西部的FDI占GDP比重上升较快,对外开放度和"软环境"明显改善,有效促进了就业增长。第三产业比重与就业的正相关关系仅在东部表现明显;说明东部第三产业较发达且能高效拉动就业,而中西部仍主要靠制造业扩大就业。与中西部的政府驱动特征相比,东部更加依赖私人投资拉动就业。最后提出加快产业转移与布局调整;形成劳动力回流与产业转移的良性互动机制;重视"软环境"建设;更好地发挥政府财政力量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