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近年来,国家越来越重视基层社会的治理和发展问题,特别是工作任务繁重、矛盾问题突出的社区,更是社会治理体系中的关键环节。网格化管理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基层社会治理的重大实践创新,在有效整合社区资源、降低社区治理成本、提高社区服务水平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也提出了“健全社区管理和服务机制,推行网格化管理和服务”的具体要求,网格化管理已经成为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手段和方式。但在实践过程中,社区网格员队伍建设滞后、社会参与程度不高以及信息化平台建设不完善等问题都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社区服务水平的提升。  相似文献   

2.
《江西社会科学》2017,(7):220-227
网格化管理是目前我国创新社区管理、提高社区治理水平的重要模式。社区管理的规范性、高效性、主体性激发了我国网格化管理的热潮,但科层化、强制化、短期化问题所导致的运行困境也迫使其必须升级转型。实证案例分析发现,应该采用厘清政府和社区组织权责边界、建立多元主体合作机制、健全政策法规、贯彻"服务导向"治理理念、推进电子政务流程再造、激发居民的参与热情等方式,来推进网格化管理向网络化治理改革。  相似文献   

3.
夹生自治:上海杨浦城市社区“三位一体”模式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社会为导向的"三位一体"模式是我国城市社区管理体制改革的主要方向。本文以在上海市杨浦区的调查为基础,认为当前杨浦区的"三位一体"建设尚处在初始阶段,自治领域小、程度低、资源少、水平羸弱,居委会、业委会和物业公司三方自治、合作、协调的意识和能力比较薄弱,各个社区治理和参与的水平也参差不齐。"三位一体"模式的成熟需要通过熟练的专业化队伍、科学的职能限定和角色定位以及民主伦理的实践来解决。  相似文献   

4.
建立和完善社区网格化的联动管理机制,是当前我国基层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特色。社区网格化管理是厦门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社会管理创新的一项重要工作。近年来,厦门市在试点的基础上,面向全市全面推行"社区网格化"管理,并取得了突出成效,同时也面临诸多问题。本文以鼓浪屿社区为例,分析社区网格化管理的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探讨厦门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社区网格化"管理创新的思路与对策。  相似文献   

5.
新型城镇化社区治理是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领域,但面临一系列结构性困境,如社区人口结构异质性导致居民诉求复杂化,社区权力结构失衡加剧小区管理困难,社区组织关系结构难以协调造成协同治理能力薄弱等。这些结构性困境使新型城镇化社区治理成为基层社会治理的短板和薄弱环节。弥补基层社会治理短板、进一步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都需要从治理理念、治理主体、治理方式和治理机制等社区治理体系结构方面不断探索符合新型城镇化社区特点与规律的社区治理之路。上海市金山区在新型城镇化社区治理方面的实践探索,为破解新型城镇化社区治理面临的结构性困境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对策思路。  相似文献   

6.
刘波 《社会科学》2007,(7):124-131
在高度国际化社区,社区自治与治理困境背后的重要问题是自治主体的确认与社区力量的整合,这就涉及社区中的重要力量——外国籍人。而是否应该把选举权与被选举权赋予外籍居民存在强烈争议。本文在对上海市H社区2006年居委会换届选举一个多月蹲点观察基础上,分析外国籍人入选居委会的现实需求、法律制度困境、选举成功逻辑以及社区政治空间转换等,并提出国际化社区民主选举与社区自治、治理、社区培育相结合的新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7.
过渡型社区是由传统村落向现代社区的转型样态,具有“亦城亦乡”特征。过渡型社区居民面临着生活方式、生产方式和社会关系的空间适应,空间形态重构推动治理模式转变,因此基于“空间—治理网络”分析框架,研究过渡型社区的空间重构与治理转型。一方面,过渡型社区空间重构包涵生活空间、生产空间和公共空间的转变过程。另一方面,过渡型社区治理转型以“主体-策略-关系”的内在逻辑,一是通过治理主体重组形式,重塑治理权威和整合治理资源;二是运用网格化治理,重视居民服务诉求,提升社区治理效率;三是加深社区治理关系,形成具有居住空间同质性和社会交往需求性为特征的“微共同体”。过渡型社区治理应以提升居民生活满意感为重点,构建新型治理共同体,再造社区治理新秩序。  相似文献   

8.
社区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重要桥梁和纽带,承担着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性工作。加强社区建设是健全基层社会管理体制、践行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社区网格化管理工作要树立以公共安全为核心价值、全面服务居民的工作理念,在实践中探索构建公共安全型、各族群众和谐共居的社区建设“新疆模式”。把维护稳定作为社区网格化管理工作的核心;实现政府部门维稳工作重心下移;建设大联动网格化工作机制;加强社区人才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社区自治"、"社区治理"两个概念在学术界被频繁使用,也体现了我国社区建设存在着"社区自治"和"社区治理"两种主张之争.实际上,社区治理更符合中国的现状,它要求重视公民的作用,但公民参与的问题已经成为制约社区治理顺利推进的"瓶颈",因而对公民参与特殊性进行外内部的审视,应该能推进社区治理向前发展:从社区参与的外部视角审视,社区是国家与社会良性互动的载体,即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的自治组织,但不能仅仅是惟一的自治组织;从内部视角审视,内部参与将促使社区逐渐摆脱政府控制,培养公民精神,有利于促进社区公民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中国当前社区治理中存在两大问题:一是社区治理中的“三重关系”困境;二是社区治理中的“三个失灵”.而这两大问题的核心是各个行动主体间彼此分割且主体内部碎片化,难以达成有效合作.合作治理的本质就是各个治理主体间及内部建立有效的合作机制,彼此取长补短,共同参与.所以,合作治理是突破当前社区治理困境的必由之路,也是社区治理的发展方向所在.  相似文献   

11.
张芳 《理论界》2010,(11):175-177
本文以对上海市L区D街道的社区青年治理情况调研为切入点,依照"公民治理"模型对整个调研结果进行了全面的分析。目前在很多方面L区的基层团委已经做了有益的尝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而依照模型的建构理论,如果要进一步完善社区内基层团组织的治理结构,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来进一步完善治理结构:团组织的回应性、在社区治理结构中的角色转变、培育青年的社区责任感、建立与青年的长效交流机制、转变治理目标和完善社区治理机构等。这样就可以构建起一个更加完善的"公民治理"治理模式架构,使得社区青年治理模式在社区中更加良好地运行。  相似文献   

12.
居委会作为城市社区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在城市居民日常生活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对上海市杨浦区居委会工作状况的调查表明,居委会建设尽管近年来有所改善,但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具体表现为居委会人员结构不尽合理,专业化水平不高;工作时间长,工作量大,并且工作大多是政府下派的工作;居委会人员津贴比较低,工作经费少并且使用受街道严格限制。在调研的基础上,针对居委会存在问题提出的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13.
治理理论的特点与社区治理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虽然治理理论已经遍布全球、国家和地方的不同层次,正在形成一个蔚为壮观的治理理论体系和实践系统,但是,社区治理在整个治理理论中所得到的关注还很小,相应的论述也极少。当前治理理论主要有全球治理、民族国家治理和地方治理三种。实际上社区治理与它们一样,也是十分重要的。在概括三种治理理论共同特点的基础上,第一次提出了社区治理的主要内容和特点,为初步建立社区治理理论进行了尝试和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4.
我国正处于转型关键阶段,经济社会的深刻变革、新型社会风险、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都对基层社会治理尤其是对城市老旧社区更新治理提出新问题、新挑战。改造老旧社区,有必要将社区置于一种特定的"风险情境中"重新思考社区更新,发展社区韧性治理。其重点在于通过重塑社区关系网络和提升社区自身发展能力,促进社区空间的多功能性以及社区空间生产与社会环境构成之间的互动,构建城市韧性空间及社区长效管理机制,实现对老旧社区从外部物理韧性到内部社群韧性的更新,进而形成应对社会风险和自然灾害的联合保障网。  相似文献   

15.
徐畅 《理论界》2012,(8):149-151
本文以上海市某中间阶层为主的社区为例,描述了一个多主体共同参与的社区治理网络的构建过程。着重分析了该社区居委会是如何在一个以中间阶层为主的社区当中扮演一个社区事务协调者的角色,唤起中间阶层自主参与社区事务的热情,最终构建起一个以居委会为纽带,多主体共同参与的中间阶层社区治理网络。这一案例为越来越多的以中间阶层为主的社区的建设和治理提供了有意义的参考。  相似文献   

16.
于莹 《南方论刊》2024,(1):35-37+41
居民参与不足是社区治理始终存在的现实问题。本文以上海市D街道社区花园营造为案例,旨在探讨如何打破“沉默者恒沉默,活跃者更活跃”的“沉默者螺旋”状态,让处于冷漠与积极之间的摇摆不定派迈向积极参与行列。研究发现,社区花园营造是调动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一个重要切入点,是实现居民自治的重要过渡性手段,能够调动平时对社区治理持观望态度群体的积极性。因此,需要从社区花园营造等微更新事务入手,充分发挥党建引领等关键要素的作用,调动居民参与积极性。  相似文献   

17.
城市社区共治过程中的区域化党建是基层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的有益尝试,在价值引领、资源整合、行动协调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该项工作还面临着党建理念的行政主导、主体参与的"冷热不均"、客体属性的跨域跨界、媒介使用的重形式轻实效等多重困境。鉴于此,立足于新的历史方位,进一步推动城市社区区域化党建工作,需要从四个方面作出努力:转变党建理念,从行政主导走向"一核多元"共治;衔接自治与共治,推动整体性引领;推动网格化治理,整合社区共治的边界;探索"互联网+社区共治",推动技术运用与社区共治的精准对接。  相似文献   

18.
持续推进城市社区治理创新,不断提高基层社会治理工作的效能,不仅是改善民生的基础环节,而且是创新社会治理的关键步骤。社区治理是治理理念在"社区"层面的实践,我国城市社区治理的研究探索形成了多层次、立体化的研究格局,其实践亦成为中国社会建设和社会治理的前沿领域。面对我国城市社区治理体制与日新月异的社会面貌之间存在的"堕距",福州市鼓楼区着力推行"135"社区党建工作模式,创新"135"城市社区工作机制,是城市社区治理创新的突破口,探索其做法与启示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城市社区治理及发展走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社区治理是促进我国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课题。当前,城市社区治理在主体的权责、主体之间的相互关系、社区自治的居民基础等方面,存在着社区治理主体单一、社区居民委员会角色错位、社会中介组织管理工作困难、社区居民参与的广度和深度不够等问题。应对这些问题,可以在培育多元化社区治理主体、构建多元互动的网络型政府权力运作方式、为居民参与提供制度保障、促进社区治理的制度创新等方面取得突破,使创新的社区治理模式成为促进城市和谐发展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城市社区基层自治的制度设计是我国基层民主治理的一个重要实践.城市社区治理机制的研究对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城市社区自治是一个多元协同治理的典型.不同治理主体之间的合作治理水平和能力将决定着社区治理的整体绩效.文章深入解构XZ市某社区的治理功能失调的案例,提出了社区治理绩效损失的理论模型,基于绩效损失的理论视角,文章分析了不同的治理主体在该社区治理过程中所表现出的行为、过程和结果,并分析了社区治理主体行为与绩效损失的内在联系,讨论了城市社区基层治理功能衰减、弱化的内在诱因.借助该社区治理绩效损失的生产和选择过程,帮助人们在绩效损失的视角下全面理解我国新建社区在自治的治理机制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在分析社区治理绩效损失生成机理的基础上,提出有效规避基层社区治理绩效损失的对策建议,为城市社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提升提供新的"抓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