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现代科技的突飞猛进和文化消费的需求变迁,极大改变甚至瓦解了非遗的生存根基,众多弥足珍贵的非遗资产陷入式微,逐渐滑向消亡边缘。如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扩大非遗传播范围,使之成为受众消费历史、消费文化的一个部分,从而提高非遗在普通民众中的普及率,并由此转换为文化资本,业已成为研究者关注的焦点。在此,我们以苏南地区非遗传承现状为例,探索如何借助现代视听手段和新媒体影像传播路径,推动非遗适应当代纷繁多样的媒介环境与受众需求,从而获得新的生存空间。  相似文献   

2.
西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西藏现存的文化记忆以及区别于其他地域、民族的独特的发展标识。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外来文化的强烈冲击下,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在快速变异甚至消失。因而,应该正确认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涵和西藏非物质文化遗产重要的旅游价值,从而更好地开发和保护西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3.
试论邯郸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路径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播和发展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话题。邯郸作为拥有众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文化名城,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致力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播,有成绩,也有不足。为了更好地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邯郸应构建和完善多种传播路径:打造互联网视听复合传播途径、打造多种类型的大众媒体传播渠道和创建多形式的教育传播方式,扩大邯郸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从中央召开的历次西藏工作座谈会来看,党和国家对包括西藏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内的西藏民族文化的保护是一脉相承、贯彻始终的。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西藏民族文化的重视,使西藏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民族文化也得到很好的继承和发扬,构筑起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5.
随着社会经济和科技的迅猛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面临着严峻挑战.影像传播是我国当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有效手段,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非遗"影像传播验证了这一观点.上海世博会通过影视影像、虚拟影像、动画影像等传播种类,有效地展示了各国的历史文化、风俗习惯和城市风貌.合理应用传媒影像、影视影像、"表演"影像等多种传播途径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记录与展现,将有助于实现影像传播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两者的共赢.  相似文献   

6.
7.
论西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分类和传承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西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理论上的分类研究非常必要,能够给西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提供理论支持和行动指导,在具体保护过程中必须要突出传承性的“活态”保护,才能使西藏非物质文化遗产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本文论述了西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取得的巨大成就以及保护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并对西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相关理论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作为承载着特定意义的文化符号存在的,只有在动态的传播过程中才能保持其文化活力。目前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纵向传播以及横向传播中都面临着逐渐萎缩的局面,而且在传播过程中其原生的文化意义也遭到不同程度的冲击,这与通过传播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促进多元文化对话的目标背道而驰。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一定程度上属于公共资源范围,因此它的传播应更多地选择公益性传播模式,产业化的传播模式也应避免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掠夺式开发。  相似文献   

10.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通过是传统文化由传统方法保护转变为特殊权利方法保护的例证,也为西藏传统文化保护提供了全新的范式。格萨尔、藏戏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成为西藏实施公约义务的有力实证。但应看到的是,西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仍存在法律体系不完善和保护措施不到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权属不清的现实,因而,像《西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这样的地方性立法,不但是传承与发展西藏传统文化的自身需要,也符合创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完整法律架构的终极诉求。  相似文献   

11.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载体化保护与传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物质文化遗产正日益受到损毁和濒危严重的危机,保护和抢救这些遗产已成为当今一项重大课题.阐述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表现形式、有关工具实物以及文化空间的分析,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所呈现的形式并非都是非物质的,物质层面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载体,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存保护要通过人格化载体、物化栽体、文化空间栽体、产业化载体等有形的物质裁体来实现.  相似文献   

12.
声音遗产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它的易逝性,对声音遗产的保护呼声日益高涨。我国的声音遗产异常丰富,而那些具有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可发展价值和原生态价值的声音则是优先需要保护的。声音遗产的记录要遵循生态性原则、整体性原则和多样性原则。声音遗产的保护有静态保护和动态保护两种,通过保护传承人,在原生态环境中实现声音遗产的动态保护,是当前保护工作的重点和难点。  相似文献   

13.
文章对西藏民族传统体育作了本体分析,认为西藏民族传统体育有其深厚的藏民族文化内涵,是在藏民族中传承的文化现象,但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现代竞技体育在西藏的普及,具有原生“活态”性质的传统体育不少项目面也临失传的境地,对如何保护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西藏民族传统体育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较新的课题,高等院校是文化遗产传承、发展的主体,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传承和发展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高校美术教育要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教育与研究,重视本民族、本地区原生态美术文化的教育与传承,让原生态美术进校园、进课堂,保护和发展我们的母体文化。  相似文献   

15.
原生态民歌的舞台演绎已经发展成为一种常态化的舞台表演类型,其艺术可行性和文化社会意义也已经得到了普遍的认可;舞台演绎是对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原生态民歌进行传承、传播和开发利用的一种有效方式,对于原生态民歌的传承、传播和保护具有重要意义;在对原生态民歌进行舞台演绎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这就需要借助以"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为核心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政策法规体系来进行规范,确立以传承和传播为主的保护原则和有效保护的基础上的合理利用原则。  相似文献   

16.
当前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的保护工作中,评价标准问题存在着严重偏差,这种偏差在原生态民歌比赛中有着突出的体现。原生态唱法存在的评价误区,折射出了长期以来居于主流地位的音乐评价标准存在着严重问题,这在"非遗"保护工作中具有普遍性。只有对评价标准问题及时地予以纠正,打破一元制的评价体系,建立多元的艺术评价机制,才能真正促进民间艺术的保护。与多元的艺术评价机制相伴随的,应是多元的生存方式。只有建立在理解基础上的"非遗"保护才是多元的评价标准、多元的生存方式能够切实实现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在党和国家的大力扶持下,西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很好地体现了我国的文化政策,有力驳斥了达赖集团提出的“文化灭绝论”,为创造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构建和谐社会作出了贡献,在反分裂斗争中发挥了特殊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许多地方积极探索有效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策略,其中,整体性传播整合了多样化的"非遗"资源,契合"非遗"整体性保护的思路,同时节约了传播成本,因此成为各地最常见的传播方式。然而,整体性传播也存在忽视个体差异的问题,而且在具体操作层面往往会出现盲目性和机械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应该针对具体的传播对象和受众群体,将整体性传播与分类化传播结合起来,处理好传承与传播的关系,处理好传播中各种角色间的关系等问题,形成在各方推动下既讲经济效益又注重文化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理想传播方式。  相似文献   

19.
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的十年回顾与理性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从2001年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倡导的"人类口头与非物质遗产代表作"评审发布活动开展,使包括中国昆曲在内的大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日益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与重视.特别是随着<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通过,中国开始了声势浩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而且,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也成为一场热烈的"学术运动".回顾十年来的研究,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出现了多方面的研究成果.在未来的学术路程中,应该进一步加强学科意识、问题意识、学者意识,使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取得更大的成就,产生持续而深刻的学术影响.  相似文献   

20.
河北民间武术文化特征表现为:多元性、区域性、兼容性、辐射性。受市场经济发展环境的影响。当前,河北民间武术面临生存危机,主要体现在竞技武术的强烈冲击;现代文化生活方式的冲击;理论研究滞后的影响;后继乏人、推广不足等方面。只有遵循以人为本和均衡发展的科学理念,将河北民间武术置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高度进行继承与传播,才会呈现整体性、可持续性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